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橋——中國勞動者們的智慧之光

2020-12-16 泉州洛陽海絲文旅小鎮

說起古老的橋,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中國四大古橋。中國人造橋歷史久遠,造橋技術更是世界聞名,隨著2018年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這座當今世界裡程數最長、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被譽為橋梁界的「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其建成也標誌著「我國由橋梁大國向橋梁強國邁進」。

過去幾年,國內的橋梁建設已經成績斐然,除了國內自己的橋,中國人在海外製造的橋梁也越來越多,一座座「中國智造」的橋屢屢刷新著世界橋梁史,追溯我國橋梁史,每一步的跨越和前進都閃爍著人類的智慧之光,中國四大古橋,作為中國古橋梁建設的典型代表作品,更是如此。

一、河北趙州橋

趙州橋迄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它是世界上現存年代第二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始建於隋,由當時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趙州橋依然挺立未倒,足以檢驗出它高超的建造水平和技巧。因其建築結構獨特,設計合乎科學原理,橋體雄偉壯觀,趙州橋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橋」。

單孔設計打破了以往多孔設計的傳統,解決了橋墩過多帶來的弊端;拱形技藝的巧妙設計使得橋面變得更為平坦,同時節省了用料且更方便施工;把以往橋梁建築中採用的實肩拱改為敞肩拱,不但減少了洪水對橋身的衝擊,減輕了橋身重量,提高了橋身的安全性,還增加了拱橋造型的美觀度,可謂一舉多得,其巧妙之處令人驚嘆。

除了建造工藝上的卓越表現,趙州橋的藝術價值也極高。橋身結構勻稱,與周圍環境相得益彰,橋上的石欄石板雕刻得古樸美觀,「中間行車馬、兩旁走行人」的理念設計也沿用至今。

二、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是與趙州橋齊名的宋代古橋,人稱「北趙州,南洛陽「,它是中國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橋。關於這座橋的故事有很多,現在還流傳在洛陽鎮上。這座跨海石橋的建立非常不易,建橋前後花費了6年時間、1400萬銀兩,建橋工作的主持者也很有名,是宋代大書法家、詩人蔡襄。為了紀念這一偉大功績,人們在橋頭還為其建造了」蔡襄祠「,蔡襄親自提筆寫下的」萬安橋記「被譽為文、書、鐫"三絕",聞名於世,至今還保護在這裡。

洛陽橋的建造和設計是中國古代勞動者智慧和力量的結晶,面對波濤滾滾的洛陽江水,其首創的「筏型橋基」、「種蠣固基法」成功的解決洛陽橋穩固性的問題,也為世界橋梁史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第一,洛陽橋首創了筏形基礎,由於水勢險惡,橋基無法採用傳統的打樁工藝,因而另闢蹊徑,創造了新的奠基工藝宋代的建築師和橋工們利用落潮的時間,沿預定橋梁線路,用船裝載大石塊拋入水底,形成一水底石堤作為橋基。洛陽橋還首創將橋墩兩端都築成尖劈形,不僅分開上遊江流的衝擊力,而且分開下遊潮汐的衝擊力,達到了減少阻力和保護橋墩的目的。

第二,洛陽橋利用了潮汐的漲落浮運和架設石樑。洛陽橋面的大石樑重達數十噸,要把這樣重的大石樑在水面上懸空架設,這在古代沒有大型起重設備的條件下,是很困難的但宋代橋工卻巧妙地解決了這一難題他們利用潮汐的水面落差,在漲潮時用船把石樑載至兩個橋墩之間,並固定在要安放的位置上方,落潮時石樑便自動架設在預定位置上,順利完成了石樑的架設作業。

第三,洛陽橋利用了牡蠣膠固橋墩。要把橋墩上的石塊連結在一起,這在沒有速凝水泥的古代幾乎是沒有辦法的。但洛陽橋在建造時卻巧妙地利用牡蠣的生長特性,神奇般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在橋墩上養殖牡蠣,把橋墩上的石塊膠結在一起,形成牢固的整體,防止被衝散,提高了橋墩的堅固性和耐久性這一做法,堪稱是一項傑出的科學發明為了保護橋基和橋墩,在橋位標誌範圍內禁止採牡蠣這在當地成為一條法律,並為歷代所沿用。

