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倉院寶物始於日本光明皇后把聖武天皇的遺物奉獻給東大寺大佛一事,經由日本皇室傳承1260年,不僅包括日本本土的美術工藝品,更有大量來自唐代中國的文物,因此被稱為「絲綢之路的終點」。正倉院寶物反映了奈良時代日本文化和技術的精華,還是東西方之間文化與人員往來的確證。
日本奈良正倉院東京國立博物館呈現「正倉院的世界」「正倉院的世界——皇室守護傳承之美」 將分前後兩期、以六個章節呈現展出約110件寶物,展覽可見唐文化在日本的傳承和發展,以及日本如何保護傳承中國唐文化及國寶之美。展覽的六個章節也從不同角度介紹兩處收藏的珍貴寶物和寶物背後的人。其中有關於正倉院寶物的聖武天皇和光明皇后、有華麗的染織、有香文化、有精美的工藝,還有一個章節尤其提到了正倉院的琵琶:
第一章 與日本聖武天皇和光明皇后有關的寶物第一部分是講述正倉院寶物的緣起:天平勝寶8年(756年)6月21日,日本聖武天皇駕崩後49天,光明皇后希望天皇能儘快去往盧舍那佛的世界「花藏之寶剎」安住,向東大寺大佛(盧舍那佛)奉獻了包括天皇故物的六百餘件寶物。展覽的這一部分以當時的目錄「國家珍寶帳」記載的寶物為中心,介紹與聖武天皇、光明皇后有關的物品,可以看到8世紀日本具有代表性的至寶。
東大寺獻物帳(國家珍寶帳)(局部), 奈良時代·天平勝寶8年(756),正倉院寶物[前期展示]「東大寺獻物帳」是以聖武天皇遺物為首的寶物向東大寺大佛獻納時的目錄,為18張白麻紙相繼粘貼而成,墨色鮮明,書風端正,全部鈐印「天皇御璽」,卷末寫有大意為「寶物為聖武天皇的遺物。想起過往之事,每每觸目傷情,謹向盧舍那佛奉納」的文字,表現了光明皇后對天皇的深愛,看到寶物就想起故去的聖武天皇,終日思念悲嘆,傷心欲絕。
平螺鈿背八角鏡,中國 唐・8世紀 正倉院寶物[後期展示]平螺鈿背八角鏡(細部),中國 唐・8世紀 正倉院寶物[後期展示]「平螺鈿背八角鏡」是 日本「國家珍寶帳」中記錄的20面鏡子之一,為銅質八角鏡,鏡背面飾滿以琥珀和螺鈿鑲成的寶相花,嵌以綠松石,是「寶飾鏡」的代表作。這面鏡充分發揮了材料本身的美感,有令人驚嘆的華麗。
海磯鏡(國寶),中國 唐 8世紀,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法隆寺獻納寶物)[通期展示]該鏡為天平8年(736)2月22日(聖德太子忌日)光明皇后向法隆寺「丈六」佛供奉之物。鏡背的四面為山的紋樣,環以水波紋。此外,還有仙人和鳥等紋飾,所表現的主題應為與河、湖有關的神話傳說。
第二章 華麗的染織藝術在第一部分對正倉院和法隆寺寶物的緣起進行介紹後,第二到第五部分從四個主題向觀眾展示正倉院和法隆寺的精品文物。
第二部分的主題是染織藝術。正倉院和法隆寺獻納寶物中的染織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染織傳世品。在東大寺大佛開眼會、聖武天皇一周年忌日法事中使用的大量幡、天蓋、褥等,在儀式後奉納給東大寺,現在作為正倉院寶物流傳下來。在這一部分中,正倉院代表作品齊聚一堂,可以看到天平文化中華麗多彩的染織藝術世界。
墨畫佛像(局部),奈良時代 8世紀 正倉院寶物 [前期展示]「墨畫佛像」為兩片麻布上下相接,描繪了乘雲氣,著天衣的菩薩形象。畫面墨色深,運筆自由闊達。菩薩姿態端正,厚唇,雙肩張開,手的表現富有肉感。該作品表現了深受中國盛唐時代影響的奈良時代的藝術風格,極具魅力。
紺夾纈絁幾褥,奈良時代 8世紀 正倉院寶物 [後期展示]此為佛前供奉時桌上所鋪之物。夾纈是一種印染技法,將絹織物緊緊夾在兩塊雕以對稱紋樣的木板中,進行染色,兩板夾緊處染料無法染色,形成花紋。畫面中的果樹枝葉寬大舒展,樹下蓮花座上的水鳥色彩鮮明,結構左右對稱。這是正倉院夾纈染織物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第三章 名香的世界第三部分以名香為主題。在佛教儀禮中,以貴重的香作為佛供養,在東大寺大佛開眼會等儀禮場合都會使用大量香薰。這一部分以正倉院具有代表性的香木黃熟香為主,並介紹法隆寺獻納寶物中的沉水香等香木,以及火舍、燻爐等香具。
