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花農許亞鋒:花坊開出致富花

2021-01-09 騰訊網

孟夏時節,草木茂盛。在埇橋區桃園鎮澮光村的小鼴鼠園藝種植園,月季、鐵線蓮、繡球、紫藤、丁香等各類鮮花裝點著苗圃基地。苗圃的主人許亞鋒是一名「90後」,畢業於安徽大學英語系。畢業後其在杭州工作接觸花藝。但舒適的工作環境、優厚的工資薪酬,並沒有讓許亞鋒滿足於現狀,他深埋一顆創業心,慢慢積累著創業資金,耐心等待最佳時機。2016年,許亞鋒回到家鄉宿州,開啟了花卉、綠植種植的創業路。2017年,通過線上、線下銷售平臺,他逐漸建立起穩定的銷售渠道,實現盈利,還帶動村裡的貧困戶就業增收。5月15日,皖北晨刊記者來到澮光村,走進30多畝連片花卉種植基地,花如詩,草似畫,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麗的花卉盛開圖,各顏色、各品種的花卉肆意綻放、爭奇鬥豔,十分迷人。在大棚裡,幾位工人正忙著修剪花木、整理包裝,一派繁忙的景象。

4年多來,這名「90後」大學生花農的創業之路充滿了各種挑戰:為了學習掌握花卉種植技術,他四處學習取經,日夜吃住在大棚裡,仔細研究花卉種植的溫度和病蟲害防治;為了擴大花卉的銷路,他不僅四處尋找線下市場,還積極利用網絡拓展線上銷售渠道……許亞鋒一點一滴的辛苦沒有白白付出,每逢春節、七夕、國慶等節假日,他的花棚裡生產的鮮花,通過線上線下的銷售渠道可以賣到全國各地。自開網店以來,他的銷售業績穩定增長,2018年累計銷售額35萬元,2019年銷售額達80餘萬元。

許亞鋒告訴記者,在流轉本村土地的同時,苗圃積極吸納貧困戶就地就業。花卉種植產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平時在種植過程中需要人力較多,而當地有著充足的勞動力,可以帶動當地群眾特別是貧困戶增加收入。「基地共籤約貧困戶10戶、低保戶1戶、一般農戶4戶,他們有的是常年工,有的是短時工,我們根據生產需要調整用工人數。目前,基地每月給工人們共發放工資8000餘元,全年累計10萬元左右。」許亞鋒說。

「真沒想到,大學生返鄉會在家門口建這麼大一個花卉基地,俺們這些鄰裡鄉親受益了。俺常年在花卉基地務工,不僅不耽誤照顧家裡的孩子和病人,每月還能掙到一兩千元,這日子好過多了!」在苗圃基地,正在除草的貧困戶吳學紅對記者說。吳學紅的丈夫生病臥床,她也沒有一技之長,家裡經濟困難。苗圃需要人手,她就來打工,一年能增加1萬多元的收入。

