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成就了不平凡的路遙

2020-09-04 花影流年

在四十餘年的人生裡,讀過許多書,大半忘卻了,但唯有一部書,在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拿來重讀,都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這,便是《平凡的世界》,作者就是幾乎家喻戶曉且英年早逝的路遙。


路遙去世距今整整二十個年頭了。他離我們而去的那一年是1992年,那時我剛剛大學畢業,那時路遙的許多作品都是我案頭的珍藏。那時我知道他生於距離聖地延安100來公裡的清澗農村,還知道他死後就葬在延安大學後面的山坡上。那時,我就特別渴望有一天到路遙生長過寫作過並最終長眠的陝北大地去看一看,到他的墳冢前拜一拜,這樣才不枉少安、少平們,才對得起高家林和巧珍兒們。



今年假日裡的一天,終有機會驅車經過寶塔山下,卻因了行程的緊張,只在車窗裡看到狹長的延安大學的校門一閃而過,看到蜿蜒的延河水潺潺而去。心中懷了萬般的不舍駛出城市,將走青銀高速返回家鄉,卻陰錯陽差地行駛到了201國道,等百公裡之後才知方向錯誤,而此時卻已到清澗縣,就這樣,與路遙在延安失之交臂,在清澗,他的家鄉,冥冥之中上天安排了相晤。


一處靜謐雅致的小院,建於國道的南側,建築風格與陝北的窯洞或現代化的高樓截然不同。「路遙紀念館」幾個大字,在夏日的豔陽下,閃著柔婉的光芒。小小的院落,不見一個遊人,卻正適合我此時的心境。似乎是心中埋了多年的心願一下子發酵了,剛一邁出車子,眼睛就酸澀起來。

白色的牆體,乾淨純潔,一如路遙簡單而短促的一生,慄色的大門,不闊大,卻厚重,把風擋在門外。不高的門檻,卻讓我踉蹌了幾步。滿室的圖片文字一下子就淹沒了我。



從門的左手側開始,我循著這些圖文介紹緩緩行來,把路遙四十年的人生又走了一遍。在養父養母家度過的貧苦的童年,成績優異的小學時代(這時,他才有了學名「王衛國」),囊中羞澀的少年歲月(在這裡,我看到了少平的影子,他們都因了飯菜的級別和文具避人逃課),回鄉務農時的熱血沸騰(1966年的10月份,曾到北京串聯),做代課教師時的清苦生活(此時,他利用業餘時間,進行詩歌創作,那是一個幾乎全民皆詩人的年代),文學創作的狂熱年代(從71年到73年,創作詩歌百餘篇),延安大學讀書的黃金年華(73年到76年,以工農兵學員的身份被推薦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這一階段的照片全是黑白色,文字介紹則鐫刻在慄色的木板上,對比分明,是一部苦難的個人奮鬥史,又折射著一個民族的歷史。



這是路遙二十幾年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如此艱難。我亦如磐在心。

畢業後的路遙在文學的天空裡振翅高飛,他轉向了小說的創作,一部部短篇小說的回信,如雪花般飛向黃土高坡。六年之後,《人生》在《收穫》的田地裡一枝獨秀,之後的兩年,電影《人生》紅遍了華夏大地,高家林成了現代陳世美的代名詞,善良的巧珍兒則幾乎是每個婆婆心中的理想兒媳的化身。



當春風兩度吹綠荒原,當延河水兩度冰封冰消,在86年的春天,路遙的裡程碑式的作品——《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問世。一版幾乎是一夜之間就搶完,「洛陽紙貴」又顯當世。到88年,第三部問世,路遙,這個黃土高原的山峁峁裡走出的窮苦人家的孩子,如一顆耀眼的星星,照亮了千溝萬壑。至1991年,《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可以說,路遙的名聲真的是如日中天。那時的大學校園裡,人人口中說路遙,宿舍熄燈後的文學沙龍裡,開口閉口是少安。

我在圖片前恍惚又恍惚,似是跌入了當年路遙熱的大學時代,又似是在路遙輝煌的頂峰久久盤桓,不願再走下去。此時,已經是1991年。距離路遙生命的終點,只有一年的光景了。



