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醍醐灌頂!原來這就是緣起性空,背後的深意!

2020-12-07 慧光雲聚

隨業惑以漂沉,逐色聲而貪染,深陷於「心」的漩渦中無法自拔的我們,不知所謂覺受之樂稍縱即逝,不知苦才是人生,不知萬法竟有光明本相。被心識遮蔽的世間本源是什麼?佛通過見、修、行、果的聞思修次第,給修行人指明了一條開顯真相之路,歸納起來就是——緣起性空的智慧真諦。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緣起性空」。

萬法皆空,一切皆有可能

佛經云:「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萬法皆空,一切皆有可能。舉個例子來說明——「麵粉」,極為通用的一種食材,沒有一個人不曾吃過麵粉做的食物,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麵粉是空性的。如果說麵粉是自性實有的,那糟了,麵條、餃子、麵包、大餅……我們算是吃不上了,因為實有的法是恆常獨立的,是不觀待因緣而有變化的。因此,只能直接吃粉末狀的麵粉了。然而,正因為麵粉是空性的,才可以通過不同的緣來改變它的果。同樣都是麵粉,加上酵母、雞蛋,可以做成蛋糕;把它擀成小圓片,加上菜餡兒可以做成餃子;擀成大圓片,可以切成麵條等。

「萬法若有一成實,諸所知成永不現,萬法無一成實故,無邊所知了分明。」正因為萬法是空性的,才會有形形色色、五彩繽紛的無量顯現;亦因如此,顯現的萬法才會與法界平等無二,如同水融入水一般,周遍整個法界而顯現。如「千江有水千江月」,並不是真的有一千個月亮存在,這完全是由於法性周遍法界所致,無論是千江,還是萬江,只要有水器,因緣和合的當下就能夠映出的月影。

緣起性空講的是什麼?

緣起性空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以緣起故自性空。萬法皆是觀待他緣而起,就好比左和右一樣,都不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假立才有的。觀待他緣意味著不能依靠自力存在,沒有自己持守自己的「本性」,這就是自性空。自性空就是沒有固定性,沒有內在的本質。就像好壞、美醜,每個人看到都不一樣,自己在不同年齡段看到的也不一樣,因此沒有真實的好壞美醜,這就是自性空。如果再進一步,就連我們所處的這個空間和時間,用中觀正理去觀察時都會發現,我們其實生活在一個處處充滿著悖論的世間中,一切都無法成立,因為一切都是觀待他緣的緣故。

有些人即使觀察到觀待有,也以為事物是存在的,他們覺得只有存在了才會相互觀待。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是因為他的觀察還不夠深入的緣故,如果再仔細想一想就知道,已經存在了就不需要觀待,所以,「觀待有」意味著雙方都沒辦法存在,是空性。

自性與觀待,並非僅僅是定義上的衝突。我們很容易了知一切萬法並非無因無緣、不依賴其他——只要稍加觀察,所有人都能發現相互依存的特點。然而說到自性空就難以接受,甚至難以想像。這說明萬法有自性的執著已經深入我們的骨髓,天天運用卻不知道。到底哪些是自性有呢?實際上,我們經常執著某某事物必定如此這般,不可更改,這種執著就是執著於萬法存在自性。什麼是自性?事物自己有完全不同於其他事物的、獨特的、自己成立的自己的特性,這就是自性了。萬法沒有不觀待他緣的,所以自性沒辦法成立,也就是說一切見聞覺知皆無法成立,分別即錯。真實相中,一切分別全都寂滅,所以無有可得、無可識別、無所緣取。所以中觀在講最終勝義諦的時候會說離戲,也就是遠離一切邊的意思,就是遠離分別心的大寂滅境界。

第二個層面,緣起等於性空。在這種離戲境界裡,顯現還是不顯現呢?這必須提到我們心的特質,當遠離一切分別後,不是斷滅,而是心的實相自然現前,在這種本來真心中,覺性智慧無分別,所以空;能照了一切萬法而不離智慧本體,所以無所得。心性真如的緣起與空性無二無別,不可分割、不可識別。空性不礙顯現,顯現即是空性,所以一多相即、廣狹無礙,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到此才是究竟的緣起性空。

如何修空性呢?修空性有能對治煩惱、斷除流轉種子的力量,但是,空性不僅僅包括在座上修,還需要有正見作為前導,因此要對基道果有信心,內心要清淨,要配合大悲心、菩提心才能得到般若智慧。

