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時節,草木茂盛。在埇橋區桃園鎮澮光村的小鼴鼠園藝種植園,月季、鐵線蓮、繡球、紫藤、丁香等各類鮮花裝點著苗圃基地。苗圃的主人許亞鋒是一名「90後」,畢業於安徽大學英語系。畢業後其在杭州工作接觸花藝。但舒適的工作環境、優厚的工資薪酬,並沒有讓許亞鋒滿足於現狀,他深埋一顆創業心,慢慢積累著創業資金,耐心等待最佳時機。2016年,許亞鋒回到家鄉宿州,開啟了花卉、綠植種植的創業路。2017年,通過線上、線下銷售平臺,他逐漸建立起穩定的銷售渠道,實現盈利,還帶動村裡的貧困戶就業增收。5月15日,皖北晨刊記者來到澮光村,走進30多畝連片花卉種植基地,花如詩,草似畫,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麗的花卉盛開圖,各顏色、各品種的花卉肆意綻放、爭奇鬥豔,十分迷人。在大棚裡,幾位工人正忙著修剪花木、整理包裝,一派繁忙的景象。
4年多來,這名「90後」大學生花農的創業之路充滿了各種挑戰:為了學習掌握花卉種植技術,他四處學習取經,日夜吃住在大棚裡,仔細研究花卉種植的溫度和病蟲害防治;為了擴大花卉的銷路,他不僅四處尋找線下市場,還積極利用網絡拓展線上銷售渠道……許亞鋒一點一滴的辛苦沒有白白付出,每逢春節、七夕、國慶等節假日,他的花棚裡生產的鮮花,通過線上線下的銷售渠道可以賣到全國各地。自開網店以來,他的銷售業績穩定增長,2018年累計銷售額35萬元,2019年銷售額達80餘萬元。
許亞鋒告訴記者,在流轉本村土地的同時,苗圃積極吸納貧困戶就地就業。花卉種植產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平時在種植過程中需要人力較多,而當地有著充足的勞動力,可以帶動當地群眾特別是貧困戶增加收入。「基地共籤約貧困戶10戶、低保戶1戶、一般農戶4戶,他們有的是常年工,有的是短時工,我們根據生產需要調整用工人數。目前,基地每月給工人們共發放工資8000餘元,全年累計10萬元左右。」許亞鋒說。
「真沒想到,大學生返鄉會在家門口建這麼大一個花卉基地,俺們這些鄰裡鄉親受益了。俺常年在花卉基地務工,不僅不耽誤照顧家裡的孩子和病人,每月還能掙到一兩千元,這日子好過多了!」在苗圃基地,正在除草的貧困戶吳學紅對記者說。吳學紅的丈夫生病臥床,她也沒有一技之長,家裡經濟困難。苗圃需要人手,她就來打工,一年能增加1萬多元的收入。
許亞鋒說,下一步,他打算擴大基地面積,將花卉產業打造成為澮南村的特色產業,帶動更多的群眾創業就業,吸收更多貧困戶參與到產業發展中去,助力他們脫貧致富。
文/圖 記者 劉曉瓊 趙苗苗 實習生 劉纖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