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寫下一首消愁詩,讓一寺廟火上千年,連日本小學生都會背

2020-12-15 雨霽視角

說起張繼,你可能會有些迷茫,他是誰?也對,在大唐這個盛世,詩人多如繁星,每一個讀書人都能吟詩,若無半點特別,只能在歷史的長河無情的衝刷下,消失在過去。

但有些人他的名字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詩界的寵兒般耀眼,但他總有一首詩作,讓你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張繼就是這樣的一位詩人,他這一生也寫過不少詩,但只有一首《楓橋夜泊》讓人記住了他,同時記住的,還有寒山寺,甚至是蘇州。

火過《靜夜詩》的詩作

《楓橋夜泊》這首詩入選人教版和西師大版的小學語文教科書,不僅每個中國人能夠吟誦,日本人也對這首詩讚嘆有加,並且它和《靜夜思》一樣入駐了日本的小學課本。《楓橋夜泊》在東南亞一帶甚至是亞洲都極為流傳。可以說比我們牙牙學語時期就能背的《靜夜詩》還要火。

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首《楓橋夜泊》

葉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不僅帶火了張繼,和它一樣名震中外的,還有寒山寺,或者說是寒山寺的鐘聲。沿著歷史的長河,我們倒溯回去,寫寒山寺鐘聲較為出名的有王士禎、高啟、陸遊等等,但他們都寫於張繼之後,可以說張繼賦予了寒山寺鐘聲靈魂,一種名叫消愁的靈魂。又或者說是張繼讓寒山寺鐘聲的靈魂得到了升華。

說完古人,再看今人。每逢新年,前往寒山寺聽鐘聲的人數不勝數,每年除夕,寒山寺將會敲鐘108次,喻為消愁。日本人對於寒山寺的迷戀之深,他們甚至在日本東京的青梅縣仿照蘇州的寒山寺也修了一座寺廟,取名寒山寺,甚至連《楓橋夜泊》的「詩碑」也模仿造了一個,可以看出日本人對這首詩有多喜愛。

寫《楓橋夜泊》的張繼究竟在愁什麼

看到這你或許有些好奇,這張繼究竟在愁什麼,才能寫出如此悽美的詩來。

張繼,唐朝科舉大軍中毫不起眼的一人,比才氣比名氣他都沒有優勢,科舉結果也沒有任何驚人之處,好不容易中了進士,還在銓選中被淘汰了。所謂銓選,也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面試,通過科舉中了進士並不一定能夠當官,還得戶部經過審核才行。而張繼只通過了筆試,因此官也沒有做上,不免有些遺憾。

轉頭遇上時代的轉折點

古來落榜之人不盡其數,這點愁也不值得他寫出如此驚嘆世人的詩作。我們知道唐代有個巨大的轉折,在這之前,詩人們作詩均是「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在這之後則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不錯,安史之亂。要知道時代的一粒灰,落在一個人身上那就是一座山。多少人的命運在這粒灰下發生轉折,張繼就是其中一個。

安史之亂到來,讓大批人南下避難,有家不能回,四處漂泊。這天,張繼來到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夜宿客船中,漂泊在外,難免有些愁緒,而眼前的景更是令他的愁思藏無可藏。月色暗淡,烏鴉啼叫,江邊的楓樹與岸邊的漁火時明時暗,這樣身邊的一幕幕仿佛也在為他悲戚。自古逢秋悲寂寥,月落是愁,烏啼是愁,江楓漁火也是愁。就在張繼為想到自己經歷的一切愁苦不已時,他聽到了寒山寺的鐘聲,空靈卻雄厚,帶著寺廟裡的一絲絲禪意,仿佛在和他述說些什麼,減緩了他心中的愁苦。

相互成就的寺與人

這一晚,張繼寫下了這首聞名中外的《楓橋夜泊》,他不知道的是,這首詩成就了寒山寺,也成就了他自己,後來多少文人墨客慕名而來寒山寺,他們或許是想一睹這寒山寺真容,又或許是為了消除自己愁緒,他們也為寒山寺的鐘聲做了不少詩,但都不及張繼這一首。對於寒山寺鐘聲的解讀,張繼終於站在了一眾詩人的前列,無人能及。

寒山寺高處景色

寒山寺的鐘聲也仿佛有了一種神奇的魔力,他能消除人心中的愁苦,佛教中說,人有108種愁,寒山寺敲響的108聲鐘響,恰好化解這108種愁。

靠一首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痕跡的詩人不少,但憑藉一首詩帶火一座城的人可不多。也不知是寒山寺的鐘聲成就了張繼,還是張繼成就了寒山寺。

