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茶-六大茶類,誰比誰早?

2020-12-21 評茶大師

六大茶類出現的大致時間表

綠茶---220年(三國曹魏時期)前後

黑茶---1524年(明嘉靖初年)之前

黃茶---1570年(明隆慶年)前後

紅茶---1604年(明萬曆年)之前

青茶---1717年(清康熙年)之前

白茶---1796年(清嘉慶初年)

六大茶類出現的過程

綠茶

上古時期,人們用茶葉的方式有嚼生葉、做餐菜、煮菜粥。

直到三國曹魏時期,220年前後,開始制餅茶,飲用時碾碎衝泡,這是制茶的開端。

最早的製法是蒸青,鮮葉洗淨後蒸青,為了減輕苦澀,還要榨去茶汁,製成茶餅再烘乾。

961年以後的宋元近四百年間,在民間,蒸青的團茶逐漸改為蒸青散茶,以節省勞力,之後又摸索出炒青製法,茶香得以大幅提升。

黑茶

鮮葉殺青後,在溼熱環境下渥堆發酵,葉色變成褐綠帶黑,再烘乾成為黑茶。這種製法起源於1524年明代嘉靖之前的湖南安化。

黃茶

1570年前後,炒青綠茶演變出黃茶。

綠茶炒制殺青後,在溼熱環境下悶黃,葉質變黃,湯色變黃,由此創出了黃茶。

黃茶是綠茶和黑茶之間的過渡茶類,悶黃時間越長,越接近黑茶。

花茶

明朝是制茶技術大發展時期,廢團茶為散茶後,炒青、烘青、曬青成為主流工藝,綠茶產量大幅提高,為花茶生產打下基礎。1539年明代嘉靖年間,已有花茶製法的文獻記載。

紅茶

1604年以前,小種紅茶出現在崇安武夷山,標誌著紅茶誕生。

青茶(烏龍茶)

1717年清代康熙年成書的王草堂《茶說》,有烏龍茶工藝最早的文字記載。

白茶

現代意義上的白茶類,是清嘉慶初年(約1796年)以福鼎的菜茶壯芽為原料製成的銀針。

福鼎白茶按原料細嫩程度有以下劃分,白毫銀針是用大白茶的肥大芽頭製成,白牡丹是用一芽二葉製成,貢眉是用一芽二、三葉製成,葉片製成的稱壽眉。

茶類軼事

龍鳳團茶,價比黃金

龍鳳團茶是宋代的小茶餅,工藝複雜,耗時耗力,「一朝團焙成,價與黃金逞。」團茶只供達官貴人飲用,平民百姓根本消費不起。宋代的團茶,中國制茶技術達到了繁複的最高峰。

皇帝改變中國茶史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於1391年下旨廢除團茶、改為散茶,這在中國茶葉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一是減輕了制團茶的繁重勞役之苦;二是散茶工藝簡單,量大便宜,老百姓能喝得起了;三是煎煮變成泡飲,飲茶方式、飲茶器具不再繁瑣,喝茶更容易進入千家萬戶。

黃茶源於炒制技術不佳

1597年,明萬曆二十五年成書的許次紓《茶疏》記載了「霍山之大蜀山」,由於制茶技術不佳,茶葉炒制後未及時散熱,因溼熱而黃變,色澤和口感都發生了變化,綠茶變成了黃茶,產生了新茶類。

小種紅茶,標誌著紅茶的誕生

1604年以前,小種紅茶出現在崇安地區武夷山, 1610年,小種紅茶被荷蘭東印度公司運銷歐洲。

隨後的兩百多年,小種紅茶製法從崇安傳播到政和、坦洋、白琳、江西修水、浮梁、安徽東至、祁門等地,並衍生出工夫紅茶製法,創製出暢銷歐洲的閔紅、寧紅、浮紅、祁紅、湖紅、宜紅等優質工夫紅茶。

制茶路線圖

茶葉鮮葉的處理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殺青,快速失水;一種是攤放萎凋,緩慢失水。

綠茶、黃茶、黑茶是先殺青,綠茶殺青後乾燥,不再發酵;黃茶殺青後再輕微發酵;黑茶殺青後再重度發酵。

白茶、青茶、紅茶是先萎凋,白茶萎凋後乾燥,微發酵;青茶萎凋後半發酵;紅茶萎凋後全發酵。

(原創評茶大師,歡迎分享)

