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深夏晚晴天ZMH
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是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為數不多的存世精品。在這幅長達5米多長的畫卷裡,包含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牲畜、建築等,生動傳神地描繪了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汴京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展示了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清明上河圖》內容極為豐富,全卷場面浩大、氣勢恢宏,其嚴謹的構圖、細緻的筆法,都充分體現了張擇端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和高超的藝術表現能力。千百年來,《清明上河圖》不僅被奉為一件偉大的現實主義繪畫藝術精品,更為後世提供了研究北宋大都市的第一手資料。其豐富的思想內涵、獨特的審美視角和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使得它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繪畫史上,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
據統計,《清明上河圖》裡有人物近千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隻……5米多長的畫卷裡,盡顯汴河上下十裡繁華,畫盡了北宋盡兩百年的文明與富饒。然而,看似是歌頌盛世圖景的它,實際上卻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
多年來,《清明上河圖》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學者對其進行研究,也帶給了後世無數的想像。這其中就包括《清明上河圖密碼》的作者冶文彪。
冶文彪是1970年代生人,多年前偶遊開封,自此沉迷《清明上河圖》,他立誓要圍繞此圖創作小說史上最龐大的推理布局。冶文彪歷時五年構思,五年創作,十年磨一劍,終於著成了《清明上河圖密碼》一書。
在書中,他布下了一個曠世奇局,畫中824個人物逐一復活,每個人有名有姓有自己的身世,案件錯綜複雜,情節絲絲入扣。看似繁華的北宋盛世,實際上殺機四伏,畫眼中客船穿過虹橋,顛覆北宋帝國統治的序幕也悄然拉開……
作為大型歷史推理小說,除了情節引人入勝外,相較其他推理小說,冶文彪的《清明上河圖密碼》還有三點獨特之處。
1、打破了傳統的單一固定主角,採用家庭破案的方式推進故事情節
在第一部中,《清明上河圖密碼》全書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劃分,每行分別對應一個案件。每個案件各自獨立,彼此之間又互相關聯。在書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高達149個,這其中,又主要圍繞「五子之一」的「訟絕」趙不尤一家展開。
宋代開國以來,鑑於歷朝皇親國戚篡權奪位之亂,故而不許宗室子弟參加科舉、在朝中任職。作為太宗皇帝六世孫的趙不尤自幼習武,卻受限於嚴苛的宗室限令,只能得個虛職。隨後,他見個別宗室子弟因文行優異被授予官職,便轉而習文。但由於此前參加武舉時臉上受傷留了疤,也觸了「廢疾者」禁考之限。
空有一身才學卻無法入仕為官,心中有志向的趙不尤不願被朝廷供養、無所事事,於是帶著妻兒住到了民間,做起了訟師。趙不尤剛正不阿、一身正氣,多年來,他盡己所學,幫助百姓解決糾紛和各種疑難雜症,在坊間獲得了「訟絕」之稱。
期間,他收養了墨兒和瓣兒,將他們認為自己的義弟義妹。墨兒和瓣兒自幼跟著趙不尤一家,潛移默化中也學了不少推理的知識。而堂弟趙不棄愛好廣泛,最喜有趣之事。他時常見到趙不尤碰到極考心智見識的疑難雜症,也一直躍躍欲試,心癢不已。
《清明上河圖密碼》第一部就圍繞趙不尤一家四人各自的經歷來展開。
清明節這天,汴河的虹橋下,一艘新船撞向了一艘客船,煙霧瀰漫,在眾目睽睽之下,客船竟然憑空消失。而新船上卻悄無聲息地出現了25具屍體……因客船船帆上秀有朵大梅花,此案也被稱為「梅船案」。
對推理斷案頗有一手的趙不尤受邀前往調查「梅船案」的真相,與此同時,趙不棄、墨兒和瓣兒也碰上了不同的案件,日常跟著趙不尤做訴訟的兄妹三人,也想趁機歷練歷練,於是分別負責起了「變身案」、「香袋案」和「範樓案」。
在《清明上河圖密碼》之前,古今中外的眾多推理小說中,絕大多數都是有固定的破案主角或固定的搭檔,比如《名偵探柯南》中的柯南、《福爾摩斯全集》中的福爾摩斯和華生等。這些推理小說有固定的講述視角,絕大多數也都是以接一案、破一案的形式來展開。
而在《清明上河圖密碼》第一部中,冶文彪完全摒棄了此前推理小說的套路,不再是傳統的單一固定主角或搭檔的形式,而是採用了家庭破案的方式來敘述。每一個案件都是從單一家庭成員的視角出發,比如「梅船案」是趙不尤在破解,「香袋案」則變成了墨兒是主角,其餘以此類推。
