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古人這句俗語有科學道理嗎?

2020-09-05 夜空明亮

古人做事,講究天時地利與人和,所謂「天時」,便是千變萬化的節氣或氣候。比如,農民種地必須要了解天時,否則盲目開荒種地就會一無所獲。

基於這種思想,古人創造了24節氣,可以說自從24節氣誕生之後,人與自然的關係變得更加和諧。

從農業角度來講,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如果不了解「天時」或者說節氣變化,那麼就很容易因為逆天而行而遭受損失。

古人語:「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實際上就道出了二十四節氣中,第15個節氣白露的氣候變化,古人這句俗語有科學道理嗎?


第一、白露身不露

2020年09月7日,白露節氣到來,作為一個反映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白露到了,暑熱基本就結束了。

作為秋季由悶熱轉為涼爽的重要轉折點,白露節氣到來之時天氣便會轉涼,而且早晚溫差會變得特別明顯,從體感上來講會有冷的感覺。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意思就是白露節氣一來,秋老虎也會為它讓路,天氣不再有暑熱、悶熱之感,取而代之的是逐漸轉冷。


在古代社會,古人探索自然不比現在差。他們按照「四時配五行」的規律,秋天屬於無形中的「金」,大家熟知的「金秋」便由此而來。

由於金色在五行中乃白色,所以古人才會以白形容秋露,即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

從俗語本身的含義來看,說的是白露節氣一旦到來之後,就不能像夏季一樣穿的太少了。相反應該披上外套並穿上長褲,千萬不要裸露皮膚了。

否則就很容易因為溫差變化大而感冒,雖然白露之後中午氣溫比較適宜,但是也不能光膀子四處閒逛了。


因為這樣做很容易導致寒氣進入身體,對於身體素質比較弱的人群來說,甚至還很可能因此而出現某些疾病。

在這個氣候中,應該適當添加衣物,因為畢竟早晚的溫差會有明顯區別,希望大家千萬不要再穿著短褲短裙,尤其是對於女性而言,不要再露腿、肚臍或雙臂了。

同時也千萬不要穿涼鞋,因為足部一旦受涼,那麼身體抵抗力就會下降,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生病。

所以說在早晚外出的時候,適當添加衣物並穿運動鞋,才能有效避免身體著涼。希望大家千萬不要麻痺大意,一旦生病就不是鬧著玩的事情。


第二、寒露腳不露

「寒露」,則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同時也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如果白露體現的是氣溫變化,那麼寒露體現的便是氣候變化。

當寒露節氣到來之後,夜長晝短的現象十分明顯,並且需要注意的是開始出現寒氣,晝夜溫差有較為明顯的區別,北方廣大地區開始由深秋進入冬季。

今年寒露時間為10月8日,每年的十月一之後氣溫大幅度下降。這個時候大家就應該多注意穿衣方法的適宜。

當天氣逐漸寒冷之時,如果沒有及時添加衣物,非常容易導致身體受涼或進入寒氣。尤其是對於愛漂亮的女生來說,應該收起自己的涼鞋。


因為寒露的時候,已經不適合露腳了,一旦不小心導致足底受涼,那麼就很容易誘發一些婦科病,比較突出的就是月事不調。

所以有這方面問題的女性,就更應該注意調理身體。除了應該穿一雙不露腳的鞋子之外,每晚回家最好還能用熱水泡腳。

因為在泡腳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有效祛除腳部的寒氣,最重要的是還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這樣就可以有效提升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同時,在有時間的前提下,應該多做運動,因為經常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體質,才能夠起到驅寒散溼的作用。