圖片陳列至此,正好在一個拐角處。角落裡有一尊路遙手持菸捲的塑像,他身披白色的風衣,內襯淺灰色的毛衫,右手一隻菸捲,斜倚胸前,左手擱在右手下,頭微微側向左方。一副墨鏡遮住了雙眸,卻另有一種撼人心魄的魅力。右側是一張陳舊的書桌,一盞普通的檯燈,一部老式的電話,攤開的稿紙,一瓶墨水,一隻舊式的蘸水筆,桌前一把破舊的藤椅。桌上的日曆定格在1988年。我長久地盯著那本泛舊的日曆,多願光陰就在那一刻停滯,那樣的話,路遙還會奉給我們多少精品。據說在《平凡的世界》之後,他還有一部更宏大的小說在構思之中,可惜上蒼不假天年。他走得太早了。

景,漸漸模糊,功成身就的路遙艱苦如此,我又想起他的27歲就到了另一個世界的姐姐,他的姊妹兄弟眾多的一貧如洗的家庭(一共8人),他幾乎輟學的在養父養母家的童年,他餓著肚子衣衫襤褸的初中。每一步都是淚水斑斑,每一程都和著野菜和黃土的氣息。



1992年的冬天,冰冷的雪花悄無聲息地遮蓋了黃土大地,路遙在西安的一所醫院,因肝硬化走完了自己42年的人生。《人生》的導演吳天明在遙遠的美國發來輓聯:「三尺白練悼文壇頓失英才,一片哀慟哭上蒼奪我摯友。」沉重壓迫得我不忍駐足,快走幾步,走過一幅幅路遙的高大的圖像,轉過那些名家的輓聯,從右側折出門。

門扇上,門楣上,館的外牆上,全是一個個凸起的方塊字,我湊近了,一個字一個字地連起來讀。「別看了,這是路遙《平凡的世界》的開頭幾句話。」從我們進館始就坐在房子一側陰涼處的一位老人忽然說。我還未張口,他卻一口氣說了下去:「1975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濛濛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著。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



我驚愕地半天合不攏嘴,轉而一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片黃土地養育了路遙這樣一位偉大的作家,作家的遺風又惠澤了這塊土地,滋養了這裡的人,這不僅是一塊有過紅色歷史的土地,還是一塊浸染了文化氣息的土地。也難怪這個毫不起眼的老人都能對名作出口成誦。

院子的中間是一幅雕塑,一頭牛在奮力拉起一輛小車,牛低頭奮蹄,一側鐫兩個大字「人生」。猛一看到,還以為雕塑錯了,應該是一匹馬,合「路遙知馬力」之意。轉念一想,牛更合適,其包蘊著「不辭羸病臥殘陽」「不待揚鞭自奮蹄」的含義,這不正是路遙一生的寫照?



館前,隔了馬路,是一處高高的黃土坡,坡上一溜窯洞,皆是在天然土壁上開鑿而成的橫洞,數洞相連,典型的陝北特色。一顆粗大的棗樹掛一木牌「路遙故居」。

館後,是一座無語的黃土塬,植被不豐厚,卻有山泉汩汩而出,匯成溝溪,流淌有聲。這裡有山相依,有水相伴,這居所也算坐落在福地了。


我長久地立於院內,望荒原寂寂,聽山風輕掠。這黃土高原的風,刮過了千萬年,所有的故事,曾經的人物,都消失在風中。可是故居留了下來,作品還將傳承千年,想路遙的人生雖短,卻也不留憾恨了,念至此,微覺輕鬆了些。

