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的「直」與「圓」字為什麼好

2020-12-12 子宜春來

說起唐朝王維的《使到塞上》,人們都會異口同聲地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寫得好,說此句描寫出了「奇特壯麗的風光」,評價其「畫面開闊,意境雄渾」。甚至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四十一回香菱學詩裡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這就是「詩的好處,有口裡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又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當時我讀到此處,真想看曹先生是怎麼具體闡述其好處的,但他又只是說好在逼真而難以言說,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這並能解我心中的疑慮。優秀詩作中的每一個字定有其可分析可闡述的情致的,並不是常人所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說的。我特別喜歡讀葉嘉瑩先生的作品,就在於她能把別人說不透的內涵通過她的抽絲剝繭般地分析,清晰地展現在你的面前,讓你真正地心領神會,掩卷長思。

我們知道詩主要是用來傳情的,尤其是格律詩,並不以敘事而為主要目的。其中的寫景也不是單純地繪景,而是為委婉抒發某種或某些情感服務的,脫離開情感的景物句,即使多麼細緻入微、用詞精妙,其實都是沒有什麼大的意義的。就如中國畫,無論你筆墨多麼精到,但如果整幅畫沒有什麼內涵,那也不會有多少藝術價值的。文筆只是運用語言材料的能力,但能力不等同於藝術。王國維所謂的「一切景語皆情語」說的大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閱讀王維的這首詩也不能脫離開他的感情,單純來探討這兩句千古名句是多麼地好,這樣做無異於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王維的《出塞》是一首律詩,前兩聯與後兩聯在感情基調上是不一樣的。前兩聯情緒低沉,後兩聯變得激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我們就要聯繫他寫詩的背景和詩句本身來追尋王維情感的變化軌跡。

此詩原注寫道:「時為御使監察塞上作」。時,是什麼時間?是開元二十五年(737)。

我們看一看王維年譜上所記內容:

公元737年(開元二十五年丁丑)。三月,令崔希逸擊吐蕃,敗之。玄宗殺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貶張九齡為荊州長史;晉爵李林甫為晉國公、牛仙客為豳國公;是年宋璟卒;武惠妃卒;李白移家任城,繼隱徂徠山。

王維三十七歲。年初至夏,在長安任右拾遺。在右拾遺任上與官員多有交往。留詩《韋侍郎山居》、《奉和聖制賜史供奉曲江宴應制》、《和尹諫議史館山池》、《贈徐中書望終南山歌》。四月張九齡遭貶荊州長史。王維深感沮喪,有詩寄之。題為《寄荊州張丞相》,表達了思退情緒。

是年夏,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河西。留詩《使至塞上》、《出塞作》。在涼州,王維被崔希逸闢為幕府節度判官。留詩《涼州郊外遊望》、《涼州賽神》、《雙黃鵠歌送別》、《從軍行》、《隴西行》、《隴頭吟》、《送崔三往密州覲省》、《靈雲池送從弟》等。

從上文可看出,當時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戰勝吐蕃,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 「監察御史」也就是詩中所說的「屬國」。秦漢時有一種官職名為典屬國,蘇武歸漢後即授典屬國官職。唐人有時以「屬國」代稱出使邊陲的使臣。

這次出塞,實際是王維被排擠出朝廷的一種表徵。這首詩作於赴邊途中。

首聯一開始,王維就有「單車」來 表明自己的落寞,再加上用「屬國」來稱自己的身份,裡面就包含有像蘇武一樣的忠君愛國卻不被重用的哀婉。

頷聯又說自己是「徵蓬」,那是無根之草,有隨風飄遙、無依無靠之感。自己連北歸的大雁都不如,人家還有家可歸,有可盼的未來。自己孤單寂寞走塞外,不知哪裡是自己的歸處。

詩人一直走向塞外,本來心情應該隨著荒漠的展開而更加悲涼。但王維卻一反前兩聯的悲調,樂曲一下子變得高昂起來。他看到戈壁瀚海不是荒涼悽苦的,而是廣闊的,是一片「大漠」,綿延無境,讓人心胸為之開闊。以豪健著稱的岑參曾說:「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而文弱的王維一掃這些愁雲。大漠上的烽煙直衝向天,有力健挺,潛藏著無盡的力量。黃河不是劉禹錫筆下的黃河,「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仿佛有無限的荒涼與落寞。王維眼中的黃河是「長河」,橫亙萬裡,無始無終的,是永恆的。即使是落日吧,也沒有岑參「疲馬臥長坡,夕陽下通津」的傷頹,反而是有杜甫「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的雄壯。「圓」字寫出了一種完整、充盈、豐滿、滋潤,似乎歲月靜好的模樣。

