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清明上河圖密碼》,管窺千古名畫下,北宋的梅花迷局

2020-12-14 有書幸運馨

透過《清明上河圖密碼》,管窺千古名畫下,北宋的梅花迷局

提到《清明上河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清明上河圖》

它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傑作,作品最獨特之處在於: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在5.287米長、2.48米寬的畫卷裡,共繪有824個人物、60多匹牲畜,20多隻大小木船,以及車、轎、房屋、橋梁、城樓等等,各有特色。

畫卷中,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在今天的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以及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見證了當年汴京的繁榮,也成為北宋城市建築情況的寫照。

開封府全圖

更值得敬嘆的是,《清明上河圖》,還是張擇端當時的「圖諫」,他想通過自己的畫卷,將一幅「官兵懶散、稅務重」等,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向宋徽宗展現一些社會暗疾,揭示在畫面上,貌似繁華熱鬧的、芸芸眾生的背後,實則暗藏著諸多社會問題的憂慮與玄機。

因此,《清明上河圖》,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是有著寶貴的歷史價值。

人們稱張擇端是「畫痴」,而他的畫更讓人們痴迷。《清明上河圖密碼》的作者冶文彪,就是其中之一。

因為11年前,一次去開封的遊玩,他偶然見到《清明上河圖》的一比一臨摹畫,瞬間石化,自此,迷上了《清明上河圖》。

北宋開封府圖

正如他自己說:「每天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一閉眼,就看到畫中街頭人影晃動,搖鑼叫賣。我還喜歡歷史,對歷史演進的內在邏輯和原理感興趣「。

於是,冶文彪萌生出了要找出這幅畫中824個人物身世之迷的念頭,立誓圍繞此圖,創作小說史上最龐大的推理布局。

而想要解讀這幅巨作中,每個人的身世,在很多人看來,似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笑話」,但是,冶文彪卻為此執念,潛心研究了10年之久。

為了呈現真實的歷史細節和人物對白,研究宋朝的世俗風貌、貨幣物價、日常生活和風土人情,他購買了《東京夢華錄》《續資治通鑑長編》《宋史》《宋會要輯稿》等幾千萬字的宋史典籍,幾乎將書房改成了《清明上河圖》的資料室。

《清明上河圖》

通讀近400萬字的《全宋詞》,又研究了近60位名家詞集,還多次親臨開封,實地考察。

經過了5年的構思,3年的寫作後,《清明上河圖密碼》經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在2015年1月1日出版,至今,終於完成了這套共計6卷、獨具中國特色的、懸疑推理小說巨作。

《清明上河圖密碼》

小說以名畫為切入點,又從名畫中帶出故事,將「士農工商兵」劃分為五個部分,為你解開名畫中隱藏的歷史迷團,又將畫中824位人物,全部做了有名有姓的介紹,賦予了他們嶄新的生命以及鮮活的靈魂。

雖然畫中人物的真實性,還有待深入考察,但是,這樣的解讀,確實已經引起了讀者的興趣,不管是對那段歷史感興趣,還是對這幅傑作有研究的,都想知道冶文彪,究竟是如何來對這824人進行解讀的。

因此,這套融歷史與推理懸疑的書一出版,那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展示,很快就受到廣大消費者的熱捧,在各大暢銷書排行榜上,佔了一席之地,並且在歷史和推理圈,更是得到許多作家的好評,並榮登當當網的暢銷書榜單。

甚至還吸引了光線、華娛等多家在業內都頗有名氣的影視公司,紛紛前來競購影視版權。

作者冶文彪曾經解釋:書名之所以叫《清明上河圖密碼》,是因為書中824個人物情節,全部是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

而我購買這套書的初衷,也是緣於對《清明上河圖密碼》書名的那份喜歡。

當我讀完《清明上河圖密碼》第一卷,竟愛不釋手,有感於是近年來讀得最過癮的小說,冗長卻不單調。更是驚嘆,一本充滿古風的推理懸疑之作,竟然能有如此高的水準。

《清明上河圖密碼》

一、布局結構,構思精巧

本卷開頭講了這麼個故事:北宋宋徽宗時期,清明當天,汴河上的一艘梅船裡,莫名其妙死了二十四個人,以此作為引子,引出一系列案件。

作者冶文彪據史推論:「《清明上河圖》處處寫實,畫中「慌放桅杆」的那一幕,卻如此不合常理。而且,正由於這一危機,將橋頭、兩岸數百人的目光,全都聚集到一處。這就是【畫眼】」。

