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滄桑時光裡那道弧線

2020-12-16 光明數字報

    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而有水之處,必有橋的身影相伴。江南水鄉的橋,溫婉身姿如同宣紙之上的寫意勾勒;山林溪流的橋,古樸簡約仿佛天地之間的清音雅樂;險峻峽谷的橋,飛龍走蛇就像潑墨時的豪情揮灑。

 

    自古以來的橋,滲透了代代傳承的多少智慧。中國古橋,從「梁」而來。古代的信史或詩歌中多現「梁」的記載。壘石培土,絕水為梁,或架木跨水,過河而不溼足濡衣。《竹書紀年》中記錄了周穆王時「以黿為梁」的做法,現今在我國一些山區和景區園林中還有類似的橋式。這種原始跨河橋雖可達到跨河越谷的目的,卻並不具備橋梁的本質——架空飛越。之後隨著鐵器的廣泛應用,為豐富橋梁的建造材料準備了工具,促進了橋梁工藝的發展。

 

    中國江河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裡以上的水系達1500多條。秦嶺、淮河以南,河流密如蛛網,而道路必須依賴橋梁作為聯繫手段,橋梁直接關係到道路的通塞,關係著民族的健康繁衍。為滿足不斷增長的功能需求,橋梁技術不斷進步,一方面深水技術不斷發展,另一方面橋的形式越發多元,使得在深水中建設長橋成為可能。

 

    中國古代已經具備了各種橋式,包括梁、拱、索、浮。那時的橋梁建設者們科學地利用竹、藤、木、石和人工冶煉的鑄鐵或鍛鐵等,發揮材料的特長,根據豐富的成敗經驗,因時、因地制宜地衍變出多姿多彩的橋梁。

 

    值得世人稱道的古代橋型,除了以趙州橋為代表的敞肩式石拱橋外,還有以北宋東京汴梁虹橋為代表的橋型。這是一種斜撐懸臂梁橋的變種,可惜這個橋型至今沒有一個權威科學的定義,只有一個很文學的名字——「虹橋」。現在甘肅、浙江等地還有類似橋梁遺存。不過,這種木結構橋梁比石拱橋更脆弱,汴梁虹橋即使不毀於黃河泛濫,也會因為木材腐朽而蹤影全無。

 

    今天能留存下來的古橋,經歷了千百年考驗,在這極少部分的遺存中,多數進行了現代化的改造和修補,這就意味著真正意義上的古代橋梁已是鳳毛麟角。

 

    侗鄉風雨橋,流行於湘鄂黔桂等地,是橋梁藝術中的獨特風景。在眾多的風雨橋中,以亭樓式的風雨橋居多,這種風雨橋於長廊頂部豎起多個寶塔式樓閣,樓閣飛簷重疊,少的有三層,多的達五層。橋身莊重巍峨,如巨龍臥江,氣吞山河,十分壯觀。橋面兩側有精緻的欄杆和長椅,可供人們憩息,既是行人過往歇腳之處,也是迎賓場所。各地的風雨橋以杉木為主要建築材料,建橋時,不用鐵釘,只在柱子上鑿出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銜接,斜穿直套,一絲不差。坐在風雨橋的長椅上,看流水蜿蜒,田園耕作,別有一番情趣。

 

    橋梁的跨越特性,要求橋梁自身要有輕捷的結構。在工業革命之前,橋梁無法擺脫建築材料的厚重,只能在結構上努力減輕和調整。隨著對橋梁跨越能力的要求不斷提升,橋梁的堅實耐用和減輕自重成為一對矛盾。

 

    古代橋梁多以木、石為料,為了解決石材的自重問題,發明了「拱」,使得建築大跨徑石橋成為可能。但是,拱橋的大跨徑是以犧牲其整體性為代價的,整體性的減弱勢必降低橋梁的穩定性和堅固程度。拱橋用於支撐自身重量和荷載的是拱券,支撐拱券的是兩岸的橋臺,橋臺的穩定性決定著橋梁的穩定性。在河水的長年衝刷下,所有的橋臺都會發生位移、塌陷,理論上講,所有石拱橋都不會長久,更不用說地震、洪水對橋梁的毀滅性破壞。

