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遺產保護受關注 網上工業博物館大有可為

2020-12-10 河北新聞網

開灤唐山礦的1號絞車於20世紀三十年代建成,通過牽引升降機完成人、物運輸。由於仍在運轉,現場不能展示其內部結構。而在線上則可以通過建模和虛擬運轉來說明其功能和原理。

這是位于波蘭的世界文化遺產維奇利卡和博赫尼亞皇家鹽礦。由於安全、環境保護等原因,一些有意義的礦硐、礦山等工業場所不能經常向公眾開放。通過線上展陳,則可遠程訪問。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近年來,隨著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越來越受到關注,對於工業博物館的討論也越多,尤其是對生產設備、工具、產品、檔案等可移動的工業遺產保護展陳的需求也日益增高。在此背景下,諸如瀋陽工業博物館、柳州工業博物館等綜合性工業博物館,北京印刷博物館、貴州省三線建設博物館等專題工業博物館紛紛落成。但目前尚無建設國家級工業博物館的任何進展,這可能是受到了展線設計、展品徵集和建設成本等諸多因素影響。

也就是說,工業博物館覆蓋的範圍實在太廣了,綜合展示成本又非常巨大。

2020年疫情之下,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中國科技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許多博物館的網際網路線上版本進入公眾視野,取得了非常好的展陳效果。顯然,從展品產權和包裝運輸來看,徵集虛擬展品會比實體展品阻力小;從成本來看,網上博物館的成本與實體展出相比要少很多;從訪問效率來看,訪問網上博物館的時間成本遠小於訪問實體館。那麼工業博物館是否也可以採取線上的方式來架構?答案是肯定的。線上展陳方式可與實體館特性相補足,成為建設工業博物館的一種新路徑。

首先,線上展陳能滿足工業博物館多軸線特徵。工業是時代、地理、行業、生產工藝等多條軸線上生長出的產物,單純的時間或地理軸線無法涵蓋工業最重要的因素。例如秦皇島玻璃博物館遵循行業發展邏輯,以行業的普遍性和實踐的特殊性為主線;而開灤博物館和撫順西露天礦博物館遵循生產工藝邏輯,以支護、掘進、運輸、洗選等各個工藝流程作為展覽主線而建立。不同於實體館受空間和平面地形所限,網上博物館不必限於單一軸線,有機會將重要軸線複合在一起,可以整體或「切片式」地觀察工業發展,觀察某一展品時也易於將它置於時代、地域、行業和技術等諸多維度之下來審視,知識的網絡化程度會更高,內容更加豐富。

其次,線上展陳可以更好地體現工業展品的功能性。功能性是工業作為實踐行業的重要特殊性,工業裝備和工業產品的功能性展示,是工業博物館的重要內容,也是工業博物館的亮點。但是出於訪問者和展品的安全性或汙染、成本等諸多因素的考量,很多展品無法在實體館中實際運行,僅有一部分可以通過聲光技術模擬,模擬力度也有限;而假如使用虛擬線上展示,則受限較少。礦物的洗選礦設備、軋鋼廠生產線、水輪機、紡織機等生產設備以及諸多工業產品的結構和功能性更能綻放獨特的魅力。

第三,網上博物館形式有利於展線設計。實體館裡,訪問者(visitor)往往需要根據確定的策展人(curator)設計的既定空間關係參觀。這是因為空間和館藏品的唯一性,在確定的時間內藏品組成的位置關係是唯一的。但線上資源的可複製性,使不同的策展人在同一時間設計出不同的「展線」,策展人根據不同受眾實時編輯展線,也使不同的展線上出現同一件藏品成為可能。這可以大大豐富文化市場,也使普通訪問者創建自己的展線成為可能。

除此之外,線上資源也便於實時監測和及時調整展線。大數據時代,訪問者對線上資源的認可程度很容易從訪問數量、點讚量、回訪量等形式得到實時反饋。網上博物館資源也不例外。大眾對於某一博物館或某一展線的認可程度,可以成為優化調整展線的依據。優化之後相對固定的成果,進一步固化成為實體館中的展線,則可以避免盲目建立實體館帶來的資源浪費。

當然,網上博物館的實施仍然面臨諸多挑戰。第一,雖然已有相當數量和體量的文化遺產完成了數位化,但是工業遺產往往部件更多、精密程度更高、功能性更強,其數位化的難度和成本也較高;第二,網上博物館往往藏有三維模型、高清音視頻資料等資料,在廣域網中傳播對於網絡的帶寬和穩定性都有很高的要求。但是隨著不斷迭代的數位化技術和不斷深入的5G網絡建設,挑戰會轉化為機遇;那些記錄時代發展的工業展品,也將有機會在網上博物館中放射出光芒。

