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號」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20-12-11 南方新聞網

南方日報訊 (記者/黃堃媛)5月5日下午,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出爐。此前備受矚目的廣東「南海Ⅰ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入選,該項目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共同發掘。

作為中國考古界的「奧斯卡獎」,今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首次以網絡會議形式在全網直播,觀看總量達2278萬人次。

最終,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Ⅰ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成功入選。

上世紀80年代,「南海Ⅰ號」沉船在廣東省臺山、陽江交界海域被發現,2007年被「整體打撈」上岸,「長跑」30餘年終於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詳見07版

相關焦點

  • 「南海Ⅰ號」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卜松竹)國家文物局昨日下午發布消息,備受矚目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 廣東「南海I號」獲「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與其他九個項目獲得「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是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得的第七個「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獎項。項目是世界水下考古界的經典之作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布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分別為: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
  • 「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等獲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5月1日至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線上舉行。今天下午,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等十個項目當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5月5日下午,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誕生,最終結果正式對外公布其中,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成功入選。這也是山西的考古發掘項目,第16次榮獲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Ⅰ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這些最新的考古成果,為我國建立和完善區域文化史、解決「現代人起源」「中華文明起源」「中西文化交流」「一帶一路」等重大學術問題提供了最新的實物資料。
  • 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南海I號」南宋沉船等獲評
    剛剛,2019年全國考古界的「奧斯卡」獲獎名單發布, 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等十個項目獲評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今年是「十大考古」活動舉辦30周年。受到疫情影響,「十大考古」第一次將終評會搬到了線上舉行。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在終評會開幕式上說:「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各位評委不能像往年那樣集聚一堂,與考古發掘單位及項目報告人近距離交流答疑,而是採用網絡會議的方式舉行評審。
  • 「水下殷墟」:「南海Ⅰ號」見證中國水下考古發展
    博物館內,靜靜陳列的「南海Ⅰ號」近期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5月初揭曉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廣東「南海Ⅰ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入選。這是一艘在考古業內鼎鼎有名的古船。1987年,這艘沉睡了800餘年、滿載貨物的沉船進入人們視野。彼時中國水下考古剛剛起步,面對「南海Ⅰ號」,考古人並無十足的把握。
  • 陝西6項考古項目衝擊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央廣網西安1月3日消息(記者雷愷)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今天(1月3日)啟動,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辦公室收到各發掘資質單位主動申報參評項目36項作為初評候選項目。其中,陝西6項考古項目入選。
  • 「南海Ⅰ號」:一艘南宋沉船的水下考古
    「南海Ⅰ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近日入選2019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對於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南海Ⅰ號」保護髮掘項目領隊崔勇和他的同事來說,這是30多年後圍繞「南海Ⅰ號」水下考古工作一個新的開始。回憶起「初見」沉船時的情景,崔勇仍記憶猶新。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陝西這兩個遺址成功入選
    西部網訊 今天(5月5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辦公室公布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陝西省的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成功入選「十大」。
  • 陝西已有26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趙爭耀)12月2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30年來,陝西有26項考古成果入選,約佔全國的十分之一,特別是近3年來,連續每年有2項入選。
  • 秦漢櫟陽城遺址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秦漢櫟陽城遺址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澎湃新聞 2019-12-24 10:03 來源:澎湃新聞
  • 考古大事記: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下)
    《考古公開課》前兩期節目為大家介紹了「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的七處遺址,本期《考古公開課》將繼續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慶柱,為大家奉上「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最後三個遺址,各遺址的考古項目負責人也將在考古現場為大家做深度的解讀。
  • 2020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府谷寨山遺址入選
    2020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府谷寨山遺址入選 2021-01-12 1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域奇城: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西域疏勒城為何如此傳奇?
    引言2019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終入選項目公布,包括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廣東"南海1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等在內的十大考古新發現全部公布,為我們展示了最新的考古成果。
  • 陝西省26項考古項目入選歷屆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本報訊 (記者 郭青)5月5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自199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以來,我省境內共有26項考古工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入選項目上至舊石器時代、下至北宋時期,以周秦漢唐遺址為主,地域分布從陝北到陝南,遍布三秦大地,充分彰顯了我省深厚的歷史積澱,為提升我省文化自信貢獻了考古力量。自該項評選開始以來,1990、1994、2008、2009、2010、2013、2017、2018、2019等年份,陝西均是兩項入選,2003年為3項。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河南淮陽平糧臺古城遺址成功入選
    素有中國考古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於5月5日下午在北京揭曉。河南淮陽平糧臺古城遺址入選,至此,我省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考古項目達46項,位居全國首位,並遙遙領先於其他省份。▲城址布局圖此次評選於5月1日至5日舉行線上終評會,這是「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舉辦30年來首次面向公眾直播,通過央視新聞微博等平臺即可體驗「雲考古」,帶領公眾探訪歷史上下幾萬年,進一步領略到考古的魅力。此次活動由國家文物局主管,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
  • 文物大省名不虛傳:山西又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於2020年5月5日下午揭曉,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是成功入圍,這是山西第16次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年度評選。西吳壁遺址是夏商時期的煉銅遺址,也是中國發現的第一個夏商時期的大型煉銅遺址。
  • 我省累計26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發布會上,羅文利從考古發掘、文物保護、提升服務社會水平、對外文化交流合作等多個方面介紹了全省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情況,並表示將繼續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部署規劃好「十四五」工作,推動文物事業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 陝西省累計26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發布會上,羅文利從考古發掘、文物保護、提升服務社會水平、對外文化交流合作等多個方面介紹了全省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情況,並表示將繼續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部署規劃好「十四五」工作,推動文物事業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 考古大事記: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下)
    《考古公開課》前兩期節目為大家介紹了「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的七處遺址,本期《考古公開課》將繼續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慶柱,為大家奉上「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最後三個遺址,各遺址的考古項目負責人也將在考古現場為大家做深度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