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漢字豎向排列原因,漢字書寫又是何時改變為橫向?

2020-12-06 朝讀夕寫

喜歡看古裝影視劇,細心會發現,古代秀才文人手中誦讀的書籍、信件等等,上面的漢字是豎行排列,和我們現在漢字書寫,橫向排列順序不一樣。

有這麼一個有趣的事兒,因漢字豎行排列原因,古人在誦讀著作的時候,頭部會順著文字的方向,似不時點頭,似乎對作者觀點的贊同,而現在文字書寫變成橫向,閱讀時像搖頭,好像是反對!

中國漢字作為全世界最古老文字之一,最初漢字豎向排列的原因是什麼?又是什麼時候改變成橫向順序的?

漢字豎向排列順序原因

漢字豎向排列,最初是由於書寫的載體影響,最終形成的一種習慣。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早期的文字是用尖銳的器物,比如金屬,石器等刻在龜殼或是獸骨上,這些文字「書寫」的材料,面積不大,而後木簡、竹簡之類的材料,其特點狹窄而長,從上至下的書寫方式方便且美觀,再加上漢字獨特的方塊結構,所以形成了漢字豎向排列。

毛筆與紙廣泛應用於漢字書寫時,為什麼古人依舊按照從上至下,從右到左的書寫方式?

毛筆不同於我們現在硬筆,毛筆豎向書寫更流暢方便,易於書寫者的書法發揮。因為漢字豎向排列的習慣根深蒂固,到了唐代,雕版印刷技術的出現,人們在編排印刷書籍的時候,仍然是使用漢字豎向排列的方式

漢字書寫改變為橫向

清朝末年,隨著西方文化的侵入,大批留學生回國後,大力提倡使用拼音漢字,主張改變中國傳統的漢字豎向書寫方式,倡導西方書寫從左到右的書寫方式,1909年,劉世恩著作《音韻記號》問世,這時候,中國便開始漢字橫向書寫,編排的方式,相沿至今!

今天我們日常漢字書寫一般為橫向,書寫書法作品時,則為豎向順序書寫,漢字書寫順序,視不同情況而定,不管「橫行」,豎向,漢字都是我們心目中最美的文字!