 

    有「曠世佳構」之稱的趙州橋,能屹立至今,一方面有其設計水準高、建造質量好的原因,另一方面,它免遭自然災害破壞的偶然性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許多建築質量同樣優秀的橋梁,因為沒有趙州橋那樣幸運而灰飛煙滅。興盛於唐宋時期江南的薄墩聯拱橋也是由於同樣原因現存很少,現在能看到的大部分是在明清時期甚至更近的時間內作過重大修整的,有的則是「仿其舊制」重建的新橋。

 

    除了自然客觀環境的原因,橋梁被毀壞的另一個原因是戰爭,古今中外皆然,毋庸贅述。較近的例子就有茅以升先生為了抗日,親手炸毀自己的傑作——錢塘江大橋。

 

    橋梁保護是個世界性的難題,橋梁結構的特殊性、功能性,導致橋梁總是以相對脆弱的自身,直面相對危險的自然環境。而橋的意義,則在歷史文化的進程中不斷被豐富著。提到橋,不再是簡單的過河工具,它成了「連接」的代名詞,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通道,是國與國之間交往的象徵。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從古到今,橋與人們的生活是如此密不可分。「長橋臥波,未云何龍」「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在文人雅士的筆下,橋的意象激發了穿越時空的想像。橋裡有數不清的故事與記憶,一座橋,能幫你讀懂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文化內涵。古橋之美,不僅在其功能和造型,也因其在長久的生活中,早已演化成中華文化圖譜中最美的一道弧線。

 

