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江湖暴力難禁:個人隱私隨意被販賣
2019-07-06 08:39 作者:鄭瑜 何莎莎 來源:中國經營網
催收行業亂象叢生,日前大連施暴男子催收員身份的曝光,再度將大眾的視線聚焦在了這一行業上。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大連施暴男子是深圳銀雁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雁數據科技」)大連分公司業務部門員工,「負責要帳工作,平時工作不易,收入不穩定。」
根據Wind信息顯示,銀雁數據科技發布招聘信息大多為信用卡催收專員崗位,每月工資在4000元~10000元人民幣,要求中專以上學歷,無需工作經驗。
《中國經營報》記者曾對於催收業務相關情況向銀雁數據科技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尚未取得回應。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逃廢債問題頻發,市場對於催收的需求與日俱增,同時自律問題也漸漸顯現。在21聚投訴網站上檢索關鍵詞「催收」可以看到相關投訴多達26萬多條,其投訴內容多為暴力催收與侵犯個人隱私。
「催收最核心的兩點,『查找』與『談判』,」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逃廢債中有很多借款人的信息是虛假的,作為外包催收,我們就需要通過一些『渠道』購買借款人身份證註冊的手機號碼,(通過渠道)我們最快能查到借款人外賣最近一次訂單、5分鐘前的通話記錄。」
員工購買個人信息
我國的催收人員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放貸機構內部催收崗位的員工,另一類則是專業的催收機構招募的職業化催收員。
銀雁數據科技即屬於外包催收機構。銀雁數據科技原名深圳市金融聯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根據銀雁數據科技官網介紹,其產品服務為風險管理業務與信貸管理業務,風險管理業務是針對信用卡和個人貸款延遲或無力還款的情況,向其進行逾期提醒、逾期催告業務;信貸管理業務則是資信核實、信貸管理、供應商盤庫、駐店監管服務,其在全國五十餘個城市設有異地分支機構。
公開資料顯示,委託銀雁數據科技催收的客戶主要有國有銀行及汽車金融公司等等。根據2016~2018年度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行個人授信業務催收外包供應商選型入圍採購競爭性磋商公告顯示,銀雁數據科技曾作為供應商中標。
不容忽視的是,催收行業一直面臨著自律壓力。信用卡及小額現金貸款屬於無抵押消費信貸,在借款人還款意願低或惡意透支信用卡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和催收平臺處於被動位置。不通過語言刺激、聯繫借款人親朋好友提醒借款人還款等方式,催收員幾乎沒有其他方式給借款人施加壓力。
記者了解到,行業內把逾期催收分為四個階段,M0、M1、M2、M3,分別對應逾期一個月以內、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
「目前市面上外包催收一般是M3的單子,也有公司不催收直接將債務打包處理。1萬元到10萬元額度的信用卡和銀行消費貸M1如果催收不回來,銀行就會聯繫家人和同事。如果期間發現虛假和欺詐,就會風控借款人的信用卡和貸款,徵信上顯示關注並且強制取消分期督促借款人一次性還清,如果3個月內不還則會將該筆逾期派發到銀行當地分行的資產保全部門,走訪借款人的真實住址。但如果發現借款人存在虛假和欺詐的行為,銀行就會找外包催收公司。」上述業內人士介紹道,「催收公司接了案子一般會購買借款人資料,包括不限於與身份證關聯的手機號碼、外賣、快遞、機票、火車票信息,15年到16年的時候,一個借款人的資料需要1000元到2000元不等的費用,這樣下來針對銀行信用卡、消費貸逾期的客戶催回率有60%到70%之間。」
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催收行業在收到催收單子之後購買借款人資料已成「潛規則」。
而從裁判文書網上的一份案例來看,銀雁數據科技的催告業務也曾觸及法律邊緣。
在程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一審刑事判決書中提到,經審理查明,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期間,被告人程某向同案人劉某(原安鄉縣黃山崗派出所輔警,已判刑)支付人民幣68433元信息費,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後除小部分用於自己工作催款,其他信息均以三元一條價格分別賣給上海財安金融公司廣州分公司的張某、廣東戴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朱某和陳某所在的深圳市金融聯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現名為:深圳銀雁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用於催收欠款,共獲贓款人民幣141520元,從中獲取人民幣73087元差價。
關聯公司旗下小貸被投訴暴力催收
天眼查顯示,銀雁數據科技全資股東為銀雁科技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系曾經掛牌新三板的公司聯合金融(839269.OC)。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銀雁數據科技母公司與被外界稱為「妖股」的*ST赫美(002356.SZ)(以下簡稱「赫美集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2015年,赫美集團以2.55億元現金收購赫美智科(原名深圳聯金所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金所」)、赫美微貸(原名深圳聯合金融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赫美微貸」)51%股權,從收購完成後至今,赫美集團一直控股赫美智科與赫美微貸。
工商資料顯示,聯合金融大股東深圳聯合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金融控股」)目前仍持有赫美微貸36%股份,同時聯合金融控股董事長何紅強目前擔任赫美微貸董事一職。
值得一提的是,21聚投訴上關於赫美微貸砍頭息與暴力催收的投訴多達上百條。
聯合金融2017年信披資料顯示,聯合金融及各下屬企業為關聯交易對象在2017年期間向赫美微貸提供催款服務。並且2017年聯合金融實際控制人李波為聯金所董事、赫美微貸董事長、赫美集團董事兼總經理。
那麼赫美微貸的暴力催收問題是否與聯合金融有關?帶著問題記者嘗試向赫美集團求證,但是赫美集團方面對記者問及的與聯合金融貸款催收業務及赫美微貸投訴問題表示了拒絕回應。
* 除《中國經營報》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中國經營網立場。
* 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經營網」 或「來源:中國經營報-中國經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經營網(本網另有聲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繫:010-88890046 郵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