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的魅力

2021-01-16 手機鳳凰網

蘇 銳

近日,武漢方言研究班在華中師範大學語言研究所開課,這是湖北省高校裡開設的首個方言班,教授的方言正是地地道道的武漢話。

方言俗稱地方話,它只通行於一定的區域,並非獨立於民族語言之外,它只是在局部地區使用的一種語言。很多人說,方言就是「土話」,難登大雅之堂。而筆者認為,方言的魅力,恰在於這個「土」字上。「土」是一種特色,它代表的是方言所在區域的地方文化,這種文化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與演變,無論對當地還是對全社會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9月13日,由重慶話劇團排演、成功入選2012全國優秀劇目展演的方言話劇《河街茶館》在北京與觀眾見面,極具重慶文化特色的巴渝清音讓現場觀眾切身感受了巴渝方言的魅力,並受到了在場觀眾的好評。由此我們不難發現,沒有什麼能比文字與語言更能展示一個民族的歷史,一部文字發展史與語言發展史就是一部民族史。雖然現如今我們提倡用普通話,但並不代表要拋棄方言,方言的消失只會讓我們的華夏文明暗淡無光。

現代漢語有各種不同的方言,它們分布的區域很廣。按照現代通俗的分法,現代漢語方言可分為七大方言區,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和粵方言。其實,在某些複雜的方言區內,還可以再分為若干個方言片,甚至「方言」小片。在一個地級市或者縣城,一個詞語或者一句話,在這個鎮上是這種說法,到了那個鎮,可能就不同了。

在討論方言的獨特魅力時,我們需要搞清楚:方言到底有何作用?語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反映。對於不同地區來說,方言就是這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鮮明寫照。不同地域的方言,有的形成於人口遷移和地域阻隔,有的形成於語言發展的不平衡性,這都體現了不同地域間的人群接觸和融合。因此筆者認為,方言也是了解當地民俗風物的重要途徑。不論是古代文獻典籍,還是地方戲曲,大多蘊含著方言這一文化符號。以《楚辭》為例,其中就包含著許多方言俗名,這對於研究古代語言嬗變和名物風俗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方言也是增加地方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在全國流動人口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倘若在外地碰見一個能說本地方言的人,親切感自然頓生,所以,方言對於地域文化發展和情感融合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近年來,隨著網絡的發展,信息傳遞增速,諸多地方方言突破了地域,逐漸成為普通大眾接受的語彙。諸如因東北小品的影響,全國人民理解並學會了「得瑟」「忽悠」等方言詞彙;因《瘋狂的石頭》等影視劇的影響,人們也對川渝方言有了了解。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有些方言也面臨著消亡的危機。近年來更是有媒體爆出一些企業將說方言的員工辭退的新聞。

面對這種發展的窘境,筆者認為,方言和任何形式的非遺一樣,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在全社會上下都推廣普通話時,保護方言亦變得刻不容緩。

