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直銷企業股東變更,商務部批准為前置條件

2020-12-18 騰訊網

今日關注

直銷經營許可證(簡稱直銷牌照)是由國家商務部頒發給企業的「身份證」。在國內,直銷牌照無疑是稀缺資源。對於想進入直銷賽道而難以申請牌照的企業來說,能否通過股權轉讓、重組、併購等方式「曲線拿牌」?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的一個回復給出答案:商務部審批為前置條件,否則市場監管部門將責令改正。

01

一「照」難求催生市場亂象

在我國,進入直銷門檻比較高,企業申請牌照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還有等待的時間成本。「權健」事件後,我國直銷行業管理已經進入史上最嚴監管期,2019年商務部已經暫停了辦理直銷相關的審批、備案等事項。

在一「照」難求的現在,直銷牌照成為眾多準直銷企業爭奪的目標,於是,打政策「擦邊球」與拿牌直銷企業合作,或者通過併購等方式「曲線拿牌」,就成為某些企業的選擇。掛靠、租借牌照帶來諸多直銷亂象,已被明令禁止。那麼,連企業帶牌一塊買,行不行?

02

直銷企業股東變更,商務部批准為前置條件

近日,有網友在市場監管總局問答平臺提問:通過股權轉讓、重組、併購等方式將直銷經營許可證變相轉讓給其他企業。那麼,這種行為是合法的嗎?

對此,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回復,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直銷企業有關本條例第八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第五項、第六項、第七項所列內容發生重大變更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九條第一款規定的程序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批准。同時,根據《行政許可法》,被許可人(即直銷企業)塗改、倒賣、出租、出借行政許可證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行政許可的,將承擔法律責任。實踐中,直銷企業在未經商務部批准的情況下,辦理公司股東、公司法定代表人等事項變更,屬於違反《直銷管理條例》第十一條的行為。依照《直銷管理條例》第四十一條規定,由市場監管部門責令改正,處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不再符合直銷經營許可條件的,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吊銷其直銷經營許可證。綜上,直銷企業不能通過股權轉讓、重組、併購等方式將直銷經營許可證變相轉讓給其他企業。

查《直銷管理條例》,第八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第五項、第六項、第七項所列內容為,申請成為直銷企業應當填寫申請表,並提交下列申請文件、資料:(一)符合本條例第七條規定條件的證明材料;(二)企業章程,屬於中外合資、合作企業的,還應當提供合資或者合作企業合同;(三)市場計劃報告書,包括依照本條例第十條規定擬定的經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認可的從事直銷活動地區的服務網點方案;(五)擬與直銷員籤訂的推銷合同樣本;(六)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驗資報告;(七)企業與指定銀行達成的同意依照本條例規定使用保證金的協議。

若以上發生變更,申請人應當通過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商務主管部門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故此,直銷企業通過股權轉讓、重組、併購等方式將直銷經營許可證變相轉讓給其他企業,需要商務部批准為前置條件。

鑑於此,我們不難了解,直銷企業出現事項變更的前提是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批准。如果未經批准而進行了轉讓,就屬於「違規轉讓」。按照市場監管總局的回覆,監管部門將依照職權責令改正。

浪潮菌說

總局的回應,明確了直銷企業出現信息變更,前置條件是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批准。換言之,如未獲商務部批准,以股權轉讓、重組、併購等方式將直銷經營許可證變相轉讓給其他企業的行為是不合法的。

直銷牌照本是直銷企業從事直銷經營活動的入場券。如果企業將牌照變成搖錢樹,利用租賃、轉讓、掛靠牌照的形式,為非法從事直銷的企業提供「保護傘」,助長他們「拉大旗,作虎皮」的行為,實屬不該。

