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衝死前回顧一生:殺了一個不該殺的人,饒了一個不該饒的人

2020-12-13 騰訊網

林衝死前回顧一生:殺了一個不該殺的人,饒了一個不該饒的人

在古典名著《水滸傳》中,林衝是知名度可以和武松媲美的一位好漢,眾人對他的事跡如數家珍:誤入白虎堂、風雪山神廟、逼上梁山,徵田虎,打方臘,與秦明、關勝、董平、呼延灼並列「馬軍五虎將」,為梁山立下無數戰功,最終在杭州六和寺病逝。

林衝去世的時候,身邊只守著一個獨臂的武松。昔日的梁山大哥宋江,早就帶著殘存的梁山兄弟回京接受封賞去了,封妻蔭子、青史留名是宋江畢生的夢想,但林衝呢?他早就沒了家,只剩孤零零的一個人。林衝死前回顧一生時,諸多感慨,滿目蒼涼。

林衝曾經殺了一個不該殺的人。作為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的武藝和名聲都不用多說,他在梁山上受到尊重,除了自己的實力,也有身為梁山元老、資歷深的原因。但林衝上梁山後初顯聲名,是從他火併了王倫、扶持晁蓋做梁山之主開始的。

上梁山前殺陸虞候,上梁山後殺王倫,通常被認為是林衝反抗意識覺醒的兩大標誌事件。但陸虞候和王倫的情況不一樣,前者是林衝的仇人,後者只是心胸狹窄,不能容人。林衝火併王倫的前夜,誰為這件有預謀的事情起了最大的推波助瀾作用?

答案是軍師吳用。梁山上每一次勢力重組,都少不了吳用的算計。本來林衝殺不殺王倫無所謂,至少他已經留在梁山,有了棲身之所;但晁蓋吳用一幫人的到來,瞬間打破了原有的局面——天平一頭重,一頭輕,不能平衡,就看林衝往哪邊倒。

吳用略施小計,林衝果然被激起了心思,按著吳用的設計走了那步祺。於是林衝成了新梁山的功臣,這件事也被傳遍天下,林衝從此再也不能脫離梁山。將來無論梁山是接受招安,還是被剿滅,林衝都只能老老實實跟著吳用,為山寨出力,沒有別的餘地。

宋江主張招安時,魯智深、武松、李逵等人的反對情緒很大,林衝默默無語。如果他當初沒有殺王倫,而是和晁蓋吳用談判後放逐王倫,或許還可以像他們一樣任性;只是一切沒法重來,林衝內心的矛盾糾結,在梁山大業面前不值一提。

為了梁山的前途,林衝也只能饒了一個不該饒的人:高俅。高俅身為殿帥府太尉,一手製造了林衝的悲劇,比起楊志等人,林衝對高俅的恨意是最深的。梁山三敗高太尉,高俅被活捉上山,電視劇裡的林衝想殺了他卻被其他人硬生生阻止,滿腔悲憤,氣得吐血;

而在原著中,林衝選擇了忍讓,因為宋江和吳用招安大計少不了此人。林衝縱然是豪傑,英雄氣概,也有許許多多的身不由己!臨了臨了,一身功業無人得知,寂然病逝,林衝內心該有多麼不甘?大丈夫生在天地間,千忍百忍,依然命途坎坷,何等憋悶。

