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按照有關部門公布的名單逐一探訪,難覓名人遺蹟———
[觀察動機] 上周五,北京市旅遊委正式宣布向社會推出「走近先賢——京城名人之旅」高端旅遊線路,該線路涵蓋了曾在北京居住過的28位歷史文化名人的宅院,其中毛澤東故居等16處名人故居為國家、市或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也將首次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雖說目前開放的具體時間未定,但記者通過連日來按照名單逐一走訪,卻發現這些故居或被雜居,或被圍擋,其距離作為旅遊景點「開放」的目標尚遠,有關部門對其「遺蹟保護」的初衷更是無從談起。
本報訊日前,北京市旅遊委向公眾推出了「走近先賢——京城名人之旅」高端旅遊線路,該線路涵蓋了曾在北京居住過的28位歷史文化名人的宅院,其中16處為首次作為旅遊資源推介。
記者日前實地探訪發現,線路中新推介的16處名人故居雖然屬於文物保護單位,但大部分被居民或單位所佔用,遊客去了看到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大雜院,名人遺蹟已經很難尋覓。
■淹沒老城區中難尋蹤跡
根據市旅遊局提供的高端旅遊線路,記者逐一探訪了城中心的16處首次推介名人故居。這些故居大多隱沒在東西城的老城胡同中,很多胡同寬度只有一米多寬,機動車無法進入。而且胡同道路曲折,一些原有的標誌大多模糊不清,記者步行前往也要依靠導航,以及路人的幫助,費盡周折才能找到。
毛澤東故居坐落在吉安所左巷8號,記者幾乎走遍了景山東街所有的巷子,南轅北轍地重複多次之後才找到這個隱秘的所在,而院子上的門牌號也已經痕跡模糊,無法辨認,需要打聽周邊的居民才能確認。還有一些故居周圍正在拆遷,想要進入必須繞過許多廢墟。康有為故居就是這樣隱藏在一片廢墟之中的。
■16處名人故居大多數無法參觀
記者探訪發現,16處名人故居中,有的成了大雜院,有的被圈在了圍擋中,有的則成為了小學的一部分。被佔用的故居有的不僅不對公眾開放,而且工作人員的態度還十分蠻橫,而那些被用作民宅的故居裡也有許多貼出了謝絕參觀的紙條。記者敲開一處故居的大門後,裡面一個住戶語氣強硬地說,「這是私人住宅,不能參觀!」田漢故居裡的一位居民告訴記者,平時經常有人慕名而來,想探訪一下田漢先生當年的住所, 「其實我們也就是在這兒住著而已,關于田漢的事情也不了解,沒法跟他們說什麼。」
■格局破壞缺乏保護
記者探訪發現,除了被單位佔用的3家名人故居外,其他故居有些供名人後代居住,有些成為民宅,還有些是單位職工宿舍。而且大部分故居裡都住了十幾戶到幾十戶人家。大多數故居已經淪為普通住宅,各類隱患頗多,更談不上保護。
歐陽予倩故居的大門內就堆著施工廢料,院子裡基本每個角落都堆放著各種雜物,有木料也有亂七八糟的廢棄物。院內的居民正在隨意地翻修自己住的房子。梁啓超故居的大門前就垂落著電線,門洞裡更是堆滿了雜物。對於院子裡的各種亂象,居民自己也有擔憂,朱啟鈐故居裡面的一位住戶告訴記者,住在這兒最擔心的就是怕著火,因為院子裡的東西太多了,一個小火苗就可能引發大災難。
■昔日名人蹤跡再難尋覓
16家名人故居中,只有個別故居裡還有昔日名人的後代在住,大部分故居裡已經很難尋覓當年名人的蹤跡。程硯秋故居是這些故居中唯一一個只住了程硯秋的兒子程永源一人的故居。歐陽予倩故居中也只有幾戶人家與歐陽予倩家族還有一些聯繫,其他的故居裡基本很難找到名人的後代。不僅如此,在常年的多人居住中,由於缺乏保護,大部分建築也很難找到名人的影子。遊客在這裡看到的,只有雜亂無章的各種建築、四處堆放的各種雜物、形形色色的各類人群。
現場探訪
■重點探訪一:程硯秋故居
一人守候著整個故居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四北三條39號
●級別:市級文保單位
記者來到程硯秋故居的時候,門口的胡同正在施工,車輛都無法通行,空氣裡四處瀰漫著濃濃的粉塵的味道。故居的門是關著的,門看上去像是新漆過的。記者正要敲門時,恰巧碰到了正要外出的故居主人程永源。
老人精神矍鑠,完全看不出已經是85歲的高齡。他告訴記者,這個故居是自己的父親程硯秋留下的,現在家裡只住了他一個人,親人們偶爾還會回來住一下。「我父親原來有7所故居,交了6所,這是最後一所,父親原來想給交了,但是周總理說還是要給父親留下來。後來『文革』的時候,母親又提出把房子交了,但最後還是留了下來。就留給了我們,所以我們必須得保護好了。」
故居的院子裡種植了很多花草樹木,房屋的門窗也都漆過。與其他故居相比,這裡顯得生機勃勃。老先生告訴記者,他想把這個院子繼續留給後輩,一方面可以保護這個院子,另一方面也不想給國家造成負擔。所以近6年來,他每年都自己花錢修繕房屋,並沒有接受政府的修繕資助。
■重點探訪二:譚嗣同故居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北半截胡同41號
●級別:西城區文保單位
與其他故居的大門緊閉不同,譚嗣同故居的大門一直都敞開著,而且不停地有人進進出出。一位正在門口遛彎的女住戶告訴記者,「這個故居裡住著20多戶人,在路邊是一個挺顯眼的地兒,總有人來參觀,但從來沒有收過門票什麼的。」
記者來到譚嗣同故居的時候,一個專程趕來譚嗣同故居探訪的學生正在跟這裡的居民聊天。「我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但是從來沒有在胡同裡面呆過,對胡同文化也沒有什麼了解,今天是特意過來走走胡同,看看名人故居,感受一下父母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
一進入故居,記者就看到了門庭上寫著的「為了院內安全不準進院收廢品、不準小販進入」的字樣。但知道記者是來參觀的之後,院子裡的居民卻表現得十分熱情。一位住戶告訴記者,現在北京這樣的老院子越來越少了,院內的生活也很平靜祥和,但是大部分人還是盼著能改善住宿條件,搬到條件更好的新房裡面去。
■重點探訪三:歐陽予倩故居
大院難尋昔日風採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張自忠路5號
●級別:東城區文保單位
深灰色的牆磚,拱形的門洞,兩扇紅色的大門。坐落在張自忠路5號的歐陽予倩故居,在這條喧譁的大街上顯得安靜而又肅穆,外表看上去頗有一種古建築獨特的氣勢。然而,當記者推開大門後,首先映入眼帘的卻是一堆施工廢料,以及雜亂無章的各種建築。院子裡的每個角落基本都堆放著雜物,有的是廢棄的門窗,有的則是看不出用途的各種廢棄物。
正當記者沿著院子裡的小路往裡探尋時,一輛大麵包車突然停在門口,幾個工人開始將水泥、沙子陸續運送到院子最深處的一戶人家裡。幾個工人正在忙著翻新房子。「重新修修,住著放心。」一位操著四川口音的女人搬著一袋水泥,頭也不抬地應付著記者的詢問,不耐煩地說,「就是修修房子,有啥可說的。」
