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疆考古都有哪些新發現

2020-12-07 騰訊網

吉仁臺溝口遺址新發現的高臺遺存。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白帆)1月21日,自治區文物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了2018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

來自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考古文博系等單位的11位科研工作人員針對各自主持的主動性項目作了匯報。

據悉,2018年新疆共實施主動性考古項目11項,配合基本建設考古項目13項,累計發掘遺址面積15550平方米、墓葬570座,出土文物近5500件(組)。

新疆史前面積最大的石構建築遺存

作為伊犁地區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以青銅時代為主體的聚落遺址,吉仁臺溝口遺址又有新發現。

吉仁臺溝口遺址位於尼勒克縣科蒙鄉恰勒格爾村,2018年考古人員對這裡做了第三次考古發掘,發現了高臺遺存,其平面大致呈方形,邊長約140米。中部較高,邊緣略矮。最高處約7米。

高臺本體120米見方,外周有約10米坍塌堆積。高臺本體外周採用石塊砌築,石塊朝外一面及接縫處經過細緻打磨,構築的牆體齊直規整,間隙緊湊緻密。高臺內部有石構牆體和灰層,灰層內夾雜煤塊。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館員王永強介紹,這處高臺遺址是目前發現的新疆史前面積最大、規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石構建築遺存。

黑山嶺 綠松石採礦遺址出土的綠松石礦料

我國最大古代綠松石採礦遺址群

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已經熟練掌握綠松石找礦和採礦技巧。

對於新疆黑山嶺遺址的考古發掘,證實了這一點。

新疆黑山嶺遺址位於哈密伊州區與巴州若羌縣交界地帶的無人區內,是一處古人開採綠松石的礦業遺址。

此次調查發現黑山嶺綠松石礦業遺址群分布範圍近10平方千米,目前發現採礦遺址30處。這些遺址可分為古代採礦工具加工區、採礦區、選礦區、生活區,功能分區完善,是一處較大的古代採礦工業遺址群。

對古礦坑(k02)的發掘過程中,出土大量的古代遺物,包括陶器、銅器、石器、骨器、紡織品、皮毛製品、木器、綠松石料、植物編織物、玉髓料以及豐富的動植物遺存。

西北大學講師先怡衡說,我國中原地區是世界最早使用綠松石的地方,作為一種極具中原特色的寶石品種,自然成為中原文化的象徵符號之一。研究新疆綠松石採礦遺址為研究邊疆和內地早期珍稀資源交流,探究早期邊疆與中央的交流內容、模式和機制,展示兩地的密切關係,都有積極意義。

結合發掘出土陶器器形及碳十四測年數據,初步認為該遺址的年代在春秋戰國時期。

該遺址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大的綠松石採礦遺址群,也是新疆目前發現規模最大的古代採礦遺址。

唐朝墩浴場航拍圖 (受訪者提供)。

功能結構齊全的唐朝墩浴場

水井、火道、煙道……在唐晚期至回鶻時期,浴場的功能結構就較為齊全。

這處浴場遺蹟位於唐朝墩古城東北部。唐朝墩古城遺蹟東鄰奇臺縣水磨河,地處高差約 10 米的臺地之上。

考古隊在這裡發現的這座浴場,整體規模約300平方米,平面近正方形,邊長約17米,有較清晰的火道、煙道、支撐柱、灶址、水井等結構。這種遺蹟在國內發現數量較少,風格明顯受到羅馬浴場的影響。這對於還原當時社會生活的場景,探討絲綢之路沿線中西文化交流等問題具有較重要的學術意義。

