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通天洞遺址發現5000年前青銅器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11日電(記者張曉龍、周曄)記者從日前舉行的2019-2020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匯報會上獲悉,考古工作者在通天洞遺址發掘到距今5000多年的青銅器,這是新疆境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青銅器。今年6月至9月,考古工作者對通天洞遺址二號洞穴外的T0118探方進行了發掘。
-
新疆通天洞遺址,發現四五萬年前古人類遺蹟,填補了新疆考古空白
而前些年考古專家在新疆吉木乃縣發現了通天洞遺址,出土文物證明通天洞遺址年代可能達到四五萬年或更早,填補了新疆舊石器考古的空白。2014年,新疆吉木乃縣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一次文物普查中,專家們發現了通天洞遺址,當時考古專家判斷是青銅器時代遺址
-
考古發現裡的遷徙、冶銅、祭山神:先人們也很忙
新疆通天洞遺址:他們從遠方來看點:精美石器、動物骨骼化石 新疆通天洞遺址及周邊環境。(社科院考古所供圖) 新疆通天洞遺址出土的精美刮削石器。(社科院考古所供圖) 通天洞所在的新疆阿勒泰,是中國西北往中亞、歐洲的要道。作為新疆發現的首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它完整保存著距今4.5萬年到3500年前古人類生活居住的遺存。 一枚精美刮削石器令考古學家愛不釋手。墨色橢圓形石片邊緣鋒利,其加工工藝具有典型莫斯特文化特徵。
-
新疆史前洞穴入選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張獻忠沉銀遺址入圍
1月16日,一年一度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報告廳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研究員宣布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其中包括新疆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等六項入選項目以及六項入圍項目。
-
新疆文化發現:探秘伊犁鞏乃斯河谷大型青銅時代聚落遺址
直到現在,很多人不明白新疆歷史上最早的人類存在,也不了解新疆人類文化活動的足跡和印痕,今天我們就根據伊犁鞏乃斯河流域發現的大型青銅時代聚落遺址,來探尋新疆人類的文化活動,以此見證新疆文化歷史的淵源。,當天,考察組發現了3000年前的早期遊牧部族用的環壕聚落,這也是西天山地區規模最大的環壕聚落遺址。
-
5000年前祖先就發現了金屬,為什麼青銅器時代卻推遲到了商代?
5000年前祖先就發現了金屬,為什麼青銅器時代卻推遲到了商代?下面就請朋友們隨著老龍一起來看看金屬和青銅器吧!金屬的利用是人類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最早被發現並用來製作生產工具的是銅,其次是鐵。現在人類已發現的金屬已有80多種,有不少已成了工業的基礎和重要原料,成了生產和生活離不開的物質。隨著科學的發展,還有不少稀有金屬已被科學家們選中,為20世紀80年代的尖端科學建功立業。
-
新疆通天洞、四川沉銀等列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包括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等。通天洞遺址及其環境作為新疆境內發現的第一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吉木乃通天洞遺址完整保存著從舊石器時代到3500年前古人類生活、居住的遺存。
-
新疆通天洞出土距今五千年銅器代表鑄造技術外來?或是西王母遺蹟
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通天洞遺址發掘到距今5000多年的青銅器,這是新疆境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青銅器。很多人一聽到新疆就在想什麼青銅西來論了,或者搞出什麼遠古外國人傳給遠古中國人(中原人)青銅技術的概念。新疆在距今五千年前的時候與中原的距離真的有那麼遙遠嗎?你知道五千年前的人心中怎麼看新疆嗎?