《清明上河圖》

因此,從畫家張擇端創作的時代背景來看,表面上看,《清明上河圖》一派繁榮景象;然而,圖成之時,北宋帝國的政治局勢,已緊張到極點。金、遼、西夏、高麗四國掣肘,方臘內亂,國勢岌岌可危。

所以,在作者冶文彪的筆下,《清明上河圖密碼》中,隱藏了北宋的千古梅花奇局,繁榮祥和之中,風雨欲來;販夫走卒之間,埋藏伏筆。一場席捲帝國的腥風血雨,已在全圖正中的虹橋下,蕩起漣漪。

故事由梅船大案為引子,引出若干小案,牽扯出了木篇:八子案,火篇:香袋案,金篇:範樓案,水篇:變身案,土篇:梅船案,這些案子分別講述了五個懸疑故事,由「汴京五絕」之「訟絕」趙不尤的一家四人,來分別展開偵破。

在四條支線裡:

《八子案》:殺人手段最為精細,布局宏大,絲絲入扣。「訟絕」趙不尤發現背後的動機,則是「新」「舊」變法之爭;

《香袋案》:則是圍繞著一個被掉包的香袋展開,趙不尤義弟趙墨兒感嘆,有人為情為義,有人則為了私利、為了苟活而犯下罪惡;

《範樓案》:一具無頭屍在範樓一間包房裡被發現。真兇被趙墨兒孿生妹妹趙瓣兒繩之以法,但也帶出了更大的謎團。

《變身案》:是一位女子在短短幾秒中,變成相貌完全不同的另一女子,另一個男的死而復生,並且性格變化極大。趙不尤堂弟趙不棄,發現了兩起變身的真相。

四個小案,初看,以為是獨立案件,後來,又生出另外的事件,有失蹤,有隔空取物,有密室,還有斷頭,凡是能夠引起推理迷興趣的諸個要素,紛紛呈現。

連帶出了更多的市井人生與悲歡離合,線索相互交叉,人物互有重疊,情節又彼此關聯,還隱隱帶出背後的驚天陰謀,最終回歸到《梅船案》上。

最後敘述的《梅船案》,在這五個案件裡,是主線劇情,也是所有支線交匯之處。

《梅船案》:趙不尤為調查「策子」章美失蹤一案,從應天府回來後,與墨兒、瓣兒、趙不棄交流各自調查的案件之後,竟意外發現這幾樁案件存在著關聯。

可謂案中有案、局裡布局,環環相扣、精於細節。

五個故事讀完下來,有為愛奮不顧身,有為利背叛好友,有為信念不惜去死,也有被脅迫而不得不為,殺人者也是被殺者,殺人的動機也是他們所背負的苦難。汴京繁榮背後的腐敗、士子的絕望、陰謀家的心狠手辣,都歷歷在目。

最後的《梅船案》,猶如串珠之線,將所有案件都串連起來,使之環環相扣。好似一盤龐大的棋局,每個人物,都不過是一粒棋子,最後,都產生了聯繫,奔赴著一個共同的結局,管中窺豹,以小見大,讀來絲毫不感到厭倦。

從一幅千年古畫中,構思出這樣宏大的故事,作者充滿勇氣和智慧,表現了紮實的布局功力,全書一氣呵成,第一卷已經拉開了「梅花迷局」的大幕。

二、人物描寫,細膩引人

第一卷儘管人物眾多,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149個,關係複雜。但是對人物的描寫,則更加吸引人,鮮明飽滿,引人入勝,躍然紙上,令人掩卷難忘。

上至當朝天子宰相大臣,下至販夫走卒潑皮無賴,胸懷抱負的士人,極富正義的訟師,艱辛生活的勞苦大眾,均有細緻的描寫,讓人看到那個時代,社會的無奈與斷層面。

《清明上河圖》第一卷,首先登場的是被稱為「汴京五絕」之一的「訟絕」趙不尤。

趙不尤因身為皇親宗室,無法出仕任官,但他胸懷大志,一身正氣,在汴京城裡立一訴訟攤,專為人寫訟狀為生。他一登場,就拆穿了「想生事」的客人,寥寥數筆,就展現了他敏銳的洞察力和剛正的智慧。

趙不尤的義弟趙墨兒,性情溫善謙遜,但堅韌,遇事不輕易妥協。

趙瓣兒,趙墨兒的孿生妹妹,儘管身為女流,卻熱情大方,敢想敢做敢追求,有著一顆俠義之心。

堂弟趙不棄,貌似詼諧不羈的公子哥,實際上,有著一顆濟世救人的心。

趙不尤的知己賢妻溫悅,溫柔嫻淑,冷靜果敢,處亂不驚,對家人體貼入微。

正是這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不斷穿插在五個案件中,儘管本書篇幅較長,但讀起來絲毫沒有枯燥無味的感覺。

