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漫畫變身書籤尺子 博物館文創讓魯迅更有親和力[圖]

2020-11-23 人民網

原標題:博物館文創 讓魯迅更有親和力

  魯迅漫畫像書籤 攝影/新華社 隋先凱

  近年來,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受到越來越多中國民眾的歡迎。這些創意產品打破了用藏品闡釋文化的單一表達方式,架起博物館與觀眾之間溝通的新橋梁。

  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工作的劉欣,大學時期畢業論文探討的就是高校文創。那時的她未曾想過,數年後自己也會成為一名文創產品設計師,通過自己的設計,讓歷史走進當代人們的生活。

  魯迅漫畫變身書籤尺子

  北京魯迅博物館和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於2014年合併運營,隨後又成立了文創產品開發小組,對館藏品進行深度挖掘,將文化元素創意性地轉化為兼具文化性、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產品。

  起初,紀念館傳統紀念品的年銷售額僅有幾千元,融入文創理念後,兩年內銷售額增長了近70倍。館內最受歡迎的文創產品之一是基於魯迅的漫畫形象所開發的系列文具。

  館藏文物中有一幅日本漫畫家堀尾純一1936年在上海內山書店為魯迅所畫的漫畫肖像,畫中的魯迅四方臉、一字胡、頭髮豎起,形象鮮明生動。漫畫背面題詞:「以非凡的志氣、偉大的心地,貫穿了一代的人物。」

  劉欣以此為底本,繪出了魯迅讀書、演講、行路、戰鬥的漫畫形象,配以魯迅名言,製成書籤、尺子、筆袋等系列產品。

  「可以感覺到設計師很用心。」在三聯書店工作的張一說,「這麼些年,我越來越能體會到魯迅先生作品中蘊含的智慧。這些文創品上的魯迅形象很有親和力,讓我想再翻一翻從小學起就讀過的那些魯迅經典作品。」

  北大校徽文創品受歡迎

  文創開發為紀念館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效益,也實現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我們的文創品每件都是有故事的。我們希望通過重溫歷史來更好講述中國故事,在觀眾心中產生共鳴。」紀念館主管文創工作的黨委副書記李戰崎說。

  在新產品開發前期,文創團隊的工作人員常常整天留在紀念館裡,和前來參觀的觀眾交談。他們還對銷售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明信片和文具最受歡迎,10到30元左右的價格也比較容易為消費者所接受。

  不少特地來紅樓尋找往昔足跡的北大校友十分歡迎基於北大校徽創作的文創品。

  1917年,魯迅應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邀請,為北大設計了校徽。校徽採用中國傳統瓦當形象,簡潔美觀。「北大」兩個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對背的兩個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個站立的人像,構成「樹人」、「三人成眾」的意象。這個校徽被沿用至今。

  劉欣告訴記者,幾年前,一位90多歲的老太太從美國回到北京,專程來紅樓尋訪她在北大讀書時的教室,尋找學生時期的記憶。離開時,她購買了十幾枚校徽紀念品留念,並打算送給孫輩當做家族文化的傳承。

  文創產品助力觀眾了解魯迅

  中國文創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2016年印發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博創意產業」「深入挖掘文物資源的價值內涵和文化元素,更加注重實用性,更多體現生活氣息」「擴大引導文化消費,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意見》還指出,要「支持和引導企事業單位通過市場方式讓文物活起來,豐富人民群眾尤其是廣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的觀眾40%以上是學生,紀念館確定了「教育引導學生第一、收藏展覽功能服務於教育」的定位。「希望我們的文創品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魯迅與新文化運動。」李戰崎說。

  「中國文創走向世界可以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對博物館自身也是交流展示的好機會。」劉欣說。

  (文/新華社記者 劉暢 翟翔 程卓)

(責編:陳苑、黃維)

