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私人美術館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民營美術館發展迅速【組圖】

2021-01-13 網易

2020-11-06 15:29:04 來源: 前瞻經濟學人問答

舉報

  據中國社會組織官網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2日,中國地區以「美術館」為名成功申請到「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數量為920家。由此可見,中國的民營美術館如井噴式增長,顯示出尤為強勁的發展勢頭。

  全國民辦美術館數量超過900家

  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蓬勃發展,收藏群體不斷壯大,許多藏家已經不甘於獨享自己的藝術財富,他們更願意通過建立私人美術館的方式向公眾展示自己的收藏。所以,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出現了私人美術館,這比西方當代私人美術館的發展滯後近40年。儘管起步較晚,但其發展態勢迅猛。在2010年以後,中國迎來了私人美術館的「黃金時代」。如今中國私人美術館的發展已相當具規模,且對中國乃至全球的藝術市場及當代藝術的發展產生了顯著的影響。據中國社會組織官網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2日,中國地區以「美術館」為名成功申請到「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數量為920家。由此可見,中國的民營美術館如井噴式增長,顯示出尤為強勁的發展勢頭。

  

  上海私人美術館數量居榜首

  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調研的統計數據得知,截止到2019年11月30日,中國地區以當代藝術為定位的私人美術館約為68家,主要分布在經濟環境較好、藝術氛圍較濃厚的一、二線城市。僅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當代私人美術館數量就佔總量的72%。這得益於三地繁榮的經濟與蓬勃發展的藝術市場,使私人美術館的建立佔據了絕對的天然優勢。

  尤其是上海地區的私人美術館發展尤為突出,數量佔全國當代私人美術館總量的34%,位居第一。上海因其強大的經濟實力與開放的文化環境,吸引了大量地藝術家、收藏家、畫廊、藝術機構與藝博會的不斷進駐,在2000年之後形成了與北京並行的文化積聚現象,構成了相對完成的文化環境。加之上海國際化的環境,充滿了創造力與可能性。以及上海近幾年民間組織的文化機構增多,企業的資金支持,政府對於文化產業的建設與扶持,如徐匯區的「西岸文化走廊」等綜合因素的促使下,上海私人美術館成批出出現並壯大,其數量於質量在中國遙遙領先。

  

  館藏,對於美術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僅可以為美術館提供發展的動力支持,而且高品質的美術館藏品能夠大大提升美術館的價值,美術館藏品的價值對於美術館而言也是無可替代的。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調研,對於私人美術館的館藏,大部分的創建者都早已有自身的收藏,而且藏品都已成體系並已具規模。以當代藝術為定位的私人美術館館藏,其中油畫佔比最大,約為87%;其次為雕塑,約佔79%;再次是新媒體、攝影、裝置作品,佔比分別為76%、67%、和56%。

  

  對於私人美術館館藏來源方面,據雅昌藝術中心的調研,大部分館藏仍是來源於創建者自有的藏品,其次是持續性的購買,再者是靠捐贈或是繼承的方式來補充館藏。因此,館藏作品的選擇與購買,也大都由創建者個人決定,少部分的私人美術館由顧問團隊決定。

  