王維為什麼突然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其實原因在後一聯,正是因為他遇到了一隊偵察兵,這些士兵機敏、能幹,馳騁沙場保家衛,把生死放在了度外。更難得的是,王維一打聽,他們的主帥還更在遙遠的前線。王維這時候定會覺得自己只在乎個人得失是多麼渺小,比起這些邊塞將士真是慚愧啊。也許是受這些將士的愛國豪情所影響,王維的心境發生的質的改變,原來所哀嘆的一切都已不重要,而眼前的雄奇景象才更讓他豪情萬丈,所以他寫下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千古奇句。這個句子並不只是說抓住了邊塞的特點,用詞講究而已,更重要的是其中飽含了詩人的真情懷。

還有另一首寫於此次出塞其間的詩,也可以佐證他的內心是發生了怎麼樣的巨變。

《出塞作》

王維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

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

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

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

相關焦點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開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維奉唐玄宗之命,以監察御史之身份奉使涼州,赴西北邊塞宣慰在青滌西大勝吐蕃的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當風力發電車在廣袤的田野上屹立,我想到了大漠孤煙直!孤煙對落日都是徐徐之態的景物,一個直一個圓,都是形狀。雖然無數次想想過大漠孤煙直和長河落日圓的唯美景觀而長河為長,落日為圓,此乃長中有圓也!  如此我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領略到了唯美景觀、戍邊艱苦、幾何美築三層含義。你感受到了嗎?  由此及彼!我們建房、做飯在建築美上可以學習一二!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意境詮釋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出自王維的《使至塞上》。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這點人們是沒有異議的。問題是,大家都說這兩句好,但是好,好在何處,恐怕就是見仁見智了。更多的人是用心感覺到其微妙之處,卻難以用語言表達出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這兩句詩表面上是在寫景,實質上卻形象表達出一種孤獨的感覺。
  • 西部旅遊必讀唐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在帶團的時候,我發現有很多人只顧得拍照,卻不怎麼了解當地的文化,接下來,彭導準備將唐詩結合西北風情做一些深入的內容,使我們在西北遊覽時,能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和體會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幾乎每一位來西北旅遊的人都會背的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唐詩閒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聯云:『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再還有『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這『白』『青』兩個字也似無理。
  • 大漠孤火煙直長河落日圓感情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表達了詩人...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相信很多人都十分熟悉,也都知道這是一首描寫邊塞風光的詩。那麼大家知道作者在寫這首詩的時候是帶著怎樣的思想感情嗎?不知道的小夥伴就需要去文中尋找答案了。
  • 長河落日圓全詩 大漠孤火煙直長河落日圓全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也知道其中的意思。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首詩的名字是什麼,全詩又是什麼內容。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這首詩的資料,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詞賞鑑·大好河山)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詩題「使至塞上」,意即出使到達邊塞。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四月,時年36歲、在朝中任右拾遺的王維,被派往河西節度使(管轄今甘肅及河西走廊地區)軍中任監察御史。這首五言律詩即其初到河西時所作。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註:1.屬國:有幾種解釋:一指少數民族附屬於漢族朝廷而存其國號者。漢、唐兩朝均有一些屬國。二指官名,秦漢時有一種官職名為典屬國。3.長河:即黃河;一說指流經涼州(今甘肅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條內陸河,這條河在唐代叫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4.蕭關:古關名,又名隴山關,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候騎:負責偵察、通訊的騎兵。
