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可貴的是教養

2020-10-18 歐陽逸人

          人生最為可貴的是什麼?是一個人的教養。什麼是教養?是指一個人的文化和品德的修養。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它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在家庭中從小養成的行為的道德水準,屬於他律教化顯現。具體說,教養是人的性,是人的素質是為人的準則是處世的規矩。教養就是在與人交往時,懂得尊重,待人有禮寬宏大量,換位思考,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顧及別人的感受。一個人,只有具備良好的教養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人生的教養最重要。所謂「教養」是指做人的禮貌、規矩、態度、風度、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等,重點歸類到「禮儀」「素質」「道德」「人品」。其實,禮貌和教養不完全是一回事。禮貌只是人的外在的表現而已。知禮節、懂禮貌的人不一定具有良好的教養,而有教養的人一定懂得遵守禮節和禮貌。禮貌是外在的、表面的,它是經過訓練就會有的,也是刻意就能裝出來的。而教養是發自內心的。它是由環境、教育、經歷等結合成的人的內在素質。也就是說,雖然一個人有禮貌,討人喜歡,但他的內在可能是自私的、虛偽的。當說一個人有教養時,不僅說明他的外在行為,而且還說明這個人的文化、修養、內涵、道德、品質是好的。

    做人講禮貌,對人有禮貌。可禮貌只是教養的基礎,是獲得教養的量變修煉過程。有些非出於真心而表現得面面俱到,那也是禮貌。教養與禮貌是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繫的。區別在於,教養反映的是人本質上的品質與道德水平,反映一種積極的對己對人的態度和行為,而禮貌只是人與人交往時所表現出的對人謙讓恭敬的外在舉止。它們的聯繫在於,有教養的人與人相處時總會藉助禮貌這種形式。因此,我們既不能說,一個社交場合彬彬有禮而私下總說人壞話的人有教養,也無法說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熱心助人的人有教養。教養,是對一個人品質修養的高度概括,是一個有著一定意義的概念。

    人生既需要內在道德品質的美好與完善,也需要外在行為舉止的禮貌與得體,兩者統一才有助於我們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教養」準確的說,就是有愛心,懂得尊重他人,懂得禮貌,為人正派真誠,處人做事有分寸,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沒有貪慾之心,從不佔別人便宜,豪爽大氣有風度,豁達樂觀有肚量。教養的本質是對人的關懷。因為關懷,才會注意並準確地把握交往尺度,給別人留下了必要的私人空間;因為關懷,才會注意克服種種不便,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公德的要求;因為關懷,才會注意處處講究文明禮貌,努力營造文雅平和的氛圍;因為關懷,才會對別人體貼、寬容,真誠、尊重,使自己得到別人的坦誠、熱情、貼心、敬重。

    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教養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教養是為人處世的一種做人的規矩,是待人接物的一種敬重的態度。教養是知深淺、明尊卑、懂高低,識輕重;教養是講規矩、守道義,懂謙卑,有禮貌。教養是為人處世不以術而以德,不以謀而以道,不以權而以禮。在自己獨處的時候,超脫自然,會管好自己的心;在與人相處的時候,與人為善,會管好自己的嘴。做人海納百川,靠的是寬容的心;做事認真仔細,靠的是樸實的心。賞識別人的優點,包容別人的不足,靠的是愛人之心,容人之量。一個人若是喜歡貶低別人,刻意諷刺別人、隨便侮辱別人、經常抱怨別人,用心設計別人,故意戲弄別人,琢磨貪沾別人,就不佩稱之是有教養的人。

    教養,不是達官貴胄,不是資本雄厚。教養,不是看你多麼會說話會來事兒;不是看你多麼會裝,多麼會溜須拍馬,多麼自恃清高。教養與金錢沒有關係,與身份沒有聯繫。教養,是一個人後天修煉的結果,是一個人人品修養的表現。教養和善良一樣,都是一個人最可貴的品質。古人說:「真味是淡,至人如常。」真正的有教養人,不是趾高氣昂、盛氣凌人的,而是平易近人。越是有教養的人,越懂得讓人舒服,發自內心地體貼他人,為他人著想,真誠地對待他人、包容他人,如春夜的小雨,潤物細無聲。讓人舒服,不是圓滑世故,更不是迎合討好,而是長在心底裡的善良,是刻在骨子裡的教養,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人格魅力。

