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剛公布16處名人故居 大部分已成大雜院

2020-12-10 旅新網

  記者按照有關部門公布的名單逐一探訪,難覓名人遺蹟———

  [觀察動機] 上周五,北京市旅遊委正式宣布向社會推出「走近先賢——京城名人之旅」高端旅遊線路,該線路涵蓋了曾在北京居住過的28位歷史文化名人的宅院,其中毛澤東故居等16處名人故居為國家、市或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也將首次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雖說目前開放的具體時間未定,但記者通過連日來按照名單逐一走訪,卻發現這些故居或被雜居,或被圍擋,其距離作為旅遊景點「開放」的目標尚遠,有關部門對其「遺蹟保護」的初衷更是無從談起。

  本報訊日前,北京市旅遊委向公眾推出了「走近先賢——京城名人之旅」高端旅遊線路,該線路涵蓋了曾在北京居住過的28位歷史文化名人的宅院,其中16處為首次作為旅遊資源推介。

  記者日前實地探訪發現,線路中新推介的16處名人故居雖然屬於文物保護單位,但大部分被居民或單位所佔用,遊客去了看到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大雜院,名人遺蹟已經很難尋覓。

  ■淹沒老城區中難尋蹤跡

  根據市旅遊局提供的高端旅遊線路,記者逐一探訪了城中心的16處首次推介名人故居。這些故居大多隱沒在東西城的老城胡同中,很多胡同寬度只有一米多寬,機動車無法進入。而且胡同道路曲折,一些原有的標誌大多模糊不清,記者步行前往也要依靠導航,以及路人的幫助,費盡周折才能找到。

  毛澤東故居坐落在吉安所左巷8號,記者幾乎走遍了景山東街所有的巷子,南轅北轍地重複多次之後才找到這個隱秘的所在,而院子上的門牌號也已經痕跡模糊,無法辨認,需要打聽周邊的居民才能確認。還有一些故居周圍正在拆遷,想要進入必須繞過許多廢墟。康有為故居就是這樣隱藏在一片廢墟之中的。

  ■16處名人故居大多數無法參觀

  記者探訪發現,16處名人故居中,有的成了大雜院,有的被圈在了圍擋中,有的則成為了小學的一部分。被佔用的故居有的不僅不對公眾開放,而且工作人員的態度還十分蠻橫,而那些被用作民宅的故居裡也有許多貼出了謝絕參觀的紙條。記者敲開一處故居的大門後,裡面一個住戶語氣強硬地說,「這是私人住宅,不能參觀!」田漢故居裡的一位居民告訴記者,平時經常有人慕名而來,想探訪一下田漢先生當年的住所, 「其實我們也就是在這兒住著而已,關于田漢的事情也不了解,沒法跟他們說什麼。」

  ■格局破壞缺乏保護

  記者探訪發現,除了被單位佔用的3家名人故居外,其他故居有些供名人後代居住,有些成為民宅,還有些是單位職工宿舍。而且大部分故居裡都住了十幾戶到幾十戶人家。大多數故居已經淪為普通住宅,各類隱患頗多,更談不上保護。

  歐陽予倩故居的大門內就堆著施工廢料,院子裡基本每個角落都堆放著各種雜物,有木料也有亂七八糟的廢棄物。院內的居民正在隨意地翻修自己住的房子。梁啓超故居的大門前就垂落著電線,門洞裡更是堆滿了雜物。對於院子裡的各種亂象,居民自己也有擔憂,朱啟鈐故居裡面的一位住戶告訴記者,住在這兒最擔心的就是怕著火,因為院子裡的東西太多了,一個小火苗就可能引發大災難。

  ■昔日名人蹤跡再難尋覓

  16家名人故居中,只有個別故居裡還有昔日名人的後代在住,大部分故居裡已經很難尋覓當年名人的蹤跡。程硯秋故居是這些故居中唯一一個只住了程硯秋的兒子程永源一人的故居。歐陽予倩故居中也只有幾戶人家與歐陽予倩家族還有一些聯繫,其他的故居裡基本很難找到名人的後代。不僅如此,在常年的多人居住中,由於缺乏保護,大部分建築也很難找到名人的影子。遊客在這裡看到的,只有雜亂無章的各種建築、四處堆放的各種雜物、形形色色的各類人群。