書中對於在宋代「興文抑武」的方針下,處在首位階層的「士」,更有著各種各樣的描寫。

有的雅興逸飛,有的處世深沉,有的少年立志,但更多的是無奈窘困的面對、無以為繼的痛苦、無法施展的鬱悶,甚至還有鑽營奉承的苟且,真算得上是一幅「士子」百態圖。

而作者在描寫這些人物的時候,也表明了自己立世的態度:雖然「世事如局人如棋」,但是,應該保持自己獨立堅定的立場。

三、古文理學,功底深厚

作者冶文彪的宋史知識淵博,每章的開篇,都引用北宋理學大師們的文章言論,與本卷主題「士農工商兵」的「士」相契合,並且對應著章節的內容;

小說中,用趙不尤抒發自己志向的詞《醉東風》,作為此卷的結尾。

而《範樓案》中,引用的李清照的詞,不僅和小說內容相關,同時,用李清照這個奇女子,與「巾幗不讓鬚眉」的趙瓣兒相印襯,更加顯示出作者的巧妙文思和紮實的詩詞功底。

四、超級意識,視角轉換

作者敘事的手法是超級意識,他採用的是著名作家福克納開創的多視角意識流體,突破了過去傳統懸疑推理寫作中,人物少,描寫的基本都是,發生在小環境的單獨事件的這種敘事局限。

《清明上河圖密碼》,基本上是每一章,就轉換一種視角。人物關係更複雜,講述也是從不同人物的視角出發。

《清明上河圖密碼》的出版方曾經表示:「這種又多又快的視角,對於傳統一點的讀者來說,閱讀起來可能會有一些難度,但卻非常切合當下主流讀者90後和00後的閱讀習慣。他們出生和成長於網際網路時代,一直生活在信息碎片的無限自由切換中,所以這種敘事手法,對他們來說更易於接受。」

而現在的人們,生活節奏在不斷加快,面臨的壓力也日益增加,而節奏緊湊,又燒腦的懸疑作品,可以讓大家在得到感官刺激的同時,放鬆和轉換一下自己心情,

這更體現了作者在創作文學作品的同時,兼備較高的市場洞察力,更有利於作品的推廣。

《清明上河圖密碼》第一卷已經讀完,而書中作者布局結構,構思精巧;人物描寫,細膩引人;古文理學,功底深厚;超級意識,視角轉換的具有鮮明、獨特的、多元素的、個人風格的作品,令人欽嘆。

總之,案情仍在牽動著我的心,正如趙不棄所說:「人生無往而非局」。

最富匠心的是,小說的最後,作者筆下「畫痴」張擇端,居然發現了「梅船」驚天的秘密,那會是什麼呢?

