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境內首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入選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2020-12-1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記者 施雨岑)數以千計的石製品、距今5000—3500年的小麥和青稞……記者16日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獲悉,新疆境內首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通天洞遺址入選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考古工作者在頒獎現場通過圖片展示了他們發掘的豐碩成果。

通天洞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託斯特鄉闊依塔斯村東南部薩吾爾山內的一個洞穴中,因洞頂花崗巖風化塌陷形成自然天窗而得名。2014年被發現後,2016—2017年夏季,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在此進行了兩期發掘工作。

據介紹,通天洞遺址的舊石器時代文化層中出土遺物包括數以千計的石製品與大量動物骨骼碎片,總體顯示出舊大陸西側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特徵,在國內同時期遺址中十分獨特,填補了中國缺少典型舊石器時代中期莫斯特文化類型的空白。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於建軍表示,通天洞遺址是在新疆境內發現的第一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同時也提供了本地區舊石器-細石器-青銅-早期鐵器時代的連續地層剖面。遺址堆積序列清楚,年代跨度大,不僅填補了新疆史前洞穴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發現,對了解新疆地區四萬多年以來古人類演化發展過程、確立區域文化發展的編年框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除通天洞遺址外,入選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項目分別是:濟南市章丘區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福建明溪縣南山遺址、湖北京山縣蘇家壟周代遺址、河北行唐縣南橋鎮故郡東周遺址和吉林安圖縣寶馬城金代遺址。「國外考古新發現」被蒙古國後杭愛省和日門塔拉匈奴城址摘得。

相關焦點

  • 新疆史前洞穴入選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張獻忠沉銀遺址入圍
    1月16日,一年一度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報告廳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研究員宣布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其中包括新疆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等六項入選項目以及六項入圍項目。
  • 濟南章丘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入選2017中國考古新發現
    1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報告廳舉行。開幕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研究員首先宣布了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六項入選項目。此外,蒙古國後杭愛省和日門塔拉匈奴城址榮獲國外考古新發現項目。
  • 2019年十大考古一: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1995年以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南京大學等單位在秦嶺地區開展了持續的舊石器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發現舊石器遺址400餘處、舊石器20餘萬件。
  • 廣東考古界又一大喜訊!英德青塘遺址入選「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英德青塘遺址入選「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19-01-10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今天上午公布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報導:廣東考古界又迎來一大喜訊。
  • 解讀2017六大考古新發現:小麥是如何傳入中國的
    小麥是如何傳入中國的、曾在太行山東西兩麓存在的戎狄邦國有著怎樣的獨特文化、同在湖北地區存在過的曾國與楚國有著怎樣的關係、距今5000年到4000年這個中華文明形成的關鍵千年裡發生了哪些故事……2017年,中國考古工作又取得新進展、新成績。
  • 新疆「疏勒城」、青海吐蕃墓等入選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日前,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項目等入選。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說,每項考古新發現都深化了我們對一個學術領域的認識,也提出了新的線索和需要持續關注的研究方向。這些上榜項目填補了哪些考古空白?
  • 新疆通天洞遺址,發現四五萬年前古人類遺蹟,填補了新疆考古空白
    眾所周知,新疆位於我國西北地區,是我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面積166萬平方公裡,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份,約佔全國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新疆在古代稱為「西域」,近代新疆各地的考古資料表明,最晚在六七千年前,新疆地區就已經有人類活動的遺蹟。在大約距今二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天山南北各地都出現了人類祖先活動的遺蹟,出土了像石器形制、陶器等。
  • 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遺蹟入選2019中國考古新發現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2020年1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論壇上,「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榜單揭曉。共評出6個入選項目、7個入圍項目。陝西神木市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遺蹟入選。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陝西這兩個遺址成功入選
    西部網訊 今天(5月5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辦公室公布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陝西省的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成功入選「十大」。
  • 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發掘
    記者今天(5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發掘獲重大發現,在秦嶺地區首次發掘出土早期現代人化石及共生的小石片工業類型的石器,為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早期現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假說提供重要的考古學證據。
  • 2017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商鞅變法」發生地秦都櫟陽在列
    4月10日,「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召開。通過評委會的無記名投票,包括櫟陽城考古在內的10項考古項目最終入選去年「十大考古新發現」。櫟陽不像鹹陽那麼有名,但一件深刻影響秦國霸業和中國歷史的重要事件正是發生在這裡,那就是「商鞅變法」。
  • 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久遠的戰船、最早的史前玉器…
    5月5日,據媒體報導,在為期4天近9個小時的雲直播後,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讀了十大名單(按照時代順序):1.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入圍終評中唯一一處舊石器洞穴遺址,罕見的保留了距今10-1.5
  • 盤點2017十大考古新發現:金代皇家神廟震撼亮相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許永傑說:「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評選,一般會考慮時代和地域上的因素,比如史前時代、歷史時期都會有比較突出的遺址;而在地域上,有些考古大省會有優勢,在評選上可能會考慮一些遺存相對不那麼豐富的省份。」
  •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公布 廣東青塘遺址等六大項目入選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中)向2018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項目代表頒發獎牌。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1月10日在北京揭曉公布,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四川渠縣城壩遺址、河北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等六大項目入選。
  •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公布 蘆山峁遺址和劉家窪東周遺址入選
    2019年1月10日,一年一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在北京舉行。開幕式上宣布了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六項入選項目。陝西省有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兩個項目入選,數量佔比三分之一。
  • 「南海Ⅰ號」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南方日報訊 (記者/黃堃媛)5月5日下午,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出爐。此前備受矚目的廣東「南海Ⅰ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入選,該項目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共同發掘。
  • 新疆通天洞遺址發現5000年前青銅器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11日電(記者張曉龍、周曄)記者從日前舉行的2019-2020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匯報會上獲悉,考古工作者在通天洞遺址發掘到距今5000多年的青銅器,這是新疆境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青銅器。今年6月至9月,考古工作者對通天洞遺址二號洞穴外的T0118探方進行了發掘。
  • 考古大事記——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上)
    由國家文物局主管,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聯合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歷時四個月,於2020年5月初落下帷幕。今年是「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的第30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今年首次採用「線上會議+新媒體客戶端」的無接觸隔空對話形式舉行,連續4天的直播,掀起了網絡熱潮。
  • (文化)新疆通天洞遺址發現5000年前青銅器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11日電(記者張曉龍、周曄)記者從日前舉行的2019-2020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匯報會上獲悉,考古工作者在通天洞遺址發掘到距今5000多年的青銅器,這是新疆境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青銅器。 今年6月至9月,考古工作者對通天洞遺址二號洞穴外的T0118探方進行了發掘。
  • 夏商王朝的冶銅遺址、南宋時期的沉船……2019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
    陝西省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每一項考古新發現都深化了我們對於一個學術領域的認識,也提出了一個新的線索和需要持續關注的研究方向,實證文明發展歷程。5月1日至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首次以網絡會議和全網直播的形式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