  現場探訪

  ■重點探訪一:程硯秋故居

  一人守候著整個故居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四北三條39號

  ●級別:市級文保單位

  記者來到程硯秋故居的時候,門口的胡同正在施工,車輛都無法通行,空氣裡四處瀰漫著濃濃的粉塵的味道。故居的門是關著的,門看上去像是新漆過的。記者正要敲門時,恰巧碰到了正要外出的故居主人程永源。

  老人精神矍鑠,完全看不出已經是85歲的高齡。他告訴記者,這個故居是自己的父親程硯秋留下的,現在家裡只住了他一個人,親人們偶爾還會回來住一下。「我父親原來有7所故居,交了6所,這是最後一所,父親原來想給交了,但是周總理說還是要給父親留下來。後來『文革』的時候,母親又提出把房子交了,但最後還是留了下來。就留給了我們,所以我們必須得保護好了。」

  故居的院子裡種植了很多花草樹木,房屋的門窗也都漆過。與其他故居相比,這裡顯得生機勃勃。老先生告訴記者,他想把這個院子繼續留給後輩,一方面可以保護這個院子,另一方面也不想給國家造成負擔。所以近6年來,他每年都自己花錢修繕房屋,並沒有接受政府的修繕資助。

  ■重點探訪二:譚嗣同故居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北半截胡同41號

  ●級別:西城區文保單位

  與其他故居的大門緊閉不同,譚嗣同故居的大門一直都敞開著,而且不停地有人進進出出。一位正在門口遛彎的女住戶告訴記者,「這個故居裡住著20多戶人,在路邊是一個挺顯眼的地兒,總有人來參觀,但從來沒有收過門票什麼的。」

  記者來到譚嗣同故居的時候,一個專程趕來譚嗣同故居探訪的學生正在跟這裡的居民聊天。「我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但是從來沒有在胡同裡面呆過,對胡同文化也沒有什麼了解,今天是特意過來走走胡同,看看名人故居,感受一下父母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

  一進入故居,記者就看到了門庭上寫著的「為了院內安全不準進院收廢品、不準小販進入」的字樣。但知道記者是來參觀的之後,院子裡的居民卻表現得十分熱情。一位住戶告訴記者,現在北京這樣的老院子越來越少了,院內的生活也很平靜祥和,但是大部分人還是盼著能改善住宿條件,搬到條件更好的新房裡面去。

  ■重點探訪三:歐陽予倩故居

  大院難尋昔日風採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張自忠路5號

  ●級別:東城區文保單位

  深灰色的牆磚,拱形的門洞,兩扇紅色的大門。坐落在張自忠路5號的歐陽予倩故居,在這條喧譁的大街上顯得安靜而又肅穆,外表看上去頗有一種古建築獨特的氣勢。然而,當記者推開大門後,首先映入眼帘的卻是一堆施工廢料,以及雜亂無章的各種建築。院子裡的每個角落基本都堆放著雜物,有的是廢棄的門窗,有的則是看不出用途的各種廢棄物。

  正當記者沿著院子裡的小路往裡探尋時,一輛大麵包車突然停在門口,幾個工人開始將水泥、沙子陸續運送到院子最深處的一戶人家裡。幾個工人正在忙著翻新房子。「重新修修,住著放心。」一位操著四川口音的女人搬著一袋水泥,頭也不抬地應付著記者的詢問,不耐煩地說,「就是修修房子,有啥可說的。」

  一位在這裡住了60年的老人告訴記者,這裡總共住了20多戶居民。最初的那些居民都是歐陽予倩家族的親戚和後代,但慢慢地大家都搬走了,現在院子裡只有幾戶老住家,其餘的人都是在這裡租房子的。「房子老了,他們就自己動手重新蓋蓋,也沒人管!」老人說,看著這個大院一天天殘敗下去,他很心痛,但也無可奈何,「就盼著有人能管管!」

  新聞背景

  北京名人故居的變遷

  作為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北京曾是中國現代最有名的歷史名人、革命家、文學家、詩人及藝術家們居住、工作的地方。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分三類:中國當代革命史名人故居、中國近代和當代文化名人故居、歷史名人故居。