待我讀完第2卷,再來給大家分享。

相關焦點

  • 《清明上河圖密碼》: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圖)
    《清明上河圖密碼》  作者:冶文彪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核心提示《清明上河圖》是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一幅曠世傑作,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由冶文彪所著的《清明上河圖密碼》,將畫中824個人物全部復活;馬伯庸的《古董局中局2:清明上河圖》,則將古董的各種布局帶入了這幅名畫之中;著名作家宋方金筆下的小說《清明上河圖》,則是用文學狂想對名畫乃至對北宋歷史的顛覆性推理,與以往對市井、懸疑解讀不同,他將這張傳世古畫推理為一幅施工之圖,對諸多歷史疑問做出了最另類的解答。  這些推測,有被承認的,也有存疑惑的,難辨真假。
  • 《清明上河圖密碼6》:一段北宋興衰史,盡藏清明上河圖
    終於迎來了期盼已久的《清明上河圖密碼》系列叢書的收官、扛鼎之作。在最後一部裡,作者把之前五部裡埋藏已久的線索一一勾連起來,謀劃的局勢也水落石出,但迷局的破解隨之而來的是大宋國勢已到強弩之末,看似天衣無縫的謀劃也無法挽回時局的敗亡,北宋無可避免地迎來了末世。
  • 《清明上河圖密碼6》之醒世大結局:北宋國運殆盡,一卷祭奠荒丘
    於是,他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終於寫出了一部《清明上河圖密碼》系列小說巨著,完成了自己的心願,從2015年開始創作,前後也花了整整十年,他不滿五十,仍然容光煥發。《清明上河圖密碼6》是系列小說的大結局,千古迷局,作者冶文彪終於來為我們進行終極揭秘!
  • 《清明上河圖密碼》:名畫背後的「達·文西密碼」
    也是為此,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歷來備受推崇,引為國之瑰寶。圍繞這幅名畫的文章,始終不曾做完。  今年1月,讀客圖書推出《清明上河圖密碼: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書僅1冊,凡50餘萬字,涉及824個有名有姓的人物,只為描述《清明上河圖》背後的權謀與風雲。
  • 讀《清明上河圖密碼》,看千古名畫中的殺機重重
    還記得上海世博會的時候,中國館最令人驚嘆的展品叫《清明上河圖》。這是根據北北宋畫家張擇端最著名的作品而來的。全圖824位人物姿態各異,雖然只是描繪了北宋都城汴河虹橋一帶的街市場景,卻是熱鬧非凡,氣勢恢宏。
  • 《清明上河圖密碼》1——揭開北宋帝國覆滅的序幕
    作者:清也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國寶級文物——《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也是僅見的存世精品,畫中所描繪的是汴京也就是現在的開封的繁華景象,畫上人物山水、樓閣亭臺,所畫之細緻入微無不令人驚嘆。《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被獲譽為「中華第一神品」。
  • 推薦好書: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清明上河圖密碼》
    書籍推薦《清明上河圖密碼》圖片來自網絡全書共6部,以士、農、工、商、兵五大行業為背景,描寫了北宋末年不同社會階層的風貌,揭開了埋藏在千古名畫中的帝國秘密。第1-5部各一個主題,主角皆不同,汴京五絕:「訟絕」趙不尤、「牙絕」馮賽、「鬥絕」梁興、「作絕」張用、「相絕」陸青依次登場破解迷局,故事相對獨立卻又彼此關聯。第6部是大結局,「五絕」聚首,共揭終極秘密。
  • 千古名畫暗藏密碼?!這些圖解鑑賞帶你解密《清明上河圖》
    最直觀記載宋朝繁華民情的,非《清明上河圖》莫屬。張擇端的這幅千古名畫,暗藏無數「彩蛋」「密碼」,一邊賞畫,一邊解密,了解最真實的宋朝,真是快事!註:文中圖片取自參考書籍,部分文字摘自參考書籍,有改動。唐代初年大臣馬周制定了車輛靠右行的規則,但從《清明上河圖》中可知,北宋城市的交通規則實行的是左行制。這是由四匹馬拉的大車,馬車上下車的腳鐙子是安裝在馬車後部的左側,說明北宋實行的是靠左行的交通規則。
  • 《清明上河圖密碼6》:千古棋局,終究抗爭不過衰落的北宋國運
    ——《清明上河詞》行文至第六部,《清明上河圖密碼》系列也漸進尾聲。「五絕」終於匯聚一處,合力共破這局空前複雜、牽連甚廣的「梅花天衍局」。自第一部開始就頻頻提及的「梅花天衍局」,終於在《清明上河圖密碼6》中揭開了最後的謎底。
  • 《清明上河圖密碼6》:千古棋局,終究抗爭不過衰落的北宋國運
    ——《清明上河詞》行文至第六部,《清明上河圖密碼》系列也漸進尾聲。「五絕」終於匯聚一處,合力共破這局空前複雜、牽連甚廣的「梅花天衍局」。自第一部開始就頻頻提及的「梅花天衍局」,終於在《清明上河圖密碼6》中揭開了最後的謎底。這局原本是一盤棋。正月初,官家與樞密鄧洵武弈棋,棋到中盤,陷入了僵局。正當官家苦思不得其解時,一瓣梅花偶然落向棋枰,所落之處,竟是一手妙著,一著五式,可同時破五處危困。
  • 《清明上河圖密碼6》:一卷寫盡北宋
    等了很久,終於等到了《清明上河圖密碼6》。閱讀的時候,自然是十分痛快,如浮一大白;讀完卻悵然若失。因為終章後,要和冶文彪筆下的世界告別,要和書裡那些人物告別。一局「梅花天衍局」,讓各路人馬入局。因著各自的私心,枉送了無數無辜者的性命。冶文彪從細微處著手,用五絕的查案、推理最終還原了「清明上河圖」的真相。全書文字通俗易懂,有明清小說之風,更難得的是幾百個人物個個擁有姓名,栩栩如生。從《清明1》到《清明6》,宛若清明上河圖的各個場景,在同一時間,所有這些人物輪番登場。人雖然多,但繁而不亂。
  • 國產懸疑推理神篇巨製——清明上河圖密碼