洛陽橋整座橋全部用當地產的花崗石建成,飛梁遙跨海西東,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它建成後,成為泉州與內地交通的重要孔道。人們去舟而徙,易危為安,故洛陽橋有萬安濟眾之譽在洛陽橋建成的影響下,福建一帶,特別是閩南地區掀起了一個建橋的熱潮,先後建造了數十座大中型石樑橋。

地處沿海地區,洛陽橋上的裝飾元素也別具特色。據說洛陽橋原有46座橋墩,兩側有500個石雕扶攔、28尊石獅,兼有7亭9塔點綴其間,武士造像分立兩端,橋的南北兩側種植松樹七百棵,非常宏偉壯觀,這些石雕石塔濃縮了宗教、歷史、美學、民俗等諸多因素,見證了洛陽橋興衰沉浮的滄桑歷史。

第三、北京盧溝橋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裡處,豐臺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除了當年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發生在這裡,作為一座古橋,它本身也是中國古橋梁中的一顆明珠。盧溝橋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在金代,這裡是出入京都南北的交通要津,同時亦是軍事要地。該橋曾於元、明兩代重新修繕,據史料記載:清朝康熙年間因洪水泛濫,衝毀此橋。橋的東北邊的十二丈重新修築,即今東邊算起的第一、第二兩孔是重修的,其餘各孔則是金代的原始建築。橋全長212.2米,寬9.3米,計入兩端橋堍總長約266.5米。全橋共有11個橋孔,各孔的跨徑和高度均不相等。採用兩邊橋孔小、依次向中央逐漸增大的韻律設計建築法,形成了優美的橋型。早在金代,此橋就被列為「京師八景」之一。

盧溝橋橋頭立有石制華表,橋面兩旁有石欄杆,欄杆上雕刻著很多石獅子,這些石獅子足有500個之多,它們分別是金、元、明、清、民國、新中國各個時期的修補,融匯了各個時期的藝術特徵,兼職是一座自金代以來歷朝石雕藝術的博物館。

著名的」盧溝曉月「也是盧溝橋的美景,古時候,每當黎明斜月西沉之時,明月倒映水中,更顯明媚皎潔,所以「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1698年重修時,康熙帝下令在橋西頭立碑,記述重修盧溝橋的事。橋東頭則立有乾隆帝親筆題寫的「盧溝曉月」碑。

第四、潮州廣濟橋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在潮州城東門外,東臨筆架山,西接東門鬧市,南眺鳳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壯麗迷人。有民謠曰:「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

廣濟橋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是我國古橋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河北趙州橋、泉州洛陽橋、北京盧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啟閉的作用主要在於通航、排洪,正如《粵囊》記載:「潮州東門外濟川橋…晨夕兩開,以通舟棋。」而每當韓江發洪水,又可解開浮橋,讓洶湧澎湃的洪流傾瀉。還有關卡的作用,「郡縣以廣濟橋為鹽船所必經,乃始榷取鹽稅」。

梁舟結合,剛柔相濟,有動有靜,起伏變化,是廣濟橋的一大特色。其東、西段是重瓴聯閣、聯芳濟美的梁橋,中間是「舳艫編連、龍臥虹跨」的浮橋。這簡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風景線。清乾隆間有詩讚道:「湘江春曉水迢迢,十八梭船鎖畫橋。」「湘橋春漲」因而列「潮州八景」之首。