實際上無論是白露還是寒露,都預示著暑天已經過去了,氣溫將會有大幅度下降。同時自然界中的萬物也會逐漸蕭條,莊稼則會成熟並開始被收割。


結 語

生活中對二十四節氣有一定了解的人越來越少,就算是常年種地的農民,甚至也早已經開始依賴天氣預報。

實際上作為老祖宗的智慧,二十四節氣的出現,不僅適應農時,最重要的是對人們的生活有非常大的幫助。

相關焦點

  • 寒露臨近,俗語:「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說的啥意思呢
    導讀:寒露臨近,俗語:「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說的啥意思呢隨著寒露的臨近,這幾天氣明顯的感覺到氣溫驟然下降。北方多地已經步入了涼爽的秋季,夜晚來臨之後,能夠感受到明顯的寒意。在10月的8號將會迎來二十節氣之中的:寒露。
  • 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是什麼意思?需要注意什麼?
    這周日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了,古人根據二十四節氣進行勞作,相應的,也會根據二十四節氣進行保健,對於白露,人們往往會結合之後的寒露一起說,為此,也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以白露來說,基本上已經宣告秋天到來了,此時,結束了酷暑的炎熱,尤其是早晚,溫差還是很大的,絲絲涼意在晚上凸顯的尤為明顯。至於寒露,溫度將會變得更低,此時,地面的露水開始凝結。不論白露、寒露都需要大家注意保健,合理的護理身體,才是最關鍵的事情。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是什麼意思?
  • 印跡·甕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寒露是二十四《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此時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潔白晶瑩的露水即將凝結成霜,寒意愈盛,故名。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 諺語:「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寒露時節是怎樣的氣候變化
    一、諺語:「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我國民間俗語有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意思是說進入白露時節天氣轉涼,自此不宜赤膊露體;到了寒露時節天氣更冷,需要注意足部的保暖。寒露,天氣漸寒,萬物衰退。寒露後,別再「秋凍」了,夜晚溫度將會降得更低,老人、小孩要特別注意保暖。」秋意熟透,記得添衣保暖。如果說「白露」節氣標誌著炎熱向涼爽的過度,暑氣尚不曾完全消盡,早晨可見露珠晶瑩閃光。那麼「寒露」節氣則是天氣轉涼的象徵,如俗語所說的那樣,「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寒露季節的文化
    「寒露」節氣之後,熱氣消退,寒氣漸生,天氣漸轉寒,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寒露節氣三侯:1、鴻鴈來賓。3、菊有黃華。草木皆華於陽,獨菊華於陰,故言有桃桐之華皆不言色,而獨菊言者,其色正應季秋土旺之時也。
  • 寒露:「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晝熱夜涼,注意保暖
    如果說「白露」是炎熱向涼爽的過渡,「寒露」則是涼爽向寒冷的轉折。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晝熱夜涼,注意保暖!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紫葛蔓黃花,娟娟寒露中。朝飲花上露,夜臥松下風。雲英化為水,光採與我同。日月蕩精魄,寥寥天宇空。
  • 今日寒露,「風大夜無露,陰天夜無露」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 今日寒露,「風大夜無露,陰天夜無露」啥意思?有道理嗎?今天是10月8號,是一年一度的寒露節氣,寒露節氣是二十四節氣排序為第十七位的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五順位的節氣,寒露節氣到來,意味著深秋時節也已經到了,秋已深,味已濃,寒冷天氣要防備好了。
  • 老人言: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文/隨風飄散老人言: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農村有很多的俗語,有的俗語是關於生意方面的,有的俗語是關於做人做事的,有的俗語是比較迷信的,也有的俗語是關於身體健康的等等,農村的俗語幾乎把所有種類都包括進去了,所以這些俗語都是我們中國最寶貴的文化。
  • 「白露身不露」在社會中的文化含義是:盜賊多,政務暗箱操作普遍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節氣,農諺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其在自然界中的意思好理解:到了白露這個節氣,天氣轉涼,溫度降低後,水氣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形成白霧狀水珠,披上這種露水。天氣涼了,就要穿上衣服啦,不能像大夏天脫衣赤身露體;到寒露時,腳要穿好保溫鞋襪,不露肌膚。而在社會中,「露白身不露,露寒腳不露"的意思是什麼?大家就不一定很清楚了。
