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橋梁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體現,其不僅便利了交通,更是裝點了江水,是古代文明的標誌之一,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咱們中國十大古橋吧!
趙州橋
出現在課表上的趙州橋,可謂是我國建橋歷史上的標誌,是目前世界上現存歷史最久遠,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橋。由隋朝著名匠師李春於公元595年至公元605年間建造的,其單孔技藝,拱形技藝,敞肩在當時的可謂是空前創舉,也正是因為如此令人讚嘆的設計,才讓趙州橋歷經千百年的風霜雨雪而不跨,即使放到現在也是飲譽中外的一件藝術品。
盧溝橋
盧溝橋,又叫蘆溝橋因橫跨盧溝河而得名,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橋梁,也是華北區域最長的古代聯拱石橋。古樸端莊中不失雄壯優雅是它給人的第一感覺,整座橋梁充滿了藝術感,著名義大利旅行家讚嘆它為「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另外盧溝橋除了人文景觀外,因「盧溝橋事變」而成為中國抗戰史上影響深遠的重要活動紀念地。
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是中國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橋。其建橋技術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創舉之作,此外還是世界上首次將生物學應用於橋梁工程的先例,即「種蠣固基法」,就是為了鞏固基石,古代人民在基石上養殖大量的牡蠣,使之膠結成牢固的中流砥柱。於公元1053年至公元1059年建造,長834米,寬7米,前前後後花費了近一千四百萬兩。橋上現存2座亭、2尊石將軍、5座石塔,其碑亭上刻有「天下第一橋」的橫額。走在橋上,你都能感受到歷史的滄桑。
廣濟橋
廣濟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是我國古橋的孤例,是「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聞名世界,梁舟結合,剛柔並濟,有動有靜,變化起伏,是廣濟橋的主要特色,是中國四大古橋之一。
灞橋
灞橋是中國迄今為止時代最早且規模最大的多孔石拱橋,於春秋時期,秦穆公稱霸西戎時,令人建造。在唐朝,其設有驛站,是親人好友東去,分別的地方,因此流傳著「年年傷別,灞橋風雪」。建造至今,曾多次被摧毀,雖已不見當初的模樣,可這也是一個歷史見證物,具有深遠的歷史價值。
安平橋
安平橋是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連梁式石板平橋,同時也是我國現存古代最長的海港大石橋,素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於南宋紹興八年,前後花費十四年建造完成。全長2070米,寬3至3.8米,共361墩,橋面用大石條板鋪架,橋面兩側有石護欄,橋上有築憩亭5座,護橋將軍2尊,石塔,石獅子與蟾蜍等,種種複雜多樣的設計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藝術創作力。
寶帶橋
寶帶橋又叫長橋,是我國現存古代的橋梁中,最長的一座多孔石橋,其橋身之長、橋孔之多、製造之精巧,在當時的中外建橋史上所罕見,為我國十大古橋之一。以構造複雜而結構輕盈與風格奇巧壯麗,搭配綠色青山,美妙無比,成為江南的風景名勝古蹟。於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間建造,曾被大水衝毀過,在同治二年被英軍拆毀過,在抗戰時期被日軍炸毀過等等。直到1956年才得以修復,後來又經過不斷的維修,終於使之煥然一新,201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五亭橋(江蘇)
素有「中國最美的橋」美譽的五亭橋又叫蓮花橋,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和十七孔橋而修建的,具有極高的橋梁工程技術和藝術水平。五亭橋有多美?通過歷代文人墨客的詩詞便能看出一二,如唐杜牧詩的;「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五亭橋不僅僅是瘦西湖的標誌,更是揚州市的象徵。
瀘定橋
瀘定橋,又叫大渡橋,全長103.67米,寬3米,由橋臺,橋亭以及13根鐵鎖鏈合成的橋身組成的,是國內現存的最古老的鐵索橋,因歷史事件「飛奪瀘定橋」而聞名中外。上面是根根寒鐵,下面是濤濤江水,形成了獨特的景色。
江東橋
江東橋的特殊之處在於它穩,重的構造,被《世界之最》列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樑橋,其中最大的石樑更是重達二百餘噸。加上險峻的地勢,上有千巖萬壑,下有洶湧的江水,即使放在今天,要想運用如此重的石樑建橋也是困難無比,不難想像當時的勞動人民經過怎樣的千辛萬苦才能夠搭建這樣令人震撼的橋梁。英國李約瑟博士臨近考察過後,更是說道「在中國其他地方和國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可同它相比的」,實乃建橋史上的奇蹟。
以上便是咱們中國的十大橋梁,每一座都堪稱奇蹟。能夠保留至今,令我們觀賞,實在幸運,不知你們去過哪些呢?見到時又有怎樣的感慨,是不是對古人的智慧佩服無比,說說你們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