在企業看到利益的同時,也要看清背後需要承擔的法律風險。

依法依規,才能行之久遠。

END

文字:新浪潮記者 趙禎

編輯:朝夕

相關焦點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禁止監管部門對保健品評優暫停發放直銷牌照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禁止監管部門對保健品評優暫停發放直銷牌照據新華社消息,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3部門召開聯合部署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電視電話會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在會上表示,禁止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對保健品進行評比、評優等活動,違者堅決依法追責。會議還要求,暫停辦理直銷相關審批、備案等事項。
  • 工商總局召開直銷監管座談會 要求做好三項工作
    日前,國家工商總局直銷監管局在浙江杭州召開直銷監管工作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雅芳等15家獲得直銷許可並完成直銷服務網點備案的直銷企業相關負責人員,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廣東、四川等7省、市工商局直銷監管部門負責人及商務部直銷審批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了會議。
  • 商務部公布最新直銷登記名單:雅芳直銷產品銳減
    權健、華林酸鹼平直銷產品和直銷員歸零!按照相關法規政策規定,6月11日,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更新了直銷企業的直銷產品和直銷培訓員覆核登記信息。商務部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直銷行業直銷備案產品覆核後數量幾近腰斬,而據業內人士分析,以產品為支撐的直銷行業,沒有了備案產品,企業將面臨巨大挑戰。
  • 直銷怎麼監管?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出臺細化管理辦法
    江蘇省市場監管局關於印發《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系統直銷監管辦法》的通知各設區市市場監管局:《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系統直銷監管辦法》已經省市場監管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貫徹執行。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2020年12月21日(此件公開發布)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系統直銷監管辦法第一條 為維護直銷市場秩序,促進直銷企業健康發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根據《直銷管理條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直銷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5月起嚴查直銷企業非法傳銷行為
    二是直銷企業或者其掛靠的公司、銷售團隊、經銷商並非以銷售產品為目的,而是以各種資本項目運作、投資返利分紅、股票或者期權等為載體,以資金盤的形式運營。三是直銷企業或者其掛靠的公司、銷售團隊、經銷商在實施上述行為時,均是以該企業的名義、以直銷經營許可證為幌子、以開展「直銷經營」為藉口,許以高額回報,引誘、哄騙相關人員參與。
  • 商務部推動「黑名單」制度,直銷企業還敢「出軌」傳銷?
    還將運用「無形之手」,「在努力做好服務的同時,監管力度也不可以放鬆。」如今,再來審視專家的觀點,直銷界的人士認為,本次商務部推動修訂《直銷管理條例》也許是對社會各界的又一次回應:繼續從法律法規等監管領域為直銷企業營造公平競爭、健康發展的經濟環境,強化企業誠信、自律意識和機制,通過建立嚴重違法失信直銷企業「黑名單」制度,給違法直銷企業以警示。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嚴查以直銷名義實施傳銷違法行為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6日訊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於開展查處以直銷名義和股權激勵、資金盤、投資分紅等形式實施傳銷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的通知》,稱近年來部分企業為實現擴大銷售業績的目的,同意所謂的「直銷團隊、銷售企業」掛靠,默認甚至指使其以直銷經營許可為幌子,以股權激勵、資金盤、投資分紅等形式從事傳銷違法活動,嚴重擾亂直銷市場秩序
  • 本周輿情丨直銷市場逐步回暖 市場監管總局明確網絡傳銷相關管轄權
    本周行業新聞排行榜 1.22家網際網路企業創建無傳銷網絡平臺座談會在京舉行 來源:新華網 簡介:10月13日,為進一步加強對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合規發展,深入推動主體責任落實,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規範直銷與打擊傳銷辦公室
  • 市場監管總局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商務部 海關總署 稅務總局關於...
    市場監管總局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商務部 海關總署稅務總局關於推進企業註銷便利化工作的通知國市監注〔2019〕3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市場監管總局牽頭,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二)改革企業登記註銷制度,簡化企業登記程序和材料。修改《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及其配套規定,優化普通註銷登記制度。