  • 今日白露,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進入「白露」,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古人在《孝緯經》中也云:「處暑後十五日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 今日白露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除了「白露身不露」,你還應知道這些!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這個時節,暑熱漸散,風乍起,竟有了秋的涼意,清晨的花朵、草木上凝結了白色的水滴,閃耀出晶瑩的光,美名「白露」。白露養生一要重視保暖,二要防止秋燥。
  • 寒露已到,農諺說「今夜霜露重,明早太陽紅」啥意思?有道理嗎
    寒露節氣是農民比較忙的時候,如果說秋分節氣是秋收開始的話,寒露就是秋收的寒潮時期,俗話說「寒露到,割晚稻」,說的是到了寒露時節,農民就開始收割晚季稻穀了。「霜降到,割糯稻」說的是到了霜降時節的時候,是農民割糯谷稻的時候,並且這個時候還要搞秋耕,秋耕完就開始種冬小麥,冬油菜。
  • 白露|露從今夜白,邊秋一雁聲
    白露為霜《詩經·蒹葭》有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白露」這一意象將整首詩歌籠罩在感傷的意境之中。詩意白露古人的詩文作品中經常出現「白露」的意象。白居易《南湖晚秋》一詩中就有描寫白露三候的情景:「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 白露 | 露從今夜白,邊秋一雁聲
    」「白露」這一意象將整首詩歌籠罩在感傷的意境之中。白露,是典型的秋季節令,反映了自然界的氣溫變化,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詩意白露古人的詩文作品中經常出現「白露」的意象。白居易《南湖晚秋》一詩中就有描寫白露三候的情景:「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 「五指不露縫,一生不受窮」這句俗語,講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許許多多的老俗語,它們沒有「華麗的外表」,沒有「含蓄的詞彙」,但是各行各業裡,都有那麼幾句老俗語在流傳著,這無疑證明了這些俗語的重要性。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五指不露縫,一生不受窮」,這句農村老俗語,那麼這句話究竟闡述了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且聽農人小來福給您一一道來!
  • 還有5天白露,農村俗語:「白露勿露身」,啥意思呢?答案來了
    導讀:還有5天白露,農村俗語:「白露勿露身」,啥意思呢?答案來了今天是七月十五中元節。也是傳統的祭祀日子。今天村裡的路口又開始堵車,在外的村民紛紛回鄉祭祖,原本寬敞的道路,一下子變得擁擠不堪,也是每年必堵的日子。
  • 俗語「五指不露縫,一生不受窮」這句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很多俗語。什麼是俗語呢?就是多年來,農民根據一些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道理,然後把這些道理編成順口溜,人們便因此流傳下來,我很喜歡農村的俗語,一些俗語當中看似粗糙,其實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在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五指不露縫,一生不受窮」。想必這句話,長期生活在農村的人都聽說過,從我記事的時候,就不止一次聽到媽媽提起過這句話,一些老人也總拿這句話來說事。
  • 白露將至,俗語「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啥意思?下半句也經典
    白露是24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當太陽到達了黃經165°的時候就迎來了白露節氣,時間點在每年的9月8日前後。今年的白露就是在9月8日,農曆八月初十,也就是這周日。那白露節氣快到了,農村俗語「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是啥意思?下半句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明日寒露,寒露和白露節氣有啥區別?寒露三候又是啥意思?
    寒露到來,北方地區就將進入到寒冷的季節,或者說進入到了冬季,不過在南方地區,雖然進入到寒露,但白天的溫度還比較高,只不過早晚溫差大,能感覺到陣陣涼意。明日寒露,在農村地區有很多有關寒露的農諺,比如「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不過今天咱們要說的是寒露和白露節氣有啥區別?寒露三候又是啥意思?
  • 今日白露|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除了「白露身不露」,你還應知道這些
    這個時節,暑熱漸散,風乍起,竟有了秋的涼意,清晨的花朵、草木上凝結了白色的水滴,閃耀出晶瑩的光,美名「白露」。白露養生一要重視保暖,二要防止秋燥。中醫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也就是說白露節氣過後,穿衣服就不能赤膊露體,尤其要注意腰腹部、膝關節的保暖。節氣簡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