【END】

相關焦點

  • 一個曾經橫行霸道的紈絝子弟,寫一首詩卻傳誦千年,小學生都會背
    一個曾經橫行霸道的紈絝子弟,寫一首詩卻傳誦千年,小學生都會背屌絲逆襲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經看過不少了吧,近年來關於這樣的電影電視劇都是非常多的,不管怎麼的俗套,卻都是非常的受大眾歡迎的,可能是因為這個逆襲在現實生活中是非常的少的,幾乎是不可能的,
  • 唐朝詩人在失眠時寫出一首名垂千古的詩,還被編入日本小學生教材
    唐朝詩人在失眠時寫出一首名垂千古的詩,還被編入日本小學生教材古詩,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麗的寶石。詩歌形式嚴謹而靈活,立意高遠且隨意。自古以來便被各種文人墨客所青睞,古時的文化往往有感而來便賦詩一首,高興、悲傷、憤懣、高昂,各種情緒皆可融入詩篇,一次來創造出無數值得傳頌千年的詩歌。而今天,小編要來給大家分享一首詩,這首詩的作者曾在夜間失眠時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名揚海外的詩歌。「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杜甫52歲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流傳千年,小學生必背
    ,但是今天安久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小詩,是杜甫心情非常好的時候寫下的。這首詩很短,但是非常經典,小學生都會背。詩歌原文:《絕句》唐·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這首詩是小學生必背古詩之一,也是其中最為經典的一首。相信很多人都會背,因為這首詩很短小,讀起來朗朗上口。情感基調很是歡快活潑。此詩寫於什麼時候?這首詩寫於杜甫52歲之時,當時的杜甫在成都草堂生活下來。人生已經到了暮年,為何杜甫此詩中沒有憂國憂民之心呢?
  • 李白隨手寫下一首詩,捧紅了一個普通人,此人火了上千年
    現在的名人效應很大,古代名人效應也很強,比如宋代才子柳永,只要他給哪個歌女寫詞,這位歌女很快就能火起來,身價也蹭蹭往上漲,不可同日而語。古代著名詩人,若是給朋友寫首詩,如果這首詩的傳唱度較高,他朋友也會隨之出名。比如被譽為「邊塞四詩人」之一的高適,送別摯友董大的時候,以《別董大》為題賦詩一首,其中兩句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董大因此被世人所知。
  • 李白隨手寫下一首詩,捧紅了一個普通人,此人火了上千年
    現在的名人效應很大,古代名人效應也很強,比如宋代才子柳永,只要他給哪個歌女寫詞,這位歌女很快就能火起來,身價也蹭蹭往上漲,不可同日而語。古代著名詩人,若是給朋友寫首詩,如果這首詩的傳唱度較高,他朋友也會隨之出名。比如被譽為「邊塞四詩人」之一的高適,送別摯友董大的時候,以《別董大》為題賦詩一首,其中兩句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董大因此被世人所知。
  • 小學生都會背的「粒粒皆辛苦」,還有一首兄弟詩,很多人竟不知道
    說到唐朝詩人李紳的一首《憫農》詩,許多人都會不假思索地脫口而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詩人李紳悲天憫人的意境之下,這首並未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五言絕句詩,卻成為了小學一年級必背古詩詞的內容之一,堪稱是千年以來中國兒童的詩詞啟蒙經典。
  • 李白夜遊寺廟,寫下一首詩,全詩無一生僻字,卻有天馬行空的美
    的確李白就是盛唐時代的神仙,他是仙人 ,千年過後再次品讀,白衣秀士的翩然神採依然立現眼前。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夜晚遊覽寺廟寫下的詩,這首詩寫得雖然語言簡單質樸,讀來卻生動形象,還有著率真、可愛的形態。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 李白最高興的一首詩,小學生都會背,明代狀元評價:驚天地泣鬼神
    今天,隱娘要分享一首李白最高興的詩,這首詩是李白58時寫就的,被選入小學課本,小學生都會背,這首詩就是《早發白帝城》。《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歷代的詩評家們盛讚這首詩,寫舟行之快,峽江之險,如在眼前,人們稱李白為天才之筆。李白是高興的,「彩雲間」、「輕舟」似乎就是他的心情,明媚、輕鬆,快樂。李白是急切的,「一日還」、「已過萬重山」,他恨不得生出一雙翅膀,立刻回到荊州。
  • 這位不起眼詩人寫下1首詩,帶火兩個著名景區,還入選了小學課本
    今天小編給大伙兒講的就是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甚至很是吸引人的唐詩。整首詩不到三十個字,但是讓兩個旅遊景區頓時讓大伙兒眼前一亮,是日本小學生朗朗上口的詩詞。這就是唐朝詩人張繼的代表作《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這個人為人低調,只了解到他來自湖北省,傳到世人手上的詩詞不多。
  • 李商隱最隱晦的一首七絕,小學生都會背,卻很少有人能讀懂