    教養,是別人的思想不橫加幹涉;別人的生活不鄙夷蔑視;別人的選擇不詆毀抨擊;別人的原則不幹涉觸犯。懂得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生活內涵、生活要求、生活目標。絕不幹預別人的生活,絕不對別人生活指手畫腳,說三道四,絕不對別人生活評頭品足,說鹹說淡。教養,是對自己的約束,是對別人的尊重,飽含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體現的是人的修養,詮釋的是人的價值。有教養的人是品端正的人,是謙卑平和的人,他們不會目中無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有教養之人會無視尊卑,與人平等,而無教養的人會特別在意高低,看人下菜碟,對人講三六九等。沒有教養的人特別人喜歡在人面前顯擺、炫耀、張揚、嘚瑟;特別喜歡吹牛、說謊、胡編、坎山。總是炫耀自己認識高官顯貴,見識過各種場面,吃過珍饈美饌、鳳髓龍肝,喝過茅臺拉菲,路易十三。自鳴得意,其實缺少教養的變現。

    教養,不是故作儒雅的紳士風度;教養,不是矯揉造作的人前姿態。教養,是始於內心又形於神色,是顯於話語更見證人品。即使是達官顯貴之人,也不會對別人頤指氣使,呼喝命令;即使是財大富豪之人,也不會盛氣凌人,不知天高地厚。人有貧富之別,沒有尊卑之分。因為教養,他們絕不以利處人,以位敬人。本事越大的人,對人情世故越通達,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讓人舒服,處處透著教養,能化戾氣為祥和,任何時候都不會惡語傷人。若是和別人的意見不能苟同,他也不會與人爭得面紅耳赤;看不慣別人的言行舉止,他也不會冷言惡語指責抨擊。話不投機可以尊重別人的選擇;不相為謀也不會傷了和氣。對於別人忌諱的秘密,絕不會四處宣揚;對於別人不願講的事情,絕不會追問打聽;對於別人的醜事緋聞,絕不會評價議論。凡事都會顧及別人的感受,不會因為自卑而去自誇,不會為了貶低別人而炫耀自己。

    有教養的人,有著優秀的品德。他們知人不議論人,說話從不會去刺傷別人的自尊,不會去隨意的挖苦人,諷刺人,影射人,貶低人。他們謹言慎行,說話三思而後語,總是善包容、不苛責;多賞識、不諷刺。然而,在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坦誠就會成為粗魯,質樸就會成為庸俗,溫厚就會成為諂媚,學識就會成為迂腐古人云:「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己能病之。」。其實,現實生活當中,一個人可以假裝溫文爾雅,善良樸實;可以假裝心軟面善,謙遜有禮;可以假裝知識淵博,品位優秀;可以假裝微笑熱情,彬彬可敬。但無論如何,他都裝不出有教養的樣子。因為真正的教養,不是故作虛偽,而是懂得尊重。

    有教養的人,不會總是算計別人,佔別人的便宜,花別人的不心痛,拿別人的不手軟;不會貪得無厭,沾奸取巧,只玩心機,不講對象;不會沒有人情,不懂禮尚往來,總認為別人欠他的,從無感恩之心;不會對有用者奴顏婢膝,對無用者不屑一顧;不會看人下下菜碟,只要利益不講感情;不會道貌岸然,口蜜腹劍;不會自吹自擂,招搖過市;不會陽奉陰違,兩面三刀。有教養的人,不吝情感外露,不嗇助人為善,不糾結身外芶病,不強迫自己跟風。不拿別人的長處懲罰自已,不拿自已的優勢強化別人。朋友來到履出迎,仇人走送至門外。不做說教於人面前,不行苟且於人背後。

    有教養的人,是懂得自愛、自重、自尊的人;是知書達理,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是言行有禮貌、做事有分寸的人。有教養的人,從他的言談舉止,從他對待身邊人的態度就會看得出來。真正有教養的人,說話辦事確實是與眾不同,沉著冷靜,不急不躁。心裡有數,內心淡定。這樣的人修養和涵養極高,從來不會去孤芳自賞,自恃清高。有教養的人絕不會惟利是圖,只認錢財,有奶就是娘,他們交往中有包容,心底裡有善良,境界高自覺,做人有底線。當然要做到看得見的有「教養」是容易的而做到看不見的有教養是難得的

