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張繼,你可能會有些迷茫,他是誰?也對,在大唐這個盛世,詩人多如繁星,每一個讀書人都能吟詩,若無半點特別,只能在歷史的長河無情的衝刷下,消失在過去。
但有些人他的名字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詩界的寵兒般耀眼,但他總有一首詩作,讓你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張繼就是這樣的一位詩人,他這一生也寫過不少詩,但只有一首《楓橋夜泊》讓人記住了他,同時記住的,還有寒山寺,甚至是蘇州。
火過《靜夜詩》的詩作
《楓橋夜泊》這首詩入選人教版和西師大版的小學語文教科書,不僅每個中國人能夠吟誦,日本人也對這首詩讚嘆有加,並且它和《靜夜思》一樣入駐了日本的小學課本。《楓橋夜泊》在東南亞一帶甚至是亞洲都極為流傳。可以說比我們牙牙學語時期就能背的《靜夜詩》還要火。
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首《楓橋夜泊》
葉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不僅帶火了張繼,和它一樣名震中外的,還有寒山寺,或者說是寒山寺的鐘聲。沿著歷史的長河,我們倒溯回去,寫寒山寺鐘聲較為出名的有王士禎、高啟、陸遊等等,但他們都寫於張繼之後,可以說張繼賦予了寒山寺鐘聲靈魂,一種名叫消愁的靈魂。又或者說是張繼讓寒山寺鐘聲的靈魂得到了升華。
說完古人,再看今人。每逢新年,前往寒山寺聽鐘聲的人數不勝數,每年除夕,寒山寺將會敲鐘108次,喻為消愁。日本人對於寒山寺的迷戀之深,他們甚至在日本東京的青梅縣仿照蘇州的寒山寺也修了一座寺廟,取名寒山寺,甚至連《楓橋夜泊》的「詩碑」也模仿造了一個,可以看出日本人對這首詩有多喜愛。
寫《楓橋夜泊》的張繼究竟在愁什麼
看到這你或許有些好奇,這張繼究竟在愁什麼,才能寫出如此悽美的詩來。
張繼,唐朝科舉大軍中毫不起眼的一人,比才氣比名氣他都沒有優勢,科舉結果也沒有任何驚人之處,好不容易中了進士,還在銓選中被淘汰了。所謂銓選,也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面試,通過科舉中了進士並不一定能夠當官,還得戶部經過審核才行。而張繼只通過了筆試,因此官也沒有做上,不免有些遺憾。
轉頭遇上時代的轉折點
古來落榜之人不盡其數,這點愁也不值得他寫出如此驚嘆世人的詩作。我們知道唐代有個巨大的轉折,在這之前,詩人們作詩均是「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在這之後則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不錯,安史之亂。要知道時代的一粒灰,落在一個人身上那就是一座山。多少人的命運在這粒灰下發生轉折,張繼就是其中一個。
安史之亂到來,讓大批人南下避難,有家不能回,四處漂泊。這天,張繼來到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夜宿客船中,漂泊在外,難免有些愁緒,而眼前的景更是令他的愁思藏無可藏。月色暗淡,烏鴉啼叫,江邊的楓樹與岸邊的漁火時明時暗,這樣身邊的一幕幕仿佛也在為他悲戚。自古逢秋悲寂寥,月落是愁,烏啼是愁,江楓漁火也是愁。就在張繼為想到自己經歷的一切愁苦不已時,他聽到了寒山寺的鐘聲,空靈卻雄厚,帶著寺廟裡的一絲絲禪意,仿佛在和他述說些什麼,減緩了他心中的愁苦。
相互成就的寺與人
這一晚,張繼寫下了這首聞名中外的《楓橋夜泊》,他不知道的是,這首詩成就了寒山寺,也成就了他自己,後來多少文人墨客慕名而來寒山寺,他們或許是想一睹這寒山寺真容,又或許是為了消除自己愁緒,他們也為寒山寺的鐘聲做了不少詩,但都不及張繼這一首。對於寒山寺鐘聲的解讀,張繼終於站在了一眾詩人的前列,無人能及。
寒山寺的鐘聲也仿佛有了一種神奇的魔力,他能消除人心中的愁苦,佛教中說,人有108種愁,寒山寺敲響的108聲鐘響,恰好化解這108種愁。
靠一首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痕跡的詩人不少,但憑藉一首詩帶火一座城的人可不多。也不知是寒山寺的鐘聲成就了張繼,還是張繼成就了寒山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