    嫦娥孤棲與誰鄰」、羅隱的「嫦娥老大應惆悵,倚泣蒼蒼桂一輪」,明人邊貢的「月宮清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其中最為經典,也最令人費解的當屬李商隱的七絕《嫦娥》,只有短短4句,卻困惑了世人上千年李商隱的詩歌綺麗浪漫,無論是畫面還是情感上,總能給人一種美的感受,然而除了唯美,他的詩歌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朦朧迷離,有的甚至因為描寫得太過隱晦,難以索解,引發千年爭議。例如他的《錦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然而令他悵惘的到底是什麼,無人說得清,有政治說,有身世說,有愛情說,千百年來莫衷一是。
  • 最能體現李白風骨的兩首詩,你都會背嗎?
    2017年,毛不易的一首原創歌曲《消愁》火了。而「消愁」一詞,原本就是出自詩仙李白的詩,分別是「舉杯消愁愁更愁」和「與爾同銷萬古愁」。這兩句詩,一句出自《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一首出自《將進酒》。小仙認為,李白存世的千餘首作品中,這兩首詩,是最能體現李白的風骨的。
  • 曾經有個近視眼,寫了一首詩,結果現在小學生都會背
    曾經有個近視眼,寫了一首詩,結果現在小學生都會背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那位友人感到很奇怪,剛才吃午飯時,他明明看到王安石將一盤子鹿肉絲吃得乾乾淨淨,這不證明他喜歡吃鹿肉絲嗎?王夫人忙問:「那盤鹿肉絲當時在什麼位置?」朋友回答:「在他眼前啊。」
  • 他本是紈絝子弟京城一霸,寫過一首詩傳誦千年,上過學的都會背
    他本是紈絝子弟京城一霸,寫過一首詩傳誦千年,上過學的都會背文金色的預言我在看一部講民國的中文巨作的時候,裡面有個特別的人物叫鹿兆謙,他在打工的時候犯了點事,就逃跑做了土匪,將自己父親任職的東家搶劫一空,
  • 江蘇一4A寺廟,因一首詩在日本家喻戶曉,被毀7次依舊人氣最高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這首詩,甚至至今為止都還可以輕鬆的背誦出來。既然提起這首詩,那麼想必大家就知道今天筆者要說的這座寺廟,就是江蘇蘇州的寒山寺了。很早以前的時候,《楓橋夜泊》就已經被選定為日本小學生課本當中必備的一首古詩,連帶著江蘇的寒山寺就也就成為日本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座中國寺廟了。寒山寺這個名字說出來,它的文學性甚至都已經超越了它的寺廟本身的佛教信仰以及這座寺廟自身的建築價值了。
  • 40歲蘇軾納12歲歌姬為妾,寫下一首情詩,現在的小學生都會背
    蘇軾是千古留名的一位大文豪,他寫的詩句被無數人瞻仰,而其中最能反映蘇軾情感的,就是那一首讓無數人潸然淚下的《江城子》,其中「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名句,也是讓我們看到了蘇軾對妻子的深厚感情。但是真實歷史上的蘇軾,真的是這樣專一而且深情嗎?
  • 他只留下六首詩,首首經典!其中兩首流傳千古,小學生都會背!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都會作詩。你知道,我國留存詩作最多的詩人是誰嗎?李白、杜甫,白居易、陸遊……NO!!!他是大清CEO乾隆皇帝。乾隆一生寫下四萬三千多首詩,要知道,《全唐詩》總共只收錄了四萬八千多首詩。他一個人寫的詩的數量,差點趕上《全唐詩》了。可是,寫得多並不意味著寫得好。
  • 人品欠佳卻因一首詩揚名,全詩無一風字卻處處有風,小學生都會背
    這個唐朝宰相人品欠佳,寫下20字短詩,全詩無一風字卻處處有風。人品欠佳卻因一首詩揚名,全詩無一風字卻處處有風,小學生都會背!風是無形的,也是有形的,說其無形,是因為風是看不見的空氣流動,說其有形,是因為物隨風動,能讓人感知風的勁吹。
  • 清朝人的一首短詩,深得唐詩神韻,入選現代教材,小學生都會背!
    清朝人的一首短詩,深得唐詩神韻,入選現代教材,小學生都會背!「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記住了他的詩卻忘了他的名。在一般讀者的印象中,清代的詩歌是很難與唐詩比美的,但是,有一首清朝詩人創作的七言絕句,卻深得唐詩神韻,往往被人誤解為唐人作品。因為入選小學的語文教材,並且為必背篇目,所以,小學生人人會背。
  • 「詩佛」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小學生都會背,但不一定懂
    唐詩宋詞是古人就給我們的一大財富,許多人從小就抱著唐詩三百首來朗誦,讀背,不得不感嘆古人在用字和遣詞造句方面驚人的智慧,唐詩讀來往往朗朗上口,詩人們也是輕輕鬆鬆用簡短的需要表達內心豐富的感情。今天七哥想說的是「詩佛」王維堪稱最美的一首詩,這首詩短小精悍,全詩不過才二十個字,小學生很快就能背熟,可是小學生並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唯美意境。這首詩名字叫《畫》,僅用一字做標題,年年入選小學生課本,字字簡單,都能認識,但組合在一起的句子卻是美出了新高度。
  • 李白最著名的兩首黃鶴樓詩,第一首小學生都會背,第二首少有人知
    李白,是一個詩人,更是一個旅行家,他走過許多名勝古蹟,並留下他的傑作。其中黃鶴樓是不得不說的一處。關於黃鶴樓,李白曾寫下兩首名作,一首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此詩入選小學課本,小學生都會背。而另一首即是《黃鶴樓聞笛》,卻少有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