作者:金滿樓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九月九日重陽節又稱「重九節」,因《易經》將「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在古代,「九九重陽」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而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如《呂氏春秋》所載:
(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
由此可見,重陽在當時有慶祝豐收、祭天祭祖的含義。
西漢時,重陽節開始形成插茱萸、喝菊花酒並求長壽的習俗,如《西京雜記》中記: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此時,重陽已經有飲宴活動,想必是由先秦時慶豐收發展而來的。
三國時代,開始出現「重陽節」的名稱,魏文帝曹丕在《九日與鍾繇書》中說:
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至唐朝時,重陽節被正式定為節日,民間各種活動與習俗逐步定型。
宋代後,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中即曾多處記載當時盛況。
至明清兩代,宮中有吃重陽花糕的習慣,後推廣至民間。每年九九重陽,皇帝往往親臨萬歲山,登高覽勝,共祝重陽。
在民間,重陽節這天的活動同樣豐富多彩,如登高、如賞菊、如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可謂熱鬧非凡。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來已久,其中原因大概有二:一是源於古人的高山崇拜,二是源於登高遠眺,欣賞秋景,是謂「辭青」。
是啊,九月初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此時登高遠望,既可健身祛病,又致心曠神怡,可謂一舉多得的好事。
更何況,此時草木入秋,紅葉滿山,重陽節登山「辭青」正與陽春三月的春遊「踏青」相對應,恰合「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的輪迴之意。
此外,據說登高還有一個「避災」的傳說,據南朝吳均《續齊諧記》中說:
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
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
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曰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當然,《續齊諧記》只是一部志怪書,不過重陽登高、遍插茱萸的習俗倒是保留下來了,如王維的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其中就記載了這兩個風俗。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植物,能殺蟲消毒、逐寒祛風。此外,茱萸還具備消積食、治寒熱的功能,是一種有名的中藥。
茱萸有山茱萸和吳茱萸之分,有人認為王維詩中的是山茱萸,實則為吳茱萸。無他,山茱萸雖然色濃豔麗,但幾乎無味,而吳茱萸暗紅而味道濃烈,有驅蟲闢邪之效。這和端午節插掛艾草和菖蒲是一個道理。
據說,在唐朝時,插茱萸和簪菊花已經很普遍了。而說到簪菊,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也曾在《九日閒居》中說:
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由此可見,重陽賞菊、喝菊花酒的習俗或許起源於陶淵明,而此時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儼然已成文人的時尚矣。
此外,重陽節還有吃重陽糕的習慣。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各地製法不一,倒也因地制宜。不過總的來說,這類糕點都比較鬆軟,比較適合老人食用吧!
值得一提的是,「九九」在中國古代本身就有「長久、長壽」的含意,重陽節也一向有祈壽的傳統。
1989年時,九月初九被正式定為「敬老節」,目的就是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正所謂,百善孝為先,敬老孝親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筆者相信,這一傳統,也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以下節選十首重陽詩,請君共賞。
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 隋.江總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重陽賞菊)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戰地黃花分外香,因其蒼涼。)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只因詩人被貶,心情不佳,遂又「太苦」之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插茱萸,重陽舊俗。)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豐收的喜悅,溢於言表。)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
(賞菊,喝菊花酒,登高看雁)
採桑子.九日 清.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
南雁歸時更寂寥。
(重陽登高,秋日風光,山山黃葉飛,黯然銷魂。)
醉花陰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重陽至,西風緊,天益寒。)
採桑子.重陽 現代.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
寥廓江天萬裡霜。
(毛之豪邁。)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重陽正值菊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