  另外,對於美術館藏品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合理、系統的管理才能使館內的藏品得到有效的價值發揮。國內私人美術館對於館藏藏品的管理也非常重視,幾乎毫無例外的都已建立了藏品資料庫。據調研,72%的私人美術館是使用自建的資料庫,28%的美術館是使用的外部現有資料庫系統。在館藏作品的存儲方面,由於很多私人美術館館藏數量達一定規模,所以需要存放在美術館以外的倉庫,佔70%,30%的美術館能滿足藏品存儲的空間。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院交流互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私人美術館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民營美術館發展迅速
    據中國社會組織官網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2日,中國地區以「美術館」為名成功申請到「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數量為920家。由此可見,中國的民營美術館如井噴式增長,顯示出尤為強勁的發展勢頭。全國民辦美術館數量超過900家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蓬勃發展,收藏群體不斷壯大,許多藏家已經不甘於獨享自己的藝術財富,他們更願意通過建立私人美術館的方式向公眾展示自己的收藏。所以,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出現了私人美術館,這比西方當代私人美術館的發展滯後近40年。儘管起步較晚,但其發展態勢迅猛。
  • 雅昌聯手今日美術館揭秘民營美術館運營之術——《中國民營美術館...
    《中國民營美術館運營及籌建研究》全書五個部分十家現象級民營美術機構不同地區不同文化政策不同的民營資本背景和模式帶你走近中國民營美術館的運營特色及探索之路▲ 《中國民營美術館運營及籌建研究》(2020)《中國民營美術館運營及籌建研究》項目是由北京市委宣傳部資助,並獲批「北京市宣傳文化高層次人才培養資助項目
  • 2020-2026年中國藝術品行業現狀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
    《2020-2026年中國藝術品行業現狀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是在大量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國家統計局、商務部、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藝術品相關行業協會、國內外藝術品相關刊物的基礎信息以及藝術品行業研究單位提供的詳實資料,結合深入的市場調研資料,立足於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政策、主要行業對藝術品行業的影響,重點探討了藝術品行業整體及藝術品相關子行業的運行情況
  • 徐子林:民營美術館的生存發展困境
    從這個角度看,完善的私立現、當代美術館,目前還只存在於西方。所以,中國私人美術館的發展,首先要完成系統化的建設(包括上述的多個必備因素),從而實現美術館的知識生產,即完成社會化傳播並實現其歷史價值。這三家民營美術館對90年中後期的中國當代藝術的推動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第二階段(商業策略):2002年前後,北京今日美術館(今典集團、北京安地房地產公司等企業董事長張寶全斥資建設、國銳投資公司主辦)。2003年之後,上海多倫美術館、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南京四方美術館在中國長三角地區相繼出現。2006年,湖南譚國斌美術館以個人出資興建和運營的美術館成立。
  • 中國私人美術館興起:民營身份的尷尬?
    近兩年,上海出現了不少私人美術館,如龍美術館、喜馬拉雅美術館、民生美術館等。2014上半年,又有兩家體量龐大的機構——餘德耀美術館和龍當代美術館——將在上海浦西落成。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四方集團每年要負擔美術館500萬元的開銷,資金壓力沉重。 陸尋說,紐約的MoMA、古根海姆、英國的泰特美術館之所以能夠成為現在的樣子,背後是一整套社會體制和政策的支持。比如企業對美術館的捐贈可以減稅,而美術館經營考慮到其公眾性,也會有稅收優惠。這在中國尚不可行。四方能做成中國的MoMA嗎?「不可能」。 再如關稅。
  • 國內美術館的發展
    那時的「美術館」並以收藏研究為要職責,中要作為展覽的場所,確切的說,當時的「美術館」只是「展覽館」。到年代改革開放,中國美術館由國家美協劃歸文化部管轄,在行政上具備了國家美術館的性質。在管理機構上,文化部任命中國美術家協會副會長劉開渠為巾國美術館館長,並建立了展覽部、收藏部和群工部。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發表了對博物館的定義:「個不追求營利的、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向公眾開放的永久性機構。
  • 2020-2026年中國傳媒行業現狀調研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截至**年**月,文化傳媒行業已完成併購數量達到651起,涉及電影、電視劇、出版、廣告、遊戲等子行業,僅**年市場中文化傳媒相關併購數量超過200起,累計金額上億元。  **年這**年是中國傳媒產業快速發展的**年,傳媒產業總值連續**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這**年也是歷經巨變的**年,新興媒體迅速崛起,與傳統媒體形成雙雄爭霸的格局。未來**年,中國傳媒業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
  • 上海市美術館協會成立,助力提升上海美術館行業發展
    當下中國的美術館已成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一支「生力軍」,並形成了多元的格局。據統計,截至2020年9月,上海市共有各級各類美術館89家,其中國有美術館26家,非國有美術館63家。此次上海又在全國率先成立市一級美術館協會,在美術館運行和管理模式上作出了系統性的創新。
  • 對話館長 | 魯虹:民營美術館的制度建設與發展方向
    首先請您談談合美術館的定位和發展現狀如何? LH:我於1993年-2014年一直在深圳美術館工作。退休後來到了武漢合美術館做執行館長。這些年,我參觀了西方一些優秀的美術館,也很希望借鑑他們的經驗來做些事情。
  • 2020-2026年中國寵物服務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寵物服務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認為,伴隨著老齡化問題的突出、家庭結構的變化,寵物消費逐漸被接受。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的寵物飼養量將以10%左右的複合增速持續增長。  **-**年中國寵物數量規模情況  《2020-2026年中國寵物服務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寵物服務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寵物服務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