相關焦點

  • 六大茶類不同的茶葉屬性,理不清的六大茶類,這次簡單了
    尤其是南方的朋友們,喝茶更是痴迷,從早茶喝到中午茶,一直能喝到下午茶 ,喝茶不僅是純粹的喝,更多的是在品茶,就像是在品茗自己的一副作品那樣的專注,也有很大一部分朋友在茶桌上談生意,喝著喝著生意就談成了,這是大部分南方朋友們的真實生活。 不管自己懂不懂茶, 覺得好喝的或者適合自己的茶,就是好茶。
  • 六大茶類這麼多,究竟哪些適合煮茶?一次性說完煮茶的那些事
    不過,按傳統的六大茶類劃分,有綠、紅、黃、白、黑、青之分,究竟哪些茶適合煮茶呢?《2》煮一壺茶喝茶,並不是所有的茶都適合煮著喝。六大茶類裡,綠茶的版圖遼闊,在各主要產茶省份內均有分布。所以綠茶不適宜煮茶,衝泡法,才是飲用綠茶的主流。黃茶,在六大茶類裡名氣相對較小,但實際上它的加工方式和綠茶很相似。只不過和綠茶相比,黃茶的加工過程中更多了一道「悶黃」的工序,屬於「輕發酵茶」。
  • 六大茶類及特點和代表茶
    茶葉按照加工方式泛微六大類: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黑茶、黃茶、白茶。六大茶類的加工工藝和特點及代表有名幾個茶葉的特點還有在加工茶,有壓製成型的緊壓茶和鮮花窨制的花茶。緊壓茶以黑茶、紅茶或綠茶為原料,經過蒸壓處理,加工成茶塊,深受西北、西南少數民族的喜愛,也稱邊銷茶;花茶出現於宋代,以精製後的茶葉和鮮花為原料,經過窨花工藝製成,尤其受我國北方人民的喜愛。
  • 六大茶類制茶工藝你了解多少?
    了解茶要了解茶的品種,質量,衝泡方式, 更要了解茶是怎麼製作的。中國茶葉品種是最多的,目前國內沒有統一的茶葉分類方法,按照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方式,根據茶葉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將茶葉歸為六大類,下面就由北袍給大家介紹這六大茶類的製作工藝流程及特點。
  • 中國六大茶類裡,你最喜歡哪種茶?為什麼?
    中國六大茶類是按照製作工藝來劃分的,各有千秋。六大茶類就如中國的湘菜、粵菜等各大菜系一樣,因個人不同口感也就各有所好,而六大茶類同樣各有其特色,適合於不同的體質或口感需求的群體。一款茶之所以會被喜歡,有茶友認為是受到對這款茶從產地,環境,農殘,口感,內含物質等了解的程度和感知得出來的,同時,還與接觸到的茶的機會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一生就接觸過某一款茶,即使再好,也沒有辦法說最喜歡,只能說曾經喝到過最好喝的茶。
  • 六大茶類工藝分類科普
    或者說六大茶葉的工藝區別到底在哪裡?今天我就帶大家來看看六大茶類的工藝分類。六大茶類按照發酵程度分別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除此之外還有再加工茶:花茶、緊壓茶、茶飲料等。茶葉加工從採摘開始,鮮葉——乾燥。
  • 六大茶類——白茶
    白茶屬於微發酵茶,是六大茶類當中加工工藝最簡單的,可分為萎凋和乾燥兩步。兩道工序的作用我就不贅述了,今天想聊一聊關於白茶的題外話。2008年北京奧運前,曾舉辦過「五環茶,迎奧運」的茶文化節。其中,福建福鼎大白茶被選為「奧運五環茶」的底色。
  • 六大茶類的區分方法
    六大茶類是怎麼區分的六大茶類到底是怎麼區分的?具體都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細分而來的呢?鍶姐最開始以為,是通過茶湯的顏色來區分六大茶類。八木春紅茶現在還是有很多茶友也和鍶姐一樣,以顏色來區分六大茶類,其實是不夠準確的。
  • 茶文化入門必看,六大茶類哪一種茶最適合你?
    文/原創導語:本文主要介紹了茶中的六大基礎茶類,和每一種的主要適用人群,希望能在看官選茶買茶的過程中,對看官有所幫助。各位看官在去茶店買茶時是否經常會聽到除了綠茶和紅茶外的其他茶類呢?是否常常在各種茶類之間糾結不定呢?到底哪一種茶類才是最適合自己的,下面隨我一起來看看吧。1.綠茶綠茶呢,是所有茶類裡最受歡迎的茶類,也是最普遍的一種。
  • 六大茶類是怎麼區分的?根據什麼原理?