相關焦點

  • 漢字為何豎寫?何時演變為了橫寫
    作為世界上唯一還存在的象形文字,漢字,幾經變革幾經演變,依然煥發著無限的生機,正說明著漢字的強大生命力。對於我們當代人來說,漢字的橫向書寫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為何古代的影視劇中漢字的書寫卻都是縱向的呢?漢字是何時由從右到左的豎寫演變成了如今從左到右的橫寫呢?
  • 漢字自殷商時期到新中國之前,都是以由上向下排列的方式書寫
    作者:何鑫中國漢字自殷商時期到新中國建國之前, 都是以由上向下排列的方式書寫的。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都是由上到下, 由右至左的順序刻畫文字的, 刻辭的各部分之間有時運用裂痕或劃刻的界限來區分, 因而有學者認為那時的文字就已經應用了豎向的界格了。
  • 為什麼數千年來漢字都是從上到下,從右到左?
    說到漢字,這可是世界上唯一的從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它體現著中國人偉大的民族性格,也正是漢字讓中國的文化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傳承了下來。竹簡併不晚於甲骨關於漢字最早的成熟形式,很多人第一反應會是甲骨文。
  • 從質和形兩方面改變了漢字
    人們都知道隸書是從篆書演化而來,出現了波磔,轉折由圓變方,完成了漢字符號化。「隸書者,篆之捷也」。為了更便於書寫,在篆書的基礎上,圓轉變為方轉,弧線趨直。改線條為符號筆畫,使隸書脫離古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漢字,這是隸書與篆書等古文字本質的區別。字體由豎勢變為橫勢,由長方變為寬扁,不過是形體上的不同罷了。有人說這種變化是因為書寫材料簡牘的縱向紋路造成的,我看不是。縱向的紋路,更利於豎畫的書寫。而書寫橫畫時會給筆一定的阻力,反而不容易流暢的地書寫。
  • 漢字書寫何時由豎變橫
    中國古人的書寫方式與現代人存在很大差異。現代人一般是從左到右,橫著寫;古人則是從右向左,豎著寫。是什麼導致了古人的這種書寫習慣,又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改變了這種習慣呢?
  • 漢字的起源
    漢字的形成為系統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紀的商朝。考古證實,在商朝早期,中國文明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徵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現。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國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佔卜, 甲骨就是佔卜時的用具。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經過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淨,接著鋸削磨平。然後,在甲的內面或獸骨的反面用刀具鑽鑿凹缺。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
  • 漢字文化的窘境與書寫障礙
    張閎 自上個世紀初起,漢字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衝擊,這種象形的方塊字一度被視作中國現代化的一大障礙,五四一代激進的知識分子甚至將中國傳統文化的負面性乃至帝制非人性化的一面,都歸咎於漢字。
  • 上下結構的漢字在書寫時,何時「上展下收」,何時「上收下展」?
    上下結構的漢字在書寫時,有的「上展下收」,有的「上收下展」。那麼何時「上展下收」,何時「上收下展」?「李」字在書寫時撇捺會展,豎、鉤對正,末橫收斂。第二,「春字頭、父字頭、大字頭、文字頭」的漢字也是典型的上展下收結構,依然是上部撇捺舒展,蓋住下方。範字有「春、斧、奮、吝」等。「春」字在書寫時撇捺舒展不粘,日小靠上。
  • 漢字源於中國!日本漢字一樣是中國引入的,西方書寫也可用漢字!
    日語是由表意文字的漢字和表音字母的假名(就是類似於中國的漢語拼音)組合而成的語言。一種語言同時具有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書寫體系,這一點不但在東亞地區、甚至在全世界的主要語言中都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通漢字在日本是一種地位的象徵,就如開始在英國上層會使用法語一樣。
  • 寶瓶口到寒潭伏龍 看漢字書寫之謎
    然而,站在人字堤「實灌一千萬畝紀念碑」前,鐫刻在玉壘山虎頭巖壁下的「寶瓶口」、伏龍觀巖壁上的「離堆」及「寒潭伏龍」幾個字的書寫順序卻引起了質疑。為什麼「寶瓶口」從左到右,「離堆」「寒潭伏龍」卻從右到左書寫排列?壹漢字向左書寫及閱讀順序的形成  古代漢語是自上而下,從右至左讀寫的。那麼,這種順序是怎麼形成的?
  • 漢字的書寫藝術——中國書法的起源及其實質
    一般認為,中國書法是漢字書寫藝術或者漢字的藝術書寫,是漢字書寫的秩序化和美化行為,即以符合書寫規律的技巧,通過筆墨線條展現漢字方形結構和點線分布特點,藝術地安排漢字筆畫、結構和章法,表達認知對象的本質和美感,展現人的氣質、品格和情操。同任何藝術一樣,書法作為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中華民族先祖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漢字和書法產生和發展的源泉。漢字是中國書法的根,書寫美是書法的魂。
  • 2019國際漢字大會側記:漢字為媒 書寫中國故事
