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業惑以漂沉,逐色聲而貪染,深陷於「心」的漩渦中無法自拔的我們,不知所謂覺受之樂稍縱即逝,不知苦才是人生,不知萬法竟有光明本相。被心識遮蔽的世間本源是什麼?佛通過見、修、行、果的聞思修次第,給修行人指明了一條開顯真相之路,歸納起來就是——緣起性空的智慧真諦。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緣起性空」。
萬法皆空,一切皆有可能
佛經云:「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萬法皆空,一切皆有可能。舉個例子來說明——「麵粉」,極為通用的一種食材,沒有一個人不曾吃過麵粉做的食物,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麵粉是空性的。如果說麵粉是自性實有的,那糟了,麵條、餃子、麵包、大餅……我們算是吃不上了,因為實有的法是恆常獨立的,是不觀待因緣而有變化的。因此,只能直接吃粉末狀的麵粉了。然而,正因為麵粉是空性的,才可以通過不同的緣來改變它的果。同樣都是麵粉,加上酵母、雞蛋,可以做成蛋糕;把它擀成小圓片,加上菜餡兒可以做成餃子;擀成大圓片,可以切成麵條等。
「萬法若有一成實,諸所知成永不現,萬法無一成實故,無邊所知了分明。」正因為萬法是空性的,才會有形形色色、五彩繽紛的無量顯現;亦因如此,顯現的萬法才會與法界平等無二,如同水融入水一般,周遍整個法界而顯現。如「千江有水千江月」,並不是真的有一千個月亮存在,這完全是由於法性周遍法界所致,無論是千江,還是萬江,只要有水器,因緣和合的當下就能夠映出的月影。
緣起性空講的是什麼?
緣起性空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以緣起故自性空。萬法皆是觀待他緣而起,就好比左和右一樣,都不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假立才有的。觀待他緣意味著不能依靠自力存在,沒有自己持守自己的「本性」,這就是自性空。自性空就是沒有固定性,沒有內在的本質。就像好壞、美醜,每個人看到都不一樣,自己在不同年齡段看到的也不一樣,因此沒有真實的好壞美醜,這就是自性空。如果再進一步,就連我們所處的這個空間和時間,用中觀正理去觀察時都會發現,我們其實生活在一個處處充滿著悖論的世間中,一切都無法成立,因為一切都是觀待他緣的緣故。
有些人即使觀察到觀待有,也以為事物是存在的,他們覺得只有存在了才會相互觀待。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是因為他的觀察還不夠深入的緣故,如果再仔細想一想就知道,已經存在了就不需要觀待,所以,「觀待有」意味著雙方都沒辦法存在,是空性。
自性與觀待,並非僅僅是定義上的衝突。我們很容易了知一切萬法並非無因無緣、不依賴其他——只要稍加觀察,所有人都能發現相互依存的特點。然而說到自性空就難以接受,甚至難以想像。這說明萬法有自性的執著已經深入我們的骨髓,天天運用卻不知道。到底哪些是自性有呢?實際上,我們經常執著某某事物必定如此這般,不可更改,這種執著就是執著於萬法存在自性。什麼是自性?事物自己有完全不同於其他事物的、獨特的、自己成立的自己的特性,這就是自性了。萬法沒有不觀待他緣的,所以自性沒辦法成立,也就是說一切見聞覺知皆無法成立,分別即錯。真實相中,一切分別全都寂滅,所以無有可得、無可識別、無所緣取。所以中觀在講最終勝義諦的時候會說離戲,也就是遠離一切邊的意思,就是遠離分別心的大寂滅境界。
第二個層面,緣起等於性空。在這種離戲境界裡,顯現還是不顯現呢?這必須提到我們心的特質,當遠離一切分別後,不是斷滅,而是心的實相自然現前,在這種本來真心中,覺性智慧無分別,所以空;能照了一切萬法而不離智慧本體,所以無所得。心性真如的緣起與空性無二無別,不可分割、不可識別。空性不礙顯現,顯現即是空性,所以一多相即、廣狹無礙,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到此才是究竟的緣起性空。
如何修空性呢?修空性有能對治煩惱、斷除流轉種子的力量,但是,空性不僅僅包括在座上修,還需要有正見作為前導,因此要對基道果有信心,內心要清淨,要配合大悲心、菩提心才能得到般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