相關焦點

  • 林衝死前回憶一生:殺了一個不該殺的人,饒了一個不該饒的人
    為了養病,林衝留在了六和寺中,武松在一旁盡心盡力的照顧,最後還是不治身亡。在這生命的最後一些時日,回顧自己一生的時候,有兩件事讓他追悔莫及,繞了一個不該繞的高官,也殺了一條無辜的性命。
  • 林衝死前回顧一生:饒了個不該饒的人,殺了個不該殺的人,他們是誰
    為了養病,林衝留在了六和寺中,武松在一旁盡心盡力的照顧,最後還是不治身亡。在這生命的最後一些時日,回顧自己一生的時候,有兩件事讓他追悔莫及,繞了一個不該繞的高官,也殺了一條無辜的性命。
  • 林衝臨終回顧一生:饒了一個不該饒的小人,殺了一個不該殺的好漢
    在《水滸傳》中,要說讓人感受最多的,莫過於豹子頭林衝了。作為一名武藝高超的八十萬禁軍教頭,他卻用了一生去體會反抗精神的精髓所在。同時,林衝也是梁山好漢中少數的幾名善終的人,他在臨終前回顧一生,有一個好漢他不該殺,也有一個不該饒恕的小人,遺憾滿身,直讓人嘆息不已。林衝最不該殺的人,莫過於白衣秀士王倫了。
  • 林衝臨終回顧一生:饒了一個不該饒的小人,殺了一個不該殺的好漢
    作為一名武藝高超的八十萬禁軍教頭,他卻用了一生去體會反抗精神的精髓所在。同時,林衝也是梁山好漢中少數的幾名善終的人,他在臨終前回顧一生,有一個好漢他不該殺,也有一個不該饒恕的小人,遺憾滿身,直讓人嘆息不已。
  • 林衝一生:殺了不該殺的人,放了不該放的人
    林衝一生:殺了不該殺的人,放了不該放的人一說起打虎英雄,我們第一個想起來的就是武松,不過在殺了不該殺的人,在林衝剛剛上梁山的時候,其實林衝絕對是特別優秀的,所以才會引來寨主王倫的嫉妒,同時遭到了屢次刁難,林衝感覺來了這裡之後仍然受人欺負,心中特別憤恨,正好碰上了吳用給他使了激將法,搞得林衝一怒直接殺掉了王倫。
  • 林衝臨終才明白,自己放了一個不該放的人,錯殺了一位好漢
    林衝是水滸傳中一個重要的人物,在水滸傳中佔有很大的戲份。林衝本是東京禁軍教頭,但是因為與高衙內有了矛盾,被陷害誤入白虎堂,還一度險些喪命,最終被逼上了梁山。林衝給人的感覺就是逆來順受,缺乏反抗精神。他的一生有很多的遺憾,直到林衝臨終才明白,自己放了一個不該放的人,錯殺了一位好漢。
  • 林衝一生最大的兩個錯誤,殺了一個該放之人,放了一個該殺之人!
    上了梁山跟隨了三代梁山之主,卻在梁山沒有自己的一個朋友,最後方臘之後在床上病了半年孤獨慘死。林衝一生為什麼過的如此悲劇呢?我覺得除了性格,他還犯了兩個重大的錯誤。林衝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殺了一個該放之人。此人就是梁山的第一代寨主王倫。當年林衝風雪山神廟後,對官場僅存的美好願景化為泡影,走投無路,不得已只得投靠梁山。
  • 林衝忘恩負義,殺了不該殺的人
    林衝的老婆被高衙內看上,開始是調戲欺負,後面欲行不軌之事,林衝都忍氣吞聲,以他是功夫,完全能追上翻牆逃走的高衙內,但是他沒有。然而高俅並沒有放過他,發配充軍,並要在路上殺了他。但是據李開先先生的記載,張貞娘並沒有死。
  • 林衝臨終才明白,自己放過了一個不該放的小人,錯殺了一位好漢
    最終成為朝廷手中的槍,梁山好漢死的死,傷的傷,幾乎沒有好下場。作為梁山好漢的代表人物,他在死前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在死前林衝臨終才明白,自己放過了一個不該放的小人,錯殺了一位好漢。首先林衝不該放的一個小人就是高俅,他落草到梁山上就是因為高俅。
  • 林衝臨終才明白,自己放過了一個不該放的小人,錯殺了一位好漢!
    最終成為朝廷手中的槍,梁山好漢死的死,傷的傷,幾乎沒有好下場。林衝作為梁山好漢的代表人物,他在死前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在死前林衝臨終才明白,自己放過了一個不該放的小人,錯殺了一位好漢。首先林衝不該放的一個小人就是高俅,他落草到梁山上就是因為高俅。
  • 《水滸傳》中的王倫該不該殺
    不該殺,這完全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黑社會」火拼。黑吃黑。唯一遺憾的是王倫他輸了,他輸得很慘。很徹底 。輸到沒有一個人為他起事,輸到沒有一個人為他報仇。梁山招安的時候,有人去拜祭晁蓋。卻無人拜祭王倫,一個黑社會老大。做到這個份上,也太悲哀了。
  • 諸葛亮所犯的2大錯誤:放了一個該殺之人,殺了一個該放之人
