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階段」中美關係前瞻:拜登會與川普大不同?|北京觀察

2020-12-21 直播港澳臺

文/唐萍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近期,不少高級別中國外交官就中美關係頻頻表態。

新近的一次是12月7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代表團舉行了視頻交流。

王毅表示,會爭取使下一階段的中美關係重啟對話、重回正軌、重建互信。」

分析認為,從王毅講話的上下文中顯然可以看出,「下一階段」指的是白宮新政府上臺之時。

據《參考消息》援引俄羅斯《獨立報》報導,王毅選擇向這些聽眾表明中方立場並非偶然。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不僅是在中國有利益的美國大企業代表組成的集團,也是兩國經濟相互依存的象徵。此外,該委員會負責人克雷格·艾倫曾是歐巴馬政府的一員。現在,這些官員重新掌權,拜登執政依靠的正是他們這一批人。

「中國釋放這個信號的背景是,美國大選結果日益明朗,中國已經向拜登發了賀電。美國政府要換人,而且還換了黨派,這對中美關係來講是一個改善的契機。新政府上臺,對內對外政策都會做出調整。」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郭憲綱對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分析。

但是,美國總統換人一定意味著對華政策改變嗎?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美國對華政策是不可逆轉的,是基於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共識。

今天(12月9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有外媒記者問到蓬佩奧的此番言論,趙立堅作出回應。

在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看來,趙立堅的回應中雖然不點名的指出蓬佩奧之流是造成中美關係嚴峻的原因,「中美關係之所以呈現建交以來最嚴峻的局面,根本原因在於美方一些人固守陳舊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從零和博弈角度看待中國發展和中美關係。」

但趙立堅回應的重點其實是跳過蓬佩奧,向新一屆美國政府喊話:「未來中美關係何去何從,有待於美方做出正確抉擇,取決於雙方為之共同努力。」

隨後,趙立堅重複了王毅的話:當務之急是雙方應一道努力,排除各種幹擾阻力,中美實現關係平穩過渡。同時,沿著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共同利益的方向,爭取使下一階段的中美關係重啟對話、重回正軌、重建互信。

「等到1月20日美國新任總統宣誓就職,蓬佩奧就會成為過去式。」郭憲綱認為,「蓬佩奧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在那『狂叫』兩聲而已。中美兩國畢竟有共同利益,尤其在疫情大敵當前,拜登上臺,雙方應該是改善的契機。」

面對中方外交系統頻頻釋放願在「下一階段」的中美關係「重啟對話、重回正軌、重建互相」的信號,拜登不可能沒看到。但至今未予回應。在拜登正式就任後,會如何處理中美關係?

「拜登不一定在言辭上有回應,因為怕被共和黨抓住把柄。」郭憲綱分析,川普在大選年已經把中美關係推到了一個令人非常不愉快的位置,在執政末期的「垃圾時間」裡繼續給拜登挖坑,壓縮中美關係的轉圜空間,例如最近瘋狂地宣布制裁中方14名中國官員。「如果拜登上臺後宣布取消這些制裁,共和黨就會跳出來指責拜登對華『軟』了。」

但是,郭憲綱認為,在實際行動上,拜登當然會與川普有很大不同。

例如,在中美經貿問題上,拜登不會取消川普制定的關稅,但也不會增加新的關稅。「拜登可能會一方面和中國談判,一方面通過世貿組織在具體的貿易摩擦上和中國打官司,同時聯合美國盟友,在經貿領域中向中國施壓。」

在人權、安全領域、南海問題上,拜登也可能聯合盟友對中國施壓。但是,郭憲綱對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表示,在拜登正式上臺後,中美關係可以從三個方面突破。

第一,抗疫合作。拜登已經多次表示,遏制新冠疫情在美國的蔓延是他執政後的頭等大事。他同時說,會依靠專家的科學建議來制定抗疫政策。而中國在抗擊疫情上確實取得了成果,美國的專家可以與中國同行在這方面開展交流。「同時,拜登還可能依靠世衛組織,這樣中美有合作的平臺。」

