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標

2020-10-21 中工網

2020-10-21 04:07:23 來源:人民日報

智春麗

提到一座城市,人們往往會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標:600歲的紫禁城見證著北京城的過往,拓荒牛雕塑標記著深圳的開拓進取,珠海大劇院「日月貝」講述著「珠生於貝,貝生於海」的城市記憶,古典園林裡生長著蘇州的溫婉……城市文化地標或深植於歷史文化,或投射著時代風貌,以鮮明獨特的符號形象,成為一個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徵,與人們產生緊密的情感連接、文化認同。

文化地標是一個地方的文化名片,在傳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應。近年來,文化旅遊市場持續升溫,各類文化地標成為熱門參觀地、網紅打卡地。與此同時,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地標的現象也引起社會關注。

作為一種人文景觀,文化地標首先應當與地理環境「不違和」。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渾然天成、融為一體,才能給人以美的享受。無論是中華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審美意境,還是如今興起的保護生態、親近自然的綠色發展理念,都強調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麗江古城依山傍水、以水為脈,整座古城獲評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體育場「鳥巢」充分採用自然採光和通風,勾勒出現代北京的美麗風景。反之,若缺乏對自然的敬畏,濫造鋼筋水泥地標,即便再大的「手筆」,也與審美旨趣和群眾期待相差甚遠。

作為一種符號化呈現,文化地標也應該追求形神兼備。一個建築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地方的文化地標,不是憑藉炫目奇特的視覺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簡單堆砌,而是流淌著活生生的歷史文脈,能喚起人們共同的情感記憶。走進瀋陽的中國工業博物館,原樣保留的鑄造廠車間及生產設備,拉近了人們與老工業基地的時空距離;漫步福州修舊如舊的古厝間,曾經的老房子、如今的文創園,古老與現代交融,鄉愁與時尚相遇。面對數之不盡的歷史文化街區、革命文化紀念地、農業遺產、工業遺產,進行合理適度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成為廣受認可的文化地標。

作為一種公共建築,文化地標還應當發揮服務公眾的功能。地標建築是有「生命」的,其生命力來自於生活。人們喜歡將博物館、劇院、書店稱為文化地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公共文化設施直接連通著一個地方的文化和生活。到一座城市先逛博物館,人們才能加深對這個城市的歷史過往和現實文化的認知。以北京的國家大劇院為例,建院以來,為觀眾帶來1萬多場演出,開展大量藝術普及教育演出及活動,觀眾和粉絲遍布全國。正是那些傳播文化、服務公眾的不懈努力,使得文化地標的形象更加親切、更加持久。

