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江湖暴力難禁:個人隱私隨意被販賣

2020-12-21 中國經營網

催收江湖暴力難禁:個人隱私隨意被販賣

2019-07-06 08:39 作者:鄭瑜 何莎莎 來源:中國經營網

催收行業亂象叢生,日前大連施暴男子催收員身份的曝光,再度將大眾的視線聚焦在了這一行業上。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大連施暴男子是深圳銀雁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雁數據科技」)大連分公司業務部門員工,「負責要帳工作,平時工作不易,收入不穩定。」
根據Wind信息顯示,銀雁數據科技發布招聘信息大多為信用卡催收專員崗位,每月工資在4000元~10000元人民幣,要求中專以上學歷,無需工作經驗。
《中國經營報》記者曾對於催收業務相關情況向銀雁數據科技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尚未取得回應。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逃廢債問題頻發,市場對於催收的需求與日俱增,同時自律問題也漸漸顯現。在21聚投訴網站上檢索關鍵詞「催收」可以看到相關投訴多達26萬多條,其投訴內容多為暴力催收與侵犯個人隱私。
「催收最核心的兩點,『查找』與『談判』,」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逃廢債中有很多借款人的信息是虛假的,作為外包催收,我們就需要通過一些『渠道』購買借款人身份證註冊的手機號碼,(通過渠道)我們最快能查到借款人外賣最近一次訂單、5分鐘前的通話記錄。」
員工購買個人信息
我國的催收人員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放貸機構內部催收崗位的員工,另一類則是專業的催收機構招募的職業化催收員。
銀雁數據科技即屬於外包催收機構。銀雁數據科技原名深圳市金融聯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根據銀雁數據科技官網介紹,其產品服務為風險管理業務與信貸管理業務,風險管理業務是針對信用卡和個人貸款延遲或無力還款的情況,向其進行逾期提醒、逾期催告業務;信貸管理業務則是資信核實、信貸管理、供應商盤庫、駐店監管服務,其在全國五十餘個城市設有異地分支機構。
公開資料顯示,委託銀雁數據科技催收的客戶主要有國有銀行及汽車金融公司等等。根據2016~2018年度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行個人授信業務催收外包供應商選型入圍採購競爭性磋商公告顯示,銀雁數據科技曾作為供應商中標。
不容忽視的是,催收行業一直面臨著自律壓力。信用卡及小額現金貸款屬於無抵押消費信貸,在借款人還款意願低或惡意透支信用卡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和催收平臺處於被動位置。不通過語言刺激、聯繫借款人親朋好友提醒借款人還款等方式,催收員幾乎沒有其他方式給借款人施加壓力。
記者了解到,行業內把逾期催收分為四個階段,M0、M1、M2、M3,分別對應逾期一個月以內、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
「目前市面上外包催收一般是M3的單子,也有公司不催收直接將債務打包處理。1萬元到10萬元額度的信用卡和銀行消費貸M1如果催收不回來,銀行就會聯繫家人和同事。如果期間發現虛假和欺詐,就會風控借款人的信用卡和貸款,徵信上顯示關注並且強制取消分期督促借款人一次性還清,如果3個月內不還則會將該筆逾期派發到銀行當地分行的資產保全部門,走訪借款人的真實住址。但如果發現借款人存在虛假和欺詐的行為,銀行就會找外包催收公司。」上述業內人士介紹道,「催收公司接了案子一般會購買借款人資料,包括不限於與身份證關聯的手機號碼、外賣、快遞、機票、火車票信息,15年到16年的時候,一個借款人的資料需要1000元到2000元不等的費用,這樣下來針對銀行信用卡、消費貸逾期的客戶催回率有60%到70%之間。」
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催收行業在收到催收單子之後購買借款人資料已成「潛規則」。
而從裁判文書網上的一份案例來看,銀雁數據科技的催告業務也曾觸及法律邊緣。
在程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一審刑事判決書中提到,經審理查明,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期間,被告人程某向同案人劉某(原安鄉縣黃山崗派出所輔警,已判刑)支付人民幣68433元信息費,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後除小部分用於自己工作催款,其他信息均以三元一條價格分別賣給上海財安金融公司廣州分公司的張某、廣東戴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朱某和陳某所在的深圳市金融聯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現名為:深圳銀雁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用於催收欠款,共獲贓款人民幣141520元,從中獲取人民幣73087元差價。
關聯公司旗下小貸被投訴暴力催收
天眼查顯示,銀雁數據科技全資股東為銀雁科技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系曾經掛牌新三板的公司聯合金融(839269.OC)。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銀雁數據科技母公司與被外界稱為「妖股」的*ST赫美(002356.SZ)(以下簡稱「赫美集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2015年,赫美集團以2.55億元現金收購赫美智科(原名深圳聯金所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金所」)、赫美微貸(原名深圳聯合金融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赫美微貸」)51%股權,從收購完成後至今,赫美集團一直控股赫美智科與赫美微貸。
工商資料顯示,聯合金融大股東深圳聯合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金融控股」)目前仍持有赫美微貸36%股份,同時聯合金融控股董事長何紅強目前擔任赫美微貸董事一職。
值得一提的是,21聚投訴上關於赫美微貸砍頭息與暴力催收的投訴多達上百條。
聯合金融2017年信披資料顯示,聯合金融及各下屬企業為關聯交易對象在2017年期間向赫美微貸提供催款服務。並且2017年聯合金融實際控制人李波為聯金所董事、赫美微貸董事長、赫美集團董事兼總經理。
那麼赫美微貸的暴力催收問題是否與聯合金融有關?帶著問題記者嘗試向赫美集團求證,但是赫美集團方面對記者問及的與聯合金融貸款催收業務及赫美微貸投訴問題表示了拒絕回應。

