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故宮館藏秋季題材書畫展舉辦

2020-12-10 新華網客戶端

  11月4日,「秋聲無盡—瀋陽故宮館藏書畫展」在瀋陽故宮舉辦,遊客在參觀展覽中的作品。 韓宏 攝

  中新網瀋陽11月4日電 (韓宏)春花、夏雨、秋葉、冬雪,四季分明的瀋陽已至深秋。「秋聲無盡—瀋陽故宮館藏書畫展」4日在瀋陽故宮師善齋、協中齋開展,30餘件館藏明清及近現代秋天題材的書法繪畫作品讓展廳內也切換至深秋時節。

  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介紹,瀋陽故宮春、夏、秋、冬系列書畫展已經舉辦了以春季和夏季為題材的書畫展,深秋之際,再次策劃了體現秋季之美的館藏書畫展。展覽精選了館藏描繪秋景的書法、繪畫作品,作品中或秋山棧道或瀑布流泉或秋冬之交寒林枯樹煙靄霧氣之境,體現了書畫家對秋季主題的不同詮釋。

  遊客參觀「秋聲無盡—瀋陽故宮館藏書畫展」。 韓宏 攝

  瀋陽故宮館藏一級文物、「清初畫聖」「四王」之一的王翬晚年精心之作「設色秋林書屋圖」在展覽第一單元「秋意」中展出。圖中兩峰峻峙,谷間樓閣,溪前茅屋,蒼林翠竹與霜葉秋楓相映,皴法典雅,設色秀麗,極似元代大家王蒙筆意。圖左上部自題:「康熙歲次庚寅初冬,仿黃鶴山樵秋林書屋圖」,後署款:「海虞耕煙散人王翬」,題款之前引首鈐「西爽」朱文長方印,款下鈐「王翬之印」朱文方印、「耕煙散人時年七十有九」白文方印。圖左右下部有「常惺惺齋珍藏蘇」「百硯齋」「茝林審定」「勞崇光印」「來青閣」「至聖七十世孫廣陶印」等收藏印章17方。

  「四王」中另一位畫家王原祁的「設色仿倪瓚秋山圖」也在展覽第一單元中展出,其所繪的秋山景象,山巒重疊,陡岸巖石,疏林老屋,秋葉正紅,秋意正濃。

  碩果滿枝、春華秋實,秋實也是秋季的重要組成部分。展覽第二單元「秋實」中,就展出了「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吳昌碩的「秋實」作品「設色葡萄葫蘆圖」。圖中的葫蘆又稱蒲蘆,諧音福祿,其枝莖稱為蔓帶,諧音「萬代」,蒲蘆蔓帶諧音「福祿萬代」,是吉祥的象徵。而葡萄本身又多籽,有著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除「秋意」「秋實」外,在展覽第三單元「秋韻」、第四單元「秋聲」中也展出了多幅具有秋天色彩的書法繪畫作品,如陸治的「墨筆秋山行旅圖」、石濤的「墨筆秋花疏篁圖」、林則徐的「行書道情屏」、李鱔的「墨筆菊花公雞圖」。

