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開陽港,山水如畫。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正是這「不爭」之水,開山劈石、一瀉千裡,奔湧向前,無可阻擋。
立於開陽港洛旺河碼頭,粼粼波光耀眼。航道平闊,滿帆風疾,一個通江達海的夢想正照進現實。
這個烏江航運規劃建設規模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賦予了黔中兒女越過高山、擁抱世界的新氣魄、新機遇。
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產業帶動、鄉村振興。風塵未洗,我們已在新徵程上,陸、空、鐵、網、水,開陽、貴陽、貴州,正在加速走近世界、融入世界。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接續「黃金十年」,應當是也必然是歷史性跨越成績的再刷新高。
黔貨出山、黔貨出海、黔貨風行天下;財氣入黔、人氣入黔,黔中朝氣蓬勃;買賣全球、連結全球、全球命運與共……新一輪發展的巨輪昂揚起航!
我們的「黔」程,是通江達海,我們的「黔」程,是永不懈怠。
一條大項目帶動之路
4月29日,開陽縣高寨鄉久場村,由正邦集團有限公司及貴州利邦農業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的「正邦福豬」40萬頭標準化養殖生態循環示範基地開建。這個偏僻又寧靜的山村一下子熱鬧了起來。46歲的村民羅祖軍更是喜上眉梢。
「從小就長在這四面都是山的地方,幾十年都困在土地上,也出不去,現在能有大項目落到村裡面,怎能不期待?」作為群眾代表,羅祖軍參加了開工儀式。他堅信,自己的新生活要來了。
在開工儀式上,貴州利邦農業有限公司總裁鄭何說:「項目佔地513.6畝、總投資3.54億元,將通過土地流轉、優先就業等方式,帶動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200人、其他農戶300人以上實現增收。」
鄭何所言不虛。項目一開工,羅祖軍就成為工地上的工人,月收入達到3000多元。妻子一有時間也來這裡打工,每天有150元收入,讓這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生活一下子改善了許多。
「除了帶動就業,等項目正式投產後,我們每年還將給久場村集體分紅10萬元。同時,採取『公司+農戶』模式,由公司免費發放豬苗給村民,並提供技術、飼料、疫苗藥品等,農戶只需出勞動力,生豬出欄後由公司統一回收銷售。農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養殖規模,如果養100頭,每天就可獲得220元的工資。」項目負責人胥勳謀說。
了解到這個情況後,羅祖軍打定了主意。「到時候把家裡能用的空地都建成豬舍,養個一百來頭豬,一年收入六七萬元不成問題。只要勤勞肯幹,致富不再是夢。」
受益的不僅是羅祖軍,「正邦福豬」基地項目目前已帶動就業300餘人,人均月收入超過3000元,越來越多的村民找到了致富的路子。
「正邦福豬」基地的落地,對開陽縣來說,意義同樣重大。據介紹,該項目將為開陽縣打造「百萬生豬養殖大縣」奠定堅實的基礎,對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項目落地了,關鍵還要落得穩、建得快。得益於開陽縣優質的營商環境,項目建設中遇到的難題都被一一解決。
由於海拔較高,當地的供水條件無法滿足項目需求,為此,開陽縣政府斥資300萬元建設長達8公裡的引水工程,作為該項目的配套項目;匹配項目場外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在土地流轉、項目建設等多方面都給予了幫助和支持……
「目前,項目進展非常快,已完成投資1億元,預計2021年2月完工,3月正式投入運營,實現年產20萬頭豬,年產值將達到5億元以上。」胥勳謀說,「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延長產業鏈,發展深加工、屠宰、飼料等相關產業,大力推動『黔貨出山』。」
可以預見,「正邦福豬」基地將成為貴陽生豬保供的重要基地,為開陽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充足的動力……
大項目的帶動作用不言而喻。在開陽,這樣的項目並不是個例。如今,一個個項目,一個個產業,正匯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動能,將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一趟黔貨出山之旅
11月17日7點20分,開陽縣城,街市上行人稀少,還處在一片靜寂之中。而此時,開陽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負責人李仕發的手機上就已經收到一條來自「商城」的訂單提示信息:「浙江寧波,兩份富硒開陽下馬場麵條。」
這是「貴州富硒農產品網店」當天的第一個訂單。對於李仕發來說,這一天才真正開始。
9點鐘,開陽縣富硒特色商業步行街,這條承載著開陽「硒望」的「中國硒街」,在人來人往中開始熱鬧起來。硒街內的開陽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早已是一番繁忙的工作場景。
攝影區內,富硒產品正在攝影師的鏡頭下「擺Pose」;直播區內,主播正在向全國各地的觀眾展示著新鮮的富硒農副產品;工作區內,李仕發正在忙著處理各個平臺的訂單,準備包裝、發貨……一件件開陽富硒農副產品,從這裡「觸電」,走出大山,走向全國。
今年9月22日,開陽富硒特色商業步行街正式開街,標誌著這個擁有「中國硒州」「中國富硒農產品之鄉」稱號的「硒望」之地駛入硒產業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作為硒街重要功能性平臺的開陽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旨在打造開陽縣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園和網購產業區,帶動富硒農副產品和特色文旅產品銷售,形成綜合性電子商務互動服務平臺,助力『黔貨出山』。」李仕發說。