黃熟香,東南亞 正倉院寶物[通期展示]這是以「蘭奢待」之名聞名天下的名香。在這一雅名中,隱含有「東」、「大」、「寺」三字。足利義政、織田信長等人都渴求這種香木,曾切取小塊,近代的明治天皇也曾切取部分。黃熟香為銀杏科的姜屬植物樹脂形成的沉香,至今仍散發芬芳。
黃熟香(局部),東南亞 正倉院寶物第四章 正倉院的琵琶除了染織、香等和佛教有密切關聯的物品,正倉院也是古代樂器的寶庫,傳有在當地都已不存的古代中國和朝鮮的樂器,是世界音樂史上重要的一筆。其中尤為知名的是裝飾華麗的琵琶,也就是此次展覽第四部分的主題。這一部分以正倉院古代樂器中最有代表性的兩把琵琶為中心,並介紹了今年完成的仿造工作。在這一部分中,觀眾可以欣賞被稱為天上世界樂器的極致的造型美。
螺鈿紫檀五弦琵琶,中國 唐 8世紀 正倉院寶物 [前期展示]這件琵琶是目前僅存的古代印度起源的五弦琵琶,因此極為著名。琵琶的主體為紫檀,腹板為其他材料,全部裝飾以玳瑁、螺鈿,背面的寶相花紋是其精華部分。
螺鈿紫檀五弦琵琶(局部),中國 唐 8世紀 正倉院寶物 [前期展示]彈撥的部分還飾有乘著駱駝演奏琵琶的人物,可能象徵著這是通過絲綢之路傳來的異國音樂。這是在「國家珍寶帳」中有記載的物品,是古代東洋工藝史上的最高傑作。
紫檀木畫槽琵琶,中國 唐 8世紀,正倉院寶物[後期展示]四弦琵琶起源於古代波斯。與五弦琵琶不同,其特徵是頸部向後直角彎曲。本體為紫檀,腹板為其他材料,背面用鑲嵌了象牙、黃楊、錫等材料的木畫進行華麗的裝飾。彈撥的部分貼有皮革,用鮮豔的色彩表現騎馬狩獵人物和山中酒宴的主題紋飾。
第五章 工藝美的共演第五部分的展示方式和前幾部分稍有不同,重點在於法隆寺獻納寶物和正倉院寶物的對比。兩處寶物分別代表著日本7世紀和8世紀的美術,其中有很多來自聖德太子和聖武天皇的寶物,雖然在時間上有差距,但是為了相同用途而製造。在這一部分中,主要將兩類寶物同時展示,表現從飛鳥時代到奈良時代作品造型和審美意識的變化。
伎樂面 醉胡王,奈良時代・8世紀 正倉院寶物[前期展示]伎樂是中國南方(吳)的無臺詞音樂劇,於飛鳥時代傳到朝鮮半島的百濟,在佛教法會等場合舉行。這件作品是表演由從者跟隨者的醉酒的胡王的舞蹈劇目中使用的醉胡王的伎樂面。在正倉院流傳的眾多伎樂面中,也稱得上是最好的作品。特別是冠帽上的唐花紋樣,更是展現了奈良時代豐滿華麗的特點。
伎樂面 醉胡王(重要文化財),飛鳥~奈良時代 7~8世紀,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法隆寺獻納寶物)[前期展示]這是與聖德太子有關的法隆寺保存的伎樂面。伎樂面誇張地表現了西亞人高鼻梁的相貌,面色因醉酒而赤紅,眼睛大大睜開,嘴唇較厚,表情威嚴,原來下顎鬍子的部分植以動物毛髮。冠帽非常高大,正面飾以虎皮紋樣,部分遮住兩側的耳朵。從這件作品可以看到西域古代服飾的特徵。
漆胡瓶,中國 唐 8世紀 正倉院寶物[後期展示]這是《國家珍寶帳》中記載的胡瓶,是聖武天皇的遺物。胡瓶器腹鼓起,有把手,這一造型來自波斯薩珊王朝。器蓋似鳥獸,通過銀鏈與把手相連。黑漆表面飾以銀,紋飾表現了花草繁茂的原野上奔馳的鹿和飛舞的鳥。
龍首水瓶(國寶) 飛鳥時代・7世紀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法隆寺獻納寶物)[後期展示]這是一件鍍金銀的華麗銅水瓶,器型來自西亞。器身刻著來自希臘、羅馬神話的翼馬和注口的龍等,是經由絲綢之路傳到日本的其他地域的造型表現特徵在一件作品中的集中表現。這是法隆寺獻納寶物中古代金工美術的代表性傑作,反映了古代發達的國際交流。