一逗留就是兩個小時,該上路了,此處一逢,了卻平生心願。回家後,書架上又該再添路遙的幾本文集了。

相關焦點

  • 後來知道,不是平凡的世界成就了路遙,而是路遙成就了平凡的世界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憑此作品,將路遙推向他文學之路的最頂峰。因此,很多人都說路遙能有今天的名聲,都是因為《平凡的世界》成就了他,這無疑是一棒槌打死了路遙的所有努力。在真正了解了路遙背後的創作故事之後,我才發現,不是《平凡的世界》成就了路遙,而是路遙成就了《平凡的世界》。
  • 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這是路遙的經典語錄。對於路遙,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一部《平凡的世界》造就了他的文學地位,也影響了無數的人。他說過:「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 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的歷史性進程的主流 ,才能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
  •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路遙
    記得高中時候初讀《人生》《平凡的世界》,完全被書裡那種鄉土氣息而吸引,路遙作品大多是以改革開放初期陝北城鄉為背景 路遙作品給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人物刻畫,相比較有一下這麼幾點:他不像他的父親那樣忍氣吞聲、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現實與他心中的理想總是相差極遠,正是這樣反差構成了他的複雜的性格特徵。第三點,我覺得是同為同齡人,總會為主人公的生活而產生憐憫,同時又反思現在生活的美好,需要我們去珍惜。
  • 路遙:一個平凡的人,在《平凡的世界》裡有著不平凡的一生!
    路遙,本名王衛國,地地道道的陝西漢子,一個貧窮家庭中走出的「明珠」。路遙的作品《平凡的世界》正是講的一群平凡的人,經歷著不平凡的人生,卻最終回歸於平凡的世界。看過這本書的人,都不得不為之震撼,在路遙筆下苦難不是唯一,也有希望和小美好。
  • 路遙國際文學研討會舉行,《平凡的世界》不平凡
    2019年12月2日是路遙的七十歲誕辰。日前,路遙國際文學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中外高校的學者,共同探討路遙創作在文學史內外的意義及對當下的啟示。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特別提到路遙與清華的不解之緣。2015年,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曾將路遙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作為入學禮物隨錄取通知書寄送給新生,鼓勵他們追求理想,勇擔責任。彭剛意味深長地說道,「接受這批書的同學已經畢業了。閱讀路遙的作品會成為他們人生的一個新的階段的非常重要的部分,會構成他們精神世界的一份非常重要的底色。」
  • 路遙的平凡世界
    1980年代初,路遙以中篇小說《人生》馳名文壇,十年後,其《平凡的世界》又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在路遙去世後的這20多年裡,儘管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卻仍然痴迷於他的文字,並在這些文字指引下,進入他鮮為人知而又跌宕起伏的精神世界,去感悟他那平凡卻又悲壯的人生旅程。
  • 平凡的世界,真實的路遙
    雖然她不知道作家是幹什麼的,更不明白路遙創作的小說《人生》《平凡的世界》有什麼意義,但對她來說,自己拉扯大的兒子,是踏踏實實幹事的一個人,她就是再苦再累,也從不給路遙添麻煩,一如既往地奉獻著自己的愛……  路遙去世了,那是所有熱愛他的人心中的痛。
  • 路遙:我只是平凡世界裡的一個平凡人
    一部《平凡的世界》讓作家路遙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裡,相信大部分的人認識路遙都是因為他這部經典的作品。路遙在小說中對於中國社會生活百態的拿捏恰到好處,同時對人性的描摹也是入木三分,這樣深厚的文字功底,沒有經過十幾年的寫作錘鍊是必不可能達到的。
  • 平凡的你,平凡的我——紀念路遙先生《平凡的世界》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平凡的世界,其中有你,也有我。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於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而讀之不願放下的,卻只有路遙先生的這本——《平凡的世界》那麼深入人心的。
  • 路遙巨著《平凡的世界》:帶你解讀平凡世界裡不平凡的人生!
