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是默默無聞的,喧譁不止的永遠是自視清高的一群 。」
這是路遙的經典語錄。對於路遙,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一部《平凡的世界》造就了他的文學地位,也影響了無數的人。
他說過:「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 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的歷史性進程的主流 ,才能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他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黃土地,在作品裡很容易看到他的價值所在,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中他這樣寫道:「是的,我剛跨過40歲,從人生的歷程來看,生命還可以說處於『正午』時光,完全應該重新喚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這莊嚴的勞動之中」。
路遙一生窮困,去世之後尚有一萬多元的借條,他那時的工資每月四十左右,但是,當《平凡的世界》斬獲中國最高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的時候,他卻連去領獎的路費都沒有,這讓人想起來就是一陣唏噓,對很多人來說,覺得不可思議,但這就是事實,誰又能想到,一個影響巨大的作家竟會是這般境況呢?
2007年11月16日,全國路遙學術研討會在延安大學隆重舉行,這一天是路遙逝世十五周年,也就是在這一天,路遙文學紀念館正式開館。
這一年,路遙摯友賈平凹寫文追悼:」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是一個氣度磅礴的人。但他更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因為貧窮,以至於他妻離女散,在那個年代,這對於他的打擊可想而知。他心中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在他的文章大概可以看出他的愛情觀:
」如果可以把愛情概括為一首詩,一開始它應該是抒情的,人在這個階段可以神魂顛倒,無所謂天地。
可是,沒有多久,它就會進入敘事,會被物質力量所幹擾,詩意就會越來越少,它終將死於那種精神萎縮上。
所有人愛情不是死於形式,不是死於物質力量的不可避免的滲入,而是死於內容,死於精神的萎縮。
精神的東西只能被精神的東西所摧毀,貧窮什麼的摧毀不了真正的愛情。 」
在他看來,精神的東西只能被精神的東西所摧毀,貧窮什麼的摧毀不了真正的愛情。可現實卻是,貧窮不但摧毀了愛情,還失去了家庭。這是他的切身體會,以至於他在借錢上京領獎的時候,在上火車前只吐出了一句話:「日他媽的文學!」
路遙對於作文著書是存在著神聖使命感的,為了打造屬於自己的文學領地,他甚至可以為之獻出整個生命,才能給他的作品中我們就看出他對於普通人命運那種深刻持久的關注,看看他的小說多以農村題材為主就明白了。其所塑造的高加林、孫少平等諸多人物形象對於正處於奮鬥中的社會底層青年而言,絕對能夠引起共鳴,他用筆很準,總是不遺餘力地挖盡心思地將每個人都深藏體內的本質給體現出來。
寫作是清苦的,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能堅持下來的都是了不起的人物,皆因太多的人都清楚,碼字寫文是養不了家的,以前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畢竟,能夠站住腳的揚名立萬的只能是個別人而已。
路遙生前的時候也曾經無數次的想要放棄寫作,貧窮讓一個人在某一段時間內絕對會崩潰。就在寫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之後,他隨手把鋼筆扔出了窗外,發誓以後再不寫作。可是,隔了一天,他就又跑出去撿了回來。
內心深處的意願和理想又豈是說放棄就能放棄的?
「只有一個人對世界了解得更廣大,對人生看得更深刻,那麼,他才有可能對自己所處的艱難和困苦有更好意義的理解;甚至也會心平氣和的對待歡樂和幸福。」
路遙的作品影響了巨大,據統計,只這十年來,總銷量就突破1800萬冊,且還在以每年300萬冊的銷量遞增,這種影響力,在現有的搞文學的,估計還沒有幾個人能夠達到。
悼紅軒中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終成一部奇書《紅樓夢》,一首「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寫盡了其中的心酸和苦悶,同樣地,《平凡的世界》也是一部付出了路遙全部心血的作品,那個時候還沒有電腦,一部書,整整70餘萬字,他用手中的筆,整整地寫了4年。
寫完《平凡的世界》,路遙就離世了,帶著無盡的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的去世,也是這個時代的遺憾。這一年,他僅僅才42歲。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