這種敘述方式的好處在於,全書中的五個案件,讀者完全可以當做獨立的推理故事來閱讀,前後互不幹擾,自成體系。而由於破案的主角是一家人,家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又能引出各個獨立的案件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從而串聯起整個更為宏大的故事情節。
2、同時空多案並進的敘述方式,雜而不亂地講述畫中人物故事
《清明上河圖》是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一天之內汴河沿岸的風土人情,畫中有人物824位。作為以該畫為藍本創作起來的《清明上河圖密碼》,既要給畫中每個人物安插身世故事,又要貼合原圖體現的是清明節這一天的特點,在敘述上,冶文彪採用了同時空多案並進的方式。
清明節這天,趙不尤原本是要赴簡莊之約,不料半途被邀請去調查梅船一案。簡莊是汴京名儒,同樂致和等七人志趣相和、師友相稱,常聚一起談文論道,人稱「東水八子」。
趙不尤在調查梅船一案時,發現「東水八子」之一的「劍子」郎繁也死於梅船之上,為尋求真相,趙不尤開始對「東水八子」其餘七子進行例行盤查。不曾想,在調查過程中,趙不尤卻意外發現了「東水八子」之間的驚人秘密。
全書以清明當天,汴河虹橋下客船消失為引子,以「八子案」為開篇,在開篇中,對主偵探趙不尤的身世背景進行詳細介紹,並以他自清明節往後的活動為主線,對八子一案進行展開。而對其餘趙家三人均一筆帶過,只是讓讀者知道有這號人物存在。
但是,作為以名畫為布局基礎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密碼》顯然不滿足於這種略顯單調的敘述方式。從開篇的「八子案」開始,冶文彪就有意無意地在人物的活動過程中埋下伏筆,為後面的案子做鋪墊。
在「八子案」中,趙不尤發現了郎繁的屍體,決定第二天前往郎繁家探望慰問,但又記起自己還有個書訟攤子要守。於是他就囑託墨兒替他前去看守書訟攤。一句簡單的叮囑之後,「八子案」繼續沿著趙不尤的活動往下敘述。
而在隨後的「香袋案」中,則又重新開啟新的故事,以清明節當天,盲婦尹氏的香袋被掉包一事起筆,轉到次日前往書訟攤求助,由墨兒接手偵查。
同樣的,「香袋案」以墨兒的活動為主線,期間又用三言兩語,對趙不棄調查「變身案」一事埋下伏筆。如此層層相接、環環相扣,趙家四人分別破獲四個單獨的小案子,而穿插在小案子當中的線索又隱約地指向有著更大布局的「梅船案」。
全書由清明這一天起,以不同的探案主角,不同的活動主線出發,分別講述了四起不同的案件。《清明上河圖密碼》第一部以這種同時空多案件並行的敘述方式,把原畫中149個人物的來歷、生平講述得一清二楚。而四個偵探主角彼此之間的聯繫、活動交叉,又能幫助讀者搭築起相應的時空概念,觀書猶如觀畫,人物龐雜卻不混亂,前後有所呼應,線索之中彼此連接,作者冶文彪文字功底之深厚,布局之巧妙,由此可見一斑。
3、肯定女性的智慧和能力,首創女子單獨破案的先河
縱觀古往今來、古今中外的各種推理小說,幾乎無一例外都是以男性為破案的主角,哪怕是知名的女性推理小說家,像阿加莎.克裡斯蒂、多蘿西.L.塞耶斯等,其作品的主角也都是男性。在推理小說中,偵探以男性的形象出現幾乎已經成了人們的共識。
而在《清明上河圖密碼》中,冶文彪卻一改常態,讓瓣兒這一女性角色,單獨負責「範樓案」。
一個月前,兩個前科進士董謙和曹喜一同前去陳州門外的範樓喝酒。他們邀請了歌妓池了了前去助興,期間,池了了有事離開。隨後,夥計去上菜時,卻發現曹喜已經醉倒在桌上,而董謙則躺在地上,血流了一地,頭顱卻不知所蹤。這成了轟動一時的範樓無頭屍案。
清明當天,瓣兒陪同嫂子外出,回程路上,被歌妓池了了喊住。原來,池了了認定曹喜是殺害董謙的兇手,而官方卻認為曹喜殺人證據不足將其釋放。池了了想請瓣兒拜託其大哥趙不尤,幫忙調查案件真相,還董謙一個公道。
而瓣兒此前苦於自己是女兒身,只能躲在深閨之中,無法像哥哥一樣做出點有用的事來。如今大哥趙不尤還在為「梅船案」奔波,她便決定自己接手,調查案件的真相。
在整個「範樓案」當中,瓣兒、仵作姚禾和歌妓池了了組成了一個三人搭檔,一起對整個案件的蛛絲馬跡重新進行勘察,其中,瓣兒自然地成為了整個團隊的主心骨。
雖是一介女流,但瓣兒天資聰慧,在大哥趙不尤的潛移默化之下,對推理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在整個案件當中,她心思縝密、有勇有謀,能在錯綜複雜的線索當中梳理出頭緒,又善於思考,能根據有限的信息推斷出案件的真相,真正做到了巾幗不讓鬚眉。
在全書當中,趙不尤是充當最主要的偵探角色,其餘趙家三人雖然也有各自負責的案件,但在人物設定上,這三人更像是實習偵探。從全局來看,瓣兒負責的「範樓案」也只是整個大案件中的一個小小的案件。
儘管如此,冶文彪還是安排瓣兒這個女性角色獨自破解了一個案件,這種嘗試,既是對推理小說中偵探均為男性這種固化思維的一次顛覆和挑戰,也是對女性擁有自身獨特智慧和能力的肯定。而從人物塑造和情節的構思上來看,這種嘗試還是有其成功與巧妙之處。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藝術史上的瑰寶,冶文彪根據這幅名畫,以歷史推理小說的方式進行再創作,在創作過程中,又對以往推理小說的套路進行顛覆和創新。這種嘗試,使得《清明上河圖密碼》除了有引人入勝的情節之外,相較於其他推理小說,又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如同《清明上河圖》在繪畫史上獨一無二一樣,《清明上河圖密碼》也憑藉著自己的獨特,在推理小說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