中國四大古橋不僅在橋梁結構上精妙無比,在藝術文化上也有重要價值。它們為中國和人類橋梁建設提供了範本和優秀借鑑,也留給了我們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非常值得去看一看哦!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版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古橋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這是被譽為「中國第一橋」的趙州橋,位於河北省趙縣城南五裡的洨河上。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2014年12月9日攝)。 橋梁,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中國人修建了數以萬計奇巧、壯麗的橋梁。這些橋梁橫跨在神州大地的山水之間,便利了交通,裝點了河山,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中國的古橋有不少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許多現存的古橋,無論是樣式還是力學原理、美學理念,仍然對當代世界橋梁建築產生著影響,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與才能。
  • 歲月滄桑話古橋——中國的古橋建築文化
    故《說文解字》段玉裁的注釋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橋也。」說明橋的最初含義是指架木於水面上的通道,以後方有引申為架於懸崖峭壁上的「棧道」和架於樓閣宮殿間的「飛閣」等天橋形式。現代,橋又在城市交通中發揮重要作用,平地起橋(立交橋),貫通東西南北,不僅有助於緩解交通堵塞,還成為現代化城市的亮麗風景。中國古代建築中,橋梁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 中國古橋有多美?這6座古橋,讓你見識中國古橋的魅力!
    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遍布神州大地的橋,密布如織的橋梁四通八達,連接著祖國的各個地方。在中國橋梁中,古橋最能體現出中國人民勞動智慧的美麗,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些橋梁,是最具代表性的6座古橋,讓你最直觀的感受到中國橋梁的魅力!
  • 中國古橋,有多美?
    如同「長虹」「玉帶」「新月」在粼粼水光的倒映中撼動千千萬萬人的心(中國現存主要古橋分布,製圖@陳志浩/星球研究所)▼似水的柔情滋潤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古橋身上所擁有的極致之美01 古橋淵源橋的本質在於連接作為一條「空中之路」溝通兩岸便是它的使命(浙江嘉興烏鎮的古橋,攝影師@李力群)▼
  • 最美勞動者——江蘇省美術館典藏作品中的勞動者之光
    「為人民造像、為時代立傳」,勞動者的形象和他們的生活、勞作場景,一直是繪畫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從古至今,從中國畫到油畫、版畫,藝術家們用勤奮的雙手刻畫出了勞動的艱辛,也刻畫出了勞動者的魅力!平凡的勞動,經典的形象,勞動者的魅力在藝術家的筆下世代流光。
  • 中國 · 古橋
    中國是橋的故鄉,橋在中國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中國的橋,發展於隋,興盛於宋。遍布各地的歷代橋梁,跨越了山水,將建築、藝術與科技和諧相融,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有很多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可見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與才能。
  • 奇巧壯麗的中國古橋,裝點了祖國大好河山
    遍布在祖國大地各式各樣的中國古橋,組成暢行無阻的網絡交通,連接著祖國各地。中國形形色色古橋建築藝術,大多都是全世界橋梁建築史上的偉大創舉,通過中國古代名師巨匠的藝術創作,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與才能。
  • 中國 · 古橋
    中國是橋的故鄉,橋在中國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中國的橋,發展於隋,興盛於宋。中國古代橋梁的建築藝術,有很多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可見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與才能。我國古代橋梁的藝術風格多樣,曲線柔和多變,同時古橋十分重視與環境的協調,橋的存在,讓環境多了些韻味,成為點睛之筆。
  • 中國古橋:一座古橋,等一不歸人
    中國是橋的故鄉,橋在中國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中國的橋,發展於隋,興盛於宋。遍布各地的歷代橋梁,跨越了山水,將建築、藝術與科技和諧相融,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國古代橋梁的建築藝術,有很多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可見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與才能。並且自從被建立起來後,歷經千年而不倒,是濃厚的文化沉澱。中國的古橋似乎總是蘊藏著一份欲說還休的情思。