相關焦點

  • 歲月滄桑話古橋——中國的古橋建築文化
    中國古橋先有梁橋,後有浮橋與索橋,拱橋最晚出現。根據現有相關資料顯示,自獨木橋、提梁橋到拱橋出現,幾千年中,我國古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陋到逐步完善過程中,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一、以西周春秋時代為主,包括西周以前為創始時期。
  • 個舊那些古橋,是屹立在時光裡的印記,更是抹不去的鄉愁…
    橋,連通兩岸無數的人從這岸到那岸無數的遊子從這裡離去,從這裡歸家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個舊那些古橋假期剛剛過半有閒暇的你可以帶上相機來一段尋訪古橋的時光之旅喲~乍甸福家營古橋時光荏苒歲月在古橋上留下的印記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也見證了這片土地的滄桑巨變
  • 驚豔時光!建德這裡有一座南宋古橋!你走過嗎?
    驚豔時光!建德這裡有一座南宋古橋!你走過嗎?但到了橋底,仰頭一看,才發現這座古橋大有文章,橋拱以條石採用聯鎖式砌法五折邊形,每邊以6根豎向石條,上頂2根橫向石條為一組,共5組38根石條構成拱架。中間的橫砌條石長短不一,不同於趙州橋拱的單一橫向發券,也不同於洛陽橋拱的單一縱向發券,大小、曲直都有,有幾根還是未經打鑿的毛石,自成一派,個性顯然,有山野少女般的美。
  • 在徽光韻影中探訪造型優美的彩虹橋,回味這座宋朝古橋的滄桑歲月
    曾在四十多年前在電視節目《八千裡路雲和月》中目睹了彩虹橋的身影,當時對婺源這座獨有的廊橋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沒有想到在四十年後能有機會造訪婺源,親自感受這座造型優美的古橋的滄桑歲月,這座橋命名取自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意思而取名,這座彩虹橋更是來婺源旅遊喜愛攝影的朋友最嚮往的一處景區
  • 中國古橋有多美?它是工程、是風景、是滄桑,更是力與美的交融
    這就是中國古橋,它是工程、是風景、是滄桑、是深情、更是力與美的交融。印象裡的古代中國有粉牆黛瓦>有飛簷翹角還有撐著油紙傘的姑娘走過彎彎小橋······那座橋或臨水梳妝、波光生豔(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古城的鳳凰虹橋,攝影師@沈欣洪)▼
  • 道古橋與《數學九章》
    杭州市西湖區西溪路(浙江大學西溪校區與玉泉校區之間,靠近西溪校區)有一座石橋,叫道古橋。始建於南宋嘉熙年間(1237-1241),初名西溪橋。南宋鹹淳初年《臨安志》有載:「『西溪橋』,本府試院東,宋代嘉熙年間道古建造」。這個造橋的道古不是別人,正是南宋大數學家秦九韶,道古是他的字。
  • 紙落雲煙,道不盡人世滄桑
    走過那悠悠的古道,看過那千年的詩篇,千年的夢裡寫不盡人世悲歡,紙落雲煙,道不盡人世滄桑,流年似水,所有的往事都想過眼雲煙,夢千年之夢,我在千年的時光裡尋覓,尋覓著你的身影,歷史的長河那段時光真好,沒有太多的憂愁,美麗的花兒開在若水河畔,像極了少女微笑的模樣,桃花扇上一行行娟秀的字跡,道不盡柔情繾綣。
  • 錡煒:憑欄聽風,閱讀千年古橋
    許多遊子心中都有一個夢,夢裡常常離不開一座橋,橋上有故人的步履匆匆,有母親挑擔的蹣跚身影,有或遠或近的家鄉童謠······那一串串兒時的歡笑,那一串串魂牽夢縈的思念,蛻變成漂泊在外遊子淡淡的鄉愁。橋已經成為家鄉的縮影,成為每個遊子揮之不去的牽掛。在我淡泊的心境裡,對橋充滿了一種尊崇、一種眷念,心事總是被一些過往的事物牽掛,不時定格在海口龍江橋上。
  • 剪一段寂寞時光,溫一壺歲月滄桑
    作者:胡楊映月 石家莊尚學書社社長於蠻荒的無涯時光裡,你飄逸而至,那款款衣裙,撩開了愛的面紗。翩翩的舞姿,拖起一泓歲月的清影。綽綽的影形中是你我的面容……時光的彼岸,飽蘸歲月的墨香,揮灑出四季的曼妙,流淌著心的樂章……一箴足納千古絕唱,一筆足繪萬世烽火溫涼……隔岸的燈火點點星光,被歲月披上了滄桑的墨香,縈繞在時光的渡口,宛如燭光搖曳的紅羅帳......
  • 我在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看過歷史悠久的莫斯塔爾古橋,讓人難忘
    說到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這個國家,可能大家並不能把它的全名記住,畢竟這個國家的全稱真的是太長了,一般情況下大家更加願意叫它的簡稱——波赫。在波赫的這段時間我曾經走走停停多個地方,在呆了有差不多一個月之後,真心覺得來波赫就該去他們的莫斯塔爾古橋、巴什察爾希亞老城、莫斯塔爾老城、拉丁橋看一看,逛一逛,這些地方都是充滿著非常多的歷史故事的,這些古老的建築物無一不在給我講述著這個地方曾經發生過的故事。像是這裡的莫斯塔爾古橋本來是一座在16世紀就修建好的古橋梁,但是因為歷史的原因被毀壞了。
