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一部偉大的作品的問世,其實是作者主觀情感的一種投射。《荀子.樂論》中有這樣一句話「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就說明了文學作品是由作者創造的思想。那麼一部作品作為物之感人的產物,是對作者物的世界的再現,也是對作者心靈的再現。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在這部作品中描述了六段愛情故事,但沒有一段是圓滿結束的,為什麼呢?為何路遙的感情觀會如此悲觀呢?這其實跟他現實生活中的經歷有關。
路遙的現實感情生活,影響了他筆下的愛情悲劇故事
路遙出生於陝北農村,原名王衛國,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小夥子。從小就承受著生活之苦,所以路遙從小就有一個願望,希望自己成為城裡人。
並且在《平凡的世界》中,他也曾描述童年那段艱難的經歷。飢餓就是路遙少年時最大的玩伴。在村長劉俊寬的幫助下,路遙幾經波折才勉強走進了中學。
一個偶然的機會,路遙認識了林達。林達的家境比路遙好的多的多,林達的父母都是歸國華僑。但是最終兩人也一起走上了「門當戶不對」的婚姻道路。
兩人結婚後,中國恢復了高考,當時路遙想去高考,去上大學。林達也是非常支持路遙,路遙考上延世大學後,林達成為了路遙的經濟支柱。一個月只有38元工資的林達,把大部分錢都給了路遙,自己的生活過的很艱辛。
路遙大學畢業後,進入《陝西文藝》做了一名編輯,林達也被分配到西安電影製片廠,林達的生活從此也不需要過得那麼艱辛了。
路遙在七年的時間裡,一直在創作《平凡的世界》。路遙這七年可以說是在用生命創作,創作期間經常不在家,而且作息習慣與正常人不同,經常晝夜顛倒。
由於路遙長期的不顧家,林達覺得自己承擔的壓力太大,倆人經常的吵架。並且長期的爭吵和冷戰,成為了壓死路遙和妻子林達之間的最後一根稻草,夫妻兩人十餘年的愛情長跑走到了盡頭,婚姻終於破裂了。
路遙先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感情之路可以說是十分坎坷挫折,所以在路遙筆下的愛情也都不是完美的,甚至帶著些傷害讀者的殘忍。
這也就是為何孫少平跟田曉霞看上去那麼完美和諧的愛情關係,最後路遙偏要把田曉霞寫死的原因。這也是為何看上去琴瑟和鳴的孫少安和秀蓮,為何最後秀蓮卻得癌症死了……
生活的磨難讓路遙早早明白了,愛情不是烏託邦,是要結合現實才能生根發芽的,所以書中那些看起來完美的愛情自然也大都沒有好的結果了!
用生命在創作
由於路遙這種用生命去創作的做法,隨著《平凡的世界》一天天接近完成,路遙的身體也一天天垮下來。
路遙說,他已經考慮好了,他要用生命去結束《平凡的世界》。
「我第一次嚴肅地想到了死亡。我看見,死亡的陰影正從天邊鋪過來,我懷著無限驚訝凝視著這一片陰影。」
1988年5月25日,體力日漸衰竭的路遙為《平凡的世界》劃上了最後一個句號。6年的文學遠徵,流血、流汗,《平凡的世界》終於在他頑強毅力支撐下完成。
這是一部具有內在魄力,具有博大恢宏「史詩般品格」的現實主義力作,是中國當代文學的重要收穫。
1991年3月9日,在全國最高文學獎「茅盾文學獎」評獎中,《平凡的世界》以榜首獲獎。
《平凡的世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是一部當代中國人都該必讀的"超級勵志書"。累計銷量就已近2000萬冊,如今還以每年300萬冊的銷量遞增著。
馬雲曾說:
「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是路遙。是路遙的作品改變了我,讓我意識到不放棄總有機會,否則我現在還在蹬三輪車呢。」
潘石屹連看7遍,每看一遍都以眼淚結束。
「每天晚上看著看著就哭了,每一次的人生低谷,覺得這個坎過不去了,我都要拿起來讀一遍,以至於每個細節都記得很清楚。」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第一次給清華新生推薦書的時候,推薦的就是《平凡的世界》。
各大高校這些年發布的圖書借閱排行榜上,《平凡的世界》常常雄踞榜首。比如,在浙江大學圖書館的借閱排行中,《平凡的世界》以超出第二名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絕對優勢佔據四年榜首……
這是一部偉大的巨著,闡釋平凡和生活的意義。這是一個平凡的世界,這裡生活著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平凡人。雙水村不如馬孔多來的魔幻,如同中國大地上的無數個普通的村莊一樣,讓人感到真實。
在讀過這本書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受到激勵,所以說《平凡的世界》值得成為每個人的枕邊書,更值得成為你奮鬥之路上最堅固的陪伴。
如果你的一生只能讀一部作品,那首選就是《平凡的世界》。
現在三部經典的套裝,只需要79元,世界是平凡的,但是因為有了你,又是不平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