文化地標承載著不可替代的人文價值。打造新的文化地標,必須豐富其審美內涵,完善其服務功能,讓其在與公眾的「緊密連接」中收穫持久口碑和影響。

編輯:肖天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標
    一個建築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地方的文化地標,不是憑藉炫目奇特的視覺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簡單堆砌,而是流淌著活生生的歷史文脈,能喚起人們共同的情感記憶 提到一座城市,人們往往會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標:600歲的紫禁城見證著北京城的過往,拓荒牛雕塑標記著深圳的開拓進取,珠海大劇院「日月貝」講述著「珠生於貝,貝生於海」的城市記憶,古典園林裡生長著蘇州的溫婉……城市文化地標或深植於歷史文化,或投射著時代風貌
  • 人民日報評文化地標:莫急功近利,要有生命力
    提到一座城市,人們往往會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標:600歲的紫禁城見證著北京城的過往,拓荒牛雕塑標記著深圳的開拓進取,珠海大劇院「日月貝」講述著「珠生於貝,貝生於海」的城市記憶,古典園林裡生長著蘇州的溫婉……城市文化地標或深植於歷史文化,或投射著時代風貌,以鮮明獨特的符號形象,成為一個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徵,與人們產生緊密的情感連接、文化認同。
  • 打造河南黃河文化地標應著力「七性」
    王喜成文化地標是一個地方的文化標誌物和「文化名片」,是一個地方文化精神的象徵。如果說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地方靈魂的話,那麼文化地標就是這個地方的靈魂外化物和可視符號,是這個地方的記憶與象徵。當人們提起某個地方時,人們馬上就會想到這個地方的文化地標;當人們提起某個文化地標時,人們馬上就會想到在這個地方。如:敦煌與莫高窟,或莫高窟與敦煌。
  • 明德書院國學館:打造城市文化地標 好玩又有內涵
    建立城市國學館 打造城市國學文化「客廳」明德書院已在多個城市開設並運營國學館,國學館的選址與建築風格始終遵循著中華傳統文明與思想的主線。明德書院希望把國學館打造成城市國學文化「客廳」。圖|明德書院國學館全國分布圖明德書院深圳國學館大氣磅礴,場館面積一萬多平。在這裡可以拋開「深圳速度」,盡享內心平靜。
  • 發掘長江文化深邃意涵 打造流域文化重要地標
    9月5日,長江文化書院建設研討會在廣陽島召開。來自國內的8位專家圍繞長江文化書院建設、打造、運營等主題建言獻策。他們建議,要結合廣陽島「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定位,發掘長江文化深邃意涵,將長江文化書院打造為長江流域文化重要地標。
  • 香港K11 MUSEA:流淌文化音符的浪漫地標
    海邊的靈感繆斯 K11 MUSEA香港K11 MUSEA於2019年在星光大道耀目開啟,其名靈感源於百年維港的浪漫基因,MUSEA意為「Muse by the SEA」——這座耗時十年打造的「海邊的靈感繆斯」
  • 京城舊貨市場升級打造老北京文化地標
    京城舊貨市場升級打造老北京文化地標 2018-01-30 19:張宇亮 攝   京城舊貨市場升級打造老北京文化地標 首家「潘家園禮物」店亮相  中新網北京1月30日電 (記者 杜燕)走過25年歷史的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向文創轉型邁出第一步,開出首家自主設計、經營的「潘家園禮物」文創店。
  • 打造文化地標,綠地溱水小鎮發力國際鄭
    搭上了鄭州向南發展的快車,新密市政府同時看重溱水河所代表的文化歸屬和精神內核,投資約35億,整體規劃約8220畝,對約18.5公裡溱水河大美升級,發展溱水河生態文化旅遊區,打造5A級標準風景區,讓溱水重現往日景象。溱水河,向世人展現出一張代表著鄭州文化蓬勃發展的新名片。
  • 集多元於一體 上海中心打造"最高"文化地標
    原標題:上海中心打造「最高」文化地標將成為上海生活文化娛樂全新地標的徐匯濱江夢中心,擁有上海浦西最長海岸線的楊樹浦碼頭被打造成為東方「漁人碼頭」,它們都將在2016年亮相。  專家指出,城市是吸引人才和創意、產生創新和創造財富的重要中心,對經濟和文化發揮著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在不斷增長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 景觀綠雕廠家設計打造為城市景觀注入生命力與自然美
    用綠雕打造園林城市,為城市景觀注入生命力與自然美伏天已經悄然到來,伴隨著暑假一起進入我們的生活。不想在烈日炎炎下遭受暴曬,又不想一直躲在空調房裡,暑假要怎樣度過呢?帶孩子回歸「自然」吧,去擁抱綠色。色彩心理學曾說,綠色可以帶給人能量,讓人充滿活力,保持心情平靜。