    我們要知道,我們有幾千年的飲茶史,並非一開始就是拿來泡著喝的,也並非一開始就出現六大茶類。在原始社會,人們還不知道茶可以泡著喝,通常當作是祭品使用,而在春秋時期,茶被當作菜餚,大鍋煮茶,還會添加點調料。
  • 如何科學鑑別六大茶類?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大家好,我是詹某人。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說說如何科學鑑別中國六大茶類?哪六大茶類眾所周知,中國具有十分厚重的飲茶歷史與文化,具體要追溯飲茶的起源或許就要從上古時期說起,茶聖陸羽在《茶經》中道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 中國六大茶類中,哪些茶適合長期存放?
    中國有六大茶類,不同種類的茶屬性不同,香氣、滋味也大相庭徑,有些茶適合長期保存,隨著自然的發酵,茶葉本身的香氣、滋味轉化的更受茶友們的喜愛,另外茶葉屬性也轉化的更容易被身體接受,然而也有些茶,隨著時間的延長,其香氣滋味都消失殆盡,失去了品飲的價值,六大茶類哪些茶適合長期保存呢?
  • 茶知識,六大茶類的品種分類,看看茶跟茶之間有何不同
    上次為大家整理了六大茶類的一些基礎入門知識,這次應茶友要求為大家整理出更細緻的各種茶葉的品種分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找到自己鍾愛的茶。一、 綠茶(發酵度0%)葉綠,湯綠,葉底綠。綠茶的特點是不發酵,講究新鮮。
  • 六大茶類的發酵度和保質期
    您知道六大茶類的發酵度是多少嗎?保質期是多久嗎?是不是茶的發酵度越高,保質期越長?八木春紅茶關於六大茶類的發酵度區分、保質期長久,相對還是比較簡單的,這裡鍶姐幫大家做了一下系統的總結:八木春紅茶①紅茶:發酵度在80-90%之間,保質期有2-3年(第2年最好喝);②黑茶:後發酵茶,保質期特別長,越陳越好喝;
  • 六大茶類詳解:紅茶篇
    紅茶,英文名「Black tea」,是一種風靡全球的茶,原產國在中國,據說葡萄牙公主嫁給英皇時帶來幾箱紅茶,從此開啟英國人喝茶的新世界大門,茶在王公貴族中流行起來,英國人也被稱作「歐洲的亞洲人」,將紅茶文化推廣到世界。今天,我們接著六大茶類之一的紅茶。
  • 關於六大茶類洗茶常識
    ,一起來看看六大茶類包含有什麼關洗茶的基本知識。 六大茶類中有的茶葉是不用洗茶的,例如品質好的綠茶是比較細嫩的,是不用洗茶,白茶也不需要洗茶,烏龍茶只要清洗一次就行。
  • 六大茶類 | 不能沒有的白茶
    白茶是中國的六大茶類之一歷史十分悠久白茶的緣起明朝時期完成了餅茶到散茶的技術改進到了明末清初逐漸形成了完整的六大茶類咱們現代意義的白茶就是出現於這個時期明朝,出現了與白茶製作技藝至此白茶品名齊全,並開始出口海外當代意義的白茶成為馳名中外的世界性歷史名茶在六大茶類中
  • 茶藝入門之辨茶:如何區分六大茶類?只看這一個指標就夠了!
    因為到現在為止,世界上也沒有統一的分類方法,不過我們根據茶的不同特點和製作工藝,將茶分為了六大類!你知道是哪六類嗎?怎麼分辨嗎?六大茶類從圖上你可以看到,這六大類茶分別是綠茶、紅茶、青茶、黑茶、白茶和黃茶。這是眾多的茶類劃分中,運用最廣泛、最權威、認知度最高的六大茶類。
  • 中國六大茶類裡,哪種茶最「名不符實」?你來猜猜看
    原創 | 義芳君說茶(每日原創深度精彩茶說,告訴你一個真實茶世界!)在我國六大茶類裡,最「名不符實」的茶葉恐怕就屬「安吉白茶」了。沒錯,安吉白茶就不是白茶,而是地地道道的綠茶。很多茶友表示,自己是「難得糊塗」,反正茶葉喝著好喝就行,管它到底姓「白」,還是姓「綠」呢!話雖說如此,但一杯好茶下肚,總得搞明白它的「前世今生」吧。我們先來看看啥是白茶。白茶是我國六大茶類之一,特點是鮮葉既不用殺青,也不用揉捻,只需晾曬或文火乾燥加工而成。
  • 弄懂六大茶類,竟然六個字就夠了!
    簡單用六個字,即可形容六大茶類各自風格。2/ 綠茶 /清製作過程:殺青+揉捻+烘乾清是清新、清爽綠茶作為六大茶類中發酵度最低的茶論茶香,六大茶類裡定是烏龍茶的最為濃鬱豐富,餘韻悠長。/ 黑茶 /陳製作過程:殺青+揉捻+渥堆+烘乾陳是陳化、陳香黑茶是六大茶類中發酵時間較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