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劇藝苑老園丁,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李金波與他的戲曲藝術

2020-12-11 豫劇曲譜劇本

李金波是河南曲劇界的老前輩,是曲劇藝壇上非常有聲望的一位演員,他一生中出演過上百部劇目,比如:《祭塔》、《祭江》、《雙官誥》、《丁郎認父》、《花庭會》、《六月雪》、《三上轎》、《汗衫記》、《蔡鳴鳳辭店》、《獅子樓》、《陳三兩爬堂》、《紅樓夢》、《長臺關》、《白毛女》等等。這些戲有的至今依舊是劇團的保留劇目,頗受廣大戲迷觀眾喜愛。

1914年春,李金波在河南省禹州市方崗村的一戶貧苦家庭出生,他的父親是村裡的一名鐵匠。李金波從小聰慧好學,酷愛戲曲,八、九歲就在家鄉演過「越調」。當時曲劇開始興起,他又被這種為民眾喜聞樂見的曲子迷住了,並立志獻身曲劇藝術。但是,由於家庭貧困,最終未能如願,他在輟學後便跟父學打鐵。後來,洛陽的曲劇名角朱天水來禹州演出《壓塔》,李金波被名家的表演藝術深深吸引,他一邊細心觀看演出,學習唱腔,一邊並向關應超、徐文彬、陳萬順等人求教。經過勤學苦練,再加上自身有一副好嗓子,19歲便登臺演出《壓塔》(扮演白素貞),當時轟動了四鄰八鄉,他的名字像長了翅膀,飛快地傳揚出去。到20歲時,他正式「掛牌」登臺演戲,隨之轟動豫西、豫南等地。

李金波登上曲劇舞臺,正值曲劇處於萌芽時期,他的舞臺藝術活動,豐富了早期曲劇藝術史的內容。李堂波曾先後和陳萬順、劉喜、任俊傑、賈治國等人搭班,組織劇社,並常被推選為帶頭人,帶領大家到各地演出,為發展曲劇藝術不辭辛勞,勤懇工作。並且還經常勉勵同伴:「大家在外流浪多年,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戲班,以後總算是有家了。咱們要有福同享,有苦同受。別說吃糠咽菜,就是拄棍要飯,也要把劇團辦下去」。在苦難的歲月裡,李金波就是這樣領著大家克服困難,堅持演出。

當然,曲劇藝術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1940年大部分地區淪陷,劇團面臨著解體的風險。李金波和大家四處奔走,在路途上對著青天大地發誓:「即使餓死也不當亡國奴!」這崇高的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把大家緊緊團結在一起,經受著戰亂的考驗。1943年李金波和白永玲又組織了「抗建劇團」,演出了宣傳抗日的《長臺關》。抗日戰爭勝利後,李金波率領劇團回到了久別的家鄉,噙著熱淚為父老鄉親們演出。心想:「中國人有出頭之日了,曲劇以後也會繁榮發展下去。」不料想,當時在省內擔任要職的國民黨劉茂恩,誣衊曲劇有傷風化,並以此為藉口,蠻橫下令全省取諦曲劇,致使無數曲劇藝人流離失所,生活毫無著落。李金流對此表示極大的憤慨。他勇敢地帶領劇團到當時的省會開封,以「南平調」的名義進行演出,博得人民群眾的熱情支持,最終取得了鬥爭的勝利,迫使劉茂恩收回了禁令。

解放後,李金波帶領「新生劇社」到西安為歸國志願軍進行慰問演出。之後,他演出的《貧郎恨》、《祭江》以及導演的《花庭會》等分別獲得了一等獎。1954年,他帶領的「新生曲劇社」改名為「鄭州市曲劇團」,1960年又改為「河南省曲劇團」。可以說,李金波在推動曲劇藝術發展方面功不可沒。