相關焦點

  • 全國六家魯迅博物館和紀念館聯盟 要為魯迅做些什麼?
    北京、上海、廣州、南京、廈門、紹興6家魯迅博物館、紀念館首次以「魯迅博物館聯盟」的形式參展,讓人眼前一亮。魯迅博物館聯盟,要為魯迅做些什麼?對此,記者採訪了相關專業人士。讓韓曉挺眼前一亮的是,全國6家魯迅博物館、紀念館都帶來了各自的魯迅文創產品,小到鑰匙扣、冰箱貼、書籤、尺子、筆袋等系列產品,大到書籍、木刻版畫、服裝等一應俱全。北京魯迅博物館和紹興吾是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開發推出了「迅鄉」品牌系列茶葉,從設計包裝上看,將魯迅著作封面作為茶葉盒設計的主要元素,文化味濃鬱之餘還有些許新潮。
  • 專訪北京魯迅博物館黨委副書記李戰崎 :「魯迅說過的」文創品如何...
    5月24日,「518文創節」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紅樓館區正式收官。這場還原五四時期北大紅樓舊人舊事、「植入」文創帶貨的直播在線觀看人數超過了460萬。可以看到,魯迅語錄在網絡社交時代依然出圈,「魯迅說過的話」、「魯迅沒說過的話」成了年輕人熱議的話題。
  •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麼萌的魯迅哪裡找?
    魯迅先生是百年來中國第一好玩的人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魯迅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針砭時弊,入木三分幽默、有趣得很北京魯迅博物館以日本畫家堀尾純一為魯迅畫的漫畫肖像為底本進行創意設計保留漫畫像中的魯迅神態設色彩鮮明、親和可愛卡通形象再配上魯迅箴言具有趣味性又蘊含哲理北京魯迅博物館還將魯迅有代表性的手繪圖案畫整理成冊開發出「藝術魯迅」文具套裝讓觀眾通過文創產品了解魯迅的藝術涵養與文化北京魯迅博物館根據館藏文物新文化運動時期代表人物的手跡和相關文物以及當時編輯的版本書刊等
  • 魯迅博物館裡的魯迅書店開業了
    魯迅博物館12月27日,中原傳媒北京分公司與北京魯迅博物館合作開辦的魯迅書店正式開業。該書店就位於魯迅博物館院內,開放以後遊客可以進入書店內購書、閱讀與休息。正值魯迅書店開業,「魯迅出版思想與文化自信」學術研討會也在書店內舉行。
  • 多家博物館文創產品亮相合肥文博會
    作為北京魯迅博物館的參展代表,劉欣在4天的博覽會上,不僅向參觀者們介紹了依託館藏文物打造的系列文創產品,還從中獲得許多創意啟發。「北京魯迅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擁有魯迅手稿、藏書、藏畫等文物。其中,博物館利用魯迅先生頭像、魯迅手繪外文書籍圖等館藏文物資源,原創開發出學習用具、生活用品等多品類文創產品。」劉欣說,此次展會期間,除北京魯迅博物館外,還有紹興、南京、廣州、廈門、上海等地的魯迅紀念館組成「全國魯迅館聯盟」參展,共計展出上百種魯迅文化相關創意產品。
  • 茴香豆橡皮擦 「早」字鉛筆 魯迅元素文創品受青睞
    2018-07-22 07:36 | 今日紹興暑期裡,主城區的魯迅故裡遊客絡繹不絕,景區文創店裡,一些有著魯迅元素的文創產品吸引不少遊客駐足購買。在魯迅故裡的一家文創用品專賣店,印著魯迅頭像的鑰匙扣、以魯迅代表作品為封面的筆記本、四顆彩色茴香豆形狀的橡皮擦、印著「早」字的鉛筆,魯迅的卡通形象做成的書籤和便籤,還有刻有魯迅名言的、文章的戒尺等以魯迅元素為主的文創產品琳琅滿目。
  • 林語堂繪製「魯迅打狗」漫畫
    林語堂繪《魯迅先生打叭兒狗圖》1923年夏,林語堂從德國萊比錫大學獲得語言學博士學位後回國,經胡適推薦,被北京大學聘為英文系教授。其時,新文化運動陣營已悄然分化,以魯迅、周作人為核心的「語絲派」,和以胡適、陳源為首的「現代評論派」各自為陣,頻頻論戰,口誅筆伐,言辭激烈。
  • 參觀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故居,如願了,很開心
    上個月在上海時就有想法去魯迅博物館走走看看,結果念頭開了小差溜走了,就沒去。在北京,我沒有此念,它卻在無意間,抬頭遇見了。: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聖人,魯迅則是新中國聖人。
  • 魯迅博物館首開網絡直播 展示10件一級文物真品
    原標題:魯迅博物館首開網絡直播   「魯迅先生睡的這張床,是兩塊很簡易的木板搭在了兩條長凳上。」3月20日中午12時45分,北京魯迅博物館研究室主任、研究館員姜異新在該館利用5G技術進行的網上雲直播活動中,向網友介紹魯迅在西三條21號的書房兼臥室情況。
  • 魯迅讀書的八種方法