從韓國留學歸來的王賽,放棄了更好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在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負責攝影和文案工作。從韓國到開陽,從代購化妝品到帶貨富硒農副產品,她說,「看到家鄉的好東西能走向全國,沒有比這更開心的事情了。」
來自開陽縣田衝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富硒天然折耳根、花梨鎮大村寨村民夏田種植的富硒大山獼猴桃……這些特色的富硒農副產品,在這裡,從產品包裝,再到發售,都享受免費的「一條龍」服務。
如今,開陽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已經為100多家個體提供產品、品牌包裝及設計服務。而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自營的「貴州富硒農產品網店」,已有12種當地富硒農產品在銷售,較受歡迎的下馬場麵條已經銷售2000多斤,遠銷北京、上海等地。
「我們的目標,就是將家鄉富硒農產品賣到全世界!」這群懷揣著電商夢、平均不過20多歲的年輕人,正在為硒產品出山播下「硒望」的種子。
電商,對王賽和李仕發來說,是「夢想」。對開陽來說,是「出路」。
作為中國最大硒區之一的開陽,境內99.91%的土壤富含硒,出產的菜油、水稻、畜禽、水產、蔬菜等各種農特產品都天然富硒,深受消費者喜愛。
然而,儘管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富硒農產品如何賣出去?如何賣上好價錢?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開陽縣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經濟,念好「硒」字經,打響「硒」品牌,加速推進硒資源的開發利用,將開陽富硒產業的發展推向了新的高度。
而打造「中國硒街」,就是開陽人在邁向鄉村振興之路中的創舉。
在「中國硒街」,這裡正緊扣「黔貨出山」戰略,通過「線下富硒品牌館+線上新型電商+資源共享」模式,充分挖掘開陽富硒資源優勢,強化富硒品牌培育、打造和推廣,以發展「特色農業、品牌農業、功能農業」的產業振興方式,轉化成群眾脫貧致富的「法寶」。
「自開街以來,我們大力推廣『電商平臺+消費者+農戶』扶貧模式,鼓勵電商消費群體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結成對子,形成長期穩定的消費渠道,搭建產品穩定長期銷售平臺,推動開陽富硒農產品不斷『泉湧』、持續『出山』。」 開陽縣硒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譚婭說。
通過「發力」電子商務,這些曾經藏在深山人不識的珍品,正通過電商走出大山,走向全國各地。這個特色商業街區,正打通產銷對接的「最後一公裡」,帶動開陽富硒產業為鄉村振興助一臂之力。
一個通江達海之夢
「貴陽通江達海的夢想,將從這裡出發。」冬季的烏江,江水清冽,遠觀開州湖內的開陽港,開陽縣地方海事處處長段平滿懷憧憬。
面對一重又一重的青山,從開陽港北上,出市;經甕安、餘慶、思南、沿河,出省;到重慶涪陵,直達長江;一路向前,抵長三角;再向前,出海入洋……然而過去,開陽人不敢想,貴陽人不敢想。
作為離貴陽市中心城區最遠的區縣,交通一度是制約開陽縣經濟發展的瓶頸——縣內擁有豐富的磷資源、全國少有的富硒資源及獨特的旅遊資源,但交通薄弱使得這些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經濟優勢。
出路在哪?開陽港的規劃和建設為開陽突破瓶頸帶來了機遇。
依據優越的區位優勢和建港條件,開陽港被規劃為烏江黃金水運通道中上遊港口群中的核心港和樞紐港,是貴陽市「北入長江」航運建設的北大門、烏江航運的啟運港、貴州省的重要港口,也是烏江航運規劃建設規模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2012年,洛旺河碼頭動工,投資2000餘萬元,新建客貨綜合泊位3個,設計船型500噸,港區設計年貨物吞吐量45萬噸、年客運量50萬人次。目前,開陽港已建成洛旺河港區第一作業區,該作業區通過24公裡四級航道連通烏江主航道,距長江航道545公裡。
「洛旺河碼頭的作業區,也就是第一作業區,它的功能主要是作為客運使用;第二作業區作為核心的港區來建設,有船舶工業基地和開陽港物流園;第三作業區主要是貨櫃、滾裝船;第四作業區主要是散貨。」段平說。
開陽港還承載著更長遠的夢想——這個貴陽通江達海的開放標誌,將在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戰略中覓得新機,為開陽、貴陽的發展開闢新局。
對於開陽這個農業大縣來說,開陽港意義非凡。「開陽縣是貴陽最大的農業縣,屆時,富硒農產品可以通過便捷的水運通道,走向全國。」段平說,「而且,水運的優勢比較明顯。根據測算,水運是陸運等貨運方式中成本最低的,特別是長距離運輸。」
「黔貨出山」,將不再只走「山路」。通過這條「黃金水道」,開陽的富硒農產品,乃至全省的農產品也將可以從這裡走出大山,走向長江中下遊,走向世界。
開陽港的意義不止於此。在填補貴陽航運產業空白的同時,沿岸還將在鄉村振興中、在農旅融合中開出一片「春色」。
依託開陽港區,開陽提出建設「東部構皮灘庫區生態經濟板塊」「東部港口經濟帶動一三產互動發展區域」「東部構皮灘生態農業區」的產業發展思路,以及「一鎮一品」的產業布局構想,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和特色種養殖產業。
看到了通江達海機遇的烏江沿線鄉鎮,已早早布局,走上了一條嶄新的鄉村振興之路。
開陽港所在的花梨鎮,按照「路邊見花、山上見果、地上見蔬、水中見樂」的發展布局,全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打造精品水果種植帶和開州湖水陸農旅觀光帶,發展枇杷、柑橘、甜柿、李子、大紅桃等特色種植產業,打造美麗鄉村環境,建設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長徵廣場」……這裡正在成為開陽旅遊業發展的突破點。
從烏江出發,通江達海的夢想,正在成為現實。讓「一江水」變成「一江金」,這條可以通江達海的經濟大動脈,正在鄉村振興的恢弘藍圖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佘崇忠 張可 佘佐傑 樊榮/文 鄭雄增/圖
編輯:朱永娣
統籌:汪東偉
編審:幹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