  • 陳東旭:打造「城市書房」,創建文化地標
    原標題:陳東旭:打造「城市書房」,創建文化地標 來源:樂居財經樂居財經訊 林振興 12月12日,「致敬追夢人致遠中國夢——2019(第三屆)中國地產新時代盛典」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陳東旭表示,最核心是要打造一個優秀團隊,其次在選擇城市、土地要做好。做地產首先要解決好經營能力,並在保證質量基礎下實現快周轉和高周轉。他本人是教師出身,從事教育行業23載,這也決定了企業「教育地產」的基因。
  • 汪振軍:用文化創意弘揚黃河文化地標 讓黃河文化地標亮起來
    文化地標是一個地方文化的代表性符號,它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承載著久遠的文化記憶。「黃河文化地標都有哪些?我認為有文化遺址大河村,城市鄭、汴、洛,標誌性建築像嘉應觀等等,包括特色文化太極拳。」鄭州的鄭東新區『大玉米』,老百姓都叫『大玉米』,而設計本源是登封嵩嶽寺塔,有幾個人知道呢......」那要用什麼樣的辦法來弘揚黃河文化地標呢?汪振軍建議,打造沿黃地標文化線路和主地標城市核心文化街區,以黃河地標創意設計文化產品,建設全媒體傳播格局。
  • 李哲:打造富有生命力的演藝作品 旗幟鮮明弘揚關公忠義文化
    9月3日,區委書記李哲主持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北京中視巔峰光影科技有限公司所作的關公主題文化光影秀策劃匯報他強調,要用好關公文化這一優秀傳統文化IP,聚焦唯一性,高標準打造富有生命力的演藝作品,真正以作品鼓舞人心,旗幟鮮明地弘揚與傳承關公忠義文化。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蘇引萍參加。
  • 「時光方舟」黃島傳媒書城 打造文化地標書店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傳媒書城是青島出版集團和青島新華書店全力打造的新一代智能化、現代化體驗式書城,藏書種類達7萬餘種,數量高達45萬餘冊。
  • 漳州應恢復古城地標 打造特色文化旅遊產業
    閩南網1月7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張韓豐)近年來,漳州市古城已成為「體驗閩南文化」的重要景點,大大促進了文旅融合發展。但古城文化旅遊發展還存在不足。對此,漳州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向大會提出《關於打造漳州古城特色文化旅遊產業的建議》。
  • 「千年古縣」山西黎城引進社會資本打造「文化地標」
    中新網太原12月15日電 (王建敏 劉小紅)記者15日從山西長治黎城縣融媒體中心獲悉,「千年古縣」黎城引進社會資本打造上萬平米的「文化地標」,展示當地的歷史文化與風土人情,讓更多民眾觸摸城市文化記憶歷經兩年,黎城在街心廣場的舊址上重建起一座集娛樂、休閒、購物、文化展示為一體的綜合性景觀廣場黎民廣場。該廣場以黎民百姓為主題,以水景地雕的形式呈現。據了解,黎民廣場展現了黎城2700年的悠久歷史文化。
  • 欲將茅龍筆打造成嶺南文化地標
    張瑞亨設想,欲通過旅遊產業將茅龍筆打造成文化地標,將其代表嶺南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去推動。他稱,茅龍筆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發掘前景很好,可延伸的範圍很廣,包括書法文化、繪畫文化、茅龍筆藝術品、旅遊文化、茅龍舞蹈等文化藝術方面。
  • 打造國家文化地標 殷墟遺址博物館安陽開建
    11月23日上午,世界文化遺產殷墟遺址所在地、甲骨文的出土地、中國考古學的搖籃和聖地——安陽,迎來了殷墟遺址博物館的奠基。現場,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江凌宣布殷墟遺址博物館奠基。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省文物局副局長賈連敏、安陽市委書記李公樂等領導出席儀式,儀式由安陽市市長袁家健主持。
  • 海南:文化地標變遷
    無論文化事件、文化標籤,亦或其他媒體所稱的文化地標,TGC騰訊數字文創節都為3.54萬平方公裡的海南帶來了新的文化資源。文化到來就文化資源來說,海南在傳統上有兩大亮點:黎族文化與紅色文化。其中,紅色娘子軍可以說是海南第一個具有全國知名度文化IP。
  • 傳播傳統經典打造文化地標 文心書院揭牌成立
    創辦:致力打造省會重要文化地標程天權教授《閱讀經典與傳統文化的傳承》講座。長城網 王瀟 攝  據悉,文心書院由《藏書報》2014年創意,並由著名作家、中國文壇現當代名家徐光耀先生題字。甫一發起,便廣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