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浮世繪對西方油畫的影響

2020-12-06 搜狐網

  日本浮世繪對西方油畫的影響

  BY 黃阿忠

  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上海美術館選擇了日本浮世繪來擔當一次紀念性活動。《日本浮世繪名作展——江戶美人畫的魅力》這個畫展中的作品來自日本北海道道立美術館的藏品,共計138組(177件)。

我們可以在江戶美人的髮髻與服飾上看到中國唐代文化對日本的深刻影響,那種審美上的關聯,使我們倍感親切,更有著貫穿古今的歷史感和深長意味。

  浮世繪應該是日本的風俗畫,是鎌倉時代寫實主義故事體繪卷畫風和桃山至江戶時代的細密裝飾畫畫風的混合,同時也是江戶時代最重要的美術流派。浮世繪大多表現服飾華麗的下層社會婦女,以及藝妓的豔美風情。還有優美髮型,還有美人的日常場景和江戶時代的山川風貌。

  早先,浮世繪以屏風畫形式作裝飾,而後,畫家採用木刻版畫形式製作。這樣,一方面提高城市市民對風俗畫的興趣,和適應市場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使浮世繪得到迅速的發展。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開始了同西方的交流。由於木版印刷易複製,又利流傳,浮世繪因此在歐洲出現。時正值歐洲印象主義興起,一批諸如莫奈、畢沙羅、雷諾瓦等青年藝術家一反蝸居畫室從事宗教歷史題材的創作和概念的複製,而是走到自然中尋找光色,掀起了一場色彩與形式的革命。這批印象派畫家對色彩、形式有特別的敏感。恰逢此時,西方的畫家發現了日本的浮世繪,浮世繪的華彩、絢麗,既是自然的感受描繪,又是主觀合理的概括與提煉,它那二度空間和散點的構圖處理,以及畫面的線條勾勒和平面塗色所呈現的東方氣韻,使他們的眼睛一亮。東方人的個性理念,藝術趣味,無疑是西方畫家的新的視覺。

  於是,日本浮世繪漸漸滲入了西方的油畫。19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初,西方畫家有了浮世繪的影響。法國畫家文森特·凡高嘗試運用浮世繪的線條、色彩於繪畫之中。我曾在阿姆斯特丹凡高美術館的三樓一個展廳中,看到一批至少有30多幅凡高臨摹的浮世繪作品。凡高用的是油畫,主觀凝慎的色彩和個性的線條,以及作品中所凸現的東方神韻,無疑是他學習和借鑑浮世繪後所得的。又比如勞特累克,這個一輩子描繪社會底層生活的藝術家,其作品明顯受到過浮世繪的影響。那年在上野的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裡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展覽,他們將日本的浮世繪和西方19世紀末20世紀初至中葉的油畫做一個對比的展出。其中有勞特累克的作品,勞特累克筆下的歌妓、舞女,和邊上展出的那幅浮世繪的作品,那些人物的位置安排,構圖處理,動作的伸展幅度等,看上去何等相似。還有博納爾的浴女構圖給你的感覺,維約爾那室內牆上華麗典雅的色彩帶來的視覺,都或多或少有那麼一點浮世繪的影子。還有畢卡索、馬蒂斯等等畫家的作品,只要你細心地留意,也能發現日本浮世繪對他們的影響。

(責任編輯:王偉)