* 除《中國經營報》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中國經營網立場。

* 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經營網」 或「來源:中國經營報-中國經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經營網(本網另有聲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繫:010-88890046 郵箱:banquan@cbnet.com.cn

相關焦點

  • 暴力催收難禁:招聘市場火爆 催收員「兩頭吃」月入超萬
    暴力催收江湖難禁。10月21日晚間,51信用卡因暴力催收被杭州公安調查。新京報記者以「催收」為關鍵詞搜索招聘信息發現,目前催收人員的招聘市場依然火爆。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10月21日至10月22日兩天內,杭州地區招聘催收人員的信息就超過了30條。
  • 抵制一切暴力催收!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網貸的暴力催收可以說早已經被世人所知,雖然名氣很大但是流傳的也只是惡名,或許站在網貸催收員的角度來看,他們有時候也是無奈的做法,用他們的話說,那些逾期後不接電話不回復不解決的借款人你說怎麼辦?如果不採取些措施怎麼才能讓他現身?這樣的說法其實也有著一定的道理,但是暴力催收違法違規就是不爭的事實。那是不是所有的催收人員都是素質低下十惡不赦呢?
  • 多個「因綜合評定不足」沒有借到錢的人遭受到嚴重的暴力催收
    在維權的借款人群中有著這樣的一群人,他們並沒有在這些所謂的P2P網貸平臺上接到錢,而是在他們借錢的時候因為「綜合評定不足」的原因被套取了個人隱私資料,就是因為他們註冊了但是沒有他們所謂的資格,就沒有借到錢,所以他們的個人隱私被這些所謂的P2P網貸平臺套取了,而我們看到最近的2018
  • 為什麼暴力催收會屢禁不止?
    自最近兩年催收行業整頓以來,2019年全年已經有多家業內知名公司被查,性質嚴重的有催收員直接被公安機關帶走。很多催收員一看這勢頭,紛紛改行了。可今年以來,媒體又報導了多起因涉嫌暴力催收被查的新聞,如此的高壓下,暴力催收為什麼還屢禁不止?
  • 高額收息暴力催收:「714高炮」未絕,「宜人貸」又來
    高額收息暴力催收:「714高炮」未絕,「宜人貸」又來  提供明令禁止的「砍頭貸」「校園貸」收高額「砍頭息」,擾亂金融秩序帶來金融風險它們明目張胆地提供明令禁止的「砍頭貸」「校園貸」,甚至行業頭部上市公司也搞陰陽合同,收高額「砍頭息」,實施暴力催收,盜取公民隱私,侵害公民名譽乃至危及人身安全。  專家指出,不少非法網貸平臺違規放貸,擾亂網際網路金融市場,加劇金融風險,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負面因素,亟須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加大打擊、監管力度,維護網際網路金融市場安全、健康、規範發展。
  • 催收帝國湖南永雄:隱性「暴力催收」 過度依賴大客戶
    但此時,國內「暴力催收」引發的惡劣影響仍在發酵。此時赴美上市的湖南永雄,無疑被推上了輿論的質疑高點。對於11月22日湖南永雄再次撤回IPO文件的消息,一位熟悉永雄集團的企業高管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此時放棄,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 永雄資產擬上市,暴力催收企業要洗白?
    這時藉助專業催債人士的幫助,往往能夠事半功倍,他們會用自己的手段幫助「客戶」追回錢款,如果你覺得這類的催收公司都是談判高手,能用語言的魅力說服老賴那就大錯特錯了,就拿永雄資產來說,他們就曾多次被債務人投訴舉報,可以說暴力催收的現象屢見不鮮。具體的暴力催收有哪些體現呢?
  • 鳴鏑|遏制網絡暴力,從嚴查隱私洩露開始
    經公安機關調查,王某(男,24歲)將一張內容涉及「成都疫情及趙女士身份信息、活動軌跡」的圖片在自己的微博轉發,嚴重侵犯他人隱私。目前,王某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已被依法行政處罰。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也表態:要注意保護新冠患者隱私,堅決制止網絡暴力。
  • 「催收江湖」水很深 入局者謹慎