相關焦點

  • 領略青海的方言的魅力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它傳承千年,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更能代表地區文化特色。不知道青海方言你能聽懂多少呢?青海方言,青海的漢語方言,屬於官話體系。圖片源於網絡,侵刪以青海方言為主的西寧方言,與普通話相比
  • 方言的魅力通過相聲舞臺彰顯
    創作方言相聲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青海方言不僅是青海歷史風俗的「語言記憶」,還是青海歷史文化信息的載體和活化石。 蘇發林說:「表現方言最好的形式就是相聲。」從此,他便決定以對口相聲的形式將青海方言搬上舞臺。
  • 粵語方言文化的魅力
    一粵語方言的形成正統的粵語,一般指廣府人所講的廣府話,也就是俗稱的白話,海外稱唐話。粵語方言通行於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粵中、粵西及粵北部分地區;此外,還有香港、澳門和廣西東南部等的一些地區。隨著歷史的發展,嶺南地區的人們保留了原來的「雅言」,並吸收了部分「百越」語,粵語方言便這樣形成了。二粵語方言的特點粵語方言,保留了大量的上古詞彙和語法。如粵語中「利市」(利是)一詞,早在《易經》中便有記載,帶有本少利多的意思。根據《易雜注》所載:「營商利市,營達利事」,生意人派的叫利市,取其有利於做任何事情的意思。
  • 《逗愛熊仁鎮》推方言預告 方言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逗愛熊仁鎮》推方言預告 方言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就算沒去過東北,只要在街上大叫一聲你瞅啥,一定能聽見旁邊的人無縫銜接瞅你咋的,東北話一出,此刻我們都是靈魂東北人。頂你個肺、做人緊要系開心這些粵語口頭禪,在港劇和TVB電視劇裡,陪著我們走過整個童年。
  • 【文旅資訊】感受金山文化 體會方言魅力
    【文旅資訊】感受金山文化 體會方言魅力 2020-06-16 04: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方言歌謠的魅力原來如此
    在華語音樂圈裡,各種音樂類型熠熠生輝,流行音樂、搖滾音樂、民樂等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在民歌中,有這樣一種特殊的存在,即方言民歌,我們來談談為什麼方言民歌如此迷人,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他們。在中國的民俗體系中,方言民俗有其獨特的存在,即陝西方言民俗,陝西方言民俗嶄露頭角必須提到影響力較大的黑撒波段的那首《流川楓與校花》(以後改名),這首歌是一首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校園民歌。這首歌被評為最美校園民謠作品。當時,讓以曹石為代表的方言民間音樂家進入公眾視野。方言民歌,像人一樣是無法抗拒的魅力所在,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解讀,為什麼這樣的民歌如此特別。
  • 與中國方言的接觸,體驗中華文化博大魅力,領悟語言的精深
    生活中,我們最離不開的就是語言,由於時間和空間的差異,導致出現了不同方言的語言。方言有其獨特的魅力,是群體之間相互探索的結果,是種族之間互相約定的規範,是民族之間互為契合的典範。這些方言在語法、詞彙、語音等方面差異巨大。當前,我國語言學界對現代漢語方言劃分的意見還未完全一致,大多數人認為現代漢語有七大方言,即官話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同時,在複雜的方言區內,有的還可以再分成次方言的地方方言,如福州話、廣州話、長沙話等。
  • 著名戲劇家沈虹光:地方戲曲的強大魅力來自方言
    近兩個小時的直播裡,這位可愛的老太太從河南常香玉說到武漢陳伯華,從票友曾經百元大鈔「打賞」講到漢劇如今只剩一家半,談到高興處還不時亮上幾嗓子,為近10萬網友展示了傳統戲曲的魅力。「打賞」百元大鈔一疊疊往上摔沈虹光與戲曲結緣,始於1953年,當時她還未滿6歲。常香玉代表作《拷紅》給她留下深刻印象,「大花臉,很嚇人」。
  • 沈虹光:地方戲曲最動人的魅力,在於原汁原味的方言聲腔
    11月17日,原湖北省文聯主席、著名劇作家沈虹光分享她66年「追戲」生涯,這位可愛的老太太從河南常香玉說到武漢陳伯華,從票友曾經百元大鈔「打賞」講到漢劇如今只剩一家半,談到高興處還不時亮上幾嗓子,為年輕人展示了傳統戲曲的魅力。
  • 河南方言,我們一起來感受獨特的河南文化的魅力
    本期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些河南的方言文化,具體點其實是我家鄉附近的方言,因為雖然都是河南的,但是不同區域的方言,還是有一點區別滴。以下我介紹的這些,只是我個人的認識,和其他地方有不同很正常,看你們的喜好了。這些字只是為了發音找的,方言嘛,根本木雞字到底怎麼寫(。^-^)。
  • 方言的魅力,承載著那鄉那土一份情懷,應倍加珍惜!
