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眼下,路遙是網絡世界中國作家中第一紅人。
讀者之廣,議論之多,褒獎者,極盡崇拜之情;貶低者,說其作品是老太太裹腳又臭又長,拖沓囉嗦。
而我認為,路遙是一個狠人。從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可以清晰的反映了這一點。舉兩個例子:
一、田潤葉和李向前的婚姻以及孫少安的感情。
田潤葉深切地愛上孫少安,而李向前不識時務的愛上田潤葉。田福堂的世俗加上孫少安的太識時務,給田潤葉造成了愛情悲劇。而田潤葉的天真堅持和李向前的固執、一意孤行,導致了其自身的愛情悲劇。
孫少安成家,生子,田潤葉依然執迷不返,寧願一個人獨居也要捍衛已經逝去再也無法挽回了的縹緲的愛情。
同樣執迷不悟的還有李向前。明知不可為他去為,明知無法挽回,他仍然不願放棄。
內心的糾結,感情的揉搓,無望的痛苦,都難以讓這個老實的汽車司機迷途知返。活在一種病態的固執中不能自拔。這使他最終遭遇了車禍,發生了悲劇。
到這裡,李向前在絕望中終於醒悟了,醒悟了的李向前打算解脫,情節發展到這裡,我們說,作為悲劇分量已經足夠,作者的狠表現出來了。
這時,路遙安排田潤葉出場了,靈魂的拷問,內心的悔恨,泛濫的同情心,在這個過去心如鋼鐵的女人生命裡交集,使她毅然走向向前。
表面看,他是去慰藉一顆受傷的心靈,補償因她給他造成的身體和心靈雙重傷害。而實際上,作者在受傷者傷痕累累的心上撒了一把鹽。這把鹽,讓李向南殘缺的生命繼續殘缺下去,把悲劇撕開了展現給李登雲一家,讓他們一輩子目睹這種悲慘。
二、來說說我們的主人公孫少平和田曉霞。我們知道,小說的第一部,少平和曉霞沒有多少交集,後來作者安排了一個文藝調演,把這一對本屬於兩個世界的年輕人推到了一起。
本來,隨著高中學業的結束他們的關係也就結束了。尤其是隨著田曉霞最後一封信,孫少平不再回復而終結關係。
路遙安排了一場電影,讓兩個主人公再續前緣。在這之後,兩個心心相惜的年輕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按照這樣鋪陳,結局應該不外乎兩個:1、高幹家長反對,相愛的兩個人各奔東西;2、田曉霞通過父親的權力幫助孫少平洗白身份,做上田家的乘龍快婿。
我們知道,在那種年代,這兩種結果都是合情合理的。第一種概率較大,即使田福軍是一個鄉土的、開明的高官,但中國傳統門當戶對思想根深蒂固,鳳凰男也不是少平心甘情願。第二種現象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十分普遍,甚至都算不上腐敗和不正之風。我們看看現實生活中,有幾個官員沒有動用手中的公權力為子女謀過私?
作品中的政治生態,甚至不需要田福軍出面,他老婆或者田曉霞就可以輕鬆搞定。事實上,田曉霞為孫少平煤礦招工動用了特權。既然已經動了奶酪,洗白做記者,做公務員和做礦工有什麼不一樣呢?
當然,我們會說那樣處理會影響了孫少平這個人物的形象。
在書中,孫少平不是因為田曉霞到工地上看他而沾沾自喜嗎?不是因為曉霞給他換購了新被褥內心溫暖而欣喜若狂嗎?不是因為獲得了煤礦工人的指標而感激涕零嗎?
我想,曉霞要是動用家裡的公權力為他謀個一官半職,他同樣會樂意接受的。因為他是一個普通人,普通農民。只要在崗位上實現和提現他的價值,少平就可以。
而路遙沒有這麼做,他卻讓田曉霞去死。
儘管他也不忍心,寫死了田曉霞,甚至他哭著給弟弟打電話痴人說夢般說田曉霞死了。
這又一次或者說更體現出了路遙骨子裡的狠。
因為他知道,悲劇比喜劇更有震撼心靈的藝術效果,悲劇讓人久久不能從劇情裡自拔。現實中,往往悲劇無處不在,就像李向南的斷腿,就像田曉霞的犧牲。此後的田潤葉和孫少平,還有李登雲和田福軍,他們的餘生會怎樣啊?估計,他們想想都會痛不欲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