  • 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廣袤無垠的沙漠裡,稀稀拉拉的幾輛馬車緩慢地從天邊駛來,車軲轆發出「吱呀吱呀」的不絕於耳的聲響,似乎在宣告著它們已經快到達行駛的極限了。拉車的是一些高大的馬匹,可長途的跋涉將這些昔日矯健的駿馬變得灰頭土臉,再不見往日的神氣了。不知這車中是何人,為何在這個風沙肆虐的季節出現?
  • 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可到底意難抬眼,捕捉到一縷孤煙,在那數十裡外的大漠中,直直上升,不再嫋嫋,卻更像是一把插入天空的長劍。時至傍晚,大漠在夕陽的照射下,少了幾分荒涼,添了幾分溫暖。蜿蜒的河道從西邊天際走來,流到了青年眼前,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閃著粼粼的波光,水裡的太陽無比碩大渾圓,帶著他滿目的讚嘆,流向了東邊。
  •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寶古圖沙漠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無邊的沙海中,點綴著一叢叢樹木,那是沙柳,那一叢叢沙柳,給原本沉寂的沙海注入了生命的活力。為了能在缺水的沙漠中生存,沙柳憑藉自己頑強的毅力,把根深深地扎在沙土之中,長達幾十米,一直伸向有水源的地方。在這裡,生命一旦產生,便很難消亡,因為艱苦的環境,往往可以養育偉大而頑強的生命。 廣袤的大漠,死寂的沙海雄渾、靜穆、板著臉,總是給你一種單調的顏色,黃色,永遠是灼熱的黃色。仿佛大自然在這裡把洶湧的波濤,排空的怒浪,剎那間凝固了起來,讓它永遠靜止不動。
  • 《使至塞上》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作者簡介:王維(701-761),字摩詰,出生在蒲州(今山西永濟)。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4、長河:指黃河。5、蕭關:古關名,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東南。候騎:騎馬的偵察兵。6、都護:官名。唐代邊域設都護府,最高長官稱都護。燕然:山名。這裡指前線。全詩解釋:我乘著輕車慰問邊塞軍隊,路上經過了居延關。風卷著蓬草在塞外飛揚,北歸的大雁飛入了胡地的天空。大漠上一股狼煙直衝雲霄,長河盡頭,圓圓的夕陽正在下落。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十場蒙曼立群: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嘉賓蒙曼解讀:炊煙是嫋嫋的,但在大漠之中是沒有人跡的,沒有任何其他擾動,所以孤煙就直逼青雲。這個「直」字,體現了大漠的荒涼感。「長河落日圓」,落日因為沒有其他物體遮擋,而顯得格外的圓,格外壯麗。所以大家說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圓滾滾的落日如火球一般落下,像龍一般的黃河披上了一層橙紅的外衣。                                                        ——張沛文廣闊無垠的沙漠裡,放眼望去,一絲孤煙直上雲霄,幾隻大雁飛在天上。蜿蜒曲折的黃河邊上,落日渾圓,餘暉映照在大地上,一片橙黃。
  • 騰格里南頭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唐代大詩人王維,代表朝庭出塞宣慰戰勝吐蕃的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及部屬時,於赴邊途中路過塞上,觸景生情,寫出了震憾人心的詩篇《使至塞上》,全篇五言八句共四十字,其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十字被歷代人譽為千古名句。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寫的是哪個沙漠的景色?
    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的沙坡頭,據說王維路過那兒便寫下了千古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雖然沙坡頭給我的感覺就不太好,在黃河邊上,但是沒有蘭州黃河的清,也沒有壺口瀑布那邊黃河的磅礴。再說沙子,真的是很黃很黃的沙漠。沒有鳴沙山好看,鳴沙山的沙子很細很滑。
  • 大莫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在廣大無邊的沙漠中遠遠看去,邊塞上用作軍事聯絡信號的烽煙格外地直;傍晚落山的太陽倒映在太河之中,大大的、圓圓的,蒼蒼茫茫讓人感到溫暖和親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懷盛唐邊塞詩,今我行者如斯?
    詩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唐)王維想必我們對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使至塞上》的絕句信手拈來,莫過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創作這首詩也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公元737年春,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背後不可說的詩意
    王維的這兩句詩表面只是極為簡單直接的景色描寫,然而給人的感覺卻是極為雄渾完整,詩意沛然充滿,仿佛在大漠、孤煙、長河、落日裡,那片廣袤的空間都被什麼東西填得滿滿當當。然而若去認真探究它是什麼它卻又不見了,只剩下簡單的字句或者畫面。那神秘不可見的東西我們姑且把它叫做詩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