    裡面包容了路遙太多的寫作功底和技巧,他對農村的熱愛,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讚揚,都在作品中得到了良好的顯現。他崇尚艱苦奮鬥,堅信承受苦難是成功的必然,他不忘歌頌中國農民那一顆質樸的心,敢於拼搏,敢於吃苦的精神,不忽視屬於農民的那種特有的愛情表達方式,以及由於文化差距而引起內在素養不同而造成的愛情悲劇。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中國的世界就是農民的世界。
  • 路遙與《平凡的世界》
    伴隨《平凡的世界》的誕生,年僅42歲的路遙於1992年11月17日因肝病醫治無效在陝西西安英年早逝,結束了他苦難又貧困的一生,也許他來到這個平凡的世界的使命已經完成。他把《人生》留在了這個帶給他一生苦痛的《平凡的世界》,卻把最好的精神食糧留給了我們。
  • 《平凡的世界》:不圓滿的路遙,寫出了不圓滿的平凡世界
    《平凡的世界》讀完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它是富有激情的,它是充滿理想的,它也是充滿遺憾的。它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它反映了改革開放前後的巨大歷史變遷。,原名王衛國,陝西榆林清澗縣人,當代著名作家,延安大學中文系畢業,畢業後在《延安文藝》當編輯,他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獲茅盾文學獎,還沒有寫完就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廣播,路遙還有多篇中篇小說獲獎。
  • 路遙: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平凡到失敗的愛情和婚姻
    第三屆矛盾文學獎,讓《平凡的世界》散發出文學經典的光芒。1992年,本書作者路遙,在歷經婚姻的煎熬和病痛的折磨後,撒手人寰,不幸逝世,時年42歲。他走了,留下的是《平凡的世界》裡,一個時代的縮影,以及無數個平凡到失敗的婚姻和愛情。
  • 懷念路遙:真實的路遙與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1992年11月17日路遙因肝病早逝,年僅42歲。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該作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本文為你記錄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一生。
  • 路遙:《平凡的世界》也是我們的世界
    路遙,這位偉大的作家,即使已經離世,但是卻永遠地活在了我們的心中。有的人活著卻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卻還活著。路遙,他永遠地活著。他的《平凡的世界》也是我們的平凡的世界,無論我們身處什麼地位,這部三部曲對我們的影響已經根深蒂固,對我們有著很大的啟發作用。
  •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路遙,帶我走進文學的殿堂
    路遙是逸客最喜歡的作家之一,自初中以來《平凡的世界》已經讀了很多遍,每一次閱讀都是與黃土地的又一次促膝長談,在多次迷茫的時候,找到了了奮鬥,在第一個十字路口,堅定了選擇的方向,在這些閱讀《平凡的世界》回憶中,這本書給逸客講述了父愛的偉大,基於自己本身的閱讀體驗,再加上《平凡的世界》對的一些影響,《平凡的世界》便成了一種不可割捨的情懷,也是永遠無法忘記的經典。
  • 路遙《平凡的世界》訴說人生真諦:平凡是常態,但我們可以不平庸
    「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裡,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一生——路遙當路遙的《人生》轟動整個中國文壇時,有人說《人生》是不可逾越的高峰,一個作家有一個作品是其人生的最高度。
  • 路遙嘔心瀝血的絕唱,用文字拯救苦難,《平凡的世界》從此不平凡
    正如他在《平凡的世界》裡說的那樣:「真正的愛,不是利己的,而是利他的。」他用飽含深情的大愛來書寫溫暖的文字,他的文字震撼人心,拯救靈魂。路遙的成名作中篇小說《人生》,從初稿出來之後,經過了路遙反覆修改了三年才完成。當時,路遙為了寫稿和修改稿件,他常常不分晝夜,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渾身像著火,口舌生瘡,大小便不暢。
  • 早晨從中午開始:路遙與《平凡的世界》
    路遙墓碑上寫著: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辛勞成就了路遙,同時也毀掉了路遙。如同逐日的夸父一樣,路遙沒有時間愛惜自己的身體,給中國現代文學史留下了遺憾。路遙這樣記錄自己的日常生活:在我的創作生活中,幾乎沒有真正的早晨。我的早晨都是從中午開始的。這是我多年養成的習慣,我知道這習慣不好,但積習難改。
  • 平凡世界中的奮鬥者——作家路遙
    前幾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播出掀起了一片熱潮。即便30多年後的今天,原著小說的閱讀量也依然遙遙領先。新浪網曾做過一項調查,路遙的讀者中不僅有六零、七零後,也有八零、九零後。他們把路遙小說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視作至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