2018年唐朝墩古城發掘面積 600 平方米,清理灰坑 190 個、灰溝 11 條、房址 5 處、浴場 遺址 1 處、灶 6 個、水井 4 口、墓葬 2 座,出土遺物包括陶 器、銅器、鐵器、骨角器、石器、玉器、玻璃等,數量較多, 種類豐富。初步認定古城始建於唐代,沿用於高昌回鶻和蒙元時期,結合史料記載,判斷其應為唐代庭州所轄蒲類縣治所。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2018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看看有哪些亮點?
    滎陽官莊遺址漢代鐵器窖藏由考古發掘單位提供)河南日報訊(記者溫小娟)3月1日,由省文物局指導,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華夏考古》編輯部在鄭州舉辦的「2018河南考古新發現論壇」上,2018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欒川龍泉洞舊石器時代遺址、滎陽官莊遺址兩周及漢代手工業作坊遺存
  • 社科院發布2018年六大考古發現 一半為史前考古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公布6項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史前考古佔比最重,共計三項,此外各有一項東周、秦漢和金代時期考古發現。1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論壇揭曉了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6個入選項目: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四川渠縣城壩遺址
  •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
    昨天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主辦的「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在京舉行,來自廣東、湖北、陝西等地的六個國內田野考古項目和一個國外考古項目入選。今年入選的田野考古項目最大的特點就是,對解決重大學術問題和重大歷史問題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和意義。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位於廣東省北部清遠市英德市青塘鎮。是華南新舊石器時代過渡階段典型洞穴遺址。
  • 陝西兩項考古項目入選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央廣網西安1月10日消息(記者雷愷)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今天(1月10日)在北京舉行,公布了2018年中國六項考古新發現及國外一項考古新發現,其中陝西省「陝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和「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入選中國六項考古新發現
  • 在新疆有新發現
    經過連續3年發掘考古工作者在天山北麓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境內發現一座始建於高昌回鶻(約公元10世紀)的公共浴場遺址負責浴場遺址發掘工作的中國人民大學考古文博系教授魏堅介紹,新發現浴場遺址位於(2018年10月8日攝)。
  •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公布 廣東青塘遺址等六大項目入選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中)向2018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項目代表頒發獎牌。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1月10日在北京揭曉公布,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四川渠縣城壩遺址、河北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等六大項目入選。
  • 2019—2020年新疆多個考古項目取得重要發現
    新疆考古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年度成績單2019—2020年新疆多個考古項目取得重要發現填補了相關領域研究空白其中一項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12月5日結束的「2019—2020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匯報會」上,記者了解到,2019—2020年,新疆穩步推進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實施,完成申報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
  • 新疆「疏勒城」、青海吐蕃墓等入選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日前,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項目等入選。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說,每項考古新發現都深化了我們對一個學術領域的認識,也提出了新的線索和需要持續關注的研究方向。這些上榜項目填補了哪些考古空白?
  • 新疆境內首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入選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記者 施雨岑)數以千計的石製品、距今5000—3500年的小麥和青稞……記者16日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獲悉,新疆境內首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通天洞遺址入選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考古工作者在頒獎現場通過圖片展示了他們發掘的豐碩成果。
  • 2018年六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資料圖片「2018年六大考古新發現」10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上揭曉。廣東英德青塘遺址、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四川渠縣城壩遺址、河北張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六個考古項目榜上有名。
  •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公布 蘆山峁遺址和劉家窪東周遺址入選
    2019年1月10日,一年一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在北京舉行。開幕式上宣布了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六項入選項目。陝西省有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兩個項目入選,數量佔比三分之一。
  • 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揭曉!附歷屆全名單
    3月29日,為期兩天的「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結束。經過20個入圍項目匯報人以項目時代早晚為序進行的各20分鐘終評展示和評委、學者提問,評委會經過評議和投票,產生出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考古學是用實物研究人類古代歷史的專門學科,實物資料的獲得又是通過考古發掘和考古調查獲得的。
  • 安徽公布2018~2019年十大考古新發現
    去年,我省啟動了「安徽重要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經過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定環節,日前,「2018~2019 年安徽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這十大考古新發現,兼顧了不同時代、類型和區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 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文明,曾這樣走過
    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文明,曾這樣走過 「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分別為廣東英德青塘遺址、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蘆山峁、新疆尼勒克吉仁臺溝口遺址、山西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陝西澄城劉家窪東周遺址、江蘇張家港黃泗浦遺址、河北張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重慶合川釣魚城範家堰和遼寧莊河海域甲午沉艦遺址。 考古新發現能為國家和民族歷史提供例證,成為愛國主義教育載體,不斷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
  • 中國社會科學院揭曉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1月10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公布了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六項入選項目,分別是: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四川渠縣城壩遺址、河北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 新華社發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M225號墓葬和陪葬品(資料照片)。
  • 渠縣城壩遺址入選2018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
    原標題:渠縣城壩遺址入選2018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   1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開幕式在北京舉行,六項「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負責發掘的四川渠縣城壩遺址項目入選。
  • 2020年河南考古有啥新發現?
    原標題:2020河南考古有哪些重要新成果穿越「考古現場」解鎖文明密碼從魯山舊石器早中期洞穴遺址到黃山遺址仰韶時期的「木骨塑房」,從餘莊遺址龍山時期「禮制」的萌芽到二里頭「夏都」王朝的崛起……12月14日至15日,在為期兩天的2020年度河南考古成果交流匯報會上,全省文物界考古「大咖」
  • 陶寺北兩周墓地入圍「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原標題:陶寺北兩周墓地入圍「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為研究春秋時期墓葬結構、墓祭制度提供了重要信息圖片由省考古所提供  1月10日,一年一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會議揭曉了「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6個入選項目與6個入圍項目。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臨汾市旅遊發展委員會與襄汾縣文化局共同主持發掘的山西襄汾陶寺北兩周墓地項目,因為研究春秋時期墓葬結構、墓祭制度提供了新材料和重要信息,獲得「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入圍項目。
  • 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
    3月29日,「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結果在京揭曉,廣東英德青塘遺址、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新疆尼勒克吉仁臺溝口遺址、山西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陝西澄城劉家窪東周遺址、江蘇張家港黃泗浦遺址、河北張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重慶合川釣魚城範家堰南宋衙署遺址、遼寧莊河海域甲午沉艦遺址(經遠艦)水下考古調查榜上有名。
  • 新疆通天洞、四川沉銀等列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始創於1990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被媒體稱為「中國考古界的奧斯卡獎」,會集中將展示過去一年中國考古最新成果,也會呈現中國考古新理念、方法和技術。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於4月9日-10日在北京舉行,並於4月10日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