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懷才不遇的詩很多,多是表達詩人的抑鬱和憤懣,有大氣如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有傷感如陸遊的「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如悲憤如賈生的「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也有狂傲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更有低調如孟浩然的「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懷才不遇詩作為我國古詩的一個題材,佳作頗多。而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卻是一首另類的詩,來自柳宗元的《江雪》。柳宗元,字子厚,世稱「柳河東」,他是唐代集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為一身的大成者,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一生作品達600餘首,詞的成就大於詩,但詩作也皆是精品,這首《江雪》就是其代表作。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詩的大意是:千山中一隻鳥兒的蹤影都沒有,所有的道路都沒有人的足跡。但在那江面孤舟上,卻有一位老人披著著蓑笠,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釣。這首詩作於被貶為永州司馬期間,當時的他名為流放,其實是過著階下囚的生活。想起心中的抱負無法施展,自己卻身陷於此,作者心灰意冷,想逃避這一切卻無可奈何,這種懷才不遇之恨,全展現在這首詩上。
全詩共20個字,開篇5個字,就驚豔了世人,成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全詩為我們描繪出一幅江雪中的虛無縹緲、如詩如畫的景色。詩中沒有正面描寫雪景,只從山、鳥、徑、人、舟、江等物來側面描寫,雪景卻撲面而來,其中的寒意也隨之飄來,令讀者生寒。詩人本意是描寫寒江中獨釣的老人,卻只在最後一句點出,用了半三句來為老人做背景,使得這個背景廣袤無邊,令人為之震撼。
除了冷,讀者感受到更多的是孤獨。在這千山萬徑中,因為這場大雪,一切都沒了蹤跡,只有那老人一人守著這份孤寂。這種景色如同桃花源一樣虛無縹緲,遠離塵世,只是作者的臆想,暗示的正是他自身當下的處境。整首詩,如同一幅水墨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如此空靈,妙不可言。
顧璘在《批點唐詩正聲》評此詩:「絕唱,雪景如在目前。」劉永濟評此詩:「此詩讀之便有寒意,故古今傳誦不絕。」 大家喜歡這首《江雪》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