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類不同的茶葉屬性,理不清的六大茶類,這次簡單了

2020-12-04 茶夫人

喝茶,不僅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而是對自己極致的追求。

自己經常喝茶,包括身邊的朋友也經常喝茶,喝茶有什麼好處?喝茶真的那麼重要嗎?

尤其是南方的朋友們,喝茶更是痴迷,從早茶喝到中午茶,一直能喝到下午茶 ,喝茶不僅是純粹的喝,更多的是在品茶,就像是在品茗自己的一副作品那樣的專注,也有很大一部分朋友在茶桌上談生意,喝著喝著生意就談成了,這是大部分南方朋友們的真實生活。 不管自己懂不懂茶, 覺得好喝的或者適合自己的茶,就是好茶。

我們經常喝茶的朋友,在面對太多茶的種類,肯定有很多不是很了解的地方,也不知道某一款茶是否適合自己的口味,適合自己的身體。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下全國的六大茶類,希望您能找到適合你自己的茶:

六大茶類:

湯色及功效:

綠茶 | 湯清葉綠,延緩衰老預防抗癌的功效

青茶 | 別名烏龍茶, 青綠金黃,清香醇爽,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

紅茶 | 葉紅湯紅,提神消疲,生津清熱,利尿,消炎殺菌,解毒

白茶 | 湯色黃白,促進血糖平衡,明目 保肝護肝,治麻疹,養顏抗衰老

黃茶 | 葉黃湯黃,對脾胃有好處,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懶動肥胖,都可飲之

黑茶 | 葉黑湯黃黑,止渴,助醒酒,降膽固醇,降血壓,抑制動脈硬化

每種茶的發酵程度直接影響了我們品茶時的口感和功效,這也是我們要了解它的原因。

六大茶類發酵程度:

發酵程度低的茶:茶性比較微寒,適合祛火,祛燥。但是脾胃較弱的人應該適量飲用。

發酵程度高的茶:茶性就比較溫和,適合脾胃不好的人群飲用。

泡茶的水溫和使用茶具也是有很大學問的,您真的懂嗎?

比如:

綠茶的最佳水溫:75-80° 推薦茶具:透明玻璃杯,蓋碗茶具

青茶的最佳水溫:95-100° 推薦茶具:紫砂壺和蓋碗,蓋杯

紅茶的最佳水溫:95-100° 推薦茶具:咖啡壺具和蓋碗,蓋杯

白茶的最佳水溫:75-80° 推薦茶具:白瓷,有蓋茶碗

黃茶的最佳水溫:85-90° 推薦茶具:透明玻璃杯,蓋碗,蓋杯

黑茶的最佳水溫:90-100°推薦茶具:紫砂壺杯具,白瓷杯具,蓋碗,蓋杯

不同的茶,有不同茶性,根據茶性泡出來的茶,才能最大發揮茶的口感,香味,湯色。泡茶的方式有很多種,沒有特定的衝泡方式,別人告訴你的方法, 不見得適合你,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泡,只要自己喜歡就好。、

對於儲存茶葉也是有很大的學問,雖然說,茶葉都是幹的,如果你自己的儲存方式不合適的話,茶葉不但不好喝,可能還會壞掉儲存茶葉有三個原則:乾燥,避光,密封。

綠茶,黃茶:一定要密封后放冰箱冷藏。

白茶,青茶:常溫密封儲存,長時間不喝的話,建議放冰箱冷藏。

紅茶:常溫密封儲存,記得防潮。

黑茶:常溫密封儲存,放置陰涼通風處,不可日曬。

一個喜歡喝茶的人,如遇無茶的日子,真的會覺得平淡、索然無味。

佛教中一直都有這樣的修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這是頗為高深的一種境界,往往只有高僧才能徹底參透。其實「茶禪一味」。許多佛家禪學所提倡的跟品茶也頗有異曲同工之妙。茶即是禪,禪亦為茶。喝茶其實也能總結出三種境界:「喝茶是茶,喝茶不是茶,喝茶還是茶。