    2019中國(安陽)國際漢字大會期間,來華留學生學寫毛筆字。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趙曉霞 攝)原標題:漢字為媒 書寫中國故事「今年9月13日,我和常老師(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常耀華教授)準備到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參加主題為『從古老漢字到現代藝術設計』圓桌論壇。
  • 知道漢字的書寫是從啥時候開始從豎變橫的
    中國漢字的歷史的源遠流長,從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商朝開始,中國就有了文字記載,也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文字。這種記刻在龜甲獸骨上的甲骨文,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甲骨文可小夥伴們注意到沒有,不論是在電影還是電視劇裡,中國古代和近代在書寫漢字時都採用的是從右向左,豎式書寫的方式
  • 漢字裡的中國文化
    漢字裡蘊藏了很多文化,下面就從字形、字音和字義三方面來探討隱藏在漢字中、被我們忽視的秘密。  從漢字的字形中看中國文化  從字形上看,漢字在書寫形式上是平面方塊體文字。  從字體構造上看,漢字是由筆畫組成的,而筆畫在構字時,並非一個筆畫接一個筆畫呈線性展開,而是在一個二維平面裡按照一定的順序和結構多向展開的。這是漢字從外觀上或視覺上所體現出的最明顯的特點,它不同於英語之類的音素文字在構詞時是呈魚貫式線性排列的。  方塊漢字體現出中華民族穩重、踏實的性情。古代中國人在造字的方式上承襲了傳統建築中「天圓地方」的思想。
  • 漢字作為一種書寫符號 漢字的特點 經歷的演變過程
    而漢字和這些文字都不一樣,是一種平面性的方塊字,漢字和其他字母文字不同,是用線條排列的組合,不過筆畫多寡,都是在一個方塊裡局限住的,絕對不會像字母排列一樣,長短不一,所以漢字又有一種叫法「方塊字」。02 漢字相對穩定文字的功能必須穩定,要不然作為社會功能就必然失去。
  • 漢字字「形」的結構與重構!
    ,既包含平面構成中的點線面,又是排版要素點線面的有機組成部分,而漢字中豐富多變筆畫形成的空間構圖,跟中國古代書畫中的黑白、虛實以及現代設計中的正負圖形都有密切關聯。不同的面具有不同的風格、氣質、格調,橫向的面具有左右擴張感、豎向面挺拔威嚴、水平面安靜穩定、斜面不安緊張、曲面剛柔相濟等,而不同組合方式的面又形成不同位置和空間關係,有前後、遠近、虛實、高低、起伏、曲直、厚薄等不同視覺體驗。
  • 漢字的書寫藝術——淺議中國書法的起源及其實質
    【編者按】 應本刊之約,方立先生將以《中國書法研究入門》為主題撰寫系列文章,首先在本刊連載。本期發表的《漢字的書寫藝術》系其開篇,敬請關注和討論。一般認為,中國書法是漢字書寫藝術或者漢字的藝術書寫,是漢字書寫的秩序化和美化行為,即以符合書寫規律的技巧,通過筆墨線條展現漢字方形結構和點線分布特點,藝術地安排漢字筆畫、結構和章法,表達認知對象的本質和美感,展現人的氣質、品格和情操。同任何藝術一樣,書法作為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中華民族先祖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漢字和書法產生和發展的源泉。漢字是中國書法的根,書寫美是書法的魂。
  • 漢字創造性書寫鑄就翰墨風華
    沿著「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漢字理念,無數先民不遺餘力不斷改進並完善漢字,逐漸尋找到漢字書寫的自身規律,創造了中國書法藝術的輝煌。在悠久的中華文明發展歷程中,或許有些文化現象因為種種原因逐漸消解退化,唯獨漢字書寫的歷史變遷痕跡傳承有緒,時至今日依然煥發迷人活力,也仍然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審美追求和哲學智慧。
  • 漢字字母解構漢字筆畫 《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在重慶發布
    圖為《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的26個漢字字母及演變體示例。如果說漢語邁向世界的『第一條腿』是將中國漢語拼音國際化,那將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就是『第二條腿』,從而真正實現中文國際化。」高曉明介紹,《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正式問世前後歷經10年時間,包括7年的技術研發,3年的產品打磨,共獲得3項中國國家發明專利、已申請35項國際專利。該產品發揮創造性思維,把複雜漢字筆畫轉換為與世界上通用拉丁字母相似的漢字字母,使得漢字結構簡單化。
  • 漢字字母解構漢字筆畫《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在重慶發布
    如果說漢語邁向世界的『第一條腿』是將中國漢語拼音國際化,那將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就是『第二條腿』,從而真正實現中文國際化。」高曉明介紹,《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正式問世前後歷經10年時間,包括7年的技術研發,3年的產品打磨,共獲得3項中國國家發明專利、已申請35項國際專利。該產品發揮創造性思維,把複雜漢字筆畫轉換為與世界上通用拉丁字母相似的漢字字母,使得漢字結構簡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