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老外急死的漢字:biang
一點撂上天,黃河兩道彎,
八字大張口,口字往進走,
左一扭右一扭,中間加個言子口,
東一長,西一長,中間加個馬代王,
心字做底,月字做膀,
趙雲拿個盒盒子槍,攆著攆著打月亮。
「biang」,巴娘切,音調為第二聲(陽平),象聲詞。筆畫複雜,多達56畫。 用於陝西關中地區流傳的一種麵食,即biangbiang面,類似於扯麵,但要比通常的扯麵寬出許多。其讀音漢語普通話中無,乃象聲詞,謂用力扯麵中麵條擊打案板之聲。 "biang"也是一種口語化的象聲詞,有時為口頭禪,或小孩子 此字出於陝西鹹陽的一種小吃「biangbiang面(陝西關中民間傳統風味麵食,特指關中麥子磨成的麵粉,通常手工擀成長寬厚的麵條)。 配音「暈」。
該字的筆畫簡寫42劃,繁寫56劃。
一位集懷才不遇憤世疾俗貧困潦倒饑寒交迫於一身的秀才來到鹹陽,他路過一家麵館時,聽見裡面「biang——biang——」之聲不絕,一時飢腸轆轆,不由得踱將進去。只見白案上擺滿了和好的長條狀面塊兒,師傅拎過一塊兒,扯住兩頭,頃刻間摔打成褲帶般寬厚扔進鍋裡,頃刻間摔打了好幾塊兒,頃刻間從鍋裡撈出一大海碗,碗底事先盛著作料和一些豆芽青菜,自然要澆上一大勺油潑辣子,熱騰騰端上來。秀才看得興起,大叫:「好啊!店家來一碗!」「這位客官一碗……」店小二一聲長長的吆喝,頃刻間一碗麵擺到面前,頃刻間碗中罄淨,直吃得秀才大汗淋漓。「店家,結帳!」秀才喝道。一摸兜,壞了,一時忘形,竟忘了囊中早已空空如洗,頓時窘住,剛才的熱汗頃刻間冷冰冰刷在臉上。一旁,店小二斜著眼聳著肩,一臉壞笑。「小二……」秀才訕訕,話剛出口便被店小二堵住:「客官,本店小本經營,概不賒帳。」見店小二不通融的模樣,秀才又向身上摸去,左一摸,右一摸,上一摸,下一摸,好像早晚能摸出幾文錢來似的。
店小二心想:「你個窮秀才,看你摸出什麼來。」天呀,這不是有辱斯文麼?秀才一面摸,一面思量脫身之計。他與店小二答訕:「小二,你家這面何名?」「何名?」店小二學著秀才的腔調說:「biang、biang面。」秀才問:「biang、biang面?biang、biang字咋寫?」這家麵店可是遠近聞名的老字號,其面做得特殊,面與面板摔打撞擊,「biang、biang」也,故稱「biang、biang面」。「biang、biang」二字咋寫,店家做面,客人吃麵,誰也沒去想過。見店小二答不上來,秀才頓時有了主意,他說:「小二,你與老闆商量過,本人今天沒錢,可否寫出『biang、biang』二字,換這碗面吃?」店小二頃刻間回來,說:「成。」店家心想:「古來就沒有『biang、biang』二字,看你窮秀才怎麼賴帳。」「biang、biang、biang、biang……」秀才心裡嘀咕,嘴上嘀咕。
秀才讀書,也最認書,古往今來偏偏沒有這「biang、biang」二字 ……「書上沒有,豈可生造乎?」皇上可以造字為名,秀才豈敢與之比肩?秀才滿腹心酸,一腔惆悵;寒窗苦讀,功不成,名不就,眾目睽睽下,落到賴帳這般田地,天理不公啊!他一急,心裡罵皇上:「什麼『日月當空照』?民間疾苦,哀鴻遍野;宮闈傾軋,豺狼當道;貪官汙吏,橫行鄉裡;我秀才寒窗苦讀,就因無錢無人,打不通關節,獲不取功名……日月何照之有!罷罷罷,你皇上能造字,我秀才何嘗不能?」秀才一聲大喝:「筆墨伺候!」只見他筆走龍蛇,大大地寫了一個biàng!他一面寫一而歌道:「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邊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長,東一長,中間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掛麻糖;推了車車走鹹陽。」一個字,寫盡了山川地理,世態炎涼。
秀才寫罷擲筆,滿堂喝彩。從此,「biangbiang面」名震關中。
過去老人稱:「河水biang biang」(指渭河水),很久前院子街道水井有甜水,有苦水;渭河水以前沒有汙染,挑回水倒入木桶,加白礬沉澱,第二天食用。作豆腐也用河水。
繁體字寫法在《關中方言考詞語釋》書中,任克編注,西安地圖出版社,1995年。陝西省圖書館有此書。 簡體字寫法在《中國諺語集成·陝西卷》書中,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陝西卷編輯委員會。中國ISBN中心出版社 2000年5月 758頁 註解9指調有油潑辣子的寬麵條。(註解:大面)
版本一