    有教養的人,不會貶低別人而抬高自己,不會去幹涉別人,不會自所不欲強施於人,不會給別人填麻煩,不會蠻不講理,而是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別人。一個人的人格魅力,並不在於他的口才有多好,說話技巧有多嫻熟,而是擁有一顆懂得換位思考、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的心。喜歡標榜自己會說話的人,都是不在意對方的感受的人。很多時候,他們總會毫無顧忌地去打斷別人說話,提出自己的想法,自以為是。白居易說,待人接物,無非就是「以心度心,以身觀身」。一個層次高、有教養的人,都懂得為別人著想,說話之前都會首先考慮別人的感受,絕不讓自己的嘴巴去傷到別人,把別人陷於尷尬的境地之中。

    良好的教養,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最高的文憑,最大的魅力,最美的品德。一個人具有優秀品質的表現是,骨子裡有堅強,言行中有教養,交往中有包容,心底裡有善良。別人尊重不尊重不重要,別人瞧得起瞧不起不重要,我們活的是自己,活好自己最重要。要想活好自己,就不要去傷害別人,不要去招惹別人,不要去算計別人,不要去蔑視別人。不要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教導別人,要求別人。與人交往要多體諒別人,多關心別人,少些索取,對些付出;少些抱怨,多些知足;少些奢望,多謝感恩,少些自己的私慾和貪心,多想想別人的好處和恩德。千萬不要以為別人都欠你的、別人都對不起你、別人對你好都是應該的。否則,那就是沒有教養、缺少教養的表現。

    良好的教養,不在你的外貌、你的衣著、你的身份、你的自我感覺、你的自己標榜,而在於你為人處世的言行舉止上。一個人只要擁有良好的教養,就一定會營造出強大的氣場來。氣場和一個人的外表、職業、身份無關,只在乎你是否有那份教養,值得別人對你尊重。教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種不斷修改的過程。有教養的人,做事有原則,處世懂規矩,懂得尊重別人,也會約束自己。有教養的人,不會丟掉自己的尊嚴,不會逾越做事的底線。不會總是拿自己不當外人,到處趾高氣揚,不知自己半斤八兩,不知道尊重自己、尊重家人,尊重別人。

    良好的教養是謙卑、善良、尊重、自覺、低調。謙卑。謙卑不是謙虛。謙虛是不輕易表現自我地位、名望及不誇耀成就的修養,並有不自滿,肯接受別人批評,虛心受教的度量。只不過,如果不是真心誠意地發自內心的謙虛,那就是虛偽。一個人若是不能打從心底放下身段,誠懇待人處世,一定是偽君子。而謙卑是寬大的胸襟,虛懷若谷,凡事不以己為重,先考慮別人的立場和得失,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為人處事不卑不亢,禮讓謙和。謙卑的人,必定是謙虛的,但謙虛的人,未必能做到謙卑。謙卑,讓人保持良好的心態,不在得意時狂妄,也不在失意時妄自菲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謙卑的人在與人相處時,會將對方放置在比較重要的位置,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的真誠和善意。但又不刻意討好遷就,不貶低自己。待人有禮,進退有度。

    善良,是和諧人際的基石,更是教養的體現。但一個人,做到與人為善不難,難的是從心底裡為他人著想。有時候,好心也會辦壞事;好意也會讓人難堪。古人云:「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真正有教養的人,是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懂得給他人留足體面。善良就是不戳破別人的尷尬,也不炫耀自己的功德。正如發過作家紀德說:「善良不是裝飾品,而是美好心靈的表現形式。」善行無轍跡,水靜而流深。為他人保留一份體面,才是一個人最高級的教養。教養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有人說:「修養之於心地,其重要猶如食物之於身體。」

    尊重,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為人謙虛低調,對人禮貌尊重,體現的是一個人的美德,折射的是一個人的人品,暗含的是一個人的教養。啥叫尊重?尊重的表現是,禮義,平等,謙讓,恭謹,誠信。教養就是自愛自省,自尊自重,絕不會自恃清高,自以為是;絕不唯我獨尊,飛揚跋扈;絕不招搖顯擺,目中無人;絕不會不懂裝懂,好為人師。尊重的表現是,對他人的生活方式不嘲笑,對他人的隱私不傳揚,對他人的處事不評論,對他人的為人不貶低;尊重的表現是,不蔑視別人,不瞧不起別人,對別人不攀比,不算計,不妒忌,不怨恨,能夠保持一種平和善良的態度。