相關焦點

  • 佛教的核心是,緣起性空,自心現量,自淨其意,是為佛教
    佛教的核心是,緣起性空,自心現量,自淨其意,是為佛教。佛教本質上是無神論,認為宇宙世界、神靈眾生,都是我們自心所現,是業力因緣所化,故而佛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天人對於人類就是神靈,天帝對於天人就是神靈,造物主對於天帝就是神靈,而法界聖賢對於造物主,就是神靈,而法界聖賢,卻是如來一念錯覺,清淨業所現十法界莊嚴國土,實相中,本無菩薩與眾生,即無眾生,也無如來,清淨如如,無生無滅,無來無去,故佛說,眾生界就是佛界,眾生心就是佛心。佛與眾生一心之隔,心迷則佛即眾生,心覺則眾生是佛。
  • 佛教:醍醐灌頂!原來這就是拈花微笑,背後的深意!
    古往今來,「性空」二字害得多少人著了魔怔——既然花朵是空的,我還賞它作甚?既然容貌是空的,我還洗臉作甚?既然父母是空的,我還孝順作甚?既然珍寶是空的,我還布施作甚?既然淨土也是空的,我還修行作甚?內心由此而崩潰了。佛陀拈花,迦葉微笑,拈花微笑,看似玄奧,細按則深有趣味。
  • 不信佛教說因果,知道什麼是緣起性空嗎,看世界科學院院士怎麼說
    在佛教的文化裡,許多人不信因果關係,那麼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佛教的的因果關係。緣起論是佛法的根本,我們懂得因緣法,就懂得「緣起性空」的道理,懂得「緣起性空」道理,相信你就懂得因果。本文內容會通過簡易認識「緣起性空」的道理,在通過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和教育家,原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院士來探討「緣起性空」,看佛教文化佛陀的偉大理論,看您是否還覺得佛教的因果觀念是錯的還是對的。佛教的因緣法與因果,什麼是緣起性空?
  • 佛學:緣起亦緣生、空亦十八空,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中觀派和三論宗主張「性空緣起」,認為只有一切事物的本性體空、才能生起一切事物。《中論》稱:「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瑜伽行派和法相宗主張「阿耶緣起」,以"「三界唯心」「唯識無境」來說明世界的本源。《大乘起信論》作「真如緣起」,《勝經)等作「如來藏緣起」,均以佛心、法淨心為世界的根源。
  • 佛家中觀派的緣起性空說
    大乘般若學不同意這種集合型的本質論加上寂滅論的緣起說,認為它並沒有在現象界中找到證悟的根源,而是將涅槃推到了一切現象的壞滅盡淨的終極,因此也就說明不了佛陀在世時就具有的涅槃境界的思想。大乘初期,印度最深刻的思想家就是龍樹(約150-250年),只有他才真正闡發佛陀的緣起思想。
  • 《妖貓傳》空海為什麼一直笑? 空海法師迷之微笑背後竟有這層深意
    《妖貓傳》空海為什麼一直笑? 空海法師迷之微笑背後竟有這層深意時間:2018-02-11 13:2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妖貓傳》空海為什麼一直笑? 空海法師迷之微笑背後竟有這層深意 電影《妖貓傳》正在熱映,片中染谷將太飾飾演的空海全程都露出了迷之微笑。
  • 緣分,理不清剪不斷,緣起何處呢?佛曰:性空
    而無數的佛學典籍,其中關於緣,佛陀的原創性觀點其實只有一個,就是:緣起性空。這四個字是佛教的層層疊疊的理論基石,各種修行方法、戒律都是從這個觀點上來的。今天就和大家討論一下緣起性空,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發。
  • 緣起性空與唯識無境---慈慧
    佛陀入滅約三四百年之後,大乘佛教逐漸興起。首先是般若一類的經典與思想被弘揚開來,般若的主要思想就是「緣起性空」。緣起法可以追溯到世尊時代,世尊的成道即意味著他對宇宙人生的全體證悟,而其所證悟到的便是緣起法。乃至談經論教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也都是圍繞緣起這一主題而展開的。如四諦十二因緣等等早期佛教的基本教義。因此,早期佛教的中心思想即是緣起論。
  • 佛教:這才是「緣起性空」的真正含義,你真的理解嗎?
    佛教:這才是「緣起性空」的真正含義,你真的理解嗎?緣起性空,是佛教最核心的理論,但是什麼是緣起性空,很多人並不了解。我們經常聽到、見到一些大德居士,以及專家學者也都來講「緣起性空」,但是有一些人講的並不清楚,甚至於會讓別人產生誤解。
  • 佛教的「空」悟道了,即使你身處逆境,牢記兩點,自然心平氣和!
    而佛陀的心量廣大,慈悲為懷,證悟世間真理,知曉緣起性空,所以,證悟成佛。只不過,佛法廣大,在中國傳承近兩千年的歷史中,許多人對空的理解不一,無法體悟緣起性空的真理,不能體悟五蘊皆空,四大皆空的「空」。如果不能理解「空」深意,生活中,就無法受用。那要從哪裡下手呢,我們就要看第二點。
