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在古代中國屬於一種特殊的職業,那時候皇帝特意讓一個家族或者一個部族專門負責&34;的工作並世代傳承,所以古代匠人的業務水平自是當仁不讓。
&34;形容的便是這群匠人,他們認真做事的態度也使得古代中國誕生了無數優秀的手工藝術作品。他們所代表的正是一種中國世代傳承、認真細緻的匠人精神。
近日有一位中國的木匠&34;在外國的門戶網站上大火,紅遍海外的原因就是因為他製作的木工藝製品。
這位頭髮發白的老大爺在兒子的幫助下,將自己製作古代中國傳統木工藝術作品的過程製作成視頻。視頻中,老大爺拿著一整塊木頭,經過了鋸、刨、磨、鑽、鑿、摳等製作工藝硬生生化腐朽為神奇,將一塊普普通通的木頭製成了一把&34;的魯班凳。
凳子的神奇之處在於製作的過程中沒有用到任何一個釘子、膠水或者金屬,然而這把凳子卻可以任意摺疊,甚至可以像變形金剛一樣變為睡覺的枕頭。這一視頻驚呆老外,他們直呼:&34;
這等神乎其神的技藝,讓很多外國網友折服,也使得&34;圈粉百萬,獲贊千萬。
當然對於這樣的視頻,不了解中國的外國網友也有所質疑,對於這種純手工的製作工藝,網友卻認為該視頻博主可能是博主利用CAD軟體的技術先完成設計模擬,再結合老木匠的好手工製作而成。
但也有些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所了解的網友回答了他的質疑——這個東西在古代中國就是一種就有的工藝,名為&34;,運用了榫卯結構的技術。
&34;發明至今已經有2600多年的歷史,除了&34;也有&34;與&34;之稱。這是戰國時期最為出名的手工匠人魯班發明而成,魯班是中國建築行業的鼻祖也是木匠的鼻祖,他的一生發明與創造了很多神乎其神的技術並流傳下來。
&34;就是其中之一,魯班凳可以打開作板凳用也可以作為睡覺的枕頭,一物多用,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應用。
目前,這位專門製作木工藝品的阿木爺爺在油管已經收穫了500多萬的點讚,將近萬人的轉發,視頻的主人公阿木爺爺的背後卻也有著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
阿木爺爺家中本是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他從1970年開始學做木匠,然後就一直堅持到現在。他年輕的時候是家中的頂梁柱,小小年紀就沒有了父親,母親的身體又不好,所以他只能用自己的木工技藝賺錢養家。
隨著年紀漸長,阿木爺爺雖然已經不再用木工賺錢,但是木工卻也成為了他平凡日子中的消遣。除了&34;他還給他的孫子製作很多獨一份的木工小玩具。
有一次,孫子在吃蘋果的時候問阿木爺爺:&34;阿木爺爺二話不說馬上就給孫子做了個蘋果外形的&34;,拆卸之間充滿智慧結晶,是兒童益智啟蒙很好的玩具。
還有曾經大火的小豬佩奇玩偶,阿木爺爺見孫子喜歡,便也用木頭沒有用任何其他現代工具,也做出了一個會自己走路的小豬佩奇,這讓廣大網友十分佩服與羨慕。
除了討孫子的歡心,阿木爺爺也是村子裡不可多得的寶藏手藝人。阿木爺爺手藝精湛還富有想像力,有時心血來潮就做了很多能夠幫助村裡人的物件。比如手作的照明燈,除了能夠照明外還有裝飾作用;還有自動驅鳥的木頭人;流水的風車等等。
阿木爺爺身上透露的是一種匠人氣息與精神,對於自己的職業與現實生活他有著屬於自己的理解。
精幹深耕自己的職業用專業的態度做專業的事,這是他能夠做好木工的關鍵,其次他也積極入世,用自己的技藝造福村民,感受生活的美好,並把美好帶給大家。
阿木爺爺掌握著近乎失傳的榫卯技藝,而且還一直保有著一種匠人精神,在中國像這樣不忘初心,一直堅持的手藝人已經越來越少了,不過還是有很多默默堅持的傳統手藝人。
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中就有一位名為陳巧生的銅匠人,他為了打造一件銅器曾經整整八年都沒有邁出過家中的大門。他的努力與堅持的匠人精神在他的作品上也得到理解,他做出來的銅器宣德爐甫一面世,便震驚四座。
他的作品製作工藝精巧,細節很足,藝術性非常的高,更是作為國禮被贈送給外國的重要賓客。
民間匠人王震華,用了五年時間,成就了天壇祈年殿。該作品花費近萬步驟,有近千的細節,其中每一個窗戶都可以推開,細節到每一個窗戶上都有形態各異的窗花,可見其藝術性與專業性。
而王震華數年如一日並吹毛求疵的手藝,是對於自己行業的熱愛,也是對自己作品的尊重。
古畫修復徐師傅,從事古畫修復行業將近40餘年,沒有一次紕漏,當記者採訪他時,他最真實的回答了自己的態度:&34;
阿木爺爺也曾說過:&34;很多時候只有對一個行業充滿熱愛,才能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下去,而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下去才能造就匠人精神。
所謂匠人精神首先就是堅持,不論過了多少年對於自己的事業都是一如既往的堅持,其次就是專業,對於自己的事業專業性需要認真的把控。
匠人精神不僅僅適用於中國傳統工藝文化的傳承,對於現代人的工作也有指導作用,遵循匠人精神,不忘初心的堅持下去,在自己的崗位上把工作做精做細,這樣厚積薄發,憑手藝成就工藝匠心,總有一天工作會像手工技藝一樣獲得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