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萍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近期,不少高級別中國外交官就中美關係頻頻表態。
新近的一次是12月7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代表團舉行了視頻交流。
王毅表示,會爭取使下一階段的中美關係重啟對話、重回正軌、重建互信。」
分析認為,從王毅講話的上下文中顯然可以看出,「下一階段」指的是白宮新政府上臺之時。
據《參考消息》援引俄羅斯《獨立報》報導,王毅選擇向這些聽眾表明中方立場並非偶然。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不僅是在中國有利益的美國大企業代表組成的集團,也是兩國經濟相互依存的象徵。此外,該委員會負責人克雷格·艾倫曾是歐巴馬政府的一員。現在,這些官員重新掌權,拜登執政依靠的正是他們這一批人。
「中國釋放這個信號的背景是,美國大選結果日益明朗,中國已經向拜登發了賀電。美國政府要換人,而且還換了黨派,這對中美關係來講是一個改善的契機。新政府上臺,對內對外政策都會做出調整。」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郭憲綱對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分析。
但是,美國總統換人一定意味著對華政策改變嗎?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美國對華政策是不可逆轉的,是基於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共識。
今天(12月9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有外媒記者問到蓬佩奧的此番言論,趙立堅作出回應。
在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看來,趙立堅的回應中雖然不點名的指出蓬佩奧之流是造成中美關係嚴峻的原因,「中美關係之所以呈現建交以來最嚴峻的局面,根本原因在於美方一些人固守陳舊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從零和博弈角度看待中國發展和中美關係。」
但趙立堅回應的重點其實是跳過蓬佩奧,向新一屆美國政府喊話:「未來中美關係何去何從,有待於美方做出正確抉擇,取決於雙方為之共同努力。」
隨後,趙立堅重複了王毅的話:當務之急是雙方應一道努力,排除各種幹擾阻力,中美實現關係平穩過渡。同時,沿著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共同利益的方向,爭取使下一階段的中美關係重啟對話、重回正軌、重建互信。
「等到1月20日美國新任總統宣誓就職,蓬佩奧就會成為過去式。」郭憲綱認為,「蓬佩奧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在那『狂叫』兩聲而已。中美兩國畢竟有共同利益,尤其在疫情大敵當前,拜登上臺,雙方應該是改善的契機。」
面對中方外交系統頻頻釋放願在「下一階段」的中美關係「重啟對話、重回正軌、重建互相」的信號,拜登不可能沒看到。但至今未予回應。在拜登正式就任後,會如何處理中美關係?
「拜登不一定在言辭上有回應,因為怕被共和黨抓住把柄。」郭憲綱分析,川普在大選年已經把中美關係推到了一個令人非常不愉快的位置,在執政末期的「垃圾時間」裡繼續給拜登挖坑,壓縮中美關係的轉圜空間,例如最近瘋狂地宣布制裁中方14名中國官員。「如果拜登上臺後宣布取消這些制裁,共和黨就會跳出來指責拜登對華『軟』了。」
但是,郭憲綱認為,在實際行動上,拜登當然會與川普有很大不同。
例如,在中美經貿問題上,拜登不會取消川普制定的關稅,但也不會增加新的關稅。「拜登可能會一方面和中國談判,一方面通過世貿組織在具體的貿易摩擦上和中國打官司,同時聯合美國盟友,在經貿領域中向中國施壓。」
在人權、安全領域、南海問題上,拜登也可能聯合盟友對中國施壓。但是,郭憲綱對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表示,在拜登正式上臺後,中美關係可以從三個方面突破。
第一,抗疫合作。拜登已經多次表示,遏制新冠疫情在美國的蔓延是他執政後的頭等大事。他同時說,會依靠專家的科學建議來制定抗疫政策。而中國在抗擊疫情上確實取得了成果,美國的專家可以與中國同行在這方面開展交流。「同時,拜登還可能依靠世衛組織,這樣中美有合作的平臺。」
在今天的外交部記者會上,趙立堅也表示,「我們也願繼續同美方開展疫情防控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幫助美國人民儘早徹底戰勝疫情。」
第二,伊核協議。7日,拜登提名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稱,拜登政府準備重新加入伊朗核協議,以促使伊遵守協議,並為針對更廣泛問題的後續談判奠定基礎。「美國重返伊核協議,意味著中美之間圍繞伊核協議產生很多糾紛可以解決。一些中國企業因此遭受的制裁也可能被取消。」郭憲綱表示。
第三,氣候變化。拜登此前多次表示,上任後將帶領盟國重返《巴黎協定》,而中方幾年來在氣候變化上也做了許多積極貢獻。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也離不開各國的合作。
「事情要一步步地來做,中美雙方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或能為中美關係帶來新的轉機。」郭憲綱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