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高中時候初讀《人生》《平凡的世界》,完全被書裡那種鄉土氣息而吸引,路遙作品大多是以改革開放初期陝北城鄉為背景,人物刻畫寫實,容易讓人產生反思,貧窮限制了很多人的未來,同時讀完之後讓人感受到現在生活的美好,反差感比較強,那麼我們接下來就娓娓道來。
路遙作品給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人物刻畫,相比較有一下這麼幾點:
第一點是人物主人公都是以農村知識青年為主。
第二點是人物的心裡刻畫非常的寫實,就如《人生》的高加林,高加林是作者著力塑造的複雜的人物。他身上既體現了現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自信堅毅的品質,又同時具有辛勤、樸實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愛好打籃球,並融入時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親那樣忍氣吞聲、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現實與他心中的理想總是相差極遠,正是這樣反差構成了他的複雜的性格特徵。
第三點,我覺得是同為同齡人,總會為主人公的生活而產生憐憫,同時又反思現在生活的美好,需要我們去珍惜。
寫作風格來說,與其他作家相比,路遙走出了自己的寫作風格,在他之後再無同類型作家。相對來說其他作家,他是以一個人的人生軌跡,跌跌宕宕,加上性格,通過磨礪找對自己的路。客觀的抒發出自己的想法,刻畫出人物性格。
寫作內容來說,更偏向於農村風格,通過傳統於現代的碰撞,打破農村傳統的束縛。更加表達出改革時期對每個人的衝擊,也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
對於路遙,我更加的是敬重。體現農村現實的作家很少,他完美體現了農村人性格的堅韌,穩重踏實。同時也側面說出了農村人知識薄弱,需要多加學習,知識不光改變命運,它還可以去安慰心靈。只有傳統與現代碰撞之後,人們生活才會進步。
最後借用《人生》開篇的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我呢也是初識自媒體,如果還是以現在的觀念去寫作,肯定是不行的,嘗試去感受新鮮東西,畢竟時代在進步,我們也應該傳遞進步的東西。正如標題所言,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路遙。你把你的知識傳遞給我,我獲得新的知識,也要傳遞給大家,這應該是自媒體意義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