  北京究竟有多少處名人故居?目前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據有關部門統計,在北京居住過的歷史名人所遺留的故居遺產遠超百家。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這些名人故居中,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3處,被列入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6處,另外還有18處名人故居被列為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很多名人故居還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本版攝影/趙婷婷劉佳

  現狀瀏覽

  ■毛澤東故居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景山東街吉安所左巷8號

  ●級別: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該院落既沒有門牌標誌,也沒有文保標誌。住戶表示並不知道是毛澤東故居。

  ■孫中山行館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地安門東大街23號

  ●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修葺一新,但大門緊閉,無法參觀。

  ■陳獨秀故居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號

  ●級別: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木門斑駁,已變成大雜院。

  ■楊昌濟故居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豆腐池胡同15號

  ●級別: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小小的兩扇門閉合得嚴嚴實實,旁邊的灰色牆壁上還特意用白色的油漆塗出一塊,上面寫著「非開放單位謝絕參觀」。如果不是這行字和旁邊的故居介紹,很難把這裡當成是一個曾經有過一段不尋常經歷的文保單位。

  ■邵飄萍故居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騾馬市大街魏染胡同30號

  ●級別: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故居是一個二層的小樓,住戶金朝暉女士告訴記者,二樓原先是邵飄萍的辦公場地,現在住著三戶人家。一樓通往二樓的樓梯已經很破舊,有些木板變了形,牆上是新修葺上去的扶手。「都住了幾十年了,住這裡其實挺危險的,外面看著挺好的,其實都是危房了。」金女士說,她很希望能儘早搬遷,故居得到修繕,供人們參觀。

  ■荀慧生故居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山西街甲13號

  ●級別: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在通往故居的胡同裡,記者看到很多房屋都在改造修建。走近荀慧生故居,門是緊掩著的,門框的紅漆已經全部褪色。推門進去,院子收拾得乾淨整潔,像是被洗過的一樣,給人清爽的感覺。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荀慧生故居不對外開放,就住了幾戶人家。還挺出名兒的,也有人來,但來的不多。」

  ■左宗棠故居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西堂子胡同25-27號

  ●級別: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欄在施工圍擋內,無法參觀。

  ■梁啓超故居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北溝沿胡同23號

  ●級別: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院內大概住著幾十戶人家,已變成大雜院。

  ■沈家本故居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金井胡同1號

  ●級別: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故居並沒有大門,據住在這裡的居民講,沈家本故居裡約有30幾戶人家,院內陳設比較雜亂。

  ■朱啟鈐故居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趙堂子胡同3號

  ●級別: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院落很大,但已變成大雜院。

  ■張自忠故居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府右街丙27號

  ●級別: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正在施工。

  ■田漢故居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細管胡同9號院

  ●級別: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院內凌亂,已變成大雜院。

  ■康有為故居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米市胡同43號院

  ●級別: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故居門口的房頂上已經長滿了荒草,牆壁也破舊不堪。在故居裡住著的居民告訴記者,故居裡一共住了100多戶居民,有很多租戶甚至不清楚自己住在文保單位裡。