  • 中國古橋,有多美?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似水的柔情滋潤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古橋身上所擁有的極致之美01古橋淵源橋的本質在於連接作為一條「空中之路」古人將石樑橋中段架高抬升橋面以保通航(杭州西湖,攝影師@胡寒)▼全面使用石材的石樑橋憑藉古人的智慧與技藝在施工技術以及長度等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度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大橋
  • 這座明代古橋為何400年間幾度沉浮
    對於居住在新餘市分宜縣鈐山鎮嶺下村的村民們來說,已經多次目睹了古橋「出水」的壯觀場面。每逢這個時刻,今年70餘歲的彭德建老人便會搬來竹椅,在自家院裡眺望幾百米外的古橋現身,「這是一份記憶和念想!」他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 韓國竟然花3億做了中國古橋,我國古橋都有哪裡特別之處!
    原來,韓國慶州市政府斥資510億韓元(約合3億元人民幣)復原了當地一座名叫月精橋的千年古橋。修復舊橋沒有什麼特別的。大多數舊橋因其使用年限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然而,韓國媒體發現,這座復原的古橋,結構造型跟湖南清朝「回龍橋」相似,由此質疑慶州這項工程抄襲。據介紹,該橋是湖南省銅島縣平潭鎮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匯龍大橋。
  • 中國古橋大觀——紹興
    紹興是著名的水鄉,在享有舟楫之利的同時,也需要大量的橋梁來溝通河渠湖泊,而這些橋梁很多在幾百年前就已經有之。據統計,紹興境內現存古橋604座,宋代以前的就有13座。本文介紹的這11座古橋是紹興古橋中佼佼者。
  • 橋都重慶的古橋們
    朝天門長江大橋重慶不但現代建造的橋梁數量眾多、橋梁規模宏大、建造技術水平高超、多樣化,而且重慶的古橋們也數目眾多,歷史悠久。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重慶地理地圖書店編制的《重慶古橋地圖》中,重慶域內有記載的古橋有近800座,其中有17座橋梁或歷史極其悠久或建造技術複雜抑或規模宏大,從而被列為了市級文保單位,加以重點保護。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那些為老重慶服務了幾百甚至千年的古橋們吧。NO.1 施濟橋施濟橋,始建於北宋仁宗皇佑二年(約1050),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了。
  • 留住「人間彩虹」——中國古橋現狀調查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 題:留住「人間彩虹」——中國古橋現狀調查  新華社記者  中國是個「橋的國度」。遍布各地的歷代橋梁,跨越山水,便利交通,將建築、藝術與科技和諧相融,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 中國古橋有多美?它是工程、是風景、是滄桑,更是力與美的交融
    這就是中國古橋,它是工程、是風景、是滄桑、是深情、更是力與美的交融。在施工技術以及長度等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度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大橋洛陽橋也是石樑橋它的特別之處在於施工技術古人將橋墩搭建完成之後在水下基石上養殖牡蠣以牡蠣所分泌的膠狀體液將石塊粘合在一起以維持橋基之牢固
  • 仙境般的中國古橋
    您關注的是最受歡迎的文藝公眾號 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 藝術品收藏 | 茶道 | 文學 | 視覺 中國是橋文化的故鄉 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 中國古代橋梁尤其受儒家「天人合一」
  • 紹興市資訊|中國古橋最多的城市 現存古橋700餘座 橋梁密度超過...
    紹興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中國古橋最多的城市 現存古橋700餘座 橋梁密度超過威尼斯5.2倍!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的紹興市,轄區總面積2942平方公裡,人口501萬,是最具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遊城市,也是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的城市。2018年,紹興實現GDP5417億元,躋身二線城市行列,並被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第7名。
  • 力量之美,人性之光——朝鮮畫家金晚炯的勞動者之歌
    他的作品通常都以廣大朝鮮勞動人民為主要題材,著重表達普通勞動者的一般生活、工作面貌。在金晚炯的畫筆下,這些最普通的形象,最平凡的事情都燃起一種具有魔力的熱情之火,充滿了力量之美,散發著人性之光,在畫作中熠熠生輝。代表作有:油畫《室內》,《白馬山風景》,《漁民》,《生》,《鬥雞圖》,《死鳥》,《十月的憤怒》,《抗爭的街道》,《七寶山風景》,《朝陽風景》。
  • 中國最著名的古橋:1400多年,巋然不倒
    旅遊隨筆(文/江湖三十年)在美麗的燕趙大地,有一座古橋,矗立在洨河之上,已經有1400多年了。它,就是中國最著名的古橋——趙州橋。今天,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將通過一組圖文,帶你一起來領略這座世界知名古橋的魅力!提及趙州橋,相信許多人都有印象,因為在過去,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曾有一篇課文,就叫《趙州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