    然而我們今天要分享的是國產懸疑推理神作——《清明上河圖密碼》,這套書比之上面提到的作品毫不遜色,絕對的世界級大師水準!《清明上河圖密碼》一共六本,作者是冶文彪。多年前偶遊開封,自此沉迷《清明上河圖》,立誓圍繞此圖創作小說史上最龐大的推理布局。歷經五年構思,五年創作,十年磨一劍,終成此書。
  • 《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薛鳳旋解讀歷史密碼
    《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薛鳳旋解讀歷史密碼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9.12 星期六 《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薛鳳旋 著世紀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8月 出版    廣為人知的《清明上河圖》不僅是一件熱門的藝術品,值得從中國繪畫史的角度做藝術上的分析,更值得從城市歷史的角度做一番考察
  • 名畫《清明上河圖》裡,竟藏著北宋的商業密碼?
    跟隨《清明上河圖》,拂去歷史的塵埃,這幅傳世名畫背後隱含著北宋商業世界怎樣的密碼? 「《清明上河圖》全景式展現了宋代城市的商業消費面貌,這在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它的出現反映了士、商之間關係發生了巨大變化,商人逐漸不被世人所輕視。」上海商學院教授從《清明上河圖》中「破譯」了宋代文化發達背後的商業邏輯。 看似羸弱的王朝有著怎樣的富庶?約千年前,北宋第四任皇帝宋仁宗的疑問或許能夠成為解密的鑰匙。
  • 成都作家耗費十年「復活」《清明上河圖》824個人物
    近日,長篇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系列終於迎來第六部大結局。作者冶文彪耗時十年,通讀幾千萬字宋代典籍,從畫中蛛絲馬跡出發,逐一復活畫中824個人物;通過畫中人的姓名故事,為我們揭開隱藏在這幅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據悉,《清明上河圖密碼》系列自大結局預售開始就銷售火爆、口碑爆棚,已多次加印,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1。
  • 讀書|推薦《清明上河圖密碼》
    張擇端,字正道,北宋著名畫師。《清明上河圖》則是他留下的傳世名作。張擇端透過作畫的方式,生動詳細地描繪出了北宋東京的繁華畫面。冶文彪,在一次遊歷中突然對《清明上河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開始圍繞此圖構思龐大的推理小說,終於完成了六本《清明上河圖密碼》的著作。個人閱讀《清明上河圖密碼》,起初是被作者的推理過程所吸引,然後則是對劇中人物產生了好奇。作者的寫作方式,會對每一個人物都有大概的描述,幾段文字就可以勾勒出一個人的命運。
  • 清明上河圖密碼:畫裡畫外的故事,都是沉重的歷史
    嚴格來說,《清明上河圖密碼》並不適合十歲的小學生讀。因為那段歷史太過沉悶,小說中的情節太血腥。但是歷史就是那樣慘烈存在,故事中的人物也許經歷了更多的痛苦。所以當孩子想看這部小說時,我沒有阻止,但是我提前告訴他,血腥的場面可能不太適合他,讓他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同時,我告訴了很多關於北宋的歷史和《清明上河圖》的知識,讓孩子能夠獲得更多的延伸知識。
  • 讀客出版《清明上河圖密碼》,冶文彪解讀圖中曠世奇局
    《清明上河圖》是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一幅曠世傑作,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該作品長528.7釐米,寬25.2釐米,以長卷形式,生動記錄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的繁榮景象。  眾所周知,宋徽宗趙佶是《清明上河圖》的第一個收藏人,關於他和《清明上河圖》關係的猜測一直延續至今。
  • 《清明上河圖密碼6》:醒世結局,棋局沒了,人猶在
    《清明上河圖密碼1》-《清明上河圖密碼6》,快4個月了, 824個人物、大小案件80多起、推理詭計超過20種畫卷5米長,可是也終究是要結束了。書中的每個人物幾乎都是以悲劇結尾,他們死了,失蹤了,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可是他們留在了歷史上,雖然正史中他們沒有留名合影,卻在清明上河圖裡混了個熟臉,一個個小小人像,在作者筆下,他們有名字,有身份,有生活氣息,慢慢的《清明上河圖密碼》已經不只是一個個故事了,它是一個又一個人的人生。
  • 相比其他推理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獨特在哪?
    文 | 深夏晚晴天ZMH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是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為數不多的存世精品。在這幅長達5米多長的畫卷裡,包含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牲畜、建築等,生動傳神地描繪了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汴京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展示了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