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在他的《叔本華論說文集》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誘發一個人思想的刺激物和心境,往往更經常地來自現實世界而非書本世界。呈現於他眼前的現實生活是他思想的自然起因。作為存在的基本因素,他自身的力量能夠使它比其他任何事物都更易於激發、影響思考者的精神。
對於這段話,我的理解是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有著「中國言情小說第一人」之稱的瓊瑤女士,一生專注於寫男女愛情故事,在她筆下催生出一個又一個被撕裂的愛情,或悽美,或纏綿,或絕望。她的很多作品都與她自己的親身經歷有關,有的愛情故事些許是她自己感情遭遇的寫照。她的文學創作來源於她的生活,愛情故事和感悟更是與她的幾段愛情經歷密切相關。可以這樣說,瓊瑤的人生經歷成就了她的作品。
瓊瑤,原名陳喆。生於四川成都,中國著名的作家、編劇。她是作家金庸的遠親,也是詩人徐志摩的表侄女。其父親陳致平是大學教授,母親袁行恕也出自書香門第。她的小說代表作有《窗外》、《一簾幽夢》、《還珠格格》、《水雲間》、《梅花烙》、《幾度夕陽紅》等。她的作品大多為言情小說,其中有很多都被拍成了電視劇,毫不誇張地說有一部分作品都成為了那個時代整個亞洲的言情支柱。她的作品內容是永不過時的愛情,一直人們奉為經典傳承。
瓊瑤專注於研究人間情愛,在她的作品裡面人們都不用工作,只一心一意地糾葛於愛情之中。翻拍出來的電視劇裡面都是以狗血愛情故事為主線的。她之所以寫出那麼多曲折感人的愛情故事,其實都是來源於她對於自己感情經歷的感悟。並不是最會寫愛情的人就會在愛情上一帆風順。瓊瑤的一生也經歷了幾段感情,其實她的愛情觀才是最毀三觀的。
瓊瑤的童年是飽受戰亂之苦而飄搖不定的,再加上受到父母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長期缺少關愛,她的性格變得多愁善感起來。在她18歲讀高中時,一個情竇初開的年紀裡,她迷戀上了自己的國文老師蔣仁。感念於瓊瑤寫作裡的傷感和無奈,蔣仁開始重視她並處處關照。日久生情這個詞還是降臨在瓊瑤身上。
蔣仁大了瓊瑤25歲,而且還是喪偶。瓊瑤的母親得知女兒愛上了老師這件事,直呼傷風敗俗。一時間學校傳的沸沸揚揚,同學們都在背後指指點點。後來瓊瑤還經歷了高考落榜,面對父母的指責和落榜的雙重壓力,瓊瑤竟動了自殺的念頭。母親一時氣急,將所有矛頭指向蔣仁並狀告他「引誘少女」,蔣仁失去了工作也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年輕時的瓊瑤
失落的瓊瑤簡直被這樣的結局折磨到發瘋。後來雖然她和蔣仁有了20年後之約,但在母親的各種勸說威逼下不了了之。就這樣,瓊瑤的第一段愛情就此夭折了。
「愛」讓瓊瑤幾近毀滅,卻也「成就」了她。幾年後瓊瑤就寫出了著名的小說《窗外》,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成為了她這部小說的題材。
瓊瑤還未走出失去初戀的傷感,面對無望的生活鬱鬱寡歡。而此時,一個窮老師——慶筠走進了她的視線。慶筠經常來向瓊瑤的父親請教學問,一來二去他們也熟了。當他們知道彼此都愛寫作時便心照不宣了。出於對彼此才華的羨慕他們漸漸對對方有了好感。不久瓊瑤就決定要嫁給志趣相投的慶筠。
瓊瑤的母親依舊是反對的,她覺得慶筠家境太貧寒了,擔心女兒婚後過上入不敷出的生活。可是瓊瑤太倔強了,此時非慶筠不嫁,父母拗不過她無奈答應了。果然婚後,他們擠在幾平米的出租屋,慶筠一件毛衣當了又當地艱難度日。後來慶筠迫於生計,重新換了工作。
直到有一次慶筠被公司公派出國,身懷六甲的瓊瑤生活難以為繼就住回了娘家,她依然在堅持寫作。等到慶筠再次回來他們的兒子陳維中已經一歲多了。後來,瓊瑤在皇冠雜誌發表了她的作品《窗外》,名聲大振,約稿越來越多。慶筠雖在寫作但是毫無收穫,心中壓力越來越大。開始夜不歸宿,沉迷賭博。