一點撩上天,黃河兩道灣,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長,我一長;當中夾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掛麻糖,推個車車逛鹹陽。
版本二
一點飛上天 黃河兩頭彎 八字大張口 言字中間走 左一扭右一扭 你一長我一長 中間加個馬大王 心字底,月字旁 一個小勾掛麻糖 坐個車子回鹹陽
版本三
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字網進走,左一扭,右一扭,東一長,西一長,中間夾個馬大王,月字邊,心字底,掛個鉤擔掛麻糖,坐個車車逛鹹陽
版本四
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字走進來,左一扭,右一扭,左一長,右一長,中間來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兩個賊娃立在旁,坐上車車走四方
版本五
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東一扭,西一扭,左一長,右一長,中間夾著個馬大王,月字旁,心字底,留個鉤鉤掛麻糖,坐個車車逛鹹陽
版本六
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進走,左一扭,右一扭,東一長,西一長,中間夾個馬二郎,心字底,月字旁,掛個鉤鉤串麻糖,坐個車車逛鹹陽
關中城鄉有多種說法,但大同小異。按順口溜寫下去,就會在你前出現一個古樸端莊活龍活現「biang」字來。
Biang biang面是陝西名特小吃,這段彎彎曲曲巧妙幽默的「biang」字組合,概括biang biang面的產地特性,食者感受、製作工藝要領,原料、調料、做面人辛勤操作,秦人性格氣質,心底寬長,有稜有角,大苦大樂的爽快精神,引出陝西人為之自豪的飲食文化。陝西十大怪,其中「麵條像褲帶」就是指這種面。 這個字,不是圖案,而是文字。字筆畫繁多,結構複雜,文化味濃,這個字確切字型正規字典裡查不到,辭海裡也沒有,外地人更不認識,他是陝西關中地區食的一種面的稱謂:叫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Biangbiang二字是代用而已。這個字像武則天自己起的號叫「曌」一樣。除了在她的號上,別的地方用不上(日月明空)
它的聲音從幾個方面而來的,1、面扔空中落在鍋裡的滾燙水中發出那種聲音。2、吃麵咀嚼的那種聲音。(吃biangbiang面)3、擀、扯麵案上彈出的聲音。
外地人往往理解或讀作以下幾個方面的聲音,1、趕馬車的鞭子聲;2、放鞭炮的聲音;3、打人巴掌的聲音;4、戰士打槍的打靶聲音;5、重物體壓扁一般小東西的聲音;6、打竹板的聲音;下大雨雨點落地聲。外地人讀不準聲音,簡單解釋他也聽不明白,只有看了操作和品嘗面後才會慢慢明白這一點,真正理解還要眼見陝西人吃麵的過程。
Biang -biang面的biang字一共有42畫,這個怪字據說是當年秦朝宰相李斯發明的,「biang」字說的就是麵條摔在案板上的聲音,一寸來寬的麵條,經得起這麼折騰,響噹噹的配得上陝西十大怪「麵條像褲帶」的名頭。
編輯本段油潑辣子biang biang 面
關中流傳:門帘掛個席片子,屋裡吃著biang biang子,可見關中富饒的象徵,愛吃不愛穿,biang biang面放油潑辣子最香,從古到今,麵館到家庭餐桌均放四個小吃碗(鹽、醬、醋、醬)。
辣子又稱秦椒,方言話:大炮、二炮、線線辣子;大辣子、狗qiu辣子、尖辣子。
辣子吃法多樣:生吃整個辣子、涼拌尖辣子、炒虎皮辣子、炒青辣子;辣子醬、辣子油、泡辣子;幹調辣麵、醋、醬、漿水合辣子,最好的油潑辣子。
「麵條像褲帶」,「辣子是主菜」是關中十大怪其中一怪,三言兩語將陝西關中人愛吃麵習慣飲食展現出來,當地人端一大碗biangbiang面、有一句俗語:「油潑辣子biang biang面」讒得愛吃麵的人流口水。最古老的一種是擀厚切寬像褲帶,爽口耐飢撩的太。辣麵拌鹽熱油潑,調面夾饃把面下。
製作一碗好的Biang-biang面揉面是關鍵,只有經過廚師反覆地揉制,一根平常地麵條才能煥發出如此的活力。
Biang-biang面講究的是「一根不斷,一碗三根」,配上幾片湛清碧綠的油菜葉子,盛在碗裡,配上精心製作的澆頭,灑上鮮紅的辣椒麵,一勺滾油潑上去,刺啦啦的,香氣衝出來,麵條爽滑柔韌,勁道十足。
聽覺、視覺、味覺,人間美味不過如此。一日三餐,都是陝西關中人吃麵的黃金時間,甭管是賣面的大聲吆喝,還是食客的暢快淋漓,只有在關中地區你才會發現,吃麵是這樣一種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