風來聽風,雨來賞雨,閒來品茶,一壺茶,茶香沁心脾,悠悠自品嘗,靜心而悠然。

《茶》清香濃淡飄飄然,品聞美茗陶其間。忘卻身前身後事,如痴如迷醉若仙。

其實人生何不像一杯茶呢?第一口苦,第二口澀,第三口甜。回味一下,甘甜清香。平淡才是它的本色,苦澀是它的歷程,清甜是它的饋贈。

您想知道有關的茶知識,我這裡都會給您。

相關焦點

  • 普洱茶憑什麼能夠獨立於六大茶類之外?
    就像番茄一樣,如果一個物質同時出現了兩個分類的屬性,那麼說明現有的單一分類法是有很大的疏漏的。當前的分類無法滿足新物種的出現,這也是為什麼普洱能夠得到業界共識而獨立於六大茶類的主要原因。今天我想從大眾對普洱茶的常見誤解來解析一下為何普洱茶能夠跳脫出傳統的六大茶類而自立門派,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茶葉的分類之六大茶類
    知識簡介茶葉依製法與品質的系統性和內質主要變化,以及茶類的發展,將茶葉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紅茶六大茶類。知識拓展再加工茶的分類以品質確定,毛茶在加工過程中,品質變化不大,故各類花茶仍屬於毛茶所屬的茶類。但有些曬青綠茶經過後發酵加工,品質發生了較大變化,應屬於黑茶類。普洱茶比較特殊分普洱生茶和熟茶。
  • 六大茶類工藝分類科普
    想必大家都知道茶葉有六個分類,那麼你們知道茶葉是如何分類的嗎?或者說六大茶葉的工藝區別到底在哪裡?今天我就帶大家來看看六大茶類的工藝分類。六大茶類按照發酵程度分別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
  • 六大茶類是怎麼區分的?根據什麼原理?
    我們要知道,我們有幾千年的飲茶史,並非一開始就是拿來泡著喝的,也並非一開始就出現六大茶類。在原始社會,人們還不知道茶可以泡著喝,通常當作是祭品使用,而在春秋時期,茶被當作菜餚,大鍋煮茶,還會添加點調料。
  • 六大茶類的區分方法
    六大茶類是怎麼區分的六大茶類到底是怎麼區分的?具體都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細分而來的呢?鍶姐最開始以為,是通過茶湯的顏色來區分六大茶類。八木春紅茶現在還是有很多茶友也和鍶姐一樣,以顏色來區分六大茶類,其實是不夠準確的。
  • 六大茶類的茶葉保質期分別是多久?如何保存?
    六大茶類的茶葉保質期分別是多久?如何保存?散裝茶葉保質期就更短了,在購買時,儘量選當年的新茶。 1、綠茶 綠茶屬於未發酵茶類,綠茶以喝新鮮的比較好。綠茶保質期在低溫下一般為一年左右。
  • 簡單說茶-六大茶類,誰比誰早?
    六大茶類出現的大致時間表綠茶---220年(三國曹魏時期)前後黑茶---1524年(明嘉靖初年)之前黃茶---1570年(明隆慶年)前後紅茶---1604年(明萬曆年)之前>青茶---1717年(清康熙年)之前白茶---1796年(清嘉慶初年)六大茶類出現的過程綠茶上古時期,人們用茶葉的方式有嚼生葉、做餐菜、煮菜粥。
  • 如何科學鑑別六大茶類?
    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說說如何科學鑑別中國六大茶類?哪六大茶類眾所周知,中國具有十分厚重的飲茶歷史與文化,具體要追溯飲茶的起源或許就要從上古時期說起,茶聖陸羽在《茶經》中道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說完神話故事我們再返回來說說茶葉,茶的品種主要分為以下這六種,它們是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以及黑茶:那麼茶葉為何要分為這6大茶類,面對這麼多茶類,我們又該如何科學的鑑別呢?接下來筆者就為大家一一道來。
  • 什麼樣的茶葉比較貴?從六大茶類來看有哪些?(值得收藏)
    當我們第一次聽說茶葉的時候,在我們的腦海裡就出現了貴的詞彙,茶葉從古到今流傳了幾千年,在這歲月當中,已經有了無可撼動的地位了,我們每一個人從不喜歡喝苦苦的茶,慢慢的就愛上了喝茶,喜歡茶的苦澀、不一樣的口感,是歲月的沉澱給了我們每一個人刻畫了印記,就像茶一樣歷經風吹雨曬,才發現茶是好東西,由於對於茶的認識加深及其茶文化的推崇
  • 中國六大茶類有哪些?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茶葉小知識,今天小茶想和各位分享一個知識點,中國六大茶類具體都有哪些?中國六大茶類分別是: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黑茶。每個不同的茶類是以發酵程度不同而分類的。屬於不發酵茶葉,較多地保留了茶樹天然的味道,所以口感較為鮮爽,綠茶能夠護膚養顏,能夠抵抗皮膚衰老 尤其是能夠減少電腦手機等各種電子產品帶來的輻射。其中比較有名的,比如西湖龍井,碧螺春,安吉白茶。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口感:綠茶通常是在上半年採摘,大多情況下都是採摘嫩芽嫩葉口感通常是鮮爽,甘醇。