    或許有人要說了,不對不對,曹操沒有稱帝,但他的兒子曹丕當了皇帝之後,就把曹操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去世之後當了皇帝,那也算當了,畢竟他活著的時候,挾天子以令諸侯,又和皇帝有什麼區別呢? 曹操是奸雄,這是後世公認的評價,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曹操那就是一個大反派。
  • 林衝死前才明白,他放過一位不該放的小人,殺錯了一位好漢
    林衝死前才明白,他放過一位不該放的小人,殺錯了一位好漢。>林衝最不該放過的那個人就是高俅,當時高俅率領大軍進攻梁山泊,被梁山軍打敗,活捉上山,林衝看到高俅兩眼冒火,恨不得一刀殺了高俅,但宋江等人堅決不許,苦苦相勸,最終林衝放棄了殺高俅,心中積聚了一股怨氣,導致後來得了病。
  • 為何很多人說「得饒人處且饒人」不提上一句?確實不適合普通人說
    不然結果無非就是兩個:曲解或理解不深刻。清代詩人黃景仁的名句「百無一用是書生」,若是不看它的上一句「十有九人堪白眼」,就無法體會當年作為一介書生的詩人是在何等傷感的情況下寫出這個名句的。蘇軾的千古名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很多人經常念,都認為蘇軾這詩寫得是陽春白雪,但卻不知道上一句其實是「粗繒大布裹生涯」。哪怕是身著粗布大衣,也要讀書,這才是蘇軾的意思。
  • 水滸故事:林衝的困境,大多數人都走不出來——以前和現在
    01 高俅父子的陷害煉獄之老婆被調戲的噁心該不該咽林衝和魯智深倉促告別後,去廟裡找到林娘子的時候,看到一個人在調戲林娘子,掄起拳頭就要打,那人一回頭,林衝才發現是高衙內——頂頭上司的乾兒子,林衝先軟了,為啥軟了,魯智深帶著潑皮無賴們趕來時,林衝是這樣說的:「本待要痛打那廝一頓
  • 「得饒人處且饒人」溫文爾雅,前一句卻很狂,成綠林好漢口頭禪
    「得饒人處且饒人」溫文爾雅,前一句卻很狂,鮮為人知。「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前一句很狂,許多人都不願提及中國人在與人交往時,講究個中庸之道,不偏激,做事留有餘地,用一句常用俗語來說,就是「得饒人處且饒人」。
  • 農村人說:「得饒人處且饒人」,還有下半句,老祖宗話耐人尋味
    農村人說:「得饒人處且饒人」,還有下半句,老祖宗話耐人尋味社會是人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係構成了這個特殊的集體。生活在這麼個大集體中誰也不是單獨的個體,所以人情世故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事情。古往今來,有些人在這方面頗有心得,處理起人際關係來得心應手,而有些人則常為此苦惱不堪。關於為人處世,農村有句老話叫「得饒人處且饒人」,其實這話還有後半句,同樣耐人尋味。在為人處事這件事上,一般來說越年輕的人越容易苦惱,因為這方面的經驗是需要生活閱歷做基礎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常感覺老年人說話做事要更穩妥一些。
  • 林衝臨終前才明白,自己放過了一個不該放的小人,錯殺一位好漢
    因為受到朝廷的壓迫,一群勇敢的人聚在梁山,準備一起反抗朝廷。然而,每個人也都知道結局,因為宋江對朝廷心存念想。在知道了朝廷發布的招安政策後,他帶領梁山好漢們選擇了投奔朝廷。結果卻是成為了朝廷的靶子,梁山的好漢們幾乎沒有人有好下場。
  • 「得饒人處且饒人」的上一句是什麼?(圖)
    「饒」字除了饒恕之意外,在古代的圍棋界語境中還有讓先、讓子的意思。這位道士曾經作過一首詩: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爛柯」是圍棋的別稱。逝世前他曾對一個村裡的老頭不付後事。幾年後,這個老頭遵照囑咐為道士改葬,打開墳墓後看到了神奇的一幕:墓穴裡只有空空的棺材和衣服。大家明白道士是位高人,他已經用「屍解」的方式成神了。道家把修道人得道後,假託如衣物、竹杖、劍等物,化作遺體障人耳目,而真正的本人升天解脫的方式,謂之屍解。
  • 黑《水滸》林衝該不該火併王倫?
    上得梁山之後,儘管王倫心胸狹隘,給林衝製造了不少障礙,但是罪不至死吧?林衝眼看朝廷仕途無望,那就在江湖上尋求出頭之路吧!林衝本就心高氣傲之人,屈居一個沒有事業心的王倫之下肯定是覺得窩囊,當看到但是晁蓋這幫人也不傻,也看透了林衝的心思,所以吳用利用心理戰術,點撥林衝幹掉了王倫。結果這麼一比較就看出林衝的無腦與薄情來了,晁蓋、吳用等人被官府追殺,本就走投無路來到梁山,佔領梁山應該勢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