一位在這裡住了60年的老人告訴記者,這裡總共住了20多戶居民。最初的那些居民都是歐陽予倩家族的親戚和後代,但慢慢地大家都搬走了,現在院子裡只有幾戶老住家,其餘的人都是在這裡租房子的。「房子老了,他們就自己動手重新蓋蓋,也沒人管!」老人說,看著這個大院一天天殘敗下去,他很心痛,但也無可奈何,「就盼著有人能管管!」
新聞背景
北京名人故居的變遷
作為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北京曾是中國現代最有名的歷史名人、革命家、文學家、詩人及藝術家們居住、工作的地方。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分三類:中國當代革命史名人故居、中國近代和當代文化名人故居、歷史名人故居。
北京究竟有多少處名人故居?目前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據有關部門統計,在北京居住過的歷史名人所遺留的故居遺產遠超百家。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這些名人故居中,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3處,被列入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6處,另外還有18處名人故居被列為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很多名人故居還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本版攝影/趙婷婷劉佳
現狀瀏覽
■毛澤東故居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景山東街吉安所左巷8號
●級別: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該院落既沒有門牌標誌,也沒有文保標誌。住戶表示並不知道是毛澤東故居。
■孫中山行館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地安門東大街23號
●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修葺一新,但大門緊閉,無法參觀。
■陳獨秀故居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號
●級別: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木門斑駁,已變成大雜院。
■楊昌濟故居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豆腐池胡同15號
●級別: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小小的兩扇門閉合得嚴嚴實實,旁邊的灰色牆壁上還特意用白色的油漆塗出一塊,上面寫著「非開放單位謝絕參觀」。如果不是這行字和旁邊的故居介紹,很難把這裡當成是一個曾經有過一段不尋常經歷的文保單位。
■邵飄萍故居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騾馬市大街魏染胡同30號
●級別: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故居是一個二層的小樓,住戶金朝暉女士告訴記者,二樓原先是邵飄萍的辦公場地,現在住著三戶人家。一樓通往二樓的樓梯已經很破舊,有些木板變了形,牆上是新修葺上去的扶手。「都住了幾十年了,住這裡其實挺危險的,外面看著挺好的,其實都是危房了。」金女士說,她很希望能儘早搬遷,故居得到修繕,供人們參觀。
■荀慧生故居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山西街甲13號
●級別: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在通往故居的胡同裡,記者看到很多房屋都在改造修建。走近荀慧生故居,門是緊掩著的,門框的紅漆已經全部褪色。推門進去,院子收拾得乾淨整潔,像是被洗過的一樣,給人清爽的感覺。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荀慧生故居不對外開放,就住了幾戶人家。還挺出名兒的,也有人來,但來的不多。」
■左宗棠故居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西堂子胡同25-27號
●級別: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欄在施工圍擋內,無法參觀。
■梁啓超故居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北溝沿胡同23號
●級別: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院內大概住著幾十戶人家,已變成大雜院。
■沈家本故居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金井胡同1號
●級別: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故居並沒有大門,據住在這裡的居民講,沈家本故居裡約有30幾戶人家,院內陳設比較雜亂。
■朱啟鈐故居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趙堂子胡同3號
●級別: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院落很大,但已變成大雜院。
■張自忠故居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府右街丙27號
●級別: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正在施工。
■田漢故居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細管胡同9號院
●級別: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院內凌亂,已變成大雜院。
■康有為故居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米市胡同43號院
●級別: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故居門口的房頂上已經長滿了荒草,牆壁也破舊不堪。在故居裡住著的居民告訴記者,故居裡一共住了100多戶居民,有很多租戶甚至不清楚自己住在文保單位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