李金波發展了河南曲劇早期(男扮女裝)的旦角戲,從表演、唱腔、服裝等各方面都做了大量改進。他的表演講究真實,準確而又簡練。他在舞臺上的每個手勢和眼神,都有明確的目的性。他的音色純淨、柔和。他的唱腔穩妥、樸實、舒展、大方,其中閃板用得比較多。在演唱技巧上強調吐字清晰,行腔委婉。他對發聲技巧也很重視,常研究呼吸和共鳴的關係。

在早期的演唱中,其鼻腔共鳴用得很出色。他的音域較寬,真假嗓結合得很好,聲區的轉換,在音色和音量上都很協調自然。

老年時的李金波,作為劇團的顧問,他常協助領導開展業務活動,特別是在對培養年輕一代演員方面,他更是盡心盡力,大家一致稱他為:「曲劇藝苑裡的辛勤老園丁。」

相關焦點

  • 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王秀玲喜收新徒
    連日來,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王秀玲老師喜事連連。先是自己的得意弟子、河南省曲劇團的優秀青年演員李衛紅正在緊鑼密鼓排練新版《風雪配》,準備參加5月18日在汝州舉行的「首屆中國曲劇藝術節·優秀劇目展演」首演,接著是5月7日又收下了一位高徒。  收徒儀式由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河南戲劇家協會主辦,優秀青年演員、《梨園春》金獎擂主王光姣在眾多藝術前輩和新聞媒體的見證下,成為王秀玲老師的入室弟子。
  • 沉痛悼念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馬騏先生!
    沉痛悼念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曲劇泰鬥馬騏先生!2月3日河南廣播電視臺戲曲廣播《王博說戲》(14:00-15:00)播出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馬騏口述錄音,共同懷念這位為河南曲劇藝術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藝術家
  • 戲曲 河南曲劇劇種
    河南曲劇是一種地方戲曲劇種,又名河南曲子戲、高臺曲。起源於河南南陽,分大調曲和小調曲,小調曲優雅婉轉,輕快。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雜牌小調與民間歌舞踩高蹺相結合的河南曲劇,發展為戲曲劇種。由於曲調易學,用本嗓演唱,表演接近生活,傳播極快。
  • 紀念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海連池逝世七周年
    2019年10月4日是曲劇表演藝術家海連池大師逝世七周年紀念日。海連池大師生於1941年10月5日,河南禹州人士,曾擔任鄭州市曲劇團團長,河南曲劇演員,國家一級演員。主工花臉、鬚生、醜等多個行當。曾任河南省第九屆政協委員、鄭州市第七屆人大代表、中國劇協委員、中國志願者協會理事等職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曲劇藝術傳承人。其代表作有曲劇電影《卷席筒》、《薛剛反朝》、《孤男寡女》、《徐九經升官記》等。
  • 九九話重陽 濃濃敬老情 曲劇「胡派」專場演出舉行
    「日月呀,如梭呀,一眨眼那,唱戲我唱了五十多年哪……」由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眾所周知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胡希華先生人稱藝苑奇才,說拉彈唱可謂樣樣精通,半個多世紀的舞臺藝術家生涯,胡希華在他所摯愛的戲曲、曲藝藝術的百花園中精耕細作、執著追求,塑造了近百個血肉豐滿、性格各異的藝術人物形象。
  • 五場大戲即將上演,慶祝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成立60周年
    9月5日,「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成立60周年慶典」專場演出將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燃情上演,拉開慶祝活動的序幕。而在9月6日至9日,還將有四臺曲劇大戲在河南藝術中心廣場上演。  河南曲劇是中國十大劇種之一,河南省第二大劇種,有著上百年的歷史。2006年,河南曲劇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
  • 致敬大師 傳承戲曲 電影《曲劇皇后》新聞發布會圓滿舉行