-
2017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公布 項目負責人揭示亮點
在1月16日舉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上,揭曉了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6個入選項目,分別為:新疆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濟南市章丘區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福建明溪縣南山遺址、湖北京山縣蘇家壟周代遺址、河北行唐縣南橋鎮故郡東周遺址、吉林安圖縣寶馬城金代遺址。
-
中國古文化遺址
單按時間順序,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這樣排下來,稍微細分一下,舊石器與新石器之間還可以有中石器、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又可分為早、中、晚三期,青銅器時代也一樣;各個時期也不是很明顯,還會有交叉;並且遺址的年代,儘管已經有C14測定,很多表述還是不一致;同一遺址,往往還有不同時代的文明,下層代表早期,中層代表中期,上層代表晚期
-
濟南章丘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入選2017中國考古新發現
六項入選項目:山東濟南市章丘區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新疆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福建明溪縣南山遺址;湖北京山縣蘇家壟周代遺址;河北行唐縣南橋鎮故郡東周遺址;出土的大量大汶口文化日用陶器及玉器、白陶,大型墓葬的出現,以及大汶口文化晚期城牆和壕溝的發現,均揭示出這是這一處重要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的中心聚落遺址。從墓葬發掘情況看,這批墓葬表現出鮮明的地域和時代特色,墓葬分化不斷加劇,極大地豐富了對大汶口文化葬制和葬俗的認識。房址的發現填補了魯中北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居住形態研究的空白。
-
新疆境內首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入選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記者 施雨岑)數以千計的石製品、距今5000—3500年的小麥和青稞……記者16日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獲悉,新疆境內首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通天洞遺址入選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考古工作者在頒獎現場通過圖片展示了他們發掘的豐碩成果。
-
三星堆周邊發現重要遺址,發現3200年前龍鳳圖案
龍鳳呈祥線描圖3200年前的陶盤底部刻下了龍鳳紋3200年前古蜀人在陶器上刻下龍鳳2019年,省考古院在對天府大道北延線(德陽段)的考古調查中,發現了多處考古遺址龍鳳呈祥的拓片這處遺址距離三星堆遺址大約8公裡,考古人員在此發現了距今約5000年至明清時期持續不斷的文化遺存,出土了大量的陶石器、銅錢等文物,其中一件距今約3200年、陰刻了龍鳳紋的陶蓋,引起了考古人員的注意。聯合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辛中華介紹,這件陶蓋發現時已經碎成數塊。當考古人員將它進行拼接後,驚喜出現了。
-
出土文物解密,青銅器最早出現年代,5000年前煉銅技術已傳播開了
出土文物信息解密,青銅器最早出現的年代,5000年前煉銅技術已在中華大地傳播開來了【原創文章,切勿抄襲,全網監測,違者必究】(本文在《龍觀歷史》編號:1--21,科技風雲--原始社會--華夏五千年)我國商周至漢的青銅器中,往往有少量的鋅,宋代文獻更明確記載著用銅和含有氧化鋅的爐甘石一起冶煉出黃銅的方法。在歐洲,公元45年的黃銅羅馬幣就是用這種方法冶鑄而成的。在巴基斯坦也發現了公元前1000多年的黃銅製品。研究者用銅鋅的氧化共生礦混入過量木炭進行熔煉實驗,由於在還原氣氛中氧化銅很容易變成固體金屬銅,還原出來的氣態鋅可以通過擴散不斷溶解於銅中,降低了銅的熔點並得到了黃銅。
-
四川發現5000年前古文字,這個民族仍在用,為何西方各國不願承認
很多人知道的是目前已知的我國最早的文字是殷商的甲骨文,因此西方國家認為我國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商朝,而非周朝,在諸多史籍中都記載了周朝發生過的事情,所以我國學者並沒有停止對文字的進一步發現,後專家在四川發現了5000年前古文字,這個民族仍在使用,為何西方各國不願承認?
-
良渚遺址是夏朝的都城遺址嗎?它的發現證明了中國5000年的文明史
傳統觀念認為:夏朝文明遺址應該分布在河南、山西、山東一帶。然而幾十年的考古發現並沒有找到夏朝在中原的遺址,目前發現的河南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文物都難以符合一個王朝的規模。由於夏朝遺址的遲遲未能發現,中國文明是否有5000年的歷史也遭到了嚴重的挑戰。如今,江浙一帶發現的良渚遺址卻又偏偏能夠證明中國在5000年前就開始出現了國家的萌芽,開始進入文明時代。
-
新疆出土史前青銅器,專家對其進行研究分析,發現先民活動軌跡
新疆哈密柳樹溝地區出土一批史前遺址,遺址中墓葬有很多為青銅墓;專家利用現代技術,對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器進行了分析研究,最終發現它們的成分,而且追蹤到它們的礦源;就在這個過程中,專家意外發現,新疆哈密地區的史前先民的活動軌跡,以及當時人們的文化交流情況;這是怎麼回事呢?
-
中國文明到底是5000年還是4000年?我們需要的是真相而不是虛榮
在這裡,小編又要區分下文化和文明(國家)的概念。許多人一提到中華文明,就拿出什么女媧、伏羲、三皇五帝,甚至什麼北京人遺址、山頂洞人遺址、河南賈湖遺址來說事,說中華文明8000年。這就是天大的笑話了。文化是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和精神,包括文明時代的文化,也包括原始社會的文化。原始人是能夠懂美學欣賞的,他們會製造樂器、表演舞蹈、進行繪畫等,這些就是文化。
-
專家推斷新疆吉木薩爾千佛洞是唐代高臺寺遺址(圖)
吉木薩爾千佛洞臥佛窟臥佛上部牆面殘留有古代壁畫圖形圖案清晰可見 專家勘察吉木薩爾千佛洞臥佛窟 專家勘察吉木薩爾千佛洞北部佛龕遺址佛教在線新疆訊 2008年5月5日,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顧問
-
新疆文物考古成果豐碩
最主要的是,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僅有的西遼時期的古城之一,這對於解決西遼文化遺存特徵這一國際難題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對哈密市白楊河流域進行考古調查時,新發現文物點20處,在對已知的20處文物點進行複查時,取得了多方面的收穫:發現了白楊河流域內一處青銅時代早期遺存。在這處遺存中,考古工作者首次發現了天山北路文化遺存和焉不拉克文化遺存共處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