許亞鋒說,下一步,他打算擴大基地面積,將花卉產業打造成為澮南村的特色產業,帶動更多的群眾創業就業,吸收更多貧困戶參與到產業發展中去,助力他們脫貧致富。

文/圖 記者 劉曉瓊 趙苗苗 實習生 劉纖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又到年花培育期!茶山花農透露這些關鍵信息...
    又到年花培育期!茶山花農透露這些關鍵信息...>在衝美村路口一年桔年花種植場一萬七千多盆嫩綠的花苗整齊排開、長勢良好我們種植的這些品種就要長出花蕾,所以現在我們每天要精心照顧花,施肥、澆水,控制花期。」
  • 【決勝脫貧攻堅】睡蓮開出致富花
    【決勝脫貧攻堅】睡蓮開出致富花 2020-05-15 2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疆花農:十年種花脫貧致富 譜寫「花」樣人生
    新疆花農:十年種花脫貧致富 譜寫「花」樣人生 圖為亞森江馬木提 攝   中新網阿圖什5月13日電 (祖麗皮亞那斯甫江·馬木提)大棚滿園花常開,碧綠長滴賽春天。隨著新疆克州農業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發展,花卉特色養殖業日漸成為了農牧民致富增收的「香餑餑」。而新疆阿圖什市松他克鄉溫吐薩克村村民亞森江·依布拉依木通過十年的花卉特色養殖,成功脫貧致富,譜寫了自己的「花」樣人生。
  • 山茶花怎麼養?花農解答養山茶花常見問題
    山茶花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在養護山茶花花友們會經常遇到一些問題,今天花果小編就給大家解答常見的養護山茶花中常見問題。
  • 又到年花培育期!茶山花農透露這些關鍵信息……
    茶山花農透露這些關鍵信息…… 距離2021年春節 還有兩個多月時間 茶山鎮內各年桔年花種植戶
  • 「非遺+扶貧」麥稈畫開出「致富花」
    「非遺+扶貧」麥稈畫開出「致富花」 新聞來源:書鄉蓬溪
  • 泰順彭溪西關村黃梔子開出「致富花」
    黃梔子已真正發展成為村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在西關村開出了「致富花」。   價格有保障村民種植有熱情 十年間種植面積增加近兩倍黃梔子花瓣潔白,果實和根部均可作為中藥材,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果實還含有黃色素,可以提煉成為天然的食品色素,上世紀90年代後,看到本地的土壤和地勢特點適合種植黃梔子,彭溪鎮農戶紛紛種上黃梔子,將其和茶葉一起作為脫貧致富的主要經濟作物。
  • 雲南保山漭水鎮:種下金葉子 共盼開出致富花
    金銀花種植  黨員帶頭開出「紅色花」。對於新產業的引進種植,群眾存在著「種植技術能學會?真的能增收嗎?銷量如何打開?」等種種疑慮。黨群協力開出「團結花」。要想致富增收,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實現的,只有大家共同出力,黨群共同參與,齊心協力才能真正讓金銀花產業在沿江村生根發芽,黨支部書記楊子德主動提出用自己的10畝地改種金銀花,通過實際行動帶頭發展產業,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沿江村堅持黨旗飄在金銀花地,黨員沉下身子,擼起袖子,全心全意撲在金銀花產業中去,抱著帶領群眾致富增收的必勝決心,一把鋤頭挖出一條致富路,一滴汗水凝聚團結心,一顆花苗結出幸福果。
  • 壺關康乃馨:黃土地上開出的「致富花」(1)
    新華社照片,壺關(山西),2018年5月14日壺關康乃馨:黃土地上開出的「致富花」5月12日,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西漢村村民在大棚裡養護康乃馨(手機拍攝)。
  • 烏當區羊昌鎮:金花茶開出「致富之花」
    目前進展順利,很快就可以完成種植,預計明年1月份開始產花,年產值將達到500萬元。」熊霜雙說。在產品打造方面,貴陽豐億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立足中高端農產品的定位,通過對金花茶進行優良品種選育、豐產栽培及金花茶保健系列產品的開發,目前已生產出高檔金花茶產品。
  • 福建清流「花縣長」8年帶鄉親種花致富
    福建清流「花縣長」8年帶鄉親種花致富   福建清流「花縣長」花8年青春對付一件事:種花  清流縣來了個「花教授」  他姓黃,卻常被同事叫做「花縣長」;他是科技副縣長,但老百姓卻習慣性稱他為「教授」。
  • 花與種花人,那份感情和這位花農的執著分不開,但是結果不盡人意
    過年時,到處可以看到花。豔麗的牡丹,素雅的菊花,清逸的水仙,各種各樣的花聚在一起。南國的春天,喜煞了愛花人。各種花,有它自然的花時。有的春天開,有的夏天開。也有在秋天開的,如菊;還有在嚴寒中開的,如梅。但所謂花時,不外也就是各種客觀條件。例如溼度,水份,陽光等等。
  • 「一村一品」種幽蘭 石牯塘綻放致富花
    一些花農正給蘭花澆水、鋤草,另一些花農則忙著整理和包裝花苗。兩天後這些花苗將被快遞到北京客戶的手中。「蘭花生產要經過切芽、組培、馴化、種植、開花等多個環節,我們現在引進和培育了8個品種。」君泓蘭花基地負責人鄧文敏饒有興致地介紹。
  • 【致敬最美巾幗奮鬥者】華池縣楊麗麗:小小黃花菜開出致富花
    【致敬最美巾幗奮鬥者】華池縣楊麗麗:小小黃花菜開出致富花 2020-06-06 03: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唯美絲網花 織出致富路
    在南寧,有位絲花手工女達人,她潛心於絲網花藝設計製作與研究,由最初的熱愛到如今的專注,最終成就了聞名一方的事業。至今,她已編著出7本絲網花教程,且教程多次被重印,所教學員遍布海內外,不少人因為她而走上致富道路。
  • 【我奮鬥 我幸福】巧手編織「致富花」
    主要開展仿真花加工、手工藝刺繡品製作等業務,能夠加工生產滿天星、梅花、蔥花、藤條、雪球等20多種仿真花,目前已賺取加工費20多萬元。 嶽彩霞之所以與仿真花結緣,源於一次參觀。 2016年,華亭縣婦聯組織婦女幹部去平涼市崆峒古鎮參觀手工藝品展覽。這次展覽,讓嶽彩霞眼界大開,回來後她便萌生了組織留守婦女發展手工編織的想法。
  • 流星花園鮮花需求量越來越大,讓喜愛花的人創業致富輕鬆
    雲南國色忝香花卉有限公司專業致力於鮮花這個主營業務,有鮮花、乾花、永生花、仿真花、養生花等系列,每年會研發出新的鮮花、切花品種等,有自己的超強悍的花藝師,而且花藝師都是擅長多種多樣的花藝品種類型的,從而讓喜愛不同花藝類型的人都能學到適合自己花藝類型的花藝技術。
  • 東興:金花茶樹開出脫貧「致富之花」
    近年來,東興市緊緊圍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總體目標,充分利用本土優勢資源,大力發展金花茶種植產業,幫助群眾增收致富。 一早,馬路鎮大旺村脫貧戶何益源正和駐村工作隊員在金花茶種植地裡查看金花茶生長情況,兩人不時的討論著金花茶的護理技術。何溢源是馬路鎮大旺村17年的脫貧戶,家裡四口人,患有心臟病的他只能靠做些零工來勉強維持生計。
  • 致富花!感恩花!一句誓言 一生作答特別節目8(視頻+文稿)
    致富花!感恩花!在90多分鐘的節目裡,一個個感人故事、一聲聲赤誠傾訴、一滴滴滾燙淚珠,飽含豐厚的精神滋養,詮釋「一句誓言,一生作答」這八個字的千鈞分量,激勵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激勵3700萬三晉兒女永遠聽黨話、跟黨走;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乘勢而上書寫山西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
  • 四川威遠四方村:無花的果綻開致富的花
    無花果,這種見果不見花的植物,在四川一個小山村開出了致富花、結出了幸福果。在地處四川淺丘地區的威遠縣向義鎮四方村,當地百姓近年來靠種無花果,實現了增收致富。近日,記者來到四方村,走進一排排整齊氣派的新房子。房前屋後,雞犬相聞,瓜果飄香;湖廊庭道,環繞其間,仿佛置身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