瓊瑤的《窗外》發表後一時風靡被搶購一空。這部小說的成就加速了他們婚姻的滅亡。慶筠變本加厲地拿小說中的故事說事,他說:「不要責怪我不回家,也不要也怪我去賭錢,都是你和你那本見了鬼的《窗外》!你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布你的真愛!那麼,你將我置於何地!」就這樣,他們離婚了,瓊瑤獨自帶著兒子離開了。
慶筠發洩不滿
再相見時,我們手握著手,淚眼相看,真覺得恍如隔世。慶筠抱著他的兒子看了又看,親了又親,簡直不敢相信,這個「胖小子」,就是他離開時,尚未出世的孩子。我們「一家三口」第一次團聚,真有說不出的喜悅,和說不出的辛酸。至於別後種種,更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講完的。
我怎麼也沒想到,這次的團聚,卻是日後分手的序幕!人生的路,不知道為什麼,我所走的,特別崎嶇。
這是瓊瑤在她的自傳《我的故事》裡面寫的一段回憶。
「共同興趣」讓他們相愛並結合,也是「共同興趣」讓他們的愛情走向毀滅!一段愛來得猝不及防,結束得黯然無聲。
離婚後的瓊瑤像失了魂一般飄搖不定,蜷縮在家裡「舔舐」傷口。平鑫濤從《窗外》看到了瓊瑤的商業價值,對瓊瑤各種照顧和鼓勵。在平鑫濤的「逼迫」下瓊瑤又連續出版了《煙雨濛濛》、《幾度夕陽紅》、《潮聲》等幾部優秀的作品。
在頻繁的交往中,平鑫濤和瓊瑤漸生情愫。而當時平鑫濤有妻子兒女,而瓊瑤則一邊表示著不想破壞別人的婚姻,一邊又享受著曖昧。平鑫濤早年是靠妻子林婉珍創辦雜誌社發家的,他也不好明目張胆地做忘恩負義之人。
平鑫濤和妻子林婉珍及兒女合照
後來他們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濃烈,平鑫濤暗許瓊瑤要鍾愛她一生。瓊瑤便再也顧不上傳統禮教人倫道德了,心甘情願地去做平鑫濤婚姻背後的「小三」。
在林婉珍出書《往事浮光》裡面,可見平鑫濤對於婚姻的背叛,還有瓊瑤對於林婉珍公然的挑釁,在林婉珍的默默忍受下瓊瑤也越來越放肆。最終,平鑫濤的心離家庭越來越遠,林婉珍絲毫看不到婚姻的希望,選擇了離婚。
解讀《往事浮光》
就在他們離婚不久的1979年,平鑫濤和瓊瑤迫不及待地結婚了,他們也終於「結束了」長達13年的曖昧生活。而瓊瑤從來都沒正視過「小三」的身份,依舊覺得自己愛的光明磊落。她所謂的光明磊落,對於林婉珍來說是十几几年的眼淚。
林婉珍曾在《往事浮光》裡面這樣寫道:我可能就是鑫濤眼中的一個搪瓷盤子,耐用,裝燙的、裝酸的、裝苦的、裝辣的都沒問題,怎麼用都不會破,不怕壞,而瓊瑤就是骨瓷,脆弱、易碎,需要小心呵護。字裡行間都是她對於丈夫無恥背叛的無奈。
就像在瓊瑤《一簾幽夢》中寫的那句狗血臺詞:「你沒有的只是一條腿,而紫菱失去的可是她的愛情啊!」瓊瑤的故事裡永遠都是愛情至上,可以拋開一切倫理道德的。而且在很多的愛情故事中瓊瑤都在為「小三」正名,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她自己的婚姻。
瓊瑤一生都在追求愛情,都在寫愛情。每個愛情裡的簡單的人物關係都能被她賦予纏綿悱惻的故事寫成書。其實,她人生中的感情經歷也和她小說故事一樣光怪陸離。她寫盡天下狗血愛情,但是她自身的愛情觀才是最讓人毀三觀的。
瓊瑤在不久前發文退網,稱:「真的累了,想去尋找生命中最後的樂園。」是的,她已經82歲了,就算寫不動文章了,她的人生經歷也已經夠豐富了。去年5月丈夫平鑫濤去世了,她和平鑫濤的兒女們遵遺囑選擇了花葬讓丈夫在花瓣翩飛中詩意地長眠。她感慨道:「鑫濤,你解脫了,我,也放下了。」現在的她放下了過往種種,放下各種詆毀和質疑,在生命最後的時間裡選擇為自己而活。
瓊瑤花葬丈夫平鑫濤
人的一生要經歷多少坎坷才能遇到真愛,瓊瑤的一生都在解答這個問題。或許瓊瑤的愛情觀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了,但我們不能否定她曾用盡一生才華去寫作。畢竟她盪氣迴腸的愛情小說曾影響了幾代人,根據她小說翻拍的影視作品仍然會作為經典永遠傳承。
作者:@一隻沒有傘的蘑菇,一個愛看故事,寫故事,發掘故事背後人物靈魂的小女子。原創不易,喜歡我的文章就點個關注支持一下吧,我會寫出更多有趣的故事與你分享哦。
本文原創,若有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