    10月28日,在武漢大學 「方言與中國文化」課上,兩名湖北本地學生用方言配音《小豬佩奇》中的對話,引發全班爆笑。開設一門跟方言有關的課程為什麼會引起網上熱議,因為它勾起了人們深入骨髓的鄉音、鄉情,在笑聲中體會到民族文化的斑斕絢麗,人們不再為自身的方言而遮遮掩掩,顯現出地域文化的自信。
  • 論方言的魅力,從河南硬核村幹部大喇叭喊話疫情管控文字實錄說起
    河南是我國糧食主產區硬核村長的語言魅力今年春節,各地面對新型肺炎冠狀病毒疫情,全國上下採取了史上最嚴格管控措施。回鄉的青年方言的魅力在這件事中,我們也必須發現「方言」的魅力,感覺其重要性了。方言是流傳千年的文化瑰寶方言的分類按照現代通俗的分發,現代漢語方言可分為七大方言區,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
  • 音樂帶來的奇妙體驗之三:民族語言、地域方言賦予音樂的獨特魅力
    先不論不同國家的音樂,單以中國之幅員遼闊、民族林立所孕育出的地域音樂、民族音樂,就足以讓我們體會到民族語言、地域方言賦予音樂的獨特魅力。蒙古音樂的魅力是公認的,濃厚的草原氣息、簡單優美的配樂、自由的旋律、深沉的感情,閉上眼睛去聽,仿佛瞬間把你帶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茫茫草原,那是種很美、很奇妙的體驗。我一直認為蒙語是蒙族音樂的靈魂,在沒有任何配樂的情況下,蒙語的輕唱,依然會讓聆聽者震撼。同樣的一首歌《蒙古人》,同樣的歌者:騰格爾,蒙語版和漢語版會帶來不同的聽覺體驗,這也許就是民族語言賦予音樂的獨特魅力吧?
  • 汪涵:為語保向妻子「無息貸款」500萬元 讓青少年感受方言魅力
    要靠汪涵這樣的明星、網絡視頻、社會活動以及文化產品,總之,要在青少年喜歡的領域、通過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方式、手段等讓他們說方言、唱方言,感受到方言的樂趣和魅力。 眾所周知,汪涵是著名主持人,也會說很多地方的方言。也正因如此,他已是我國語保工程的推廣大使,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語言地圖項目系列活動的推廣大使。在主旨發言前,他接受了媒體的採訪。
  • 世界上最好聽的語言,漢語英語最具魅力,粵語方言自帶音樂旋律
    雖然這六種語言都各有特色,並有一定影響力,但這六種語言中,漢語和英語應該是最有魅力的兩種語言。其中,英語是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而漢語則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雖然英語能夠成為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與英國一百多年來殖民世界各地有關,但發展到能夠作為世界通用的翻譯媒介語言,可見其魅力所在是其他任何語言也無法比擬的。
  • 方言亂入網絡流行語 訊飛輸入法方言語音輸入666
    「扎心了老鐵」、「無Fuck可說」、「你心裡沒點B數」等包含方言的網絡語引發熱議,流行語的魅力可見一斑! 這就是方言的魅力,它使文字得到了延伸,語言也不再那麼生硬,成為刷爆朋友圈的流行語。你還覺得方言「土土的」嗎?
  • 中國地域遼闊,探索語言,尋找方言的魅力!
    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隨著人口的遷移、民族的融合,再加上語言本身的發展變異,同一母語內便產生了不同的小屬,形成了不同口音、不同腔調的方言。中國方言其實是漢語的分支。中國地域廣闊,漢語與少數民族語的方言眾多。漢族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統一,因而使漢語逐漸產生了方言。
  • 東北話詩朗誦走紅抖音,短視頻展現方言魅力
    「假如生活忽悠了你,別吱聲,別咋呼,也別嘟嚷,你就找一個小坡,你就往那一趴,然後你就往坡上面蛄蛹,就像毛毛蟲一樣蛄蛹,終有一天你會把自己蛄蛹成一隻閃亮的撲楞蛾子」,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詩句轉換成東北日常方言,演員許君聰的抖音裡朗誦了一首《假如》;「打著油紙傘,自己個兒糊裡巴塗的在賊老長賊老長,又閒得五極六獸的雨巷,我估摸著能讓我掏上一個跟丁香花兒式兒的,愁眉哭臉的老妹兒,老妹兒得有丁香花一樣兒滴色兒
  • 河南方言調查·魅力 弄啥嘞去哪類 河南話神曲火得勁了
    如果是,那麼,這就是「家鄉話」的魅力。當我們越走越快,離家鄉越來越遠的時候,我們靠什麼來抒發鄉愁?有人認為,方言,就是鄉愁的一種寄託。「被網友封為神曲的這一批河南方言歌曲風靡網絡,讓河南方言的這股風又颳了起來。」史不凡說,他希望通過河南方言歌曲、短劇甚至其他作品形式,關注民生百態,傳遞正能量。【經典】電視劇裡蹦出河南話受關注2014年4月2日,年度史詩大劇《大河兒女》在央視首播,為了創作《大河兒女》,該劇的編劇高滿堂先後16次來河南,感受中原文化。
  • 「吾鄉」,挖不盡的寶藏—聽作家劉旭東解析家鄉方言隱藏的魅力
    江蘇地跨長江、淮河,方言形態十分豐富,分為江淮方言區、吳方言區、北方方言區,海安話屬於其中的江淮方言區通泰片。「海安從行政區域上來看屬於南通,但是語音卻近於泰州。這裡的方言土語也呈現出南北交匯的獨特風貌,發聲、構詞、造句,既有江淮官話之直,又有江南吳音之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