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工程學院實踐隊員合影
為提升指導學生實踐的針對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8月30日—9月8日,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思政教學部教師參加暑期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前往全省多個縣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深入推進「廁所革命」
思政教學部教師範志娟帶領實踐隊在南溪鄉方橋村參與了一次特殊的「革命」——「廁所革命」。芳橋村小學旱廁與水廁共同存在,教學樓內是水廁,教學樓外則是旱廁。為改善校園環境衛生,保障學生的健康,隊員們對教學樓外的旱廁進行了填埋和拆除、刨土、運土、敲牆、填坑。
範志娟與隊員們一起進行「廁所革命」
活動之後,範志娟跟大家交流,隊員們都說,感覺農村的人居環境越來越好了,黨和政府真心實意地在為老百姓做事。範志娟告訴大家,推進廁所革命是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的踐行。「廁所革命」著眼雖然是小處細處,但卻實實在在關乎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實踐教育相結合,讓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學思踐悟,從而使思政理論更好地入腦、入心、入行。思政課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更讓範志娟體會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如何推動思政理論課改革創新,將是所有思政課教師面臨的共同的課題。
走入基層 助力脫貧攻堅
鄧亞星,2019年入職江西工職院思政教學部擔任專職教師。作為一名年輕的思政老師,這雖然不是她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確是她第一次作為隨隊教師參加活動。
鄧亞星(右一)與學生一起開展調研活動
在這次社會實踐中,鄧亞星作為「建藝」勇為志願服務隊一員在分宜縣分宜鎮開展了10天社會實踐活動。走進基層,深入了解貧困戶脫貧情況,是這支隊伍的調研內容之一,鄧亞星帶領學生挨家挨戶發放問卷,與貧困戶深入交談,在交談中切實了解當前脫貧攻堅的實施成效。
以往在思政課堂上,作為思政課教師只能純理論地講解讓大家去了解國家脫貧攻堅工作,但學生們依舊不太清楚,這一次實地調研,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的同時,用眼、用耳、用心切實了解到脫貧攻堅到底是什麼,基層工作者是如何進行脫貧攻堅等,鄧亞星認為這也是思政課融入實踐當中的一種創新。
建築與藝術學院實踐隊員合影
這一次的實踐活動讓鄧亞星知道思政教育要更好地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積極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注重將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讓學生走入基層、走入鄉村,引導學生將個人夢融入社會夢。
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 走進學生心裡
曹長青,思政教學部專職教師,他參加的是輕紡服裝學院「與法同行」志願服務隊,這已經是他第二次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了。宣傳、普及民法典,在村裡進行民法典的相關調研是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
曹長青認真地跟實踐隊員們講述著民法典的相關知識,並提到:在跟村民們宣傳民法典時,要用一些具體的事例來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民法典關于堅持保護財產權利、維護人格尊嚴、促進家庭和諧、追究侵權責任等相關新概念新精神。
輕紡服裝學院實踐隊員合影
民法典宣傳結束後,曹長青與隊員們分享心得,19級紡檢班的徐瑞同學說:「這次民法典宣傳及調研活動,不僅讓我們深入學習了民法典的相關知識,也讓我們認識到讓民法典走進農村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讓我和村民們都知道了普及、實施民法典的重要意義,這次實踐活動對於我來說,是寶貴的財富和經歷,以後如果還有機會,我會繼續參加此類的實踐活動。」
當聽到學生們講到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的暑假變得更充實,也更能理解實施民法典對國家、人民的重大意義時,曹長青說:「這次『與法同行』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真正實現了思政教育與社會實踐的充分融合,讓學生受益匪淺,也讓作為思政課教師的我收穫了用社會實踐這『第二課堂』育人的良好教學效果!」
據了解,長期以來,江西工職院都十分重視對思政教師的培養,積極探索思政課教學模式,鼓勵思政課教師帶隊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既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又能幫助思政教師在社會實踐中開闊視野,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張丹供圖)
(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