在今天的外交部記者會上,趙立堅也表示,「我們也願繼續同美方開展疫情防控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幫助美國人民儘早徹底戰勝疫情。」

第二,伊核協議。7日,拜登提名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稱,拜登政府準備重新加入伊朗核協議,以促使伊遵守協議,並為針對更廣泛問題的後續談判奠定基礎。「美國重返伊核協議,意味著中美之間圍繞伊核協議產生很多糾紛可以解決。一些中國企業因此遭受的制裁也可能被取消。」郭憲綱表示。

第三,氣候變化。拜登此前多次表示,上任後將帶領盟國重返《巴黎協定》,而中方幾年來在氣候變化上也做了許多積極貢獻。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也離不開各國的合作。

「事情要一步步地來做,中美雙方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或能為中美關係帶來新的轉機。」郭憲綱認為。

相關焦點

  • 拜登上任,中美關係迎來蜜月期?
    編輯:一水流殤隨著美國2020年大選落下帷幕,人們對於美國政府未來的政治走向也展開了積極的討論。在此次美國大選中,民主黨籍候選人拜登擊敗美國現任總統川普,成功當選為美國下一任總統。因為拜登與川普來自不同的派別,拜登上任之後的政治政策必然會與川普有所不同。
  • 從拜登就職演說,看中美關係的變與不變
    拜登會做嗎?拜登政府會採取哪些具體不同於川普政府不同的政策?昨天拜登在就職演講中並未透露他的政府的具體做法,但從他的演講通篇折射出的「恢復」二字可以嗅出,拜登政府對川普政府的某些政策進行「糾偏」是肯定的。四年來,川普挑起中美全面對抗,導致中美關係走到了準冷戰的狀態。
  • 疫情考驗之後,如果拜登當選美國總統,中美關係會有什麼新變化?
    46%的選民說將在11月大選中投票支持拜登,只有38%的人表示會在未來的總統大選中投票支持川普。很多網民聽到這個消息後,無不歡欣鼓舞,奔走相告,認為拜登當上總統後,中美關係將會得到很大程度改善。實話實說,網民的這個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
  • 美國大選迎來結局,拜登上臺中美關係或將緩和,蔡英文卻坐不住了
    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會怎樣也就成為了人們關注的話題之一。有專家在分析中認為,中美關係可能會因為拜登的上臺而迎來一個「喘息期」。現在的中美關係處於一個完全對立的狀態,在所有領域基本上都能看到這種現象,兩國之間的戰略互信已經摧毀,高層政治互動幾乎停擺,而且兩國之間的實質性合作也都幾乎擱淺了。所以,拜登上臺之後,中美關係可能會緩和。緩和不意味著兩國以後沒有競爭,這也是為什麼拜登打中國牌的原因。
  • 海湖莊園會晤前瞻:習近平十大「金句」論中美關係
    中新社北京4月4日電 題:海湖莊園會晤前瞻:習近平十大「金句」論中美關係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4月6日至7日赴美國佛羅裡達州海湖莊園與美國總統川普會晤,通過梳理習近平近年來為中美關係帶來「畫龍點睛」效果的經典論述,或許能為人們思考新時期雙邊關係的發展方向提供重要參照和啟迪。
  • 時殷弘:未來中美關係怎麼走?可以由中國塑造
    導讀:美國大選結束之後,新的中美關係發展撲朔迷離,兩者的競爭關係在所難免,但拜登治下的美國政府在對華政策上的態勢仍未明朗,所以在預測兩方關係究竟是較為緩解還是較為緊張上,仍有待商榷。儘管拜登行政當局上臺以後,遲早會局部緩解中美關係的某些方面,但這是局部的,而且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所以要提醒大家,不要有幻想,不要過於樂觀。現在我要強調一個幾乎是相反的意思,總統選舉假設結果中,假設川普連任總統會怎麼樣?簡單說中美關係會變得極糟。而儘管點票還沒有完全在法律上完成,但是基本上就是拜登當選美國總統。