  李聲能說,希望民眾在感受宮牆邊飄落的銀杏後,走進展廳也可以欣賞到館藏文物裡的「秋天」和中國書畫的意境之美。

相關焦點

  • 走進文物裡的「秋天」瀋陽故宮館藏秋季題材書畫展舉辦
    11月4日,「秋聲無盡—瀋陽故宮館藏書畫展」在瀋陽故宮舉辦,遊客在參觀展覽中的作品。 韓宏 攝中新網瀋陽11月4日電 (韓宏)春花、夏雨、秋葉、冬雪,四季分明的瀋陽已至深秋。「秋聲無盡—瀋陽故宮館藏書畫展」4日在瀋陽故宮師善齋、協中齋開展,30餘件館藏明清及近現代秋天題材的書法繪畫作品讓展廳內也切換至深秋時節。
  • 「秋聲無盡——瀋陽故宮館藏書畫展」開展
    春花、夏雨、秋葉、冬雪,四季分明的瀋陽故宮已至深秋11月4日,「秋聲無盡——瀋陽故宮館藏書畫展」在師善齋、協中齋開展,30餘件館藏明清及近現代秋天題材的書法繪畫作品讓展廳內也切換入深秋時節。瀋陽故宮館藏一級文物、「清初畫聖」「四王」之一的王翬晚年精心之作「設色秋林書屋圖」在展覽第一單元「秋意」中展出。圖中兩峰峻峙,谷間樓閣,溪前茅屋,蒼林翠竹與霜葉秋楓相映,皴法典雅,設色秀麗,極似元代大家王蒙筆意。
  • 瀋陽故宮推出秋季主題展 帶觀眾欣賞文物裡的「秋天」
    新華社瀋陽11月6日電(記者趙洪南、白湧泉)30餘件瀋陽故宮館藏明清及近現代秋天題材的書法繪畫作品於近日在師善齋、協中齋展出,讓展廳內切換至深秋時節。此次展覽精選瀋陽故宮館藏描繪秋景的書法、繪畫作品,作品中或秋山棧道或瀑布流泉或秋冬之交寒林枯樹煙靄霧氣之境,體現了書畫家對秋季主題的不同詮釋。
  • 「夏香遠溢——瀋陽故宮藏書畫展」舉行
    「夏香遠溢——瀋陽故宮藏書畫展」舉行 瀋陽晚報
  • 這個夏天 瀋陽故宮邀您觀賞林則徐手書道情屏
    這個夏天 瀋陽故宮邀您觀賞林則徐手書道情屏   北國網訊 (記者 李冰)芒種已過,仲夏來臨。6月9日,「夏香遠溢——瀋陽故宮藏書畫展」在瀋陽故宮鳳凰樓前的師善齋、協中齋開展。
  • 宮牆銀杏飄落,館內秋聲無盡:瀋陽故宮博物館再開新展
    11月4日,「秋聲無盡——瀋陽故宮館藏書畫展」在瀋陽故宮博物館師善齋、協中齋開展。秋山棧道、瀑布流泉、寒林枯樹……30餘件館藏明清及近現代秋天題材的書法繪畫作品,與瀋陽故宮宮牆邊飄落的銀杏葉共同演繹著濃濃的秋意。
  • 瀋陽故宮五大展覽延期
    為了滿足廣大遊客的觀展需求,瀋陽故宮決定將春節前開展的「金玉滿堂——瀋陽故宮的奢華典藏」「館藏珍寶展」「皇帝賀歲——清宮年事文物特展」「春色滿園——瀋陽故宮藏清代書畫展」「盛京禮物——瀋陽故宮迎春文化創意展」五大展全部延期。
  • 在瀋陽故宮的館藏中「賞秋」
    看了個展【在瀋陽故宮的館藏中「賞秋」】11月4日,「秋聲無盡——瀋陽故宮館藏書畫展」在瀋陽故宮師善齋、協中齋開展,30餘件館藏明清及近現代秋天題材的書法繪畫作品展現秋之美。 瀋陽故宮館藏一級文物、「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翬晚年精心之作「設色秋林書屋圖」,以及「四王」中另一位畫家王原祁的「設色仿倪瓚秋山圖」在展覽第一單元「秋意」中展出。
  • 瀋陽故宮博物院館藏瓷器展
    瀋陽故宮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瀋河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瀋陽故宮始建於清太祖努爾哈赤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於清崇德皇太極元年(1636年)。 總佔地面積63272平方米,建築面積18968平方米。
  • 天津美術館館藏精品書畫展在和舉辦
    10月27日,天津美術館館藏精品書畫展在地區圖書館開展。當天,前來觀看展覽的市民絡繹不絕,圖書館氣氛熱烈。 此次精品書畫展是天津美術館館藏精品在和田地區的首次亮相,是2019年天津美術館「行走的美術館」走進和田的重要活動。
  • 「瀋陽故宮藏清代珍寶展」在韓國博物館開展