相關焦點

  • 北京三成名人故居淪為大雜院 如何界定成難題
    蔡元培故居(資料圖片)近日,一份調查結果再次將名人故居保護推到風口浪尖。在已調查的308處名人故居中,被拆除的有98處,三成淪為大雜院,僅有三成掛牌受到保護。在一座掛牌開放的名人故居,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表示,一座名人故居要掛牌開放,首先得投入維修資金,還得投入日常諸多開銷費用,而這些僅靠財政投入很難維持。名人住過的地方都算故居嗎北京究竟有多少名人故居,官方沒有給出過具體數字。據不完全統計,自元代以來北京的名人故居大概有1500處。
  • 老北京文化:北京名人故居雜談
    北京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八百多年的建都史作為一座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北京有大量的名人故居。據有關資料記載,現存的一百多處名人故居中,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5處它們均地處西城區,即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魯迅故居、李大釗故居和梅蘭芳故居。
  • 從「大雜院」到騰退:北京譚嗣同故居的前世今生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19日電(記者 上官雲)位於北半截胡同41號的瀏陽會館,因為愛國志士譚嗣同曾在此居住而聞名。種種原因,此處一度變為住了二十多戶人家的「大雜院」,房屋破敗。不過可喜的是,近期包括它在內的15處文物騰退工作已經開始,預計2020年開門迎客。那麼,這所名人故居到底經歷過怎樣的變遷呢?
  • 探訪「隱於市」的北京名人故居 保護之路該如何走
    田漢故居院牆上寫有「非開放單位謝絕參觀」的字樣。上官雲 攝  中新網北京9月21日電(上官雲)開國上將劉亞樓故居遭強拆、青島新增22處名人故居將被掛牌保護……這些年,「名人故居」成了熱門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北京擁有不少名人故居。近日,記者走訪位於城區的幾處名人故居,一探其現狀。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部分名人故居的情況並不是十分理想。   田漢故居謝絕參觀 附近居民稱已成大雜院   來到北京細管胡同,能看到田漢故居朱漆大門上的顏色早已斑駁。當年,田漢在這個小院裡生活了15年,創作了話劇《關漢卿》等優秀劇目。
  • 阿力遊北京——幾個明清時期名人故居
    荀慧生故居二、楊椒山祠是明代楊繼盛的故居,在北京市宣武區達智橋胡同12號。戊戌變法時的「公車上書」事件就發生在這裡。此後400多年,一些名人學者題詩作賦,稱頌楊繼盛的品德、風格。清乾隆年間將他的故居松筠庵改為祠堂,正門有石刻匾額「楊椒山先生故居」,正堂內有楊繼盛的塑像,他起草疏稿的書房,後來稱為「諫草堂」,他彈劾嚴嵩的奏疏,刻石嵌在諫草堂的壁上。戊戌變法時,以康有為、譚嗣同為首的1300多舉子,在這裡聚會,由康有為起草上皇帝書,稱公車上書。
  • 北京16家名人故居將首次對外開放 含毛澤東故居
    北京16家名人故居將首次對外開放 含毛澤東故居   (記者郭超)16家以前不具備開放條件的名人故居,即日起與12家已開放的名人故居打包形成一條高端旅遊線路向公眾推出。
  • 別把名人故居當旅遊景點
    陳獨秀孫女陳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希望能「尊重歷史,實事求是地還原爺爺當時在北京生活的原貌,以及《新青年》雜誌編輯部的原貌,不要把這裡辦成一個浮華的展覽館賣門票參觀」。 陳獨秀孫女陳紅的擔憂,揭示了當前名人故居被「景點營銷學」綁架的現實。 名人故居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教育意義,是先輩們留給後人的一筆寶貴財富。可怎麼去對待名人故居,至今仍然在困擾著我們。
  • 東城西城公布文保計劃清單 沈家本故居將建中國法治名人博物館
    轄區內有不可移動文物356處,其中:全國文物保護單位35處,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70處、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58處,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普查登記項目)193處。   「十三五」期間,東城區提出重點打造南鑼鼓巷、雍和宮——國子監、張自忠路南、東四三至八條、東四南、鮮魚口等6片「歷史文化精華區」,實現47處重點文物的騰退、修繕與合理利用。
  • 名人故居保護之路:文物活化利用的良方如何開?
    「龔自珍故居」的標識牌。院內的一位居民說,當時為了能住人,許多房子都翻建過了。上官雲 攝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28日電(記者 上官雲)由於自身蘊含歷史價值、人文價值等多種因素,「名人故居」一直比較受關注。只不過,在漫長的時間裡,有些名人故居狀況較好,有些成為「大雜院」,不復原貌。這些故居應如何保護?
  • 馬敘倫故居將消失 專家建議普查名人故居