  • 六大茶類,你喝過多少種?
    中國的茶葉品種最為豐富齊全,六大茶類有哪些?這些茶葉是根據什麼來劃分的呢?我國的六大茶類包括了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烏龍茶)、黑茶。六大茶類是根據什麼劃分的?記得第一次遇到這個問題時,我脫口而出說是根據顏色來劃分的,之後才知道六大茶類其實是根據加工工藝來劃分的。綠茶屬於不發酵茶,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有幹茶綠、茶湯綠、葉底綠的特點。
  • 六大茶類之「烏龍茶」
    中國六大茶類指的是我國所產的茶葉分為紅茶 、綠茶、烏龍茶(青茶)、黃茶、黑茶、白茶六大類。烏龍茶也被稱作為青茶,它既不屬於紅茶,也不屬於綠茶。它雖然與綠茶來自同一種茶樹,但發酵過程有所不同,隨著發酵溫度的升高,茶葉中兒茶素相互結合,導致茶顏色變暗,茶的澀味也會降低,這樣的發酵過程,形成了烏龍茶獨特的茶風味。烏龍茶有半發酵和全發酵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是經過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後製成的優質茶類,品嘗後齒頰留香,回味甘甜。
  • 讀懂中國茶葉,六大茶類你了解多少
    說起中國茶葉,很多人都會覺得中國茶葉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在中國不同地方產不同的茶葉,品類繁多,很多人都不甚了解。其實很多人都一樣,有的茶葉名稱也叫不上來,這很正常。我們只能根據茶葉的製作工藝上來區分,中國茶葉大致分為六大類。
  • 六大茶類——白茶
    白茶屬於微發酵茶,是六大茶類當中加工工藝最簡單的,可分為萎凋和乾燥兩步。兩道工序的作用我就不贅述了,今天想聊一聊關於白茶的題外話。2008年北京奧運前,曾舉辦過「五環茶,迎奧運」的茶文化節。其中,福建福鼎大白茶被選為「奧運五環茶」的底色。
  • 弄懂六大茶類,竟然六個字就夠了!
    簡單用六個字,即可形容六大茶類各自風格。(芽)上白毫顯露得名,白茶的製作工藝也很簡約,「不炒不揉、自然天成」,根據日光強度,把握溫度、攤放的厚薄,晾曬到一定程度再烘乾即可。2/ 綠茶 /清製作過程:殺青+揉捻+烘乾清是清新、清爽綠茶作為六大茶類中發酵度最低的茶
  • 「六大茶類」之「白茶」
    白茶,屬微發酵茶,中國獨有的茶類,是中國茶農獨創的傳統名茶。中國「六大茶類」之一。茶葉採摘後,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質特點。
  • 關於六大茶類洗茶常識
    一壺茗茶道禪味 半曲禪樂養性靈 己亥年 臘月廿二 編輯: 雲上文化 打開音樂 聆聽雲上的聲音 喝茶前,洗茶是可以去塵,還有醒茶,潤茶的作用,一起來看看六大茶類包含有什麼關洗茶的基本知識
  • 六大茶類——黃茶
    講到這裡,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共性,這幾天所探討的茶類都是在綠茶的加工工藝的基礎上稍加改動,就變成了風味品質迥異的其他茶類。事實上,其他茶類的出現確實是因為在炒青制茶中,由於直接和間接的失誤,陸續出現我們現在看到的在色、香、味、形品質特徵諸各不同的六大茶類,即綠茶、黃茶、黑茶、紅茶、青茶、白茶。(1)黃茶,大致出現在明朝早期。
  • 茶藝之六大茶類的基本知識
    我想,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喝茶的,那對於茶類區分或許還有很多人不清楚,到底有多少種茶,是怎麼區分?今天在這裡我就為大家詳細說一說。中國茶類區分原則是按照茶葉製作方法來分類的。按照茶葉加工主要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紅茶六大類;其次還有再加工茶類,再加工茶類則包括花茶、果味茶、保健茶、緊壓茶等,茶葉細分如下圖:綠茶:
  • 六大茶類 | 不能沒有的白茶
    白茶是中國的六大茶類之一歷史十分悠久白茶的緣起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致,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為常品。」到了元代末年的時候大家開始棄餅茶喝散茶明朝時期完成了餅茶到散茶的技術改進到了明末清初逐漸形成了完整的六大茶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