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直以來,都是儲蓄大國,儲蓄率排在世界前列。而中國人一向具有勤儉節約的美德,所以,在存錢方面,還是比較熱衷的。
據央行官網消息,1月16日,《2019年金融統計報告》發布。截至2019年12月底,人民幣存款年增長15.36萬億元,同比增長1.96萬億元,人民幣存款餘額192.88萬億元,同比增長8.7%。
銀行是中國最大的金融機構,所以存款人在存錢的時候想到銀行也沒有錯。一提到銀行,人們往往會認為它們是「可靠的」。存錢可以享受利息收入,即使銀行出現問題,國家也會幫忙解決,儲戶的利益也會得到保障。特別是中國的大型國有銀行,畢竟在「國有」的名義下,資本實力也很強,員工的專業素質也很高,給人以良好的信譽感,完全放心。
銀行的安全性高是毋庸置疑的,不過這也並非說它是100%安全,畢竟銀行也是金融機構,也有破產和倒閉的風險。在國外,銀行破產的案例層出不窮。國外銀行破產是很常見的,比如08年經濟危機,光美國就有幾百家銀行破產。我國的海南發展銀行也是第一家破產的銀行。不過目前銀行的存款都有保險,最多賠50萬,也就是銀行破產了,50萬以內,都沒問題,如果超過50萬,就看銀行的資產了。總的來說中國的銀行是全世界安全性最高的,尤其是5大行。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不完美」,就像總有關於銀行的「壞消息」一樣。例如,今年8月,又有一家中國銀行正式宣布破產和破產。這家銀行是一家承包商銀行。幸運的是,中央銀行已經接管了這家銀行,個人儲戶的存款可以得到全額補償。
今年7月,包括中國最大銀行之一的中國農業銀行在內的五家中國銀行因收費和捆綁保險產品而被監管機構點名批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我們去銀行存錢的時候,有時我們可能會莫名的被扣款,還有銀行的工作人員可能會拉著你,給你介紹一些理財產品。
去銀行辦理業務,總給人一種安全踏實的感覺,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也可能存在銀行洩露儲戶個人隱私的風險。
如果將洩露客戶信息視為銀行員工的違規行為,那麼非法挪用客戶資金的行為就有違法嫌疑了。
據媒體報導,中國中信銀行瀋陽分行的一名員工盜取了客戶的密碼,並將用於購買理財產品的1075萬元轉入其個人帳戶進行投資。後來,該名銀行員工自首,被判處4年有期徒刑,罰款10萬元,並將挪用的資金返還給客戶。
銀行員工每天都和錢打交道,但那不是他們的錢,而是他們客戶的錢,所以如果他們挪用,那肯定是違法的。雖然銀行內部對員工有嚴格的職業道德要求,但是每天都有大量的資金經過員工的手,所以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人產生一些「歪心思」。
中信銀行不是一家普通的小銀行,中信銀行的母公司是中信集團,是一家超級央企。中信銀行在中國銀行業也頗有名氣,在2019年中國銀行業100強中排名第11位。據了解,該行總資產高達6.7萬億元,2019年營收高達1875億元,淨利潤達565億元。
即使大銀行有成熟和嚴格的監管,面對利益誘惑,人也難免會犯錯,特別是當地的小銀行。因此,雖然銀行更可靠,但也不能完全讓人放心。
在銀行面前,存款人無疑是弱勢群體。畢竟,信息是不對稱的,就像市場上的買家和賣家一樣。
此外,當客戶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必須及時向有關部門申訴,保護自己的權益。當然,銀行本身也應該嚴格遵守法律,加強職業道德,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客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