    致敬大師,傳承戲曲。戲比天大,家國情懷。2020年8月1日上午,電影《曲劇皇后》新聞發布會在鄭州河南飯店隆重舉行,電影主創團隊以及來自社會各界的文化藝術屆嘉賓及眾多媒體機構代表等蒞臨現場。電影《曲劇皇后》講述了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張新芳從一個小叫花子成長為「曲劇皇后」的故事。
  • 曲劇藝術盛宴華彩綻放
    5日至9日,一臺臺曲劇藝術盛宴在我市接連綻放,全面展示了河南曲劇60年來的發展成果。5日晚,「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河南省曲劇團)成立60周年慶典」專場演出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舉辦。演出中,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老中青三代曲劇人為現場觀眾奉獻各自的拿手好戲,既有觀眾耳熟能詳的經典傳統劇目,又有反映時代新生活的優秀現代戲劇目。
  • 曲劇的春天來了!全國優秀青年曲劇演員齊聚鄭州集訓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文圖 作為全國八大劇種之一、河南第二大劇種的曲劇,迎來了發展新機遇!今天上午,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培養項目「曲劇表演人才培養」在河南藝術職業學院開班。此次培訓的師資力量也十分雄厚,老中青藝術家均參與授課,聘請了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主任王紹軍教授,戲曲聲樂教育家左奇偉教授,曲劇「王派」藝術創始人王秀玲,省內曲劇著名老藝術家胡希華、李振乾,曲劇界的兩位「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楊帥學、方素珍以及青年曲劇表演藝術家、喬杏娥、秦芳欣、劉青、劉豔麗、李衛紅、張蘭珍、海波、劉聯合等。
  • 曲劇名旦劉豔麗收新徒,「王派藝術」迎來新一代傳承人
    11月25日上午,在見證了弟子劉豔麗喜收21位新徒後,85歲高齡的曲劇「王派藝術」創始人王秀玲深情寄語再傳弟子。這是曲劇名家劉豔麗,時隔10年再次「開枝散葉」,標誌著曲劇「王派藝術」迎來新一代傳承人。
  • 砥礪奮進六十載,曲韻悠揚譜華章 丨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
    六十載櫛風沐雨一甲子春華秋實「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河南省曲劇團)成立60周年慶典」專場演出正在緊鑼密鼓籌備,9月5日,一場戲曲藝術的饕餮盛宴將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燃情上演。曲劇《陳三兩》劇照曲劇《風雪配》劇照曲劇《掩護》劇照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現有在職正高級職稱 12人,副高級 18人,中級21 人,湧現出了老一輩的曲劇名家李金波、張新芳、王秀玲、耿庚辰、謝祿、劉道德、張香蘭、高桂枝、周玉珍、李振乾、胡希華等;作曲家馬力前、潘永長、馬牧、方可傑、楊華一等;劇作家陳湧泉、原長松等;演奏家宋喜元、任清芝、曹桂芬
  • 做好新時代曲劇事業接班人!全國優秀青年曲劇演員齊聚鄭州集訓
    4月8日,參加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曲劇表演人才培養」項目,來自河北、甘肅、上海以及省內各地曲劇院團的30名學員坐在河南藝術職業學院明亮教室裡認真聽課。  據悉,此次項目由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主辦、河南藝術職業學院承辦,在為期兩個月的時間裡,學員們將進行表演、音樂、導演、理論等多方面的全封閉脫產學習,並將進行劇目實習、匯報演出等實踐。
  • 新版曲劇《風雪配》夏日送清涼
    《風雪配》劇照  本報訊 (記者劉 洋)由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王秀玲親傳弟子、省曲劇團國家一級演員李衛紅主演的新版曲劇《風雪配》上周末在「周末大戲院」上演,為喜愛王派藝術的戲迷朋友在炎炎夏日送去一道清涼的戲曲大餐。
  • 戲曲資訊丨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牛長鑫先生指導排練《武家坡》
    平頂山市戲劇研究中心根據南陽市曲劇團牛派(牛長鑫)經典劇目《武家坡》《大登殿》整理改編的曲劇《武家坡》進入細加工排練。該劇是一部久演不衰、深受觀眾喜愛的戲曲佳作。  《武家坡》特邀牛派創始人、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牛長鑫先生擔任藝術指導。牛長鑫是南陽市曲劇團原團長,國家一級演員。牛老舞臺表演藝術精湛、藝德高尚,在曲劇屆享有盛譽。在藝術實踐中,言傳身教,對藝術追求永無止境。從容低調、淡泊名利,為青年演員樹立了很好地榜樣。市戲劇研究中心曲劇院倍加珍惜近距離學習的機會,不畏酷暑,多次捨棄休息時間,確保《武家坡》成為戲劇研究中心的精品力作。