  • 古橋衡水安濟橋:曾見證了二百五十多年的世事滄桑
    有一則消息稱,在河北有一座國家重點文物保護的古橋,名為安濟橋,因翻新遭遇破壞。那麼,這座古橋有什麼的歷史滄桑呢?今天我們了解一下。公元1457年,衡水為河北省至北京, 山東至山西的水、陸交通要道,時任衡水的知縣楊儼提出在其境內滏陽河上修建一座木橋。
  • 歲月滄桑了期待 時光荒廢了年華
    時光飛逝,一路向前,在我們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它已經消失不見,留下的唯有感懷和想念。站在秋天的路口,回首來時路,那一段感情蒼涼了整個過往,那一抹微笑溫暖了寒涼的人生。當愛情在記憶中泛黃,當指尖划過蒼涼,當滄桑慢慢侵蝕心房,那份與你心手相牽的感情卻越來越清晰明亮。
  • 滄桑埋沒了時光,歲月記住了輝煌
    滄桑埋沒了時光,歲月記住了輝煌軟軟的海灘,海浪濤在腳下,海沙滾來又滾去,大海一眼望不到邊的蒼茫。跟著浪潮回去的方向,遙望遠方白霧茫茫。那對岸,那虛無縹緲的遠方,沉寂的歷史正從那裡走來、從那裡的波浪中滾滾而來,像霧像雨又像風。歷史的波浪,總能翻起歷史裡的過往,故事在往日中沉默,它用無聲的語言,飛濺在浪花之上,每一枚水珠,都是那般晶瑩剔透的燦爛。滄桑埋沒了時光,歲月記住了輝煌。海水濤濤,波光瀲灩。天海一線的地方,永遠有神奇的嚮往。
  • 蘇州裡一座無商業化的古鎮,不是周莊和同裡,有著8座明清古橋
    說到江南古鎮,不得不提的一個城市是蘇州,自古以來就是「小橋流水人家」的代表之地,自然留下了很多古鎮,比如周莊、同裡,都是國家5A級景區,但是有些古鎮沒那麼出名,商業化很弱,今天要說的是蘇州裡一座無商業化的古鎮,不是周莊和同裡,有著8座明清古橋。
  • 中國古橋,有多美?
    文章來源:星球研究所印象裡的古代中國有粉牆黛瓦有飛簷翹角還有撐著油紙傘的姑娘走過彎彎小橋······那座橋或臨水梳妝、波光生豔(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古城的鳳凰虹橋,攝影師@沈欣洪)▼攝影師@鄧飛)▼小橋流水這四個字甚至成功「代言」了江南的形象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睡夢之中也對此念念不忘「揚州驛裡夢蘇州
  • 為什麼直行道畫弧線!
    肉基本上是來自「飛行動物」和青菜裡「爬行動物」偶爾改善一下夥食夥食也就是兩條腿的雞、鴨,想要吃一次四條腿的禽類就像過年一樣!今天老闆大發慈悲5星級酒店聚餐,全體員工非常激動,懷著感恩的心情一路狂奔酒店!生怕好吃的會被別人搶光一樣。「碰」讓我們一整車人徹底驚醒了,「出車禍了」「刮到別人車子了」····大家討論起來!
  • 北京的古橋|斷虹橋:紫禁城內最精美的古橋
    北京的古橋歷史上北京的橋梁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形式多樣,別具風採。可以說,北京的古橋是人類建築和藝術寶庫中的重要寶藏之一。「北京的古橋」欄目將展現北京古橋的歷史與文化,並向公眾介紹北京古橋保護的工作進展與成果,從而喚起更多人對北京古橋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 時光如書,剪切了歲月,唯美了滄桑
    ,剪切了歲月,流逝了真情,在無言的蒼茫中,留下了幾分唯美的滄桑。人生如夢,回眸處,錯過了幾世輪迴,悠長的嘆息如風,回首望,只有春花秋月的淚眼,那輪明月,看盡了千年的滄桑。曾經總以為那些會寫的人總是經歷過自己的故事,而我始終不知道自己要寫什麼,拿什麼來寫,但內心總有一股莫名的情懷,始終靜靜地躺在某一個角落。
  • 「宣」為人知,聞「蜂」而動| 倒影落成詩,回眸已千年——打卡上坦古橋
    橋的這頭是我,我涉水而去橋的那頭是你,歷經幾百年的風雨滄桑,依然屹立在這秀麗的山河之間,它氣勢如虹,美若仙境。為保護古橋,現已在橋旁新建一座公路橋取代了它的通行功能。2012年6月21日上坦橋被評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早安 浙裡建德㉕丨生活著範仲淹後裔的古村落 村口有座百年古橋
    4月起,我們將每天第一條「早安」新聞留給春天裡的建德,每天清晨,美景與鄉音會叫醒你的耳朵——早安,「浙」裡是建德。第二十五站,我們來到一個古村落,那裡有一座古樸滄桑的拱橋,也是範仲淹後裔生活的地方。推薦點:大洋鎮新源村青雲橋推介人:段巧巧,新源村村民許多人來到我們新源,第一個要去看的,就是村裡那座古橋——青雲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