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是架空的道路,建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運輸工具或行人在橋上暢通無阻。若從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來說,橋應該是專指跨水行空的道路。故《說文解字》段玉裁的注釋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橋也。」說明橋的最初含義是指架木於水面上的通道,以後方有引申為架於懸崖峭壁上的「棧道」和架於樓閣宮殿間的「飛閣」等天橋形式。現代,橋又在城市交通中發揮重要作用,平地起橋(立交橋),貫通東西南北,不僅有助於緩解交通堵塞,還成為現代化城市的亮麗風景。
中國古代建築中,橋梁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國古今橋梁的科學技術,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橋梁建築的前列,許多橋梁樣式仍繼續對世界近代橋梁建築產生影響。同時,它又是活的文物瑰寶,記載著許多珍貴的資料。
幾千年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修建了數以萬計的奇巧瑰麗的橋梁,這些橋梁橫跨在山水間,便利了交通,裝點了山河,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標誌之一,更是中國建築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國古橋先有梁橋,後有浮橋與索橋,拱橋最晚出現。
根據現有相關資料顯示,自獨木橋、提梁橋到拱橋出現,幾千年中,我國古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陋到逐步完善過程中,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一、以西周春秋時代為主,包括西周以前為創始時期。
二、以秦漢為主,包括戰國與三國,為創建發展時期,四種橋型均已出現並初具規模。
三、以隋唐宋為主,包括兩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為全盛時期,建造各型橋梁都有創新突破,把古橋建築推到了高峰。
四、由元至清末,為我國古代橋梁的繼承發展時期。
十分明顯,橋梁建築的發展依賴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橋梁的發展使交通運輸暢通,又促使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發達繁榮,進一步促進地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幾千年的時光,滄海桑田,但悠悠歲月中誕生的中國古橋,體現了中國古人的智慧,聰明,更見證了歷史的滄桑。中國的古橋,正如一顆顆高懸於夜空的明星,以其豐厚的文化底蘊,高度的科學藝術價值馳名中外,享譽世界。
以下介紹幾座中國著名的古橋,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