(作者馬雨墨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研究專員)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網上工業博物館大有可為 可與實體館特性相補足
    開灤唐山礦的1號絞車於20世紀三十年代建成,通過牽引升降機完成人、物運輸。(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近年來,隨著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越來越受到關注,對於工業博物館的討論也越多,尤其是對生產設備、工具、產品、檔案等可移動的工業遺產保護展陳的需求也日益增高。在此背景下,諸如瀋陽工業博物館、柳州工業博物館等綜合性工業博物館,北京印刷博物館、貴州省三線建設博物館等專題工業博物館紛紛落成。
  • 大連為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立規矩」鼓勵建設工業博物館或工業遺產...
    原標題:大連為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立規矩」鼓勵建設工業博物館或工業遺產公園   隨著大連近代
  • 博物館模式:近現代工業遺產保護的優勢與弱勢
    目前國內許多城市對工業遺產博物館建設都有很高的熱情,期望以此帶動城市旅遊經濟發展。博物館作為遺產保護的專業機構,對工業遺產保護能發揮重要作用,但博物館機構的非營利性質也決定了博物館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是很有限的。
  • 景德鎮陶瓷工業遺產博物館:陶瓷工業的時代印記
    核心提示  瓷博會期間,景德鎮陶瓷工業遺產博物館開館了。它承載了瓷都人的情感和期望,也凝結了建設者的心血和汗水。回顧博物館的建設過程,博物館團隊深深感受到陶瓷文化的魅力和陶瓷工業遺產的博大精深。為了保護好這些曾經為近現代陶瓷工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的歷史見證,留住城市之根,2011年,江西省陶瓷工業公司從實施資產整合,推進企業轉型發展,創新經營模式入手,成立景德鎮陶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從城區老工廠、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入手,全力打造景德鎮陶溪川國際陶瓷文化產業園,並以宇宙瓷廠作為陶溪川的核心區。設立在陶溪川核心區的景德鎮陶瓷工業遺產博物館籌建工作也由此全面啟動。
  • 江蘇省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現場推進會在常州召開 常州就工業遺產保護...
    12月4日上午,江蘇省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現場推進會在常州召開。市工信局作為本次會議經驗交流發言單位中的唯一地市級代表,就常州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作經驗交流。  國家工業遺產認定從2017年開始,江蘇共認定9個項目。
  • 工業遺產保護,有「皮」更要有「餡」
    「現在多個部門在搞工業遺產保護。我覺得做得有點泛,對遺產內涵和價值的挖掘與闡釋還可以做得再精一些、再深入一些。」1月4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工業遺產示例:技術史視野中的工業遺產》新書發布及座談會上,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所長張柏春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當前,工業遺產保護存在「皮」厚「餡」薄,甚至無「餡」的現象。工業遺產保護在我國屬於新事物。
  • 長影舊址博物館入選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
    近日,根據《國家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和《關於開展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認定申報工作的通知》,經專家評審、現場核查和網上公示等程序,長影舊址博物入選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坐落於長春電影製片廠院內,是一座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修繕完成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唯一國保級電影主題博物館。
  •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委員:保護工業文化遺產...
    【代表委員議國是】鄉鎮企業博物館、水泥工業博物館、航天博物館、宣紙博物館、鐵道博物館、化工博物館……目前,越來越多與工業遺產有關的博物館、展覽館在全國各地落地。據統計,這些工業遺產類場館佔全國場館總數的2%左右。
  • 廢棄煤礦也能成為文化遺產?工業遺產應如何保護
    中國工業遺產聯盟秘書長周嵐幾年前就已開始關注國內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狀況。在她看來,工業遺產保護的問題正在慢慢引起大家重視。「無論政府層面還是普通百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包括工業遺產在內的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不過她同時對記者表示,「在工業遺產保護方面,我們仍有很大提升空間」。事實上,中國國內工業遺產發展時間並不長。相比國外,國內工業遺產保護甚至可以說還處於起步階段。