  • 佛教:天天念「緣起性空」,到底什麼是緣起?看完你就明白了!
    緣起法就是空性,空性就是緣起法,這就是佛經所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緣起法與空性是等同的,也就是說,不存在與現象是平等共存的,如果想拋開眼睛所見的外在現象,去重新尋找一個空性,是不可能的。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緣起」。
  • 「真如緣起」是什麼意思
    既然萬法皆空,那麼,對這皆空的萬法,人們又怎麼會認以為真實呢?《大乘起信論》講「真如緣起」,正是為了解答這一問題。2 「真如緣起」是對「性空假有」等理論的進一步解說「性空假有」,是大乘般若學即空宗的基礎理論,也是整個佛教理論的基石。對「性空假有」之理論的闡釋,應以「解空第一」的僧肇為最佳。在《肇論》中,僧肇對佛教之空的概念進行了嚴密、深入的論述。
  • 佛教的空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呢?
    其實不然,酒、色、財、氣,這四大是佛教必須去除的根本習氣,去除了這四大減少了欲望,也就少了非常多的煩惱。那麼到底空是什麼意思,又有什麼含義呢?空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呢?空在平常生活中提到,那麼就是沒有的一種形態,空沒有實際的形態出現,你也看不到它的樣子,所以說空。而在佛教文化中【空】是非常重要的的,根本沒有。佛陀證道後的理論中提到最重要的一點【緣起性空】,每一件緣起事物的本質都是【空】的,根本沒有實際的一個我存在,這種特性的【空】並不是沒有,只是我們看不到它的作,佛陀為了善巧方便故說【空】。
  • 緣起性空與無我是什麼意思?淺釋無我和緣起性空
    緣起性空在佛教裡,它其實是整個解脫道理論的原則,修行的人就是朝著這個緣起性空的道路,慢慢的去調整我們的思想觀念去修證。緣起性空說穿了,就是一切都是屬於因緣和合。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有因有緣,然後才會有果。
  • 佛教:一目了然的緣起涅槃
    當世正流行著的,能衝破民族和國界的世界性的三大宗教,為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其他很多教派,也大都是這三大宗教的分支在這裡,要研究長江流域的寶塔、寺廟和僧俗,就必然涉及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祭拜形式上,和另兩個信奉只一個神的世界性宗教不同,佛教是於多神教,並且是拜祭偶像的。佛教與印度教同樣都產生於以婆羅門階級為中心的印度,它吸收了原來婆羅門教(古印度教)的生生輪迴和因果報應的思想。
  • 元論|緣起性空
    所謂「緣起」,就是說:世間上沒有獨存性的東西,也沒有常住不變的東西,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生起。所謂「性空」,就是說:因緣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如果自性不空,則不能有,這就是「真空生妙有」的意義。要明白佛教的義理,就必須從緣起論開始。
  • 性空緣起,一切現象因性空而存在,又因性空而平等
    緣起性空的平等性;看到這麼多人來聽經聞法的現象,這是一種和合出來的現象;這個和合出來的現象,是透過了時間累積過來的,但是也透過時間,而會又步向離散,所以我們看到的只是緣生的現象,但是在當下如果能夠透視的時候,其實是步向了緣滅,沒有停息的。
  • 【佛教常識】緣起是什麼意思
    ),重要佛教術語,一切有為法都是因各種因緣而成,此理即為緣起。任何事物都因為各種條件的相互依存而處在變化中,這是佛陀對世間現象的成住壞滅之原因、條件所證悟的法則。基本含義  緣起:巴利語pañiccasamuppàda。即凡是存在之法皆是由諸緣生起之義。  《清淨道論》對「緣起」作了幾種解釋:  1.
  • 十二緣起是佛教的一個獨特的觀點
    《佛說稻稈經》主要講的是緣起,緣起分外緣起和內緣起,外在的和內在的。外在的緣起就是講外面的世界是怎麼樣形成的,這個之前已經講過了。外面的大自然的成因不是某一個神或某一個造物主創造的,而是每一個外面的物質都有自己的因緣。它的因緣決定了它的誕生、發展。所以一切都是因緣。
  • 緣起性空: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但是,根據佛家經典裡的論述,這杯水是虛幻的。因為這杯水是由很多條件聚合而形成的事物,當達成它的條件消失之後,這杯水也會隨之消失。一切有為法,由因而存,由緣而生,因為根,緣為本,無因不能緣,無緣而有因,緣起則生,緣散則滅,諸行無常,是生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