    自覺,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言行舉止了了分明,不昏沉、不散亂,心行合一。因為敬畏這個浩瀚無窮的世界,知道自己只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這些人往往不善言辭、低調內斂,不顯擺自己不露出鋒芒,但內心很充實很透徹。他們把心放在低處,腳踏實地、一絲不苟,雖然表面看起來很笨很傻,但有驚人的意志力忍耐力進取心。每個人的內心在想什麼,只有自己最清楚,旁人無從得知。因此,無論人前人後,能有所為,有所不為,才是君子作為。一個人自覺的程度,往往決定了他的人生高度。所有優秀的人,都懂得有所克制,不違背良心,不超越底線。有所為的事,用心去做;不能為的事,不要去做。任何時候,唯克己,方可成。

    自由,是一個人的人心所向。但並非人人都懂自由的真正含義。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放任,隨心所欲的胡來,為所欲為的放縱,都不是真的自由,不過是毫無教養的自欺欺人罷了。自由式不認為自己很重要的一種心態,不自大也自滿,很簡單、很誠懇、很老實。自由最重要的是有一種超然智慧,懂得用平等心態面對自己和別人,即使身居高位或是有什麼了不起的經歷,也不驕傲自滿,並尊重每一個人。一個人,如果不會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那麼他必然會傷到別人,也傷害自己。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是不會因為自己的利益,就去隨意去指揮別人,更不會任由自己的想法,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不自律的人就是情慾、欲望和感情的奴隸。」這個世上真正的自由,是遵守規則。懂得尊重規則,是一個人最可貴的教養。

    良好的教養是一個人一生最難得的修養,是一個人一生不可多得的品質。荀子云:仁義禮善之於人也,闢之若貨財粟米之於家也。教養的練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這樣的人品,它來自其古樸的家風;來自於正規的教育,來自於社會的道德,來自個人不斷的學習和自覺的修行。它不是祖上遺傳的,不是先天自有的,不是自以為是的,更不是別人維恭的。有教養的人,一定有敬畏之心,不會做事忘乎所以,不會活著只憑運氣;有教養的人,一定豁達樂觀,大氣豪爽,眼寬容人,心寬容事。荀子云:仁義禮善之於人也,闢之若貨財粟米之於家也。生活中,我們要有一個良好的教養,這樣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人的教養需要修煉。首先,學會禮貌處人。禮貌而得體地與人相處是教養的第一步,也是外在展示的一個關鍵。對人禮貌就是要堅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不可以因為身份的差別,利益的衡量而有區別。其次是要用包容的心來對待這個世界,對待每一個人。有教養的人也會遇到一些不明事理的人,這個時候絕不能不講理,而是應該做到得理饒人。即使他用最惡毒的語言傷害你,也要堅持做自有教養的人。再次,是用做人的原則給自己一些限制,明確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最後,事時刻督促自己。人最難的就是在人前與人後都保持相同的自己,一個有教養的人無論是人前還是人後,都應該用相同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一個人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言談舉止,都透著他的修養,而修養的背後則是根植於內心的教養體現。珍重自己,尊重別人,快樂簡單地過好自己的日子,力所能及地做好自己的事清,不叨擾別人,不麻煩別人,不讓別人因我而不悅,不讓別人因我而為難。這不僅僅是一種禮貌,更多的是一顆善於換位思考的心,是一個人有良好教養的體現。正所謂,銳氣藏於胸,和氣浮於面,自覺尊重人,真正愛自己。實際上,一個人若能做到,不妄沒於勢力,不誘惑於事態,不貪戀於財色,不痴迷於得失,這就是難能可貴的教養。

    餘生,願能主動自覺地,持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養,並能夠讓自己,活的簡簡單單,有滋有味;過的平平淡淡,愜意安然。