  • 白宮辭舊迎新,拜登上任將如何影響中美關係的走向
    正如民調顯示拜登當選美國下一任總統早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意料之中的還包括川普拒不承認選舉結果、拒絕啟動總統權力平穩過渡的程序,從而給2021年1月20   川普描繪出海市蜃樓對很多人來說即使不是滅頂之災也對他們毫無意義。川普究竟是否會想盡辦法拒絕交權並給拜登挖坑埋雷,這還有待觀察,但是顯然川普的支持者們仍然深信他所宣稱的:拜登上任則美國亡。所以,如果有人訴諸暴力製造混亂也不足為奇——即使這是在不計後果地自取滅亡,因為對很多人來說,這場大選是一場決定美國生死的博弈。
  • 美大選如何牽動臺海局勢,川普拜登都不支持「臺獨」?
    二者不同之處在於,拜登是美國老牌政客,他若當選,則不會挑戰中美關係底線,因此臺海局勢的可預測性更強,其與蔡英文進行直接通話的可能性也不高。兩岸關係因民進黨當局政治操弄陷入冰點,甚至有兵兇戰危的風險。川普政府在美國大選進入最後階段以來,頻打「臺灣牌」,民進黨當局一面迎合美國,加快軍購步伐,一面在島內製造大陸軍事威脅的輿論,造成兩岸嚴重民意對抗。「中美臺三角關係」在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後,會發生哪些微妙變化?臺海局勢是否也會隨著一場政治大戲落幕而出現新走勢?若拜登當選美國總統,是否會效仿川普與蔡英文通電話,亦或延續川普的做法,在兩岸製造事端,使局勢繼續惡化?
  • 拜登團隊成員稱「中國應當被尊重」,中美關係將重回正軌了嗎?
    客觀的說,如今的中美關係惡化是多種因素長期互動的結果,包括了地緣經濟的利益爭奪、世界格局的變化、模式之爭、文明的衝突。 而川普為期四年的瘋狂舉措毫無疑問成了中美關係惡化的助推器,特別是自新冠肺炎暴發以來,中美兩國迅速從貿易戰上升到科技、經濟、政治的全面摩擦,意識形態交鋒異常激烈。
  • 慢點·觀察丨炒作「川普訪臺」被拜登「打臉」
    第三次仍是在《夕刊富士》上,日本政治評論家宮崎正弘12月1日撰文稱,川普可能考慮在最後時刻投出「重磅炸彈」,其中一項正是閃電訪問臺灣。而川普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把拜登逼到毫無退路,讓拜登沒有修補中美關係的機會,並防止美國在臺灣問題上「走回頭路」。
  • 中美敏感時期,兩岸關係又會如何?
    有多項民意調查顯示,拜登在「搖擺州」的支持率佔有絕對的優勢,即使是共和黨傳統鐵票區,川普的支持率也不是很樂觀。基於這種情況,讓人不禁有所猜測,如果拜登能夠贏得大選,那麼中美又將如何進展呢?兩岸關係會不會因此緩和呢?
  • 川普給拜登挖了一個坑
    美國媒體爆料稱,川普政府計劃在執政的最後兩個多月採取對華強硬政策,發起一系列打壓中國的舉動,以在對華問題上鞏固自己的「政治遺產」,令拜登上臺後更難扭轉中美關係的局面。美當局的反華「最後瘋狂」到底會推進到什麼程度?拜登又將如何應對陷入歷史低點的中美關係?懸念有待時間給出答案,但肯定的是,塑造中美關係這個世界上最重要雙邊關係的能力並非單方面掌握在華盛頓手中。
  • 拜登提名女華裔為貿易代表,中美貿易戰會消停嗎?
    川普通過貿易代表團隊,對他國徵收高額關稅,並就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貿易協定進行談判。美國政界對戴琦普遍評價是——具備處理對華貿易問題的獨一無二條件,並知道如何與盟友合作來實現美國利益。今年大選以來,拜登多次呼籲,要摒除川普「美國優先」的民族主義政策,回歸多邊主義、擁抱全球化。
  • 黃靖:拜登在政策立場上對中國會非常強硬
