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就是唐朝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首詩,語言質樸無華,卻擲地有聲。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依戀和感懷之情。短短的一首詩,把似水流年,人生易老,歲月滄桑展現的淋漓盡致。
讓我們走進這首詩,細細品味那濃濃的鄉情。回鄉偶書:就是詩人回到故鄉以後偶然感慨而寫下的一首詩。賀知章在年輕的時候,離開故鄉去做官,到了年過八十,才辭官,告老還鄉。
回到他闊別已久的故鄉,他的心情十分激動,同時心情也是非常複雜,可以說是感慨萬千。「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這兩句詩,詩人通過對比的方法,發出了時光飛逝,人生易老的感嘆。
用「少小」和「老大」來進行對比,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時間的跨度之長的久別故鄉的畫面。從年輕到老年,離別故鄉已經數十載光陰,葉落歸根,也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詩人用「鄉音」和「鬢毛衰」進行對比,就是說,不管過去了多少歲月,說的家鄉話始終沒有改變,但是自己的鬢角已經變得白髮稀疏而脫落。
從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久別故鄉的垂暮老人的內心的獨白,看到了他對時光流逝,人生短暫的無限感慨。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詩人在這兩句詩裡,用兒童們看見我卻不認識我,最後以有問無答來結束,構思巧妙,相映成趣。
從這裡。我們看到了詩人,把自己從對已經逝去的時光和自己老去的感嘆中解脫出來,用兒童的見面不認識,笑著問這位客人從哪裡來?來描寫,風趣幽默,引人入勝,產生共鳴。
那麼,這首詩之所以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讓人記憶深刻,主要是詩人的感情真摯,自然流露。從字裡行間,讓人體會到一個遠離故鄉多年的遊子對故鄉的依戀之情。
我們說,真正的好的經典之作來源於真實的生活體驗。這首詩,平白如話,十分質樸,沒有華麗的詞藻,讓很多人讀了以後,非常好理解。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很接地氣。
我們讀了以後,都會有一種油然而生的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這也是這首詩,歷經千百年仍然被人們傳誦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