    專家暢談 名人故居亟待普查 故居可發展成旅遊產業     離開故居後,記者又拜訪了本次提案人王燦熾委員。王委員說起這次提案的原委,感慨地說,北京建都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匯聚了多少名人,尤其是明清以來,北京名人故居越來越多。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名人故居現在已經消失了。
  • 北京十大名人故居
    李大釗故居體驗:李大釗故居系三進的宅院。主房、配房、院牆,高矮勻稱。從古樸無華的淡雅陳設可以看出,該宅院是具有明清樂亭縣民房建築風格的「穿堂套院」。歷史:李大釗在北京10年,先後居住過8個地方。1920-1924年,其一家在文華胡同24號北院居住近4年,此處是他在故鄉之外與家人生活時間最長的一處居所。在這裡,他與妻兒收穫了一段快樂時光。
  • 北京林白水故居將變身為西城社區"閱讀空間"
    西城區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力爭「十三五」期間,該區所有被認定為文物的會館和名人故居全部實現騰退,參照林白水故居的改造方式,結合文物本身的特點,改造為圖書館、博物館等特色文化空間,滿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讓文物「活起來」。林白水為報界先驅,與邵飄萍齊名,中國民主革命時期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和近代新聞界傑出代表人物之一。
  • 保護好名人故居也是文化傳承
    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基地曾配合市政協文史委員會,對該市舊城區332處名人故居進行考查,發現保存完好的僅有80處,多為紀念館、博物館、單位用房和名人後代獨院住房。其餘200餘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修情況。譚嗣同在京的寓所——瀏陽會館,這處承載著滄桑歷史的故居,如今卻是另一番景象:掉漆的木門,破舊的房屋,成排的電錶,堆放的雜物,逼仄的過道……百年舊居已然淪為大雜院,破敗不堪。而這,就是當下北京名人故居的一個縮影,保護狀況不容樂觀。(12月11日《工人日報》)  這真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因為這些名人故居,是不可複製的文化旅遊資源。
  • 北京市內的名人故居
    北京市內的名人故居      開放時間:除周一外每日9點-11點30分,13點-16點30分    地址:新街口北大街53號    魯迅博物館    該館地處白塔寺旁,為70年代魯迅先生在北京的住所。     這位偉大的中國現代作家和思想家就是在這個小四合院中寫出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雜文和小說。
  • 沈家本故居將變成中國法制名人博物館 對中外觀眾開放
    據西城區相關部門透露,參照「沈家本樣本」,「十三五」期間,該區將有包括28處名人故居和會館在內的47處直管公房類文物完成騰退,恢復歷史風貌。 大雜院前世—— 三進院落 曾經政要雲集 沈家本,浙江人,清朝光緒年間進士,歷任刑部左侍郎、大理寺正卿、法部右侍郎、資政院副總裁等職。根據他的書稿整理的《沈寄簃先生遺書》,成為研究我國古代法律的重要文獻。
  • 北京有哪些名人故居?
    北京有哪些名人故居? 來到北京,閒暇時間去探訪這些有趣的靈魂曾居住的地方,既可以探尋隱藏在這喧囂城市深處的歷史,還可以與他們來段穿越時空的「親密接觸」。推薦7個北京的名人故居,感受老北京的故居文化。 宋慶齡故居
  • 北晚記者隨機探訪二環內32處名人故居 多數處於妥善保護和閒置
    2017年9月12日訊,8月18日,在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市委書記蔡奇特別提到,要精心打磨每個歷史文化街區,喚醒老北京的文化記憶,修繕後的四合院和名人故居要向市民開放。作為明清兩朝首都以及中國近代史中的重要舞臺,無數名人曾在北京活動、定居。據不完全統計,北京較為重要的名人故居有近80個,絕大多數分布在東西城兩區。那麼,這些名人故居現狀如何?
  • 名人故居的文化意味
    名人故居的考據和保護之難首先是名人故居的考據之難。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代一代的歷史更替,過往人們的存在痕跡會愈來愈稀薄淡化。準確考據哪位名人究竟在哪裡居住過,都已成為難題。很多故居頻繁更換主人,究竟該在一處居所紀念哪位名人也很難確認。
  • 北京名人故居一覽
    、畫家、京劇名角……都曾在這裡留下他們生活的印記,這些足跡不僅記錄了歷史,也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變遷~今天小編帶大家到北京城裡這些名人故居去轉轉~沈家本故居像很多散落在老城區的名人故居一樣,小小的長方形門牌跟周邊民宅混在一起。
  • 錫城名人故居串珠成鏈蓄勢待發
    多數得到了保護利用無錫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名城出名人,名人故居自然不少,保護利用現狀也各異。無錫市名人故居文物管理中心主任陳建強做過調查統計,無錫已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名人故居舊宅有80多處,全市(含江陰、宜興)迄今為止發現、確認和保護的有100多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