相關焦點

  • 受人恩惠,當知報恩,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教養
    教養兩個字的含義,自古就有。《三字經》裡就已提到,是人從小應該習得的一種規矩,待人接物的一種敬重態度。當別人幫助了你,解決了你急需要的東西,你的態度是怎麼樣呢?當然是要感恩了!01感恩,是為人子弟最該有的教養最近看到一篇轉發文,說我們的大學正在培養一批可怕的人。說者是北大錢理群教授,一位有身份有教養的著名學者。
  • 女人最偉大的資本是教養,而不是漂亮
    有教養的女人,不一定堅強獨立,但大都崇尚本真的自我,懂得只有心靈的純淨和善良,才能感受生命的真實。 有教養的女人,即使看透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依然對生活充滿激情。明了萬紫千紅也好,繁華落盡也罷,都不過是人生的過眼煙雲。一味的計較得失,只是自尋煩惱,自苦苦人。
  • 林清玄:人生最可貴的就是「一生一會」
    一生中只有這一次聚會,是我們在喝茶的時候,會沉入一種疼惜與深刻,不至於錯失那最美好的因緣。 與喜歡的人相會,總是這樣短暫,可是為了這樣短暫的相會,我們已經走過人生的漫漫長途,遭受過數不清的雪雨風霜
  • 最怕一生碌碌無為,卻還說平凡可貴
    最怕一生碌碌無為,卻還說平凡可貴,是狼,就練好牙,是羊,就練好腿,弱水三千,我用來洗澡,取一瓢用來衝刷汗水。 最怕一生碌碌無為,卻還說平凡可貴,努力不一定能鹹魚翻身,不努力只有老大徒傷悲,最佳的努力就是但行好事,別怕力氣白費。
  • 夜讀深度好文:最怕人生明明碌碌無為,卻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02最怕你明明碌碌無為,卻安慰自己平凡可貴其實,沒錢並不可怕,這個世界上多得是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最怕的是,打著平凡可貴的旗號,偽飾自己的碌碌無為。蔡康永曾說:「人生的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的風景。」我深以為然,其實,凡人哪有資格騙自己說「平凡可貴」?現實生活從來都是不進則退,被生活的暗礁拍翻在沙灘的鹹魚,哪一個不是因為曾經的碌碌無為?
  • 生命誠可貴,人生貴如花
    人生如花,一瓣一瓣地綻放生命的清香,染盡世間紅塵泥骨,醉美詩人心靈綴灑脫。五彩繽紛的世界裡,裝滿了你花蕊的包裹。抬起頭,是生命的怒放,一朵花瓣靜靜地內斂張合著,心靈的深處,穿透著含蓄的委婉,從容的淡定。我靜靜地走在你的身邊,聽一曲暮雨蕭蕭,觀世間生命的靜美,賞一朵花開花落流滿絮。
  • 人生最大的教養,無非就這兩個字!
    文/飛魚感恩,才是人生最大的教養。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單獨的存在,我們這輩子,避開不了要和人相處,我們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再到成家立業,我們都是一直在很別人打交道,而且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無條件為我們付出,朋友熱心相助,甚至還在自己陷入困境的時候遇到了貴人,這些人,他們對我們的生命起到了很大的幫助,所以,生而為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學會感恩!
  • 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這3個方面就知道了
    當一個人說你沒有教養的時候,其實你的某種行為已經深深的傷害到了別人。如果再嚴重時,可能會引起更加不好的情況。所以關於教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時刻關注和改善它,雖不能滿足所有的人,但至少要做到不傷害任何一個人,尤其是願意你溝通交往的人。因為一旦你的教養出了問題,對他們的傷害會更大。
  • 教養(精闢)
    人知禮義,才有教養。教養不是與生俱來的天性,而是後天養成的習慣。好的教養是人一生的財富,餘生,做個有教養的人。01什麼是教養古詩云:「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一個人的教養與學問無關,人可以沒學問,但不能沒教養。生活中總有些人,對別人造成了傷害,自己還渾然不覺。
  • 很有教養的四大星座,會為別人考慮,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
    水瓶座是一個很善解人意的星座,他們最怕給別人造成困擾和添加麻煩,所以能不麻煩別人的事情就不麻煩,凡事都儘量自己解決。 3·金牛座 金牛座的人,這個星座的人們也是特別有教養的,因為天生很單純,處處都能展現純潔又美好的一面。
  • 【教養】男孩發現公交座椅有水寫字條提醒:細微處的教養,是一個人...