相關焦點

  • 淺談古老的浮世繪藝術對西方繪畫藝術發展的影響
    浮世繪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並沒有僅僅封閉的處於日本這個彈丸之地。它更因為日本向西方出口瓷器的機會,使西方人了解到了浮世繪,並對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西方印象派的產生與浮世繪關係緊密。印象派畫家畫的畫,就像是用油畫畫出的歐洲浮世繪。當時的歐洲,許多國家都產生了一種新風潮——日本風情。像雨果一樣的貴族們,喜歡穿日本和服樣式的睡衣,而這種由貴族帶起的時尚風潮,也風靡到了歐洲的尋常百姓家。法國的眾多文藝青年,特別是印象派畫家莫奈、馬奈、梵谷等,無不受到浮世繪畫風的啟發和影響。
  • 為什麼日本浮世繪在西方很有名?
    北齋本身很喜歡中國藝術文化,擅於寫意的手法,又從歐洲風景版畫得到啟發,加入西方的繪畫技巧如透視法、立體法、光影處理法等,創新了浮世繪的風格(北齋不是唯一,還有其他浮世繪藝術家)。日本人開始逐漸接受西方的思想和藝術文化,大量西洋畫和攝影術傳入日本,浮世繪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甚至不值錢地被當作出口西方物品的包裝紙。
  • 浮世繪的遠徵:「東方式」藝術在西方
    〔日〕葛飾北齋 《神奈川沖浪裏》版畫 25.7cm×37.8cm 1829—1833年事實上,影響西方的浮世繪風格並不僅僅是單純的日本風格。而是夾雜了中國藝術、西方透視以及日本社會風尚的混合「東方式」風格。因為在19世紀中後期——浮世繪發展的繁榮期,很多浮世繪畫師都有意無意地借鑑了中國畫風或西洋畫風。
  • 日本浮世繪如何攻佔時尚圈?
    作為日本的民族藝術,浮世繪如何影響了西方主流時裝設計?其蘊含的東方元素又如何引領時尚?那時,日本國門被美國海軍艦隊敲開,西方的異國風物也給浮世繪畫作帶來了新內容。畫師們僱傭橫濱灣的船戶們前往交戰區打探消息,力圖表現出駐留在橫濱的西方人的點點滴滴,使中下層市民對西方人產生了好奇與臆想。
  • 影響百年日本文化的浮世繪,舶來藝術源遠流長
    導語:日本浮世繪文化與我國蘇州桃花塢木板年畫都已具有了百年的歷史,而浮世繪文化已浸入到日本社會方方面面。"浮世"表現現實,"繪"則表明它鮮明的色彩。對於浮世繪藝術,日本表現出包容萬象的態度,無論歐洲的油畫,還是中國唐朝時期美人圖,浮世繪都將它們融入到了自己的文化中,並且堅持自己的特色,發展了百年之久。
  • 日本浮世繪與妖怪
    說起浮世繪,很多人並不陌生,去吃日料的時候,隨處可見浮世繪掛畫。甚至西方的許多藝術家,如莫奈、凡高、高更、畢卡索等,都從浮世繪中汲取過靈感。比如凡高的名作《星夜》中的旋渦圖案就被認為是參考了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 對話|日本西洋美術館館長:浮世繪、型紙如何影響了西方藝術
    在此之前,「融合的視界——亞歐經典版畫展」國際論壇在上海大學舉行,來自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館長馬淵明子女士在接受「澎湃新聞·古代藝術」分享了孕育日本主義(Japonism)的浮世繪版畫、繪本、型紙,以及日本主義對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
  • 日本的風俗畫——浮世繪
    編者按:日本的風俗畫——浮世繪興起於江戶時代,鮮活地表現了當時平民社會的生活百態,為後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時代記錄,被稱為那個時代的「百科全書」。近日,「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Bund One Art Museum(上海外灘壹號美術館)展出,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觀看。
  • 不僅僅是浮世繪,日本繪畫藝術為何令人驚豔?
    當然,隨著以油畫為代表的西方繪畫傳到東方,善於學習的日本也很快興起了洋畫。 一直不太明白日本的繪畫為啥要叫「浮世繪」,直到看到一本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物語》,才知道個大概。這本書的開篇是這樣的:「萬事不掛心頭,隨風飄去,流水浮萍一般,即叫做浮世」。聯繫到日本傳統繪畫的風格,這種解釋還是相當恰當的。
  • 充滿神秘與浪漫的日本浮世繪如何引領時尚?
    作為日本的民族藝術,浮世繪如何影響了西方主流時裝設計?其蘊含的東方元素又如何引領時尚? / 作為時尚雜誌的浮世繪 / 浮世繪是日本最為典型的繪畫藝術形式,幾乎所有的浮世繪畫師無不對當時的流行風尚投以強烈關注並有所反應,他們的作品也反映出日本獨有的風土人情。
  • 日本浮世繪大師北齋畫了無數海浪,這幅圖對西方繪畫影響深遠
