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清華研究生並不是真正「清華人」,說說清華生默認的四大鄙視鏈
大學舍友從山西的普通一本畢業後經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清華大學的研究生,他的家人以及朋友們無不額手稱慶,祝賀他考上了清華的碩士,這畢竟是咱們國家頂級的高校,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夢想目標,但舍友去讀書後卻並不開心,因為這樣的頂級高校存在著很深的鄙視鏈條。
他在清華的求學路上並沒有太多的自豪驕傲,相反反而帶來了一些失落感,在這樣的「神仙打架」的學校裡,自己也只能摸到別人的「腳後跟」。
清華作為頂級學府,這裡有著極其深的認可觀,也就是鄙視鏈,文化人有著自己獨特的學術自豪感,相對之下就有著對比概念。高中時期拼搏向上,學識博遠的才子們,在這裡要一辨高低。舍友從開始入學就慢慢了解到,這大概有著四大鄙視鏈:
首先:第一學歷清華本科生優越感大於二次考試進清華的碩士研究生
清華校園裡,大多本科上來清華的學子是看不起考研上清華的學生的。他們極其自信,畢竟他們真的是祖國超級優秀的學生,無論是北大還是清華,這裡面的本科學生在自己省內不是狀元就是探花,在自己原先的高中班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天然養成的捨我其誰的自信,這是他們的資本。
考上清華研究生的其實相比清華本科生在才學上肯定不如,他們也不乏一些名校畢業, 但學識終究是學識,跟這些本科生自然有一定的差距,舍友就是其中一位。有個詞叫「恃才傲物」,說的就是這些清華本科生,他們自我感覺良好,被社會公認為「良禽」。
其次:熱專業學生優越於冷專業學生
清華的專業體系裡,經濟學和計算機專業當屬清華食物鏈的頂端,而且有可能是國內專業裡食物鏈的頂端學科,這些學生傲視群雄,自然感覺自己優越於那些冷專業學子,畢業後自然是行業佼佼者,憑藉優質的資源和才學有的畢業直接做了大老闆。
假如兩個清華學生跟你打招呼,那優質專業的肯定說自己是清華大學什麼什麼專業的,而另一個只說自己是清華生。而且熱門專業的高考分數線要高於冷門專業,自然優越感極強。
再次:保送生是頂端佼佼者
以前網上有個真實的事情,一個清華大學的宿舍問自己的同學高考多少分,被反問:你竟然參加了高考?
保送生是各個地方經過多方選拔不用參加高考就讀了頂尖高校,這些人是強者中的強者,全村人的希望,而且他們往往被安排在優質的資源專業上,自然優越感超越了其他人。而這些學生大多過於自信,打遍天下無敵手,能不寂寞高冷麼。
最後:清華MBA墊底
清華MBA很多都是在職人士,這些人往往不具備高超的才學,他們通過考上MBA拓展自己的資源人脈,為求得社會上更優的利益。這也是被那些狀元學霸所藐視的。
當然了其實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鄙視鏈,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正常考上的優越感大於降分錄取的,不調劑的優越於調劑的,所有的都是如此,在這個以成績論英雄的時代,都存在這種現象,假如筆者也是清華畢業,自然要比那些普通本科生要優越。
教育要想絕對公平,先要不公平;要想平等對待,先要區別對待,這條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