  • 中國二手車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二手車電商發展現狀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二手車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顯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二手車交易量開始逐年遞增,到**年,二手車交易量達到605.39萬輛,同比增長16.35%,但在**年至**年間,增長率卻呈現下降趨勢,受消費者購買偏好影響較大。
  • 波瀾再起 民營美術館
    它是符號的,但基本上沒有語別的界限,它可以成為文化發展的一個可見的突破口。」他說。  但從1991年中國第一所民營藝術機構炎黃藝術館至今,23年過去,「美術館」這個概念對我們依舊是新的。它和「藝術館」、「藝術中心」有無區別;國內到底有沒有「私立美術館」存在;「民營美術館」當中,由私人創辦的美術館和由集團公司出資創辦的美術館又有怎樣的不同——這些基本的問題,依舊沒有人能說得清楚。
  • 2020年定製衣櫃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 中國定製衣櫃行業現狀分析與...
    《中國定製衣櫃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2020年版)》主要研究分析了定製衣櫃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定製衣櫃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定製衣櫃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2020年版)》給客戶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具有借鑑意義的發展建議,使其能以更強的能力去參與市場競爭。
  • 2019年藝術品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 2017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現狀調查...
    以大眾的藝術需求,屬於藝術需求性消費,這是隨著經濟發展,大眾的需求不斷發展而出現的。藝術消費和藝術投資目的不一樣,不以增值保值為目的。與日常消費一樣,藝術消費也應該是人們所需要的。  《2017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針對當前藝術品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藝術品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 專訪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民營美術館在中國
    張子康:實際上《美術館》這本書真正的讀者是比較多層面的,因為中國美術館的現狀尤其是民營美術館剛剛開始。很多人對於美術館的了解有很多錯位,原來我自己也是這樣的,剛進入美術館的時候,對美術館的了解也是比較淺層面的了解。這個書通過我們的合作一起做這本書,最主要想告訴做民營美術館的還有一些想了解美術館想進入美術館的人,告訴他們美術館到底是怎麼回事。
  • 直擊丨第三屆中國民營美術館發展論壇: 學術性及文創戰略
    第三屆中國民營美術館發展論壇現場
  • 中國北京建築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北京建築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顯示,**年,北京市有資質的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3458家,完成總產值8209.8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增速比上年回落3.1個百分點。其中,在外省完成產值5314億元,增長13.9%;在北京地區完成產值2895.8億元,增長3.6%。
  • 2020年奢侈品發展現狀分析前景預測 - 202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現狀...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顯示,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在未來奢侈品消費和生產的品種上,長期以來形成的固定的格局將會被打破,出現一系列新的變化。  202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對我國奢侈品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分析,並對未來奢侈品市場發展動向作了詳盡闡述,還根據奢侈品行 業的發展軌跡對奢侈品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奢侈品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亮點。
  • 2020-2026年中國金屬工藝品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金屬工藝品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中國的金屬工藝品按材料可分為金器、銀器、銅器(包括仿古銅、斑銅等)、錫器、鐵畫等。按用途分為實用品、陳列品和首飾 3類。實用品有瓶、盤、爐、火鍋、銅壺、銀餐具和錫酒具、茶具等日用器皿,以及宗教佛事用品如鍾、罄、爐、鈴等。
  • 2020年陶瓷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 2020年中國陶瓷行業發展調研與...
    《2020年中國陶瓷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針對當前陶瓷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陶瓷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2020年中國陶瓷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分析、權威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等,幫助陶瓷行業企業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