    圖文來源:環球網 記者 王盼盼責編:海兆童 PX2252021環球時報年會12月5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在議題一「中美關係會迎來轉機嗎」的討論中,北京語言大學學院特聘教授暨國別和區域研究院特別院長黃靖在發言中,從美國的國內政治氛圍角度分析了今後中美關係的發展態勢。
  • 拜登上臺將帶來新機會?中美需推進3個層次,合作才是正確選擇
    近些年來,中美關係呈現不斷惡化趨勢,尤其是在疫情大面積爆發的特殊時期,又恰逢美國大選的特別階段,出於轉移民眾注意力、以「反華」政策拉攏更多選票等目的,美國當局對中國的打壓頻率與力度都在持續加大。北京重要會議正式召開儘管現階段美國大選早已結束,大選結果也已經出來,美國聯邦總務署在11月23日宣布拜登獲勝,並通知拜登團隊可以開始進行總統權力交接的相關工作,但距離拜登正式上臺依然還有一段時間,就在這新舊總統權力交接之際,川普政府的「制華」動作則是完全沒有鬆懈下來。
  • 李顯龍苦口婆心,基辛格發出警告,拜登談中美關係時怎麼說?
    據俄羅斯媒體11月20日報導,在談論到中美關係的發展前景時,成功當選的拜登指出,美國並不需要加強對華的制裁力度,無需對華加徵額外的關稅,對於中國的措施,「不為懲罰,只想讓中國懂規矩」。川普對華政策失敗,基辛格發出警告顯然,拜登寥寥幾句話道出了今後一段時間拜登政府對華關係的基調,這讓人們看到了今後中美關係出現一定緩和的希望。自川普上任以來,美國在對華問題上屢屢展示出極為強硬的態度,先是對中國發起貿易戰,肆意對中國加徵關稅,致使兩國正常的合作與貿易往來受到嚴重的衝擊。
  • 誰在炒作川普訪臺?拜登政府讓蔡英文有苦難言丨慢點·觀察
    而川普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把拜登逼到毫無退路,讓拜登沒有修補中美關係的機會,並防止美國在臺灣問題上「走回頭路」。宮崎稱他的分析源自某美國前政府高官,這位高官主張,「川普如果在卸任前訪臺,將是改變現代史的大事件」,並可以和1963年美國前總統甘迺迪訪問柏林、給予當時的蘇聯一記「重擊」,相提並論。
  • 中美會撕破臉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社會學家丁學良談中美關係
    4、美方聲稱中國出現所謂「戰狼外交」,其實一些美國人認為這恐怕也是受到川普的刺激。拜登上臺後,美國官方的聲音不會再像川普的時候「麻辣燙」到那個地步,那麼可能其他國家對美國的反應也會降溫。5、在未來的十幾年內,中美關係在競爭方面牽涉的面越來越多,在競爭的關鍵點上越來越針鋒相對,但未必非要落到把臉皮撕破的地步。
  • 俄專家:中美有重啟關係的空間
    拜登不應再犯川普對華關係上的錯誤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應在川普過去四年的「激烈戰鬥」之後努力發展「對華全面建設性關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做出此番表示。但他同時承認,美國已普遍把中國視為戰略威脅,因此無論是川普還是拜登,任何政府都將很難忽略這一點,並在採取行動時,對最近幾年發生的一切視而不見。拜登新政府必須迅速採取行動,以恢復在川普時代中斷的與中國的溝通渠道,否則將發生危機並可能演變成軍事衝突,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在彭博新經濟論壇開幕式上表達了這一觀點。
  • ...大變局下中美經貿關係新發展與理論經濟學學科建設」
    01 研討會簡介2020年12月5日,「大變局下中美經貿關係新發展與理論經濟學學科建設」研討會在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召開。論壇旨在通過思想碰撞,深度解析大變局下中美經貿關係新發展,共探理論經濟學學科建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