  • 工業遺產 | 韓晗、代晴:見證人類成長的工業遺產何以重生?
    如何將這些工業遺產寓教於樂地活化、改造為城市更新的博物館、文創園、購物中心等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求的公共空間,這既涉及到城市規劃、文化產業建設工作,更與「以文化人」息息相關。  工業遺產與我國近代史密切相關  以工業遺產豐富文旅融合內涵,打造以中國工業史為主線的文旅產品。長期以來,在自然和歷史文化遺產備受關注的同時,人類發展長達數百年的工業文明卻被忽視。工業遺產作為工業生產活動遺留下來的遺產文化,其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
  • 張松:淬鍊·重生—— 工業遺產保護更新的可持續性準則
    有著100多年歷史的英國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組織,戰後開始關注工業遺產的保護問題。受此影響,1973年成立了英國產業考古學會,同年,在世界最早的鐵橋所在地——鐵橋峽谷博物館召開了第一屆產業紀念物保護國際會議(FICCIM)。
  • 探索保護工業遺產 中國文物學會成立專門委員會
    成立大會由中國文物學會秘書長黃元主持,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出席大會並做了題為《保護工業遺產:回顧與展望》的主旨報告,回顧了國內外工業遺產保護的歷程和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關於加強我國工業遺產保護的建議。
  •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委員:保護工業文化遺產意義非凡
    【代表委員議國是】鄉鎮企業博物館、水泥工業博物館、航天博物館、宣紙博物館、鐵道博物館、化工博物館……目前,越來越多與工業遺產有關的博物館、展覽館在全國各地落地。據統計,這些工業遺產類場館佔全國場館總數的2%左右。很多在城市發展和產業升級換代中被拆除、廢棄、改造的工業遺產,連同幾代人的記憶,一同留存在歲月之中。
  • 瀋陽搶救性保護工業遺產 多座「老廠房」變身「文創園」
    李晛 攝中新網瀋陽11月25日電 (李晛)在瀋陽,由瀋陽鑄造廠生產車間改擴建而成的中國工業博物館,是目前國內反映工業題材最大的綜合性國家級工業博物館。由老城區廠房改建的1905文創園、紅梅文創園、奉天工場文創園、奉天記憶文創園,保留了工業遺址的原貌和工業元素,還進行了無數充滿設計感的改造,是瀋陽市工業文化旅遊的「網紅打卡地」,吸引了眾多遊客和市民。
  • 遼寧工業遺產大數據報告
    第二批:瀋陽鑄造廠(現瀋陽工業博物館)、國營慶陽化工廠中國工業博物館。第三批:撫順西露天礦、營口造紙廠、大連冷凍機廠鑄造工廠撫順西露天礦。2013年3月,本溪湖工業遺產群、南子彈庫舊址、旅順船塢舊址、老鐵山燈塔、遼寧總站舊址、奉海鐵路局舊址、中東鐵路沿線歷史建築等7處工業遺產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鐵山燈塔。
  • 讓工業遺產「活」起來
    (視界網 何戈 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趙志剛通訊員丁元拾王劍工業遺產是人類工業文明的重要載體,更是一座城市的歷史記憶、發展根脈。11月4日至5日,第二屆中國(黃石)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高峰論壇舉行,來自9個國家的42位專家齊聚一堂,建言獻策,共同探討黃石工業遺產可持續發展之路。
  • 打造運河工業遺產保護的「常州樣本」
    在市運河辦智庫專家、常州歷史文化名城地方文史專家組組長邵志強看來,如何留住運河工業遺產的城市記憶,歸根到底就是6個字——保護、傳承、利用。「保護的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廠區、一棟建築,或者一套設備,更重要的是要留下工業文明的記憶。」    時間回至本世紀初。隨著改革深入推進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大量工業遺產出現空置、廢置,它們大多隨著城市化推進而面臨取捨。
  • 國家工業遺產!大連又一處入圍
    中國工業博物館。全省現狀根據我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統計遼寧共有工業遺產類文物遺存269處2013年3月,本溪湖工業遺產群、南子彈庫舊址、旅順船塢舊址、老鐵山燈塔、遼寧總站舊址、奉海鐵路局舊址、中東鐵路沿線歷史建築等7處工業遺產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遊衡陽工業博物館
    在遊覽之前先對衡陽工業博物館做一下簡單介紹:2017年9月29日,湖南省第一座工業博物館—衡陽工業博物館在衡陽市雁峰區衡山科學城正式開館。這是中國首家在高科技產業園區內建設的工業博物館。博物館集工業歷史展示、工業遺產保護、科學知識普及、工業旅遊於一體,總建築面積11000平方米,展覽面積8600平方米;館藏各種工業遺存物3000餘件,一期共展出各類工業遺存實物300餘件,各種文獻資料、圖片近1000件。
  • 慶陽一座私人「工業遺產博物館」令人驚嘆
    2020年10月13日清晨,抖音上一個名叫「帥哥鐵匠」的朋友給我留言:「歡迎到慶陽工業遺產博物館參觀.....」頓時讓我來了興趣。慶陽這塊熱土是我的家鄉,從來沒聽說過有"工業遺產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