第六章 寶物的守護最後一部分不同於之前幾部分的主題,重點不在寶物本身,而是對寶物的守護者。正倉院寶物已經經歷了一千二百六十多年的歲月,其中漆器、染織品等,所用材料十分脆弱,能夠傳到今日絕非偶然。在皇室的保護的基礎上,一代代人守護傳承,這在世界文化史上有不可替代的意義。這一部分聚焦明治時代之後正式化的正倉院寶物的調查和修復工作,以及帝室博物館時代以來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和正倉院的相關內容。
正倉院御物修理圖(局部) 稻垣蘭圃 明治22年(1889)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通期展示]這幅作品描繪了宮內省圖書寮在赤坂離宮進行的正倉院寶物修理的場景。作者稻垣蘭圃在圖書寮工作,應仿製正倉院寶物的稻生真履的要求所畫。因為作品表現了當時的修理情況,所以非常珍貴。
正倉院裂和聖語藏經卷的修理場景照片 大正4年(1915) 宮內廳正倉院事務所藏從江戶時代後期開始進行的正倉院寶物的修復,進入明治時代後開始正規化。其中被稱為正倉院裂的染織品數量龐大,其修復現在仍在繼續進行。這是將從唐櫃中取出的染織品在水中展開,襯以和紙的大正時代的修復場景。在展覽的第六部分中還公開了當時修理的「古裂帖」。
展覽以正倉院寶物為主,輔以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一些法隆寺獻納寶物,會場內還將以原尺寸再現一部分正倉院寶庫,讓觀者親身體會到寶庫的宏大規模。在一千二百六十多年的時光中,正倉院保護傳承了約9000件寶物。為了將寶貴的文物在未來也能夠傳承下去,保存、修復、仿造等工作至今一直在進行,這一點也在展覽中體現了出來。展覽內容從寶物到保護寶物之人,不僅能領略傳承千年的文化之美,也可略知其背後的故事。
奈良國立博物館:六代天皇都喜歡的漆文木御櫥與鳥毛立女6扇屏風10月26日起的奈良國立博物館第71回正倉院展展出的41件寶物中,包括北倉14件、中倉8件、南倉17件、聖語藏2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特意挑選了與正倉院成立、與聖武天皇和光明皇后相關的寶物。
螺鈿箱其中螺鈿箱是一個裝有藏青玉帶殘缺的木製、印盒蓋造的圓形盒子。 盒面有螺鈿、小四瓣花紋等裝飾而成的唐花圖案、雲彩和鳥類,花瓣內有石英製成的水晶裝飾。裡面是經錦,內有小花葉文及淺綠色的小花,盒內原有布置好的玻璃罩。
金銀花盤在正倉院所藏盤類文物中最大,也最華麗。同前述的紅撥牙鏤尺中的鹿相同,此盤中的鹿角也為花狀。花狀角鹿是唐朝工藝品中常見的主題。背面刻有銘文,銘文中有中國特有的重量單位。因此,此盤可能是中國製造。從其大小和華麗的裝飾來看,也有人認為這是唐朝皇帝賜予遣唐使的禮物。
鳥毛立女6扇屏風鳥毛立女6扇屏風是第六次一起陳列出來,上一次集中陳列為20年前。此屏風以反映盛唐風俗的豐滿的「天平美人」而聞名,用以裝飾天平王宮,是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后生前使用的器具之一。原數量不止6扇,因時間關係大部分屏風有所損壞,所以我們今天常見的僅這6扇。
漆文木御櫥漆文木御櫥自天武天皇開始,一直到聖武天皇,6代天皇都十分喜歡這件櫥櫃。它也為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后大婚時所用,裡面放有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后的珍貴小件物品,如刀子、腰帶、笏等飾品、棋子、骰子、 念珠、尺八等。《國家珍寶冊》記載其為「古樣之作」,認為其樣式可以追溯到7世紀。
東京國立博物館前期展示:10月14日-11月4日;後期展示:11月6日-11月24日,休館日為11月5日及每周一,但10月14日與11月4日開館,奈良國立博物館時間為10月26日-11月14日,本文編譯自東京國立博物館網站及奈良國立博物館等附1:東京國立博物館"正倉院的世界」展品清單:(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