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城湖 資料圖
沿劍南大道一路向南,在與天府一街的交叉路口,一處綠草如茵的休閒小遊園裡,憨態可掬的熊貓雕塑「棲息」在高低錯落、蔥鬱精緻的植被花卉中。這個叫做「勤勉園」的小遊園,早已成為周圍白領、學生們每日必經「回家的路」;在高新區天華路,一場美學空間營造正在進行中,這裡將形成以美學優化街區形態,以創意提升街區氣質,融美學元素、藝術表達、文化展示、消費體驗、情感交流等為一體的社區空間場景。
當前,場景營造已成為現代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滿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化空間,也是社區發展治理的未來方向。成都堅定把社區場景營造作為深化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著力點,遵循人本邏輯、差異特性、活力導向、美學價值和動態趨勢,著力營造以智慧智能為基礎的社區場景地圖,以科創空間為形態的社區生產場景,以多元體驗為特徵的社區生活場景,以創業平臺為載體的社區機會場景。
騎龍片區公園城市營造效果圖
一條條綠道,通向家門口
一條條綠道,串聯起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生態之美,構築起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體。綠道,正創造出一個在公園城市裡詩意棲居的生活場景。
高新綠道 資料圖
當前,我市正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為引領,以大運會城市森林綠化景觀建設為抓手,深化公園社區共建共享,推進綠色空間與社區生活有機融合,全面提升社區人居環境,展現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良好形象。
根據《公園城市示範場景營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大運會前,成都將實現環線100公裡一級綠道貫通,85公裡繞城高速兩側透景透綠,完成熊貓基地改擴建項目建設;推進社區綠道「串街鏈戶」,2020年建成「回家的路」和「上班的路」1000條;2020年,結合大運村、大運會場館重要通道園林景觀建設和品質提升工作,實施行道樹增量提質街道390條。
公園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我市將通過持續推進「百個公園」示範工程建設提升全域公園品質。按照《方案》,這一過程中,將同步打造「一園一主題、一園一特色、一園一故事」公園景觀,植入「公園 體育」「公園 文創」「公園 音樂」等新經濟新業態,塑造功能完備、特色鮮明的公園場景。同時,利用城市零碎空間,將創新「社區花園」提質模式,強化社區園林景觀設計和場景營建,以小遊園、微綠地建設為抓手,優化社區綠色空間形態,植入法治宣傳、運動健身、便民服務等社區功能,大運會前將累計建成150個。
小而美的改造,帶來「微幸福」
曾經佔道的私家車、裸露發臭的水溝、亂堆放的垃圾廢料,變成了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文化氛圍突出的社區新場景;曾經私拉亂建、建渣亂堆的閒置地塊,如今成為居民們耕作收穫和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場地……在新都區,社區小微空間的品質提升和社區老舊建築物的活化利用,帶來更多居民生活消費的新場景。
一個多月前,結合「愛成都·迎大運」城市共建共治共享行動和示範社區、小區建設工作,新都區啟動了「鄰聚力·迎大運」社區微更新大賽,在小空間裡小投入解決小問題,通過設施改造、建築修繕、服務提升、功能完善、環境美化、文化彰顯等方式為居民帶來全新的場景體驗感受。
社區生活空間作為承擔著社會服務和社區生活雙重功能的重要載體,逐漸成為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場景的核心組成和社區發展治理拓展延伸的重要陣地和戰場。「我們通過競賽的方式評選出一批體現群眾參與、彰顯地域特色、突出文化創意、注重功能品質的優秀社區微更新項目,並要求參賽項目注重場景植入和服務功能體現,通過生活場景和消費場景的體現,讓一個個微更新項目能『生動』起來。」新都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活動正在火熱開展中。
小而美的改造,為居民帶來身邊的「微幸福」,一個個社區居民看得見、摸得著的「家門口」變化,將拼接成居民生活的全貌和圖景,承載起夢想的詩意與遠方。
多元化的場景,生活有溫度
針對產業社區居民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青春研習社」裡設置咖啡製作、烘焙教學、插花培訓等服務業態,打造集技能培訓、體驗式教學、和諧鄰裡關係營造為一體的空間場景;以鄰裡文化為基底基礎、高新區為起點、發展為時間脈絡,「拾光公園」打造具有溫度記憶、活力向上、創新多元的多功能公共空間和城市創意人文景觀……
前不久,在高新區舉行的「公園社區」新場景需求發布暨新產品推介活動上,這樣的「公園社區」生活消費新場景需求,現場發布了28個。「當前,我們正按照市委要求,深化『場景營城、產品賦能』理念,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拉動內循環、激發新的消費需求,推動新場景、新產品、新業態在社區落地落實,激發社區發展治理活力。」高新區社區發展治理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成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