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湘菜小炒肉、京醬肉絲、青椒肉絲、蒜薹肉絲、都是特別的嫩滑好吃,肉香四溢,絕對美味的下飯菜。
可這些炒肉絲不同於四川的回鍋肉需要半肥半瘦的五花肉或二刀肉。我們從選肉上就要吃純瘦肉,也就是「豬裡脊肉」;
有的人炒了半輩子的肉,依舊口感柴綿,色澤發白難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只能算得上是入口,卻不是那麼好咽。
捫心自問,人家都可以,而你為什麼炒不出滑嫩好吃的肉?
其實我覺得要想炒的好吃,首先還得從切肉的刀功說起。手起刀落,肉絲與肉片的成型與否也跟口感有關。
炒肉出現「乾柴硬」的原因
炒肉絲與炒肉片,在熱油下鍋時,油溫最少也能達到6-8成熱才下鍋,所以肉裡面含有的水分大量稀釋蒸發;
肉還未熟自然還需要繼續不停的翻炒,這也就是因為肉中水分的過度翻炒蒸發的問題,導致了最終「口感發柴」的原因。
知道了原因,咱們就很好操作了。
方法①炒肉需「補水」
肉呢,咱們需要放入冰箱凍至半硬更便於切肉,也更容易看清肉的紋路,順著紋路切肉片,再切絲。
我們切好肉絲或肉片,放入碗中給它按摩一番。首先可以倒入一點料酒,抓勻後起到去肉腥味的效果,也可以加入少許生抽老抽調色,料酒可加可不加,看自己。
隨後加入少量的清水,順著一個方向不停地攪拌,直到水融入肉裡全部吸收,這樣可使讓肉質達到「水嫩」,在炒的過程中也不至於揮發殆盡。
隨後可撒入少許胡椒粉,去腥增香,放置五分鐘讓它醃製休息一下更入味。
過後可放入一丟丟細鹽,再打入一個雞蛋抓勻,雞蛋液可使肉外表形成保護膜,再來點植物油一起抓勻。
植物油的效果就在於炒肉時不會粘鍋,雞蛋與植物油都是為了防止水分流失。靜等醃製十分鐘即可開始炒肉。
方法②炒肉加水澱粉
就算肉絲與肉片水分足夠,最終也達不到咱們想要的「嫩滑」口感。而唯一能達到效果的,也只有「生粉」了,生粉也就是澱粉,我通常會選擇「玉米澱粉」。
在肉絲或肉片裡加入水澱粉,抓勻後再炒。水澱粉能在肉外邊層形成保護膜,保障肉質水分遇熱不易蒸發流失。
且最後在肉裡淋上少許食用油,更是錦上添花,這樣炒出來的肉,口感滑嫩鮮香。
也可以用用蛋液替代澱粉的作用,效果相同,但也是看個人喜好來使用。
科技在進步,逐漸出現了嫩肉粉,懶人還是非常適合的,我覺得還是傳統的方法更適合我們。
炒肉滑嫩總結
在炒肉前,我們應當注意熱鍋冷油加熱至七八成熱,再調入小火,隨後下肉絲,炒至散開定型,盛出。(火候是關鍵)
繼續倒入油,加入姜蒜爆香,繼續加入青紅椒翻炒快熟後,再加入肉絲翻炒均勻,繼續倒入料汁勾芡一下,味道更美味。
再大火爆炒收火,這也就是俗稱「一頓操作猛如火」,炒肉步步是關鍵。
料汁配比:生抽、蠔油、細鹽、白糖、雞精、水澱粉(量全部都是少許就好)
您還有什麼更好的炒肉嫩滑小技巧呢?
可否與大家激情交流,讓我們美食作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