    以美女、酒色為題材創作了一系列的木版畫和油畫,而富商也很樂意看到這樣的藝術作品,願意出大價錢買來裝飾房屋,以彰顯自己的財富地位。這便是浮世繪的原型。時間慢慢推移,大量的藝術家開始從事這一領域的繪畫創作,當然,題材也變得豐富起來:歌舞妓和相撲選手;歷史和民間故事;自然風景;植物和動物群 等等都被融入浮世繪當中,於是,浮世繪這個名詞也顯得生動了起來:浮世繪,就是描述浮生世間的繪畫。
  • 在19世紀,浮世繪是怎樣影響西方現代藝術的?
    從主觀條件上來說,一方面,日本的浮世繪藝術家是以繪畫謀生的,而版畫的無限複製屬性也使得作品的廣泛流通成為可能,同時其價格也並不昂貴。另一方面,當時的法國藝術家正在尋找突破傳統的方法,浮世繪藝術中明亮的顏色、平面的透視以及具有裁剪效果的構圖,正是法國藝術家們尋找的可以突破傳統的激進因素。於是,浮世繪的表現手段很快就被印象派和後印象派藝術家們「為我所用」了。
  • 陳閱攝影課堂:日本浮世繪對當代藝術的影響
    今天,陳閱攝影課堂給大家詳細的分享一下日本浮世繪對當代藝術的影響。夜色撩人,日本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 。浮世繪起源於中國的木板年畫,學到技藝卻摒棄了大紅大綠,在原色中加了灰,看似偏灰不明快的顏色,卻點亮了當時歐洲人油畫中的明度,變成了他們色彩體系中的亮調子,亮而不刺,尤其對印象派影響深遠。日本的『浮世繪』又稱『江戶畫』『風俗畫』。
  • 一種西方顏料拯救了日本浮世繪
    浮世繪是日本藝術的瑰寶,它細膩的畫風,豐富的題材,以及對於顏色選擇的考究,不僅增加了日本美術史的「厚度」,對西方美術史也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不過,浮世繪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這種脫胎於木版畫的「錦繪」,一開始是為市民生活服務的,充滿了市井氣息,所以內容題材方面不可避免地走向低俗,然而,在浮世繪即將「墮落」的時刻,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站了出來,他用一種叫做「普魯士藍」的顏料,發展了浮世繪的名所繪(風景畫),讓浮世繪的審美情趣回歸「正常」。
  • 日本浮世繪藝術家
    (Kobayashi Kiyochika,生於1847年9月10日,日本江戶淺草,現於東京,卒於1915年11月28日),他接受了西方石印和版畫的影響,尤其是在他的木刻版畫中。 小林首先研究了日本畫,後來油畫以及攝影。最初受到浮世繪大師(「漂浮世界」的繪畫和木刻版畫)的影響,例如安藤廣重(1797–1858)和Utagawa Kuniyoshi(1797–1861),後來他採用多種西方技術製作了版畫,他將其命名為kōsen-ga,或「陽光圖片」。它們主要是東京的風景,以光影之間的微妙相互作用而著稱。
  • 日本浮世繪對歐洲印象派畫風創新的影響
    日本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浮世繪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畫(日語稱為錦繪),但事實上也有手繪的作品。
  • 印象派與浮世繪的真實關係
    顯見,當時日本向西方開放,中國沒有。這就導致一般歐洲人當時更容易接觸到的東亞工藝美術,主要來自日本,而不是中國。這就使得浮世繪與當時歐洲畫壇漸成主潮的印象派有了直接關聯。可以推想,當時如果中國也像日本一樣大規模將美術作品推向歐洲,或許對印象派產生直接影響的就不是浮世繪,而是中國美術了。
  • 中國風俗畫和刻本插畫對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的影響
    日本浮世繪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對於不太了解亞洲文化的西方人來說,提起日本文化,大約第一反應就是這些濃墨重彩的畫卷。浮世繪帶給西方人的不僅僅是視覺衝擊和藝術享受,更對近現代的西方現代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世紀後期,浮世繪被西方人視為追求創新的富有新鮮感的東方藝術的代表。
  • 日本江戶時代盛行的美術——浮世繪的前世今生
    浮世繪標誌著日本美術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由貴族走向了民間,它既不是中國古代的,也不是西方現代的,而是符合日本民族自我審美需求的藝術樣式。因此,通過浮世繪可以看到日本與中國以及西方的交流,日本最初的版畫起源應追溯到佛教木刻印本,唐代的版刻經書等大量傳入日本。17世紀初,由長崎輸入日本的帶有插圖的明朝刻本,是激發日本木版插圖發達的主要原因。
  • 影響了日本浮世繪的中國蘇州桃花塢
    柳綠江南、春回大地的二月,一場關於蘇州桃花塢年畫和日本浮世繪的特展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如火如荼的展開。這場名為《黃金時代:「姑蘇版」年畫對浮世繪的影響》的展覽匯集了藝術家、收藏家湯黎健和漢學家、收藏家馮德保精心收藏浮世繪版畫作品和的「姑蘇版」年畫復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