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秋聲無盡—瀋陽故宮館藏書畫展」在瀋陽故宮舉辦,遊客在參觀展覽中的作品。 韓宏 攝
中新網瀋陽11月4日電 (韓宏)春花、夏雨、秋葉、冬雪,四季分明的瀋陽已至深秋。「秋聲無盡—瀋陽故宮館藏書畫展」4日在瀋陽故宮師善齋、協中齋開展,30餘件館藏明清及近現代秋天題材的書法繪畫作品讓展廳內也切換至深秋時節。
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介紹,瀋陽故宮春、夏、秋、冬系列書畫展已經舉辦了以春季和夏季為題材的書畫展,深秋之際,再次策劃了體現秋季之美的館藏書畫展。展覽精選了館藏描繪秋景的書法、繪畫作品,作品中或秋山棧道或瀑布流泉或秋冬之交寒林枯樹煙靄霧氣之境,體現了書畫家對秋季主題的不同詮釋。
遊客參觀「秋聲無盡—瀋陽故宮館藏書畫展」。 韓宏 攝
瀋陽故宮館藏一級文物、「清初畫聖」「四王」之一的王翬晚年精心之作「設色秋林書屋圖」在展覽第一單元「秋意」中展出。圖中兩峰峻峙,谷間樓閣,溪前茅屋,蒼林翠竹與霜葉秋楓相映,皴法典雅,設色秀麗,極似元代大家王蒙筆意。圖左上部自題:「康熙歲次庚寅初冬,仿黃鶴山樵秋林書屋圖」,後署款:「海虞耕煙散人王翬」,題款之前引首鈐「西爽」朱文長方印,款下鈐「王翬之印」朱文方印、「耕煙散人時年七十有九」白文方印。圖左右下部有「常惺惺齋珍藏蘇」「百硯齋」「茝林審定」「勞崇光印」「來青閣」「至聖七十世孫廣陶印」等收藏印章17方。
「四王」中另一位畫家王原祁的「設色仿倪瓚秋山圖」也在展覽第一單元中展出,其所繪的秋山景象,山巒重疊,陡岸巖石,疏林老屋,秋葉正紅,秋意正濃。
碩果滿枝、春華秋實,秋實也是秋季的重要組成部分。展覽第二單元「秋實」中,就展出了「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吳昌碩的「秋實」作品「設色葡萄葫蘆圖」。圖中的葫蘆又稱蒲蘆,諧音福祿,其枝莖稱為蔓帶,諧音「萬代」,蒲蘆蔓帶諧音「福祿萬代」,是吉祥的象徵。而葡萄本身又多籽,有著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除「秋意」「秋實」外,在展覽第三單元「秋韻」、第四單元「秋聲」中也展出了多幅具有秋天色彩的書法繪畫作品,如陸治的「墨筆秋山行旅圖」、石濤的「墨筆秋花疏篁圖」、林則徐的「行書道情屏」、李鱔的「墨筆菊花公雞圖」。
李聲能說,希望民眾在感受宮牆邊飄落的銀杏後,走進展廳也可以欣賞到館藏文物裡的「秋天」和中國書畫的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