  • 如何分辨傳銷和直銷?市場監管總局回答你!
    如何分辨傳銷和直銷?市場監管總局回答你!問:請問如何分辨傳銷和直銷?答:謝謝留言。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直銷是指直銷企業招募直銷員,由直銷員在固定營業場所之外直接向最終消費者推銷產品的經銷方式。
  • 商務部公布12家直銷許可企業名單 玫琳凱未在列
    這兩天,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一份最新的名單在業內外廣泛傳播。這份「已獲得直銷經營許可並完成服務網點核查備案的企業」名單上,列出了包括雅芳、安利等12家已獲得直銷牌照的企業,這意味著,上述企業已完成商務部門對於服務網點核查,自備案之日起,能正式開展直銷業務。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加強對直銷行業的監管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茅、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焦紅、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就「加強市場監管 維護市場秩序」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整場發布會歷時1個小時,12個問題中,提給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多達9個,涉及保健品、打假、海淘等熱點話題。會後,記者繼續向張茅提問了鴻茅藥酒、直銷、國產奶粉和網絡餐飲等多個問題。
  • 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做好打擊傳銷規範直銷工作
    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公安部印發了80萬份「禁傳銷、反欺詐」張貼畫,在全國範圍內張貼宣傳。國家工商總局有關職能部門編輯出版了《直銷監管與禁止傳銷》一書,開展了打擊傳銷規範直銷徵集口號及徵文活動。各地工商機關通過組織「兩個條例進校園」等活動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四是依法規範直銷行為。
  • 商務部核減直銷產品四成以上
    4月28日上午,13個部門召開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新聞發布會。據介紹,百日行動期間,全國出動執法人員274.1萬人次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商品進行監督檢查,共立案21152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23億元。
  • 國家出手,約談91家直銷企業!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商務部今天對91家直銷企業召開集體約談和提醒告誡會。相關部門認為,我國直銷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不少違法違規行為,群眾反響強烈,社會危害大,後果嚴重。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商務部市場秩序司負責人表示,直銷企業要高度警醒,認清直銷行業存在問題的嚴重性。要高度自覺,確保企業經營活動不觸碰法律底線。
  • 如何分辨傳銷和直銷?市場監管總局回答你
    問:請問如何分辨傳銷和直銷?答:謝謝留言。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直銷是指直銷企業招募直銷員,由直銷員在固定營業場所之外直接向最終消費者推銷產品的經銷方式。根據《禁止傳銷條例》,傳銷是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從行為特徵來看,直銷是合法經營行為,以「單層次」為主要特徵。傳銷是非法經營行為,以「拉人頭」、「入門費」、「多層次」、「複式計酬」為主要特徵。
  • 企業名稱將變自主申報!這10類登記註冊問題,市場監管總局最新回復!
    企業變更名稱有哪些手續?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通過官網公眾留言系統對10類登記註冊問題進行了答覆。1.律師可否無需法院文件調取股東身份信息?問:越來越多的公司和股東利用有限責任逃避債務,惡意損害債權人利益,依據公司法,股東在法定條件下應該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債權人可以起訴股東。
  • 商務部:已暫停直銷審批、備案,將建立直銷企業信用黑名單
    商務部:已暫停直銷審批、備案,將建立直銷企業信用黑名單 澎湃新聞記者 韓聲江 2019-02-14 15:37 來源:
  • 保健品直銷30年: 亂象背後的監管欠帳
    而一年前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布的《傳銷治理辦法》同時失效,直銷企業一夜入冬。  為何政府僅僅一年時間對傳銷的態度大相逕庭?原來,1997年,以興田、爽安康為代表的企業大打口號「傳銷賺錢」洗腦,加之大批非法傳銷公司推行老鼠會制度,以至於非法傳銷太過猖獗。
  • 轉發陝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轉發《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印發〈企業...
    :現將《陝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轉發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印發〈企業登記申請文書規範〉〈企業登記提交材料規範〉的通知的通知》(陝市監發〔2019〕67號)轉發給你們,請各縣(市、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各分局自行下載並印製企業登記申請文書及提交材料規範,務必於2019年3月1日起,按照新規範辦理登記註冊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