  • 砥礪奮進六十載,曲韻悠揚譜華章——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
    六十載櫛風沐雨,一甲子春華秋實,「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河南省曲劇團)建團60周年慶典」專場演出正在緊鑼密鼓籌備,9月5日,一場戲曲藝術的饕餮盛宴將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燃情上演。現有在職正高級職稱 12人,副高級 18人,中級21 人,湧現出了張新芳、王秀玲、李金波、耿庚辰、劉道德、謝祿、高桂枝、周玉珍、李振乾、胡希華、潘永長、馬牧等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和作曲家,也培養出了劉青、楊帥學、方素珍、李傑、喬杏娥、秦芳欣、劉豔麗、侯慶祥、尚小雙、張愛琴、張人民、海華民等一大批優秀中青年表演藝術家,獲獎作品層出不窮。
  • 曲劇名家王秀玲鄭州收徒
    本報訊  (記者劉 洋)我省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王秀玲、曲胡演奏家宋喜元夫婦日前在鄭州舉行儀式,收曲劇女演員鄭瑞霞、曲胡琴師賈金池夫婦為徒。  身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王秀玲,在5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主演了《紅樓夢》、《風雪配》等許多經典劇目,塑造了流傳至今的舞臺形象,形成了曲劇藝術流派中重要的「王派藝術」,被稱為「活林黛玉」。曲胡演奏家宋喜元從事曲胡演奏50多年,他發明的可攜式曲胡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 戲曲 河南曲劇的藝術特徵
    藝術特徵曲劇唱腔曲劇唱腔結構為長、短句曲牌聯套體制。曲劇是河南省本地的主要地方劇種之一,舊時也稱"高臺曲"或"曲子戲",有些地區又稱"南陽曲子"。曲劇流行於河南全省及其周圍鄰近地區,是在當地流行的曲藝鼓子曲(洛陽曲子、南陽曲子)和踩高蹺的表演形式的基礎上,受到其他劇種的交叉影響發展而成的。曲劇最早可追溯到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由其中的雜牌小調與河南的民間歌舞踩高蹺相結合,於1926年經由臨汝縣農民組成的同樂社搬上戲劇舞臺,從而正式發展為戲曲劇種。
  • 她是著名曲劇演員,唱腔清脆圓潤,榮獲全國首屆「紅梅獎」!
    在戲曲界,凡是看過戲曲的朋友,尤其是喜歡看曲劇的戲迷朋友,都知道郭秋芳吧,她可是著名曲劇演員,曲劇演員中響噹噹的頂級人物,她扮相俏麗俊美,唱腔清脆甜潤,表演得體大方,飾演人物形象逼真,尤其她在《秦香蓮》、《嶽母刺字》、《秦香蓮後傳》、《陳三兩》《諸葛亮弔孝》等,她都以獨特的演藝風格展現在觀眾面前
  • 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成立60周年慶典專場晚會將於9月5號華彩綻放
    ,9月5日,一場戲曲藝術的饕餮盛宴將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燃情上演。曲劇《掩護》劇照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現有在職正高級職稱 12人,副高級 18人,中級21 人,湧現出了老一輩的曲劇名家李金波、張新芳、王秀玲、耿庚辰、謝祿、劉道德、張香蘭、高桂枝、
  • 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將上演「戲曲盛宴」 老中青三代曲劇人邀您9月5...
    9月5日,一場戲曲盛宴將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上演。這場盛宴是「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河南省曲劇團)成立60周年慶典」專場演出,老中青三代曲劇人將為現場觀眾奉獻各自拿手節目。此外,9月6日—9日,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還將在河南藝術中心廣場演出四場精彩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