    今年以來,關注不良資產的催收行業正在悶聲發大財。但由於參與者良莠不齊,也讓這一行業負面纏身。  對於外界來說,這是一個既封閉又神秘的行業。近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了多家網貸平臺、催收公司等相關負責人,以期探究「催收江湖」的真實現狀。
  • 被捲入暴力催收的湖南永雄:高調IPO為哪般?
    從其披露的文件來看,在國家重點整治催收行業的同時,催收巨頭湖南永雄逆勢準備登陸美國資本市場。《每日財報》注意到,這家催收公司的前身是湖南長沙的一家主營欠款催收法律服務的湖南裕邦律師事務所,2014年成功轉型為催收服務提供商,提供全國性的消費者債務追收服務,合作客戶主要為商業銀行及消費金融公司。
  • 錦程消金再發ABS融資,被客戶投訴暴力催收
    來源:金評媒JPM融資擴張,催收被投訴。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同意四川錦程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錦程消費金融」)以個人消費貸款作為基礎資產,註冊"錦融」系列個人消費貸款資產支持證券。註冊發行金額不超過30億元人民幣。
  • 不能讓催收機構肆意的觸犯債務人的「個人通訊秘密權」
    根據催收自律公約的第三、四、五條有著明確的規定:第三條 網際網路金融逾期債務催收的基本原則是遵紀守法、規範審慎、保護隱私、嚴格自律。從業機構開展債務催收業務時應自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不得違背法律法規和公序良俗。第四條 如因不當債務催收導致債務人及相關當事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從業機構應承擔相應責任。
  • 面對暴力催收應該怎麼辦?聽聽行內人員怎麼說
    小編介紹的這些處理方式也僅僅用於一些對付違規違法的「暴力催收」和「無良催收」。因為網貸和信用卡催收的方式可能都不一樣,小編分為兩部分分別介紹:一、對付現金貸款的暴力催收1、爆通訊錄,騷擾家人、同事和親朋好友等等首先確保催收的電話你都會接,其次協定還款時間
  • 高利貸、暴力催收!百融雲創赴港上市,高瓴看上了它什麼?
    易主風險疊加信用風波,百融雲創深陷監管隱患公司赴港上市背後,存在多重隱患,對賭協議下存在易主可能;信用貸頻繁,被投訴存在高利貸、暴力催收等現象;監管趨嚴,公司面臨監管危機和用戶數據保護的挑戰等各方面問題。
  • 別不在乎,你的個人簡歷也許被當成商品在販賣,一天能賺好幾千
    進入到年末,正是招聘和求職的旺季,然而有不少應屆生和求職者反映,在各大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自己頻繁收到騷擾電話,懷疑自己的隱私信息被洩露了。央視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揭漏了其中的貓膩行為,一條販賣求職者個人簡歷的灰色交易鏈已悄然形成。
  • 翼龍貸:杜絕暴力催收 從現在做起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翼龍貸最新資訊 > 正文 翼龍貸:杜絕暴力催收 從現在做起
  • 微眾銀行是僱了714高炮的催收團隊嗎?
    手法與714高炮時代如出一轍,難道當年服務714高炮平臺的催收團隊,拿了微眾銀行大單   更令人驚訝的是,關於微眾銀行暴力催收的指控並非個例,在聚投訴和黑貓投訴上,微眾銀行被投訴總量接近6000件,其中很多與暴力催收相關。
  • 被捲入暴力催收!湖南永雄赴美IPO能走多遠?
    招股書顯示,目前公司是擁有3000多家金融催收機構,光信用卡催收機構就有一千多家,公司最大的是催收人員,全國29個城市運營中心,擁有超過1萬名全職催收人員,而且公司有超過1100名催收專家,專職催收專家,水平更高,這些催收人員佔到公司員工總數的95%。
  • 網絡貸款"暴力催債"司法認定難 專家稱亟待整治
    網絡貸款「暴力催債」司法認定難專家稱社會危害較大亟待有效整治□本報記者 蔡長春 本報見習記者 張晨近日,四川內江36歲女子葉某疑因欠網貸服毒自殺,該事件又一次將網絡貸款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校園貸」「整形貸」「佳麗貸」等不同形式的網絡借貸平臺層出不窮,隨之而來的「高利率」風險與「暴力催債」等問題愈演愈烈。
  • 面對暴力催收,請堅持自己的底線,堅決不向惡勢力低頭
    這些暴力催收人員是由10多人的社會閒散人員組成,多次騷擾該企業家的工廠、家庭、員工,對其進行毆打、辱罵。 企業家的兒子,親眼目睹自己的家人受到侮辱, 一時衝動,這個債務人的兒子直接拿起桌上的水果刀,將刀尖對準暴力催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