    孩子的教養裡藏著父母的人品和德行。 大多數的父母會攀比炫耀,孩子進的是最好的學校,上的是最貴的輔導班,穿著最貴的品牌。覺得這樣是高貴的代名詞。其實,一個孩子真正的高貴是細節的教養。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美麗、最質樸和最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養。」
  • 何謂文化教養
    如果借用一下英國詩人華茲華斯的話那就是「神、自然、人生」。但是,如果它的含義僅僅指的是天空、地殼、人類的話,就沒有絲毫意義了。中國的「天地人」和華茲華斯的「神、自然、人生」是相對應的。依照中國的哲學,存在著的萬物可以分作「天、地、人」,也就是「神、自然、人生」三大類。真正有教養品德的學者,按照中國人的立場,就必須對「神、自然、人生」有一個透徹的理解和領會。
  • 無愧於藝術對我的教養——木心的幾次人生抉擇
    文|夏春錦,青年學者作者授權發布木心曾說:「藝術家最初是選擇家……」在其坎坷曲折的藝術與人生的道路上,就曾面臨一次又一次的抉擇。當每一次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木心無不都是將「無愧於藝術對我的教養」作為其人生的信條和準繩,並據此做出最後的決斷。
  • 你沒教養的樣子,真醜
    有些人自認為有身份就對別人頤指氣使,只會暴露自身教養的缺乏和見識的淺薄。這種無知的態度,只會讓所謂的身份瞬間碎成了渣。往往身份越高貴的人,越有教養。因為他能考慮到對方的情緒,並用真心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一個人最高貴的身份是教養。
  • 人生誠可貴,要把最重要的時間,留給重要的人
    人生誠可貴 要把最重要的時間 留給重要的人 一個愛人就是人生中至重要的伴侶,而陪伴就是與伴侶間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所謂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也是最幸福的源泉。你看現實生活中有多少感情不是在忽視陪伴的問題上漸漸疏遠的?一段感情的當初再怎麼美好,若沒有經營中的陪伴,幸福的生活都是紙上談兵。 願時光不老,彼此不散,每個人身邊都有人陪伴,並有人疼,有人愛!
  • 每日一說:飽嘗人生艱辛的人,才懂得生命的可貴
    每日一說:飽嘗人生艱辛的人,才懂得生命的可貴>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只會懷念往昔,絕不會拿往昔來填充現在;生活只是那一杯水,要靠自己慢慢去品味,細細去咀嚼,用心去欣賞,你才能發現,原來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在那如水的平淡中活出精彩;記憶是用來懷念的,不是拿來祭奠的,也不是拿來作為你逃避的工具的;生命中最偉大的時刻不在於永不墜落,而在於墜落後總能再度升起
  • 李玫瑾: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家長應從小給娃立下這4條規矩
    育兒專家李玫瑾說過「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那麼教養是什麼?用一種通俗易懂的話說就是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教養不分貴賤,無論是貧窮亦或者是富有,教養是最為可貴的品質,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才會明白如何尊重別人,同樣的,有教養的孩子也會因為尊重別人而得到尊重。
  • 人生中最無形可貴的是自由 汪蘇瀧想用《白鴿》唱出對天空的渴望
    自由是最美好的嚮往,每當我們看向天空,思緒都會化作鳥兒飛向雲層,就像伍佰在《白鴿》中唱到的那樣,"縱然帶著永遠的傷口,至少我還擁有自由"。 說到伍佰,或許很多人都只知道他的《挪威的森林》,以及《突然的自我》,殊不知最能代表伍佰思想的感情的,
  • 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和顏悅色
    孔子講,孝敬父母最難的事情是「色難」,就是說最難的是給父母好臉色。給父母買好房子、請保姆、吃大餐、去旅遊是物質上給父母的享用,這是低層面的「孝」。而高層面的「孝」,應該表現為對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所以,能對父母能做到和顏悅色,也是最大的教養。
  • 心只有苦過一次,才會明白人生百般味、甘甜最可貴。
    人們在形容人生時,總是喜歡在「人生」的前面加上「苦樂」二字,或是在「人生」的後面加上「苦短」二字。這實在是因為「人生如意僅一二,其餘八九皆為苦。」人啊,只有窮過一次,才能知道人情藏冷暖、世態有炎涼;心呢,只有苦過一次,才會明白人生百般味、甘甜最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