    中國網12月13日訊 12月10日,「瀋陽故宮藏清代珍寶展」在韓國國立古宮博物館開展。展覽匯集了瀋陽故宮館藏的瓷器、服飾、武備、雕刻、書畫等123件(套)珍貴藏品,其中館藏文物共120件(套),輔助展品共3件(套)。
  • 瀋陽故宮館藏珍寶,難得一見!
    提到「故宮」,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瀋陽故宮
  • 瀋陽故宮舉辦「宸宮華翰——李仲元書法作品展」
    15日,「宸宮華翰——李仲元書法作品展」暨作品捐贈儀式在瀋陽故宮舉辦。李晛 攝15日,「宸宮華翰——李仲元書法作品展」暨作品捐贈儀式在瀋陽故宮舉辦。 李晛 攝中新網瀋陽9月15日電 (李晛)由瀋陽故宮舉辦的「宸宮華翰——李仲元書法作品展」於15日在瀋陽故宮師善齋、協中齋開展,30件詩文、書法作品內容均與瀋陽故宮的歷史、文化、著名人物和文物藏品相關,另有部分詩文與清代盛京古蹟、遺址相關聯。
  • 瀋陽故宮展出館藏清代宮廷御用品
    圖集 新華社瀋陽8月20日電(記者趙洪南)「龍耀帝鄉——清代宮廷御用品展」20日在瀋陽故宮開展,宮廷儀仗、皇帝品鑑及收藏字畫、皇帝大婚定製用品等150餘件館藏珍貴文物與觀眾見面。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介紹,從康熙時起至清末,有數以萬計的「皇家秘籍」和宮廷御用品送至盛京(今瀋陽)。盛京皇宮成為當時貯藏清宮物品的3大寶庫之一。
  • 瀋陽故宮四季主題書畫展收官 館藏冬景作品展出
    12月18日,「冬雪妖嬈—瀋陽故宮藏冬景書畫展」在瀋陽故宮師善齋、協中齋開展。於海洋 攝中新網瀋陽12月18日電 (韓宏)「冬雪妖嬈—瀋陽故宮藏冬景書畫展」,18日在瀋陽故宮師善齋、協中齋開展,遴選30餘幅瀋陽故宮館藏明清及近現代冬景題材的書畫作品。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介紹,瀋陽故宮以冬景為主題的書法繪畫作品數量較多且不乏佳作。
  • 瀋陽故宮「館藏珍寶展」上新了,清朝皇帝袞服首次亮相
    【瀋陽故宮「館藏珍寶展」上新了,清朝皇帝袞服首次亮相】日前,瀋陽故宮敬典閣「館藏珍寶展」展廳再次更換展品,展品為清 · 石青色暗團龍紗平金繡金龍紋袞服。據悉,瀋陽故宮「館藏珍寶展」,展廳在瀋陽故宮敬典閣,它建於乾隆十一(1746 年)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在當時是專門收藏清代愛新覺羅皇族族譜玉牒的場所,每季度輪流展出一件故宮珍藏的國家一級文物。此件袞服展期將至11月底。
  • 瀋陽故宮館藏珍寶,一起來欣賞一下
    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曾經的清朝陪都:瀋陽故宮。清朝入關前,其皇宮設在瀋陽,遷都北京後,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後稱之為「瀋陽故宮」。
  • 瀋陽,有座不一樣的故宮
    南半部為「前朝」,即皇帝處理政務、接見使臣及舉辦慶典之處。大清門北側正面的崇政殿為瀋陽故宮正殿,即皇太極時期的「金鑾殿」。「公元1636年,後金改國號為大清的大典就在崇政殿舉行。乾隆、嘉慶、道光幾位皇帝東巡盛京期間都曾坐在殿裡接受群臣朝賀。」李聲能介紹。崇政殿北側為鳳凰樓,這是瀋陽故宮最高的建築。樓下層是進入寢宮區的通道,中層和上層是皇帝后妃便宴和讀書之處。
  • 瀋陽故宮把珍藏書畫拿出來讓你感受夏天
    看了個展【瀋陽故宮把珍藏書畫拿出來讓你感受夏天】6月9日,「夏香遠溢——瀋陽故宮藏書畫展」在瀋陽故宮開展。「綠樹濃蔭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30餘幅館藏夏季題材的書法繪畫作品,給人帶來夏天的別樣情趣。作為夏日代表的荷花形象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