    魯迅短暫一生的偉大成就,與其博學苦讀、勇於實踐的精神分不開。其獨特的讀書方法更給人們以啟迪。  背書法。魯迅的背書方法與眾不同,他製作了一張小巧精美的書籤,上面寫有「讀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個工整的小楷字。魯迅把書籤夾到書裡面,每讀一遍就掩蓋住書籤上的一字。
  • 「5·18國際博物館日」魯迅博物館舉辦魯迅紀念月活動成果展
    央廣網北京5月18日消息(記者張庶卓)5月18日,是「5·18國際博物館日」,「香遠益清」——2017「魯迅紀念月」藝術活動成果展在北京魯迅博物館陳列廳序幕廳開幕。此次展覽展出作品的作者,從八九歲的文學少年,到意氣風發的青年才子,再到年逾耄耋的矍鑠老者,它們用美術、文學、書法等多種藝術形式,對魯迅先生做出了他們的當代理解和詮釋。
  • 以魯迅精神畫魯迅
    由《魯迅之世界》到《世界之魯迅》,就是他們理論研究與創作實踐密切結合的必然,也是他們創作主題進一步深化的集中體現。展覽中許多有關題材的作品,都雄辯地證明著魯迅的思想是超越時代和國際的。比如《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見圖)和《這樣幹,行嗎?!》這兩幅畫,前者通過形象的深入刻畫,揭示了魯迅博大的胸懷,尤其是那雙微眯遠眺的眼睛,似乎已把大千世界融入自己的心中。
  • 紀念魯迅逝世80周年 課本之外的魯迅曾當過設計師[圖]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筆名最多的作家:曾用過筆名多達150個 魯迅一生以筆為武器,作品針砭時弊,因此,經常遭受到舊中國當權者們和御用文人們的圍攻和謾罵,魯迅並未因此退縮,而是不斷變換同敵人鬥爭的方式。魯迅曾用過150多個筆名,創下了現代文人筆名之最的紀錄。
  • ——兼談魯迅與蕭紅
    作者 | 陳漱渝博識者告訴我,一把尺子究竟有多長,在數學家和量子物理學家口中是說不清楚的。因為尺子的兩端並非是絕對的直線,彎曲度越大,量出的結果就越長。再說,物質是可以分割的,而這種分割是永無止境的,所以得不出一個絕對值。
  • 《魯迅小說人物百圖》在上海魯迅紀念館展出
    ——吳永良《魯迅小說人物百圖》專題展」在上海魯迅紀念館拉開帷幕。 王笈 攝 65件《魯迅小說人物百圖》精選作品及10餘件吳永良歷年創作的魯迅題材獨幅畫在此間展出。 王笈 攝  中新網上海1月11日電 (王笈)「弘揚魯迅精神——吳永良《魯迅小說人物百圖》專題展」11日在上海魯迅紀念館拉開帷幕,65件《魯迅小說人物百圖》精選作品及10餘件吳永良歷年創作的魯迅題材獨幅畫在此間展出。
  • 「青年之聲」《館長說》走進北京魯迅博物館感悟魯迅生平
    7月13日,「青年之聲」直播廳《館長說》欄目走進北京魯迅博物館,邀請北京魯迅博物館,邀請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常務副館長黃喬生向青年網友講述魯迅先生生平,解讀北京魯迅博物館的歷史文化。
  • 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精神影響力之大,在知識界不亞於任何學派
    北京魯迅博物館是為了紀念和學習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魯迅先生而建立的社會科學類人物博物館。、魯迅遺著、遺物的徵集與保管,魯迅文化的宣傳與展示等任務。館藏文物3萬餘件,其中包括魯迅手稿、藏書、拓片等珍貴文物。北京魯迅博物館內的阜成門內西三條魯迅舊居是1924年魯迅親自設計和改建的。舊居中展示的日常用品,都是魯迅及其家人使用過的原物。魯迅在北京生活、工作的14年間,曾居住過4 處地方。北京魯迅博物館是北京保存最完好、唯一對外開放的魯迅舊居。
  • 美術生遇到課本插畫,魯迅變身柯南,杜甫成馬可波羅,網友:人才
    現在很多高中的教材裡面,都會有很多插畫,主要是為了學生可以更加理解課本的內容,通過插畫的方式,還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但是這些插畫也變成了美術生創造的地方,在他們的筆下,插畫失去了原本的意思,不過卻也畫得非常生動形象,就連老師看到之後也是哭笑不得。
  • 李迎兵魯迅博物館講稿:在時間和地理坐標上與魯迅相遇
    8月20日上午9點,由北京大學生閱讀聯盟、北京中小學校閱讀聯盟、北京中學生通訊社組織的&34;活動先後來到魯迅故居即魯迅博物館和北大紅樓。這是繼參觀軍事博物館、曹雪芹紀念館後又一次開展「走讀北京」的主題活動。 以下獨家推出作家李迎兵在魯迅博物館的一個半小時講稿,共八千多字,以饗讀者。
  • 魯迅葬禮現場:圖1是魯迅先生遺容,圖3宋慶齡為魯迅抬棺
    老照片:魯迅先生葬禮現場。魯迅先生遺容。老照片:魯迅先生葬禮現場。1936年10月19日,現代文學家魯迅先生因病逝世。葬禮在上海萬國殯儀館舉行。圖為葬禮現場,上海市民紛紛為魯迅送葬。場面十分壯大